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你是佛弟子吗?你的脾气为什么还那么大? 内容: 《佛说十善业道经》云:“若离嗔恚,即得八种喜悦心法。 何等为八? 一、无损恼心。 二、无嗔恚心。 三、无诤讼心。 四、柔和质直心。 五、得圣者慈心。 六、常作利益,安众生心。 七、身相端严,众共尊敬。 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 嗔恚,就是发怒,此或由争执,或由夺取,或由嫉妒,或由忿恨而生起对别人恶意邪念的嗔恨之心,一般的说法就是发脾气、动肝火。 人对于环境的不满,或是人事上违逆自己的个性,都可以使他面红耳赤,破口相骂,发这样的大脾气,就是“嗔”的表现。 如果是遇到不能忍受的逆境,又不敢表现出来,只好怀恨在心,待机报复,这种叫做“恚”。 嗔恚心发作起来,往往会使人失去理智,甚至杀人放火的大恶都做得出来,佛陀深刻了解这种不堪设想的后果,所以特别教示弟子要“远离嗔恚”。 佛经上也对此提出严重的警告说:“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 ”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起了嗔恚心,种种的障碍、灾难就开始了。 无始以来人累积下来的业力非常可怕。 心里知道这样做不好,但还是常常会不知不觉地明知故犯。 贪心、嗔恨心、妒忌心和傲慢心,会随时随地的冒出来,难以控制。 特别是嗔恨心,它与“我执”有很深的关系。 自私的“我”,永远认为自己的领地受到了侵犯。 比如,这个语言是“我”不能够接受的范围,你所说的已经冲击到“我”了,等于你在挑战“我”。 你的行为在挑战“我”、语言在挑战“我”,甚至你做事的方式方法也在挑战“我”。 因此“我”有理由发怒。 由此得知,发怒,实际上是一个保护“自我”的方法。 不仅人类会用发怒来“保护自己”,所有的动物在遇到威胁时,都会尽量把自己伪装成令人恐怖的样子。 鸟类如此、兽类如此,都会伪装出凶狠的模样来吓退敌人。 发怒,或者伪装凶狠的模样,究其深意都是表面逞强,要用类似发脾气、大吼大叫的行为来压制住对方。 这是因为内心太渺小了,生怕受到伤害与侵犯。 发脾气,是以伤害他人为代价来保护“自我”,很自私。 人类发脾气的表现,虽然各各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发脾气时,脸和颈部的血管会胀大起来,心中好像一团火,全身神经紧张,身体颤抖。 有的人气冲向头上,结果连话也说不出来,有的人气得眼泪直流,做出野蛮的行为。 还有一点,就是不论什么人,一旦发起脾气来,他的面相所表现出来的形样,都是很难看的。 所以,动火、生气实非好事,因为它不仅带给我们和他人身心痛苦与伤害,造成人格上的缺点,而且走到那里,人人都变成怨家仇人,如此的人生那有什么快乐可言? 所以,佛教的六度,也是六种修行的法门之一就有”忍辱度嗔恚“。 百丈禅师曾说:“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烦恼以忍辱为菩提。 ”日本有个禅师叫白隐慧鹤,临济宗的中兴祖师,也是一个作家与艺术家,生活在江户时代中期。 这个公案就是发生在他身上。 在离禅师寺院不远的地方,有一户人家的女孩未婚先孕,这让女孩的父母异常愤怒,逼问孩子是谁的。 女孩无奈,不愿意说出自己心爱的人。 只好无奈地指了指寺院说:“是白隐的。 ”女孩手这么一指,她的父母立马到寺院来哭闹、纠缠。 白隐禅师没有做任何辩解,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是这样吗? ”等孩子出生后,女孩的父母把襁褓中的婴儿扔进寺院,禅师默默地担当养育孩子的责任,天天带着小孩外出化缘奶水,同时忍受着非人的谩骂与侮辱。 禅师好像从来没有听见这些恶毒的语言一样,每天还是从容地带着孩子化缘。 时隔一年,女孩实在难以承受良心的折磨,只好向父母说出真相,在他们全家人向禅师谢罪与忏悔时,白隐禅师依然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是这样吗。 ”然后把孩子还给女孩。 换作我们,如果每天被人莫须有的侮辱与谩骂,我们会有什么反应? 并且如何应对? 很多人会说,这是高僧,我只是凡夫哪那么容易做到! 其实佛菩萨亦从众生中来,如果我们愿意从小处做起,从易处做起,经年累月地坚持用慈悲调伏嗔恚,那么渐渐地,不但生活平静安详,心地柔直善良,不会损恼众生,而且面貌慈和,得到端正庄严之身相,为人所尊敬,结下人人都喜欢亲近的善缘,这是何等的利益! (一切正知正见以佛陀亲说法音和佛书作为学习、行持的最高标准和根本指南! 遵奉南无释迦牟尼佛的教戒!)南无观世音菩萨! 更多链接:《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般若波罗密多心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佛说阿弥陀经》诗赋玄歌动花魂_佛陀”梅集”恭赏美摄灵魂的艺术_玄妙彩宝雕九华山地藏王菩萨的典故南无观世音菩萨_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千手观音”继续演绎慈悲、善良上供观世音菩萨或诸佛菩萨就能满愿吗? 发布时间:2022-09-29 09:09:25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3:18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8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