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鸟巢禅师与白居易 内容: 唐代有一位连法名也不用的禅师,修行很是特别,他不住寺庙,也不住水边林下的庵棚,而是在松枝茂密秦望山的一颗大树上,搭了一个像鸟窝的蓬子,不论刮风下雨,都住在其中,人称“鸟巢禅师”。 唐元和(806-820年)年间,已满头白发的白居易,出任杭州太守,听到了鸟巢禅师之名,于是前去拜访。 白居易仰观禅师在树上摇摇欲坠,迷惑地说:“师父,您这么一把年纪了,呆在树上既不方便又很危险,还是下来,回到寺庙去吧! ”鸟巢禅师在树上说:“太守大人,你的官职这么高了,泡在官场里更是危险了,还是进入佛门吧! ”白居易说:“弟子身为一州太守,位镇江山,何险之有? ”鸟巢禅师说:“你身居官场,官场中的荣辱得失、利害是非太多。 加上这个充满危机的社会,如同熊熊的大火,会无情焚毁一切的。 你在其中或得意于青云,或失意于穷途。 得意则忘形,失意则生怨,难免党同伐异,怨恨憎恚,喜怒哀乐,机心算计。 这种种情况,烦恼哪有稍息之时呢? 这样又苦又累,怎么会不岌岌可危呢? ”白居易听了肃然起敬,问:“照师父这么说,吾应皈依佛门以求解脱。 但我自小学佛,几十年来,还没有入门之处,请师父指教:‘什么是佛法大意? ’”鸟巢禅师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白居易不觉笑了,说:“这不过是三岁孩童都会说的道理,何必用来教训我这个老头子呢! ”鸟巢禅师说:“这的确是三岁孩童都会说的,可惜许多八十老翁也没有做到啊! ”这话如一盆冷水,从头到脚地倾了下来。 白居易心中一凛,“是啊,知道的未必行到,行到的未必达到。 我学佛多年,满腹经纶,自己又身体力行了多少呢? 现在还不得心安,功用又在什么地方呢? ”白居易诚恳地向鸟巢禅师致谢,然后打道回府,继续用功。 从此以后,他不仅持斋守戒,还大力倡导放生,以佛教慈悲济世的精神普度众生。 (以上内容仅代表笔者的个人学佛知见,一切法义应以佛陀说法为准。) 发布时间:2023-06-20 07:00:18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3:13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86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