标题:避开心灵的巨大陷阱 内容: 问:《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但师父们经常说要“安住其心”,又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我想知道,“无所住而生其心”和“制心一处”是否矛盾? 到底应该住还是不住? 答:若能做到无所住,当然是最好。 无所住,即没有任何执著。 但是,你现在能做得到吗? 事实上,生活中有许多表现得对什么都不在乎的人,一旦在乎起来,可能比谁都在乎。 人的心理很复杂,有些人对很多事情都很冷漠,很不在意。 可一旦遇到感兴趣的,就会特别执著。 就像同样的压力下,受力面积越小,单位面积承受的压强就越大。 若把全部精力投放一个点上,必然深陷其中。 我将这种状态比作心灵的巨大陷阱。 怎么办呢? 我常告诉他们,暂时不妨多在乎一些人,多在乎一些事。 也就是说,不要只挖一个陷阱,哪怕多挖一些,也比挖一个深不见底的要好,因为那样太难爬出来。 所以说,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即使你现在觉得什么都不在乎,也不要掉以轻心,以免不经意间落入比别人更深的陷阱。 “应无所住”代表较高层次的用心。 心的觉性本是无住的,并非通过后天修成。 心有两个层面,一是相对的,一是绝对的;一是心的现象,一是心的本质。 契入心的本质时,就具有“无所住”的功用。 如此,任何东西无法沾染其上。 因为心的本质就是空性,任何情绪、尘劳都无法染污它,就像云彩不能染污虚空一样。 如果一时做不到心无所住,不妨先选择一个健康而无副作用的对象“安住其心”。 一旦具足相当的“止”力,再依正见修“观”。 随着观照力的增强,自然能做到心无所住。 发布时间:2022-05-17 13:06:47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3:24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83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