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出家与在家的区别,天壤之差! 内容: 出家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在中国佛教中,出家佛教徒和在家佛教徒在外表上,除比丘要剃除须发外,在衣服上也有所分别。 佛教徒中比丘、比丘尼是独身修道的,必须清心寡欲。 在古代,出家需要经过官府的考试,需要有度牒。 所以,出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佛教制定受比丘戒之前要有许多质问,凡是不合条件的人,是不允许受比丘戒的。 例如:父母未曾允许,身有负债,身有痼疾或精神病,现任官吏及曾为比丘而违犯四根本戒等等。 至于受比丘戒以后,又厌倦出家的清苦生活,愿意还俗,却是极其容易的,只要对任何一人声明,自己愿意舍戒,便可以放弃比丘身分,改变独身的生活。 如若不舍戒,不放弃比丘身分,却私自违反戒条,这叫作’破戒',是不允许的。 其他比丘可以检举,经过僧侣集会评判,要受到一定的惩罚。 无始劫来,积累了多少的善根、福报,才能剃发染衣。 黄金白玉非为贵,唯属袈裟披身难。 出家是大丈夫的事,非世间将相所能为。 大丈夫,指有远大志向的人、节操高尚的人、有不退转菩提心的人。 不退转菩提心的人,假如热铁轮,于我头上旋,终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 出家不为名利,只为一件大事要做——为利有情愿成佛! 出家人是做大丈夫的事业,所以,我们要赞叹出家人,恭敬出家人。 如无冲天大志 焉能入圣超凡佛佛道同,法法平等,法门无量,归元无二。 修行究竟目标都是为了成就佛道,但是在家修行者,因为有家庭累赘,要经理事业,筹谋人际,应酬交际,巩固家计,维持家庭大大小小情感,照顾儿女妻子眷属等等,如此的牵绊、压力、执著、烦恼、痛苦,处处难以分身,难怪社会人士诸多善根深厚者,欲勤令他学佛,十之八九皆以宛转拒绝抗推,正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业力所牵,内心起伏,动荡不安,进进退退,时喜时忧,极不稳定,如是道业欲得成就,如空中楼阁;但是,在家修行,毕竟是与社会打成一片的法门。 众生之所以众生,就是多生累劫皆与尘欲周旋至今尚未出离,如此有欲修行法门,欲跳脱净化欲行实在要付出数倍勇气、毅力、耐力、精进和代价。 的确,有极少数在家修行者,由于自己的福报因缘相当好,譬如婚姻美满,事业顺利昌旺,人际周圆,儿女上进成就,出人头地,社会上拚出一片天,无有后顾之忧,这种条件是不错的,也能以在家修行而立足。 佛弟子应正觉世间是无常的、生灭的、梦幻的,再多再好的条件环境,也抵挡不了无常生灭的洗礼。 出家修行是无欲行之法门,是断欲修行。 佛陀说:若要出家行道,理应割爱辞亲,识心达本,解无为法,方得称为沙门。 既然发大勇猛心欲出离生死,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就要行无欲行,专注一心参禅悟道,念佛三昧,克期取证,成就菩提涅槃。 这就是出家修行殊胜不可思议之处。 事实上,每个人在这个世间生活,出家与在家差距巨大,在家人都被俗世生活所累,无法脱身,在修道上所受的局限非常大,很多人都苦恼于俗世生活的负累,不能专心修道,即使想出家,由于业缘的牵制而不能出家,有的人出家几次都被业缘又牵制回来。 这就是娑婆世界人间的真实情况。 古德云:出尘离俗非易,抛弃恩爱甚难;如无冲天大志,焉能入圣超凡。 海阔天空渺无涯,三衣一钵饭千家;自性自在尘不染,菩提种子自开花。 出家与在家的区别出家修行和在家修行,仅从净土法门这一点来看,没有什么区别。 往生这一点,无论出家、在家,都是信愿行。 只要你具足信、愿、持名,都能蒙弥陀愿力加持,阿弥陀佛是大平等心,可不会区别你是不是出家、在家,都能够平等摄受。 但是,从所承担的责任来看,那是不一样的。 出家人建立僧团,是要住持法道,弘法利生,续佛慧命,继承如来的家业,所以,对出家人有更高的要求。 所有的出家人,要自觉地承担,要有持戒意识,要全方位提升自己的素质。 出家比丘是四众弟子的领导阶层——领众修行。 出家要具备什么条件呢? 由于出家僧团的责任重大,所以对出家人的素质,会有严格的规定。 在古代,出家是很不容易的,他要经过考试的,经过考试再给一个度牒。 度牒制度——在清代以前都是这个样子的。 在道德方面,出家众要让信众能够心悦诚服,能够佩服。 出家众以平等心、谦卑心行事,修行的力量会日益增上。 而在家居士,叫外护,要护持三宝,护持正法的道场,为一些修道人提供四事供养,对承办利益众生的法会,要全力以赴地去做好种种的准备工作。 出家僧团的内护和居士的外护,共同推进佛法的发展——这是四众弟子共同的事业。 出家是隔离世俗法最好的办法佛经里说:出家人即使在山中成天睡大觉,也好过在世俗法里摸爬滚打。 什么呢? 睡大觉虽然不是修行,但没有熏染其他世俗法,渐渐的心里对世俗法的攀缘就少了,最后就不想世俗法了,这时再减少睡眠,道业进步就快了。 这个道理与往生极乐世界,住在莲花宫殿里的情形是一样的。 在极乐世界,由于隔离了世俗法的环境,没有了熏染的机会,心里的攀缘逐渐就会断掉,恶念逐渐减少,恶业种子就会逐渐枯萎,心地清净了以后,莲花开敷,见佛闻法,就能悟道。 这个虽然是最笨的方法,但也好过世俗法的熏染。 所以,一个人不管怎么样,佛陀都会接纳他出家,尽管他出家不努力修行,但也能减少世俗的熏染。 当年佛陀成道以后,把家族中能出家的人都劝出家了,不管有没有婚姻的,只留下他的父亲净饭王和一个将来继承王位的人。 其中佛陀对自己的堂弟难陀,就是采取非常手段度其出家。 难陀由于对妻子非常贪恋,不可能通过正常渠道劝导出家,于是佛陀就强硬的把他带到精舍中,不允许他回家,他的妻子都不知道。 最后佛陀带他分别到天宫和地狱走一遭,难陀才安心于修道,没有还俗 ,最后证得四果阿罗汉。 可见,出家是多么的重要。 佛陀用各种方法,劝人出家,辛辛苦苦成立了僧团,住持娑婆世界,以接引有缘众生进入佛门。 佛陀时代,如果有人想出家,有妻子儿女的,不必离婚,也不必征求妻子儿女的意见,直接把妻子儿女送人,安排好他们的生活,自己就出家修道了。 即使妻子儿女在新的家庭中生活得不好,他们也不会还俗再照顾了,道心非常坚固。 有人想出家又出不了,那就不用再找什么借口,没有什么借口好找的,还是检查自己的内心,贪心难舍世俗,只此一个原因,无二无他。 出家僧在一起的羯磨和忏悔,都是不允许他人偷听的;在家菩萨的忏悔内容,也是不轻易让他人得知的。 这是阻止恶法的流传,以避免造成不良的影响。 有些违缘也许能促成佛缘,不应该给解开的,就不要解。 如果解开,佛缘就不成了。 有佛缘的,逆缘越多越好,越多就能一心精进修行。 你把他的逆缘排除了,反而会不好好学佛修行 发布时间:2022-09-08 10:46:57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3:19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84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