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修行中的一点惭愧心得 内容: 去寺庙参加完法会,搭一师兄的顺风车返回,同车数人无不感叹学佛受益良多。 突然师兄问了我一个问题:“你是怎么修行的呢? ”此问一下令我想起自己这一路走来的磕磕绊绊。 初入佛门明白的第一个道理就是,学佛首先要学做人,做一个世间的好人,具备高尚的人格,才能进一步升华为圣格。 连人都未做好,要超凡入圣,那是痴心妄想。 做好人,最基础的就是要持守好五戒,行十善远离十恶业,具备四种无量心等。 佛陀说法,四无量心要从常处身边最亲近的人修起,逐渐扩散至六道众生。 因此对我而言最好的修行道场就是家庭和职场。 道理虽明了,但自己的实际行持却往往违背佛陀的教诫,因此我的修行之路走得反反复复,曲曲折折。 好在多年来坚持恭闻佛陀说法的法音,回光返照间多少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努力去改正。 且因多参加共修,得到同修们的督促和鼓励,促使我更精进地去修正自己,因此这些年来,有一些惭愧的心得。 我原本脾气不好,容易气恼。 通过学佛明白了,脾气不好,易生气、恼怒,就是我执严重,因为“我”受了委屈,就要自我维护,就要反击,于是怒从心起,脸色难看,口出不善,甚至摔东西等等,三业齐动造作黑业,黑业缠身更加诸事不顺,如是反复如滚雪球般黑业越来越重,直至让自己堕入三恶道。 想清楚后果的严重性,痛下决心修而改之。 对境之时,业力与愿力两相较劲,就看哪一方的力量更大。 最初是业力占据上风,当时往往不觉,事后方知上了魔的当。 比如某次和同事外出办事,突然同事告诉我,某人说你什么什么不好云云,我一听顿时怒了:她凭什么这样说我! 我明明是这样这样,她为什么那样认为? ……无明烦恼顿时翻卷其上。 待头脑冷静下来就发现自己糟糕透了,一句话就现出原形,原来我假修行骗自己,却仍然是个满身我执、业障深重的家伙! 我在内心不断忏悔,下决心一定要改。 后来,再听到同事转述什么不利的言语、行为,便首先提醒自己不要上魔的当,先想一想自己是否有不妥之处? 有则认错改正;如果没有,再问是不是自己处理不够圆融,造成了别人的误会? 应该怎么做效果更好? 如果纯属子虚乌有便一笑置之。 渐渐地,从一听就炸毛,到事后惊觉上当,到当时强行按住内心却仍不平,再到遇事先提起警觉,最后总算能云淡风轻不以为意。 在职场中的修行随着我的退休暂告一段落,而在学佛团体中的修行正在进行中。 而在家庭这一最亲密的关系中,修行更见真纲。 因为距离太近,各人的毛病习气都显露无余,因各种差异导致的矛盾冲突在所难免。 原来我最常见的反应便是针尖对麦芒,“你还不是哪里哪里不对! ”,或“我不干了,你行那你来! ”由于我们夫妻都在恭闻法音,学习佛菩萨的经论,渐渐地我俩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于是师兄的不满和指责开始减少,我也自我反省尽力改进。 但是很惭愧,我和师兄的修行都还差得远,我们在一次次摩擦中检讨自己,调整着自己的心行。 某次,不知因为什么跟师兄起了口角,内心非常委曲,但想自己是学佛之人,哪里能这样呢,这明明就是我执做崇嘛,可心中仍然难受,索性去干活。 厨房的地砖时间久了不平整处积藏了不少污垢,我倒上洗洁精用刷子一点一点使劲地刷。 当整个厨房地面变得清清白白,我心中的阴霾也烟消云散,变得无比敞亮,哪里还有什么委曲,什么疙瘩也没有了。 唉呀,原来事情就这么简单——不执著就行了! 《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生“无所住”的心,心不执著。 若还有我执自私,空性不可能现前,轮回必然锁定。 但不执著并不是明白道理就能不执著,业力会支使我们身不由己地执我烦恼。 因此我们必须具有足够宏大的愿力,愿力越大就越能战胜业力。 面对各种矛盾,放下自我,多为对方着想,多为大家考虑,很多矛盾都能化于无形。 当我们真正按照佛陀说法“什么叫修行”,“解脱大手印”两大心髓去做,从内心发愿利益众生,贡献于佛行事业,并身体力行地去做,那能消除多生累劫多少业障! 在日常行持中,在实际对境中磨炼自己,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后面,把佛法放在第一位,把众生的利益放在前面,奉献自己,锻炼不执著,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业力消退,才能真正不执著,结合佛法的修持方能“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文:尉朗南无观世音菩萨! 更多链接:《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般若波罗密多心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佛说阿弥陀经》观世音菩萨发愿偈 大悲咒上供观世音菩萨或诸佛菩萨就能满愿吗? 九华山地藏王菩萨的典故南无观世音菩萨_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南无观世音菩萨是男相还是女相“千手观音”继续演绎慈悲、善良水月观音的故事吴道子的观世音菩萨图 发布时间:2022-09-11 09:18:38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3:19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84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