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教法器:印(印章)的由来和作用 内容: 印(印章)印:又叫做印章、印信、印件、印鉴等等。 早在周礼之中,它是被称作玺节的。 有关印的起源、名称、规格、类型、字体、刻印规则、印谱等等,在明代陶宗仪所著辍耕录一书中,曾经有过详切的说明。 印的用处,在世俗间非常广泛,而且非常重要。 无论是官场、商场、学校、社团、或是私人之间,印的使用,都具有证明、信用、鉴别、责任、法律等许多的作用。 佛教的寺院道场,以及其中的住众们,都多少会拥有一些经像、法器、家俱、被服等器物的。 为了易于识别、便于管理、利于运用,佛陀也曾有过用印的提示。 据毗奈耶杂事说:时有贼来,盗僧库藏、并及私物。 为无记验,比丘不知何时失物。 佛言:比丘可蓄其印;应用五种物为印:所谓钰石、赤铜、白铜、牙、角。 毗奈耶杂事又说:佛言:凡印有二种:一是大众、二是私物。 若大众印,可刻转*轮像;两边安鹿,伏跪而住。 其下应书元本造寺施主名字。 若私印者,刻作骨锁像、或作髑髅形;欲令见时生厌离故。 由于上面的举证,我们可以知道:佛住世时,僧团中就开始有印了。 又据禅林象器笺器物门说:如天童有玲珑岩主印,日本禅刹皆有某山印,住持人不得为私用。 时至今日,社会形态变迁,人际关系复杂;寺院、僧伽,无论公私,需要用印的机会,就更多更多了。 发布时间:2023-07-04 11:39:38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3:12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86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