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南无羌佛说:《了义经》 内容: 南无羌佛说:《了义经》二○○七年七月。 于美西洛城木屋房。 三世多杰羌佛入于梦瑜伽三摩地。 此时。 有两位古佛致以圣礼。 设丰宴待请。 尔时一古佛化为白发高僧。 一古佛化为黑发高僧。 三世多杰羌为便开示之称。 故分别命名号为苍年僧和忘年僧。 三世多杰羌佛如是说法。 望众谛听。 于宴间苍年僧坐于我右侧席。 忘年僧坐于我左侧席。 我于中席落位。 尔时忘年僧起示。 我们今席宴上。 来论佛性真相如何? 苍年僧与我皆愿欲论。 忘年僧起曰。 何为佛性真相? 我说。 无所住而立法。 即是佛性。 苍年僧却说。 顽石初三相。 即是法身。 报化然其。 忘年僧请我示法。 何以了义? 我曰。 顽石无情识。 故无三相。 亦无有初相。 唯在表法可喻立。 实则缘起生。 忘年僧请曰。 顶圣如来。 云何? 为我等所解详尽。 我曰。 若说顽石有初相。 初相依何得生? 所生者何之为母? 生之初是何体相? 实则顽石无母而生。 乃因缘和合所生。 红白赤青。 共业具相为初。 故未具身相前实则无相。 无顽石立名。 何来三相之初? 此际不成其有顽石之相。 因缘具生后。 方得相立名之顽石。 尔际已非初相。 由是结其有为无常相体。 故非佛性。 时乃生相前如如而空。 生相后无常幻体。 由是空不可取。 幻亦不可取。 两元皆无所取。 更当思之。 初相之取何以切割? 未立相前为空。 已立相后乃有。 早切则无。 后切则具。 无者落空。 具者落有。 何来有之初相? 若以毫端分之百亿万之一作有。 有则非初。 若以毫端分之百亿万之一作无。 无则非初。 故无佛性初相。 如作表法喻。 则顽石初相乃为佛性真相。 因未具顽石相前乃空。 已具顽石相后幻有。 空有两元初之将具。 不具而具。 不落空取有。 不落有取空。 尔际为非空非有。 是故不二空性。 犹可了义。 则佛性是顽石之初。 而非取无相之空。 亦非取有相之体。 法身于不取不舍中如如而是。 此一相真如是也。 报身亦依法身为基。 故报身乃法身之显。 无报身之前为法身不动普贤于宇宙无边。 初具一刹那。 报身所成耶。 似如二边不取舍。 顽石初性然。 即法身中而来。 由是报身由法身所显具相圆满。 金刚不坏身。 此二相正觉圆满是也。 化身则是报身化显无量体。 化身亦复具之刹那一初相。 于刹那不取不舍初相间名为不二谛。 此三相无量化身是也。 故喻之顽石之初相即不二法身之相。 为是如来法性真如。 如是微妙了义之说。 当见。 悟于证。 有情得解脱。 由于末法时期。 众生愚昧疑心者多。 善慧利根者少。 我今当寥言白持有情于众。 上述于梦瑜伽世界中。 两老僧设宴请我入席。 二僧坐于我之两侧。 我于中坐。 右坐者苍年僧所提顽石初三相是法身。 我开示以无所住立法是法身真谛。 由是而说法。 解顽石之初非佛性亦是佛性。 如若是凭空编造。 我必担负打妄语业因果之报。 故今如语开示而为三界六道有情必当带来无边福慧。 由是说法因缘成熟。 我将为诸有情说法了义真如。 今藉此吉祥圣日。 二古佛化僧。 于梦瑜伽中示法缘起。 得逢七众。 人非人等集此。 金刚宝地虹化飞空此际。 继法界诸佛经藏及《维摩诘所说经》之后。 于此殊胜上妙法缘。 我当说是了义。 善男女子。 可欲白否? 尔际。 智者欲当了证心得何意。 驾阿赖耶中至。 面我白言。 吾心王有白。 汝白何疑? 我为浅说。 众亦悉闻。 智者三业恭敬白言。 我见诸多行坛。 寺所。 称某德之化身乃为多圣合一。 然乎? 为赞师夸大耶。 何从夸大? 不实为夸。 抬捧虚大。 于业云何? 犯妄语业。 诳惑众生业。 当于三门清净忏悔业。 然何有十方诸佛合为一体而成某佛。 力盛增强之法修仪轨传世等说? 此为方便渡生耶。 无此方便可否? 有情离此不可渡。 依此能渡。 何以方便则渡? 观想仪轨悉地加持。 自信心增益渡。 诸佛合体是否加持力大? 佛力甚大。 体无可合。 无体本合。 为何甚大? 行者自心信愿力本心即佛大。 无心外佛。 如是说无诸佛合体耶? 佛无合体。 本自一体。 一体诸佛。 诸佛一体。 无合即合。 于意云何? 我难悉解。 汝当谛听。 佛乃无上正等正觉耶。 无上者为无有更上。 圆满正等正觉彻底无偏。 无再满之满。 无上者之上。 如是彻底无上正觉。 以是佛陀。 若具合佛增强盛力。 则虚陀耶。 非佛陀耶。 然何增强盛力非为佛陀? 未圆满耶。 具补充耶。 故未圆满。 有更上耶。 需再上耶。 故非无上耶。 于是不堪圆满无上正等正觉。 非佛陀觉位。 应作菩萨登地。 菩萨非无上正等正觉。 故为菩萨。 方行菩提道中施之增益行持更上补满。 以获无上彻底圆满正等正觉。 时位无有可取。 无有更上。 无有更大。 无有增减。 是之为佛。 故知佛无合体。 有合体即非佛陀。 一佛即诸佛。 诸佛即一佛。 等妙二觉然。 古佛应世之菩萨亦复如是。 无合体耶。 若谓合体则入邪说。 不解佛觉耶。 又常见有载观音。 文殊。 普贤合体转世成一圣。 其意云何? 有辱大圣之罪。 非是圣觉之言。 邪见妄语业始。 观音虽称妙觉菩萨。 但乃古佛正法明如来。 文殊本七佛之师。 自当古佛。 普贤亦复如是。 既之为佛。 大者宇宙无边。 无边则无形取。 何具定形佛身可合? 汝当思之? 未无上耶否? 未圆满耶否? 需当补充加强增大耶否? 若欲当增上。 则未无上正等正觉。 然何又呼“正法明如来”? 释迦佛陀所说观音是佛。 其意云何立耶? 若是观音真身降世。 一佛即诸佛。 何取兔毛角? 本无毛角取。 圆满无上觉。 文殊。 普贤圣。 何来三佛合? 智者愧喃。 我已知之。 摩诃萨无合体。 今有二法求解。 一者菩萨合体化身一圣。 云何? 二者菩萨具共力加持否? 一者菩萨亦复无合体化身。 二者菩萨实具共力加持。 此意云何而书? 多菩萨合力修法。 施以无畏。 加持力。 悉地力。 功德力多之。 共力盛之。 故合力加持共修乃为谛道。 汝当晓悟。 菩萨无有合体。 若云合体。 则非正见。 菩萨具相应变化。 六大神通。 深入显密。 开敷行境相应五明。 渡生有盛。 凡尘众生受之不尽。 为何多此合体? 况乎于法相谛中。 合体则违因果。 智者不解真义。 白言。 然何违因果? 我今为浅说。 汝当耳谛听。 心解真实义。 若有二菩萨合体。 于行道渡生中。 则必乱因缘。 由是则昧因果。 众生由无始根性。 愿力。 业缘。 相对互生因缘之异。 因果千差不一。 若依此菩萨应缘。 彼菩萨错因。 若依彼菩萨应缘。 此菩萨错因。 汝自问之。 彼此二菩萨以何施智有情? 若有三菩萨合体结一。 依三菩萨之其一之缘者。 二者无缘施与相对之生。 依二之缘者。 三者无缘施与相对之生。 又云何渡生行道? 此际。 因果于成熟时间。 地域别异。 众生有别。 恰逢同时展报。 合体菩萨以何为先? 纳何为后? 合体菩萨取彼生为后。 此生为先否? 若取先后为行。 是故因缘不合。 因缘成熟。 无时待之显报。 若遇此。 合体菩萨将无法可施。 岂不大错因果耶? 若云分身而为。 是故何来合体菩萨? 若言合体乃成一智。 此错谬“灭因果论”。 非为觉圣所宣。 又菩萨愿力。 因果相差不一。 怎合一事? 怎施一智? 若甲菩萨于因果缘起照见。 必于某年月日时自必赴东土渡生。 乙菩萨于因果缘起照见。 必于某年月日时自必不可赴东。 而必行西域开藏。 丙菩萨于因果缘起照见。 必于某年月日时自将接受佛陀灌顶。 跏趺待坛身不可动。 东西均不得行。 此际三缘各异。 则三圣一体之身。 施何行道? 施何不违时缘因果? 何以治之? 又何以治之彼因此果。 此因彼果? 故菩萨亦无多圣合一。 若云多合一圣。 此非觉圣了谛之法。 乃为邪说。 汝亦应知。 行人于修持中。 本尊融入自身。 合体得圣。 助成道果实相。 则是佛说正法。 可依师教降服其心。 今闻正法之义。 然何又说本尊可为合体。 岂不两相有违? 行修之士。 观想本尊融入自身。 如是佛慢。 自心本尊。 我即佛耶。 仪轨始然。 成道之本。 汝证三眼。 密不可宣。 心外无佛。 妙义无穷耶。 维摩诘是多杰羌佛否? 善男子。 汝等谛听。 汝为何来? 为法来。 名相无法。 何以故? 法无分别心。 不染故。 然何立维摩诘。 分立多杰羌二名? 众生缘故立异名。 相应故异名立。 二者为一圣否? 不二不一。 此作何耶? 不取舍耶。 维摩诘圣尊是三世多杰羌否? 维摩诘非多杰羌。 三世多杰羌身相与维摩诘圣尊身相。 前者说无分。 今又云二者。 何具分立辨? 无具身相。 幻有分立辨? 维摩诘圣尊过去身说法。 释迦世时。 具居士身相。 别在三世多杰羌当下身说法。 末法世时。 具显密五明身相。 前后分立辨。 实无身相得。 古今之化身相别。 何言无分辨? 古今无化身耶。 为直身所降。 汝问差耶。 维摩诘身已报化。 今无身相可得。 为是乃幻。 何具实有? 古者不具。 故无所得。 今说法当下身。 当下已过。 何来当下身? 亦无所得。 待之未来身。 未来无来。 何具实有身? 亦无所得。 故见多杰羌身。 已过去。 亦非多杰羌身。 当下多杰羌身。 刹那无常时。 何来当下身相? 过去现在未来。 三时空无身相所得。 何来身相实有? 然何我眼现见具身相定形耶? 凡眼所见。 幻化缘起。 无实得见。 何以无实得见? 汝忆少小当下。 犹见父母身相。 风华年状。 形活动人。 实则非实。 见时即老时。 凡眼不得知。 汝当六十年复见。 父母身云何? 皮皱发白身老耶。 几时老耶? 六十年老耶否? 非也。 实则当下身老耶。 故我今告汝。 未有待时。 刹那变异生老耶。 如是刹那变异。 即非当下身。 故知无定形耶。 若云具定形身。 然何身老耶? 何以壮年转老年耶? 由是汝当彻知。 谓当下者已过去。 刹那无定形身耶。 无定形身。 故亦无刹那时。 若云具刹那时。 刹那之前已过。 刹那之后未到。 刹那到时当下已过。 故无当下时。 由是无三时。 亦无三时定。 形亦无定。 无形定。 何来本有身相? 身相于刹那变异不定生灭老耶。 无常耶。 犹是维摩诘圣尊过去空。 三世多杰羌现在空。 未来三世多杰羌。 维摩诘圣尊二者皆空。 三时皆空无有可得。 是故无维摩诘身相。 亦无多杰羌定形身相。 无身相法主何存? 于不可得为多杰羌法身法主。 于说法渡生为多杰羌化身法主。 于无上正觉为多杰羌报身法主。 汝当了谛。 三时不可得。 汝应觉证法身。 法身不觉。 化身不具。 报身无基。 若了法身。 则无身相。 无相以何分立? 故不一不二。 诸法王者认证金刚总持。 亦维摩诘。 亦三世多杰羌。 依何缘得定? 依《正法宝典》定。 量鉴确否? 确在无误。 何定无误? 若有误。 何具法王量智? 五浊无佛法。 可谓有误。 娑婆有佛法。 何来误鉴? 许为量智孤耶? 若量智孤。 何以多王皆孤? 何以众鉴同体? 如众鉴信口。 岂不众王妄语乎? 无证量乎? 非定境观照乎? 为凡夫之流众议而商乎? 如是娑婆则无佛法耶。 奈娑婆佛法威然。 生死自由。 虹光飞化。 历历在目。 皆不脱其诸王者之法脉始然。 示其无误。 可另列说。 以何说? 多杰羌是维摩诘说。 维摩诘非多杰羌说。 多杰羌非维摩诘是维摩诘。 何也? 维摩诘圣尊说。 诸相皆空。 前际不来。 后际不去。 今则不住。 此当体本心即空是佛。 三世多杰羌说。 万法实有。 前念不除。 后念不斩。 以无所得。 生心妙有如来藏。 有无之别。 维摩诘非多杰羌。 理谛一味。 多杰羌即维摩诘。 由是多杰羌非维摩诘是维摩诘。 维摩诘是多杰羌转世否? 一钵河泉之水。 此何意? 汝可将合聚一碗河水泉水分居否? 不也。 无有法分。 此作何意? 理谛一味意。 一味之水。 云何作有无之别? 现见实有。 梦幻空无。 实空二法。 云何了觉? 无人我了觉。 依何法了觉? 无法修了觉。 无分别故了觉。 无分别。 云何有维摩诘圣尊三世多杰羌二者分? 汝心分别分。 无人我然何说有无二支分别? 为利众生说有无。 万法相别有。 一体如如无。 此说有相否? 汝说为有相。 我说为渡生。 然何又你我分别? 汝不了无相耶。 故询有相否则自分。 你说为渡生。 有执于你。 何然断执? 我执未断。 岂能渡生? 无我怎立法。 众生依何处。 依飞鸟否。 依树木花草否? 依之无有了脱。 汝当善知。 建我立法故。 立法生所依。 我是执否? 是执非执。 然何此说? 认我实有是执。 见我空幻非执。 六根对尘是执。 五蕴皆空非执。 心随境转是执。 应无所住非执。 四无量心是执。 菩提胜心非执。 四无量心然何为执? 随境所迁而慈是执。 随感所动而悲是执。 随他而喜是执。 随需而舍是执。 是执有我否? 无我不执。 有执然何必行? 行菩提心必行。 然何以执立菩提心? 无执无我。 无我依何立行? 我执解脱否? 我执轮回性。 何以得解脱? 无执入解脱。 菩提心执否? 胜义菩提心无执。 菩提心何来? 我执所生来。 既说无执已。 又云我执生。 由来何也故? 云无执。 谓菩提心胜义无执。 说我执生。 由著意行持。 随境所迁得生心境迁生我执。 如何无我? 不执无我。 如何不执? 转四无量心于行持不染。 此胜义不执。 胜义何意? 入了义菩提意。 然何不直取菩提心? 众生业力故。 业力何表相? 愚痴表相。 无明表相。 烦恼表相。 愚痴无明烦恼体显何然。 缚困众生? 汝当谛听。 如智者言谈出语如流词。 自如无执。 皆始然幼儿初学。 始必执于识字。 造句。 再执造词。 而后执作文。 如无执识字。 何来造词? 如无造词。 何以作文? 无词无文。 何以言谈自如。 言词出口随意不执意? 汝应当知。 四无量心入菩提心。 亦复如是。 次第甚为要然。 当依之修行。 何为修行? 我于宝典开示。 是为捷径解脱大法示修行。 若有善男女子。 依之实修。 必当福慧圆满。 解脱无碍。 此为圣解脱法。 释迦佛陀与你持法。 谁以为大? 释迦佛陀未持有法。 释迦佛陀未持有法。 众生依佛学法何说? 释迦佛说“说法四十九。 实无法可说”。 故众生当依学无法之法。 无法之法。 从何入手为之? 从何得心入道? 从有为处入手。 从无为处了心。 无心可得即为道。 为何无得心? 无为何心可得? 三世多杰羌持何法? 无法可持。 释迦佛陀与你谁大? 佛陀释迦乃人天导师。 大如宇宙。 无量无边。 我乃无相微尘。 小无形影。 有颜色否? 无色。 有声音否? 无声香味触法。 是空否? 非空。 是实否? 非实。 取非空非实否? 不取。 何以不取? 无所得取。 在此地还是在彼岸? 此量无彼亦无此。 既无量。 然何立量说? 无量怎具说法主? 为何必具主? 具主渡生。 为何渡生耶? 群生父母耶。 不渡可否? 不可。 为何不可? 为成佛不可。 何以成佛当依渡生? 渡生福慧生。 以何得福慧? 渡生自生福。 福慧无所得。 圆满是佛觉。 以何为渡生? 大悲渡生。 施以何法? 佛陀正法。 除此异否? 无异。 既无异。 佛陀本然。 何复示三世多杰羌之修行法? 理谛一味精说故。 然何谓一味? 我法出佛陀。 佛陀说我法。 你法造就佛陀否? 然也。 今又云何言其比佛甚? 我法佛陀说。 我亦如是说。 佛陀与你之法谁大? 佛陀的大。 多大? 大得无边。 哪个法高? 佛陀的高。 多高? 高得无顶。 你的法有多大? 无大。 你的法有多高? 无高。 然如此。 我当去佛土学佛陀大法。 胜否? 不胜。 然何不胜? 步外无佛土。 我法不觉。 佛法不了。 不来不去。 焉有佛土? 应无所住。 大小何存? 而生其心。 妙有佛土。 当体佛土耶。 智者当知何为修行。 由此入法。 自得大法。 时轮金刚。 大圆胜慧。 现量佛境虹身。 诸多大法亦复由此而入。 智者若得修行。 顿可当下灌顶。 坛城盘旋。 虹光法界。 三身顿显。 “什么叫修行”即可觉之。 智者顿悟。 合十无言。 当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发愿利乐三界有情。 为利众生而解脱。 随祈请十大金刚。 虚空诸有护法。 恒时护佑一切虔修《了义经》的七众弟子。 福慧圆满。 早证菩提。 对了义与了义经的声明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始祖报身佛多杰羌佛降世为维摩诘,助佛教化五百比丘、八千菩萨! 多杰羌佛今又降世人间,全名为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开示佛法甚多,并说《了义经》等。 三世多杰羌说:此娑婆世界唯释迦悉达多在此成佛,故为佛教教主。 其实,至高佛教法界大教主本原即是普贤王如来圆满的多杰羌佛,但三世多杰羌佛却说:我今所说《了义》。 不管顶圣如来怎么说,我们都清楚地知道,不是《了义》,而是《了义经》,因为佛在经中说:维摩诘经所在之室即有如来。 由此我等当遵佛法旨,不可仅称《了义》,乃是如意妙宝《了义经》,更况云高益西诺布被法定认证为法界最高总教主多杰羌佛真身降世,故均称为南无羌佛。 联合国际世界佛教总部国际佛教僧尼总会全球佛教出版社世界法音出版社诸多仁波且、堪布住持、法师等申明 发布时间:2022-08-28 09:03:30 更新时间:2024-10-28 02:55:46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84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