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悟性”如此重要 内容:     悟性人人有,它不立文字,不依理性,只可意会,无法言传,书不能尽言,言不能尽义 。 悟…就是你当下的觉知与智慧产生联动。 不是偶尔去悟,而是一直在悟的状态之中。 只要你在悟,智慧就源源不断的产生。 智慧是无时无处不在的,并不是一定要局限某个人或某种方式某种语言对你去宣说的才是。 万事万物都是智慧的幻化,万事万物都在向你演说智慧。 悟性…是本性所具智慧中所透露出来的一部分,可以触类旁通,闻一而知百,可以迅速理解感悟某一抽象事物的道理。 有的人悟性高,有的人悟性低,差别很大,悟性跟文化学识高低无关。 慧能六祖连字都不认识,五祖给他讲《金刚JING》,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他当下 就大彻大悟了。 《金刚JING》也不过就五千来字,给他讲了一千字左右,五分之一,他就明心见性了,这才多长时间,顶多也就两三个小时吧。 为什么他悟性这么高? 就是因为他的心清净,没有妄想,没有杂念,没有执著。 惠能大师在逃难过程当中,遇到无尽藏比丘尼,她受持《大般涅槃JING》,这部经典经文很长。 无尽藏比丘尼天天读诵这部经典,遇到惠能大师的时候,惠能大师当时还没有出家,还是在家居士。 无尽藏比丘尼在那念经,惠能在旁边听,等她念完后,他就告诉比丘尼经里讲的什么意思。 她非常惊讶,捧着经本向他请教。 惠能大师说我不认识。 不认识字还能讲这么好? 他说这跟认不认字没有关系。 《六祖坛JING》上记载,后来惠能出家当上六祖,法达禅师前去拜见六祖,法达禅师是受持《法华JING》的,经文很长,一天顶多念一部,可法达禅师却念了三千多部,一门深入,念了十年,那功夫已经相当了得。 所以他在礼拜六祖的时候,三拜叩头没着地。 惠能大师看得清楚,等他起来后,就问他有什么骄傲的吗? 既然头不肯着地,肯定觉得自己有了不起的地方。 他就跟六祖说,已经读诵《法华JING》三千部。 六祖说,这很难得! 那《法华经》都讲了些什么呀? 法达禅师却一时回答不上来,回过头来问六祖,六祖说我没听说过这部经典,你既然读得很熟了,你诵读给我听听。 《法华经》总共二十八品,当他念到第二品的时候,六祖就跟他说,可以了,不必念了,我都知道了,然后就给他讲《法华JING》,法达禅师当下也开悟了,再给六祖礼拜,头着地了,那是心悦诚服。 这就是悟性,法达禅师念了十年经没有开悟,也说不明白《法华JING》讲了什么,慧能大师听了一会儿,就全明白了。 悟有顿悟和渐悟之别。 顿悟,当下了然,直指人心。 渐悟,是要经过许多历程,才见真如。 当你学会透过万事万物去体悟智慧,你自己就是自己的老师,能对自己宣说一切智慧。 万事万物都是你的教科书,所有幻化境的呈现都是你的幻灯片,你的课题。 用心去“听”去“看”,不是用眼睛和耳朵。 “关闭”了五感六识,智慧就在那里,实相就在那里。 这个关闭,不是你失去视觉和听觉,而是,你不被五感六识给你的信息迷惑。 你要知道无论它们给你什么样的信息,都只是信息,只是概念,都不是实有的存在,而是你的大脑处理了这些信息之后所传递给你的感受。 你的大脑处理这些信息的程序就是这个轮回的规则下所呈现的规律。 学会运用这个程序,认识这种程序的语言,自己变成自己的编程工程师,你自己就可以创造世界,想怎么创造就怎么创造。 不了解宇宙规则,不认可也不接受规则,抗拒规则,只会在规则里横冲直撞。 了解规则后顺应规则,在规则里循规蹈矩;熟谙规则成为制定规则的人,在规则的体系里作为主人而存在。 这是不同智慧的人在轮回中的境遇! 没有学习智慧及吸纳智慧的主动性,你就不可能有这种体悟智慧的悟性。 那你无论在干什么,干得多么起劲,多么轰轰烈烈,煞有其事,你都是老驴推磨,原地踏步而已。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发布时间:2023-03-19 12:26:34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3:17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85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