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了然法师:为什么古人往生西方特别容易,今人往生十有七难? 内容:        我等念佛行人,应当考实今时(净)(土)法门,与古时(净)(土)法门,究竟是异耶,同耶。 若言是异,我等历岁经年,从朝至暮,所称佛号,皆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而与古时佛名,丝毫无别。 若言是同,云何古人生西,个个特别容易,不生则已,生则惊天动地。 上辈 往生,临终佛来接引,天乐百千,幢幡无数,白鹤飞翔,异香满室。 人人可见,个个可闻。 要去即去,去亦不须人助。 坐脱立亡,任随其意。 下至普通行人,皆能预知时至,沐浴更衣,端坐念佛,见佛来迎(见佛色身),安详而逝。 逐一思之,令人可慕。 云何今人生西,十有七难。 纵然得生,非常勉强,必须人助。 考其临终瑞相,许多上辈往生,不及古时中下。 况中下辈,更不必言。 历观古人往生,解脱自由,何止千万,难以尽述。 今则略举数位,大家知之,方信其实。 昔有二位居士,平时以道相交,目为生死莲友。 约定往生之日,彼此通知,二人同去。 后有一位,不告而行。 还有一位,至翌日,方闻其子告曰,吾父昨日无病西归去矣。 居士闻之,当下则曰,这老汉,不告而行,吾只须片刻之功,可追及汝。 随即沐浴更衣,端坐念佛而化。 复有一位高僧,愈为希奇。 去时自云,我归西方去,欲带一侍者,谁愿同我去。 众皆无对。 傍有一小孩答曰,我随和尚去。 和尚云,汝去回家辞别母亲。 因他母亲以为戏言,无有此事,乃随口答应。 不料小孩返寺,立刻念佛坐化。 和尚摩其顶曰,小子何先我行耶。 和尚亦随时合掌,念佛而去。 又昔有怀西居士,临终无病告曰,我归西方去。 家人云,待烧香汤沐浴去。 答曰,我香汤沐浴久矣,竟谈笑而去。 观此五人,临终全无业障所挠,解脱自由。 复有一位僧人诵经,遇见一雉,从外飞入,欲啄僧。 随即傍有一金甲神人,执杖逐曰,大师应当生西,岂可还汝命债。 观此可知真得念佛利益,而定业可免,况不定业乎。 云何今时行人,临终多被业障所挠,心难作主,痛苦万状,莫能尽述。 我等应当究其古人所得,得在何处。 今人所失,失在何处。 若不究其得失所在,表显分明。 有不识者,心不甘服。 必谓佛无感应,法无灵验。 孤负行人,空劳无益。 展转相传,误人不浅。 以下分明辨别,大家可知。 所谓古人临终,无有业缚,解脱自由者,皆因平时修持功夫得力也。 无论修观,持名,统能深入如来果海实相,安居如来三昧正定。 既能深入如来果海实相,安居如来三昧正定。 则平时所有一切尘劳业识境界,自然渐渐销融,化为空寂。 乃至灭尽,了无遗余。 唯有如来果海实相,普遍十方,充满法界。 是以古人,许多入此实相正定,精修妙观。 如执明镜,自见面像。 直至妙观成就,亲证如来果海实相。 极乐胜境,于正定中,要见即见。 随时忆念,立即现前。 一念现前,顿觉身在极乐境中。 昔日四祖法照大师,在庐山修观,定中亲到极乐。 见佛傍有一僧,垢衣蒙头。 佛云,此乃衡山承远也。 因是大师出定,亲往衡山学之,一见肖然。 非但修观,即持名者,若已深入如来果海实相,安居如来三昧正定。 复肯努力修持,断惑亲证,净土胜境,现生亦可得见。 如人入海,亲见龙宫,复何疑哉。 所谓古人临终,善能解脱自由,要去即去,去亦不须人助者,皆已亲证如来果海实相也。 纵未亲证,必已深得如来实相正定之力。 以上所述,皆是古人所得耳。 云何是今人所失者。 盖今时行人,唯知有权,不知有实。 纵有修持,但能权上用功,不能会权归实,而即权即实,权实不二,权实一如。 所得利益,亦属浅鲜。 无量劫来,业力强盛。 譬若一杯之水,焉能灭车薪之火。 复如沐浴,水少垢重,安得清净。 欲得清净,必须全身坐入浴池,久久洗涤,方能尽除无余。 我等念佛行人,亦复如是。 欲得无量劫来,三业清净,三障消除。 而念佛之时,必须全身契入阿弥陀佛三昧海中,渐渐熏染,久久洗涤,方能令其业障净尽无余。 所谓今人所失者,失在平时修持功夫不得力也。 何以故。 平时念佛,妄不归真,临终正定,决难现前。 因其平时妄念迁流,定水枯涸,杂见混乱,正智昏迷。 虽有净行,亦属散漫,莫能统摄,会归一心。 纵有功德,终属权小,所以临终受用亦小。 譬如水中之鱼,全仗水力,方能活动自由。 若得满分之水,则有满分之乐。 若得多分之水,则有多分之乐。 若得少分之水,即觉有苦无乐。 若全不得水,则须臾不能活动,命亦去矣。 我等念佛行人,亦复如是。 若能亲证如来果海实相,如得满分之水。 若能深入如来果海实相,如得多分之水。 若但专在权上用功,不能深入如来果海实相,如得少分之水。 若全不念佛,则与如来三昧海水,全不相接,慧命断矣。 选自了然法师《入香光室》 发布时间:2022-12-07 21:56:33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3:17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8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