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初学念佛的人,若不持念珠记数,最容易懈怠间断 内容: 二十世纪弘一弘一大师,名演音,别号晚晴,又称“二一老人”。 俗姓李,名息,字叔同,浙江平湖人。 年幼时聪颖过人才华出众,熟悉大悲咒及往生咒。 才开始就学读书,只要看过的书籍即能背诵。 毕业于南洋公学,以及日本上野美术专校,专心文艺,擅长诗词书画、刻印金石、以及音乐,另外涉及戏剧,全都能到达出神入化的地步,名震一时。 曾经加入同盟会,返国后,担任《太平洋报》副刊的主编,宣传革命,为“南社”的诗文巨擘。 创办文化社、强学会、海上书画公会,在文学界的名誉因而大大地传扬开来。 执教于天津、南京、上海、杭州之间,本来喜好研究宋元理学及道家的书籍,一九一六年秋天,效仿汉朝张良绝食修养,独自到虎跑大慈寺,断食三个星期,觉得身心愉快,才专心于佛乘。 一九一八年时,三十九岁,七月十三日依止了悟和尚,出家于虎跑大慈寺,九月受具足戒于灵隐寺。 从此以后,完全摒除以前在世间所学习的学问,以戒律为行道之根本,发心要弘扬戒律,到处搜集中外的律藏,校正勘订南山三大部,重新振兴律学。 行脚海内,随缘而居住。 年五十岁以后,退隐于福建的南方,倡办养正院于南普陀寺,培育学僧,所造就的僧才非常多。 平生景仰灵峰益大师而私自向他学习,奉《灵峰宗论》为轨范。 而在当代的善知识中,最信服的人只有灵岩印光大师。 弘一大师当时虽然已经颇有盛名,仍恭敬地燃臂香,三度上呈书信,愿为印光大师的弟子。 虽然戒律方面承继南山,教理归向华严宗,而修行则以念佛法门为主,从不谈玄说妙,只是开示众人念佛持戒。 晚年时神采气力渐渐衰微,自己知道将要往生,因而尽力弘法,不辞劳苦。 时常劝人听时钟念佛,依照时钟叮当叮当的声响,设想为阿弥陀佛四字。 或者念六字佛号的人,则以第一个叮字为“南无”,当字为“阿弥”,第二个叮字为“陀”,当字为“佛”。 假如认为这样速度太快而想要慢一点的,可加长一倍,用叮当叮当叮当叮当八个字,假想化作阿弥陀佛四个字,即以每一个叮当为一字。 或是念六字佛号者,则以第一个叮当为“南无”,第二个叮当为“阿弥”,第三个叮当为“陀”,第四个叮当为“佛”。 如果在夜间想要其声音轻柔者,可用布类覆盖在时钟的上面。 初学念佛的人,若不持念珠记数,最容易懈怠间断,若以此时钟时常随身携带,倘若有间断,只要一听到钟响,马上就可警觉念佛了。 在家念佛的人,用耳朵专心听着钟响,其他喧闹之声,自然可以达到不受扰乱的效果。 工夫纯熟者,钟响则念佛之声便常常显现出来了。 弘一大师的著述甚多,年六十岁之后,于泉州的福林寺,专心念佛。 一九四二年春天,前往灵瑞山讲经。 不久之后,住在温陵养老院,在八月十五日中秋节为大众讲经,并向院中的老人讲说净土法要。 二十三日示现些微的疾病,拒绝医药及探问,只是专一念佛。 二十七日绝食,只饮水。 二十八日写遗嘱,交代妙莲法师负责后事。 九月初一日下午,在一张纸上写着“悲欣交集”,交给妙莲,并嘱咐要注意:如在助念时,见我流泪,并非留恋世间、挂念亲人,而是悲喜交集的情境所感。 说完话,仍默念佛号。 初四日戌时(晚上七~九点),在大众念佛声中,安详而往生。 时年六十三岁,僧腊二十四年。 荼毗获得舍利子一千八百粒,舍利块有六百块。 转自《净土圣贤录》 发布时间:2022-09-23 15:15:06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3:18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85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