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人有四种愿望不可常保 内容: 佛典故事        003昔日,佛在拘夷那竭国,与500比丘僧在一起坐于尼延树下,为数千万人说法。 在此国内,有一拥有无数财富的豪贵长者名纯陀。 纯陀长者有个儿子,父母兄弟及所有亲族都非常珍爱他,但在14岁时却因重病而死,亲人们都啼哭忧愁,悲伤难以言喻。 纯陀长者听说佛来到国内弘化,很欢喜地告诉他的妻子说:“听闻佛说法者,没有不心开意解法喜充满,忘却忧愁除去烦恼的。 现今佛正在国内说法,我们应当前往拜见。 ”于是,立刻带着妻子亲族及仆使等一起到佛所在处,至诚顶礼佛后,退坐一旁。 纯陀长者长跪合掌。 他请问佛说:“人活在世间,为积聚钱财而勤苦工作、省吃俭用,如愿获得了想要追求的东西,但不知布施、不奉持经戒也无尊卑礼法。 如此之人,当其命终后,父母兄弟、妻子亲属啼哭忧愁,在入殓时,以财宝衣被或饮食随葬,这样做能有益于亡者吗? ”佛告诉纯陀长者及在场众人:“当仔细听我说,并善自思惟。 ”纯陀长者和眷属以及在场的弟子,皆恭敬合掌,专心听佛说法。 佛言:“人有四种愿求不可能永远保有。 是哪四种呢? 第一种愿求,希望永保人身。 人爱护自己的身体,帮它沐浴装扮,提供饮食、五欲之乐,但却无法保证不生病。 一旦患病命终,尸体僵硬在地,并不会随人之魂神而去。 生前空珍爱这身体,又有何益处? 第二种愿求,希望拥有财产官爵俸禄。 得到就欢喜,得不到就忧愁。 一旦命终,这些财物、官爵、俸禄仍继续留在世间,并不会随人之魂神一同离去。 生前空为追求这些而愁苦,并无益处。 第三种愿求,希望恩爱常乐。 希望能和父母兄弟、妻子亲族或师友等,常在一起恩爱和乐。 一旦命终,这些亲眷师友既不能救己命,亦不能随己魂神一同离去,只会啼哭着送自己到城外坟冢间,就会弃己而去,各自归家。 虽然会追思想念,但愁苦忧思也不过10日之后又会像往常一样聚会歌舞,欢乐饮食对坐谈笑,完全忘记亡者。 纵使有父母兄弟、妻子亲眷等,但谁也没有办法追回死者的命,只能空自悲伤,又有何用? 第四种愿求,希望放心快意。 天下很少有人能守护好自己的心,皆纵心恣意,耽溺于五欲之乐,贪图利益,热爱嫉妒,稍有不如意便忿怒斗争,且不信奉道德。 人不能守护好自己的心,随恶念而作为,造杀盗淫,因生前所造的罪业,死后堕入地狱道和饿鬼道;地狱和饿鬼道罪报受毕,再转入畜生道,任人屠割。 此皆因生而为人时,放纵己心任意造业,故死后堕入三恶道受报。 ”佛继续说:“当端正自心,守护己意! 要仔细思惟:这个身体非我所有,乃至一切财物亦非我所能永远拥有;对于父母兄弟、妻子眷属、师友乃至官爵俸禄,心心念念想求得,无有厌足,以为这些对自己有益,实则一旦老病死来临,这些全都不能帮助自己,不能为自己免去老病死。 人不知修道自救,就像鹦鹉因爱惜自身的羽毛失于警觉,而被猎人捕获。 贤者当知,一旦命终,此四种所追求、爱着之物,并不会随着魂神一起离去,只是空为其困苦,无有益处。 因此应当拔除贪爱之根,以绝离于三恶道,得三善道,不再有老病死之苦,只有能坚持守护好己意者,乃可得解脱。 ”在场者闻佛说法,心生欢喜,作礼而退。 典故摘自《佛说四愿经》 发布时间:2023-01-11 14:41:46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3:17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85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