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金刚手菩萨介绍,金刚手菩萨的力气为什么如此大 内容: 一、金刚手菩萨介绍 (转载)金刚手菩萨,梵文Vajrapani。 因手执金刚杵,常侍卫于佛,故称之为金刚手菩萨,具有除恶降魔的广大神力。 在西藏地区,也是相当重要的雨神。 与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合称“三族姓尊”,分别代表“伏恶、慈悲、智慧”三种特质,也为“八大菩萨”(观音、弥勒、虚空藏、普贤、金刚手、文殊、地藏、除盖障)之金刚手菩萨,又称执金刚、执金刚主、执金刚手、秘密主、金刚手药叉将。 原本泛指执持金刚杵的菩萨,有特别专指密迹金刚力士。 如《增一阿含经》卷二十二中说:密迹金刚力士在如来后面,手执金刚杵。 《大宝积经》卷八《密迹金刚力士会》中云:金刚力士,名为密迹,立世尊右方,手执金刚杵。 密迹金刚力士是一位具有大威力的鬼神。 此役力士本来是印度毗纽天的侍卫,后来转变成佛教中勇猛的护法神祇。 由于手持金刚杵,所以又称为执金刚神,又因为起身口意速疾、隐秘难知,因此又名密迹金刚。 依《金光明经》所载,金刚力士是大鬼神王,与其眷属五百徒众皆是大菩萨,皆为拥护《金光经》的听讲者。 此一力士皆常以强烈行动来捍卫佛法、保护佛陀。 但是他也有至情至性的一面。 当释尊入灭时,平素随侍的金刚力士悲不自胜地说:“云何世尊舍弃与我,独立涅磐? 咄哉大苦,此金刚杵当用护谁? 即便掷弃! ”从经典所载的这些语句,颇可以看出金刚力士对佛陀的耿耿忠诚。 《大日经疏》卷一说:西方称夜叉为秘密,因为其身口意来去无踪,很难了知,所以,以前便翻译为密迹。 因此浅略地说,不论秘密主或密迹主都是指夜叉王。 又因其执金刚杵常侍卫佛,所以又称为金刚手。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阿阇世王问答品 尔时阿阇世王。 即起是念。 此金刚手菩萨大秘密主。 右手所持大金刚杵几何轻重。 而秘密主。 有大力势能善执持。 时金刚手菩萨大秘密主知其所念。 即告阿阇世王言。 大王。 当知此金刚杵亦轻亦重。 王言。 以何缘故亦轻亦重。 金刚手言。 为欲调伏憍慢贡高诸众生故。 此杵即重。 为示无慢正直诸众生故。 此杵即轻。 时金刚手菩萨。 即以所持大金刚杵置之于地。 当置地时以神力故。 三千大千世界六种振动。 即告阿阇世王言。 大王。 汝今宜应以此地中大金刚杵而自举之。 时阿阇世王。 即时以自坚固勇力。 欲举其杵竭其力势。 不能动摇一毛端量。 即生希有尊重之心。 前诣佛所。 合掌白佛言。 世尊。 我昔曾于战阵之所。 取被甲大象。 一手执持举掷于远。 此金刚杵其量微小。 我今竭自力势不能动摇。 况复举邪。 以何缘故其事如是。 佛言大王。 无自恼心。 此金刚杵至极重故。 时阿阇世王。 即白帝释天主言。 憍尸迦。 今宜举此地中所置大金刚杵。 时帝释天主。 即时以自勇猛神力欲举其杵。 尽竭其力不能动摇。 即生希有尊重之心。 前诣佛所而白佛言。 世尊。 我若与彼阿修罗王。 斗战之时我力坚胜勇锐无敌。 右手取彼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所有大车。 量广七百由旬。 我时执持如迅风行。 此金刚杵竭自势力不能动摇。 岂非世尊广大威神所制止邪。 佛言。 憍尸迦。 此亦非我神力所制。 但为彼金刚杵至极重故。 憍尸迦。 于汝意云何。 须弥山王至极重邪。 天主白佛言。 须弥山王至极重大喻所不及。 佛言天主。 此金刚杵金刚所成。 重复过彼须弥山王。 而金刚手菩萨。 能以此杵掷碎轮围诸山。 犹如糠秕。 以其金刚大力势故。 尔时帝释天主。 即白尊者大目干连言。 佛说尊者于声闻众中神通第一。 愿今尊者。 举此地中大金刚杵。 尊者大目干连即自思念。 我若于此人天大众之前。 不能举动此金刚杵。 岂非于我生慢心邪。 作是念已运自神力。 方欲前举彼金刚杵。 即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振动。 海水腾涌大地普皆怖畏振击。 唯金刚杵不动不摇。 是时尊者大目干连。 前诣佛所顶礼佛足。 作是白言。 佛说我于声闻众中神通第一。 具大威神名称力势。 能以四大海水置于掌中。 亦能转此三千大千世界。 犹如有人以一金钱转于指端。 又能空中止其日月。 制彼威光不令转动。 又能取彼须弥山王掷过梵世。 又能调伏难陀乌波难陀二大龙王。 又能于彼阳焰世界周行乞食。 此金刚杵其量微小。 然我亦复不能动摇。 世尊。 岂非我今神力减邪。 佛言。 大目干连。 非汝神力有所减少。 但为菩萨威力加持。 一切声闻缘觉悉不能动。 况余众生。 又目干连。 假使殑伽沙数诸佛刹中所有须弥山王悉能振动。 唯金刚杵随置地方不能动摇。 目干连白佛言。 世尊。 金刚手菩萨具大力势。 而能戏掷此金刚杵。 诚哉希有。 佛言。 大目干连。 假使三千大千世界诸须弥山。 尚能合入一须弥山悉能动摇。 此金刚杵而不能动。 尔时尊者大目干连生希有心。 前白佛言。 希有世尊。 此金刚手菩萨大秘密主具大力势。 善能持彼大金刚杵。 此秘密主。 为即父母所生力邪。 为神力邪。 佛言。 大目干连。 父母所生之力。 随所入处皆有分量。 而诸菩萨神通力者无尽无限。 我若开示使天人世间咸生迷惑。 尔时世尊。 普遍观察诸众会已。 告金刚手菩萨大秘密主言。 汝今宜应自当举其地中所置大金刚杵。 时金刚手菩萨大秘密主神力振动三千大千世界已。 即以左手举取其杵。 戏掷空中旋绕七匝。 杵旋空已。 即时接置安右手中。 一切众会生希有心。 合掌顶礼大秘密主。 咸作是言。 希有秘密主。 能具如是广大力势。 善持最胜大金刚杵。 普愿一切众生皆悉获得如是胜力。 时阿阇世王复白佛言。 世尊。 菩萨具修几法。 即能获得如是胜力。 佛言大王。 菩萨若修十法获斯胜力。 何等为十。 一者。 菩萨宁舍身命。 终不弃舍无上正法。 二者于一切众生。 作谦下想不增慢心。 三者于彼劣弱众生。 起愍念心不生损害。 四者见饥渴众生施妙饮食。 五者见怖畏众生施其无畏。 六者见疾病众生施药救疗。 七者见贫乏众生惠令满足。 八者见佛塔庙形像涂饰圆净。 九者出欢喜言安慰众生。 十者见彼负重疲困苦恼众生为除重担。 菩萨若具如是十法。 即能获得如是最胜之力。 《大日经疏》卷一云(《大正藏》39·582a):“西方谓夜叉为秘密,以其身口意速疾隐秘难可了知故, 金刚手菩萨旧翻或云密迹,若浅略明义,秘密主即是夜叉王也。 执金刚杵常侍卫佛,故曰金刚手,然是中深义,言夜叉者,即是如来身语意密,唯佛与佛乃能知之,乃至弥勒菩萨等,犹于如是秘密神通,力所不及,秘中最秘,所谓心密之主,故曰秘密主,能持此印,故云执金刚也。 ” 金刚手菩萨另名“秘密主”,在佛教密宗的位阶很高,为毘卢遮那佛的嗣法子。 经载:龙树菩萨入南天铁塔内,所传出的密教圣典,就是金刚手菩萨所集结的;且龙树在此所得之一切密法,亦是金刚手所授与。 金刚手菩萨因手持金刚杵而得名,属金刚部,是大势至菩萨的忿怒化现,与观音、文殊等合为“三族姓尊”,故称大力金刚手。 密教行者在修习任何密法之前,常须先修金刚手,因其能降伏魔扰,护持行者之故。 本尊金刚手菩萨,身颜蓝黑色,一头二臂,戴五骷髅冠,三目圆睁,金色须法逆竖。 身披天衣,以虎皮为裙。 右手高举忿怒印,持金刚杵,左手当胸忿怒印,持金刚索。 双足右屈左伸,安立于般若炽燄中之七彩莲花月轮。 另有顶尊长寿佛,双手定印持长寿瓶,双跏趺坐于虚空中之莲花月轮上。 修金刚手菩萨法,有无量不可思议之功德。 简言之,能具足大威权,制服诸魔外,消灭一切地水火风空所生之灾难;一切所求,无不如愿成就;命终之时,直生西方净土。 因金刚手菩萨是统辖一切金刚护法,辅助阿弥陀佛度化众生之故。 【金刚手菩萨赞颂集】 --------------------------------------------------------------- 南无大智海毘卢遮那如来 南无普净世界金刚步如来 南无金刚手菩萨大秘密主 --------------------------------------------------------------- 《佛说金刚手菩萨降伏一切部多大教王经》 真实变化大势身,大身坚牢能破他,如日坏劫大炽燃,菩萨圆光亦如是。 功德清净大宝海,善能安住佛刹中,时我一心归命礼,降伏部多最上王。 --------------------------------------------------------------- 《佛说秘密相经》 尔时,世尊大毘卢遮那如来,称赞金刚手菩萨摩诃萨,即说颂曰: 善哉金刚大萨埵,善哉金刚圣妙宝,善哉金刚正法门,善哉金刚众事业。 善说此经秘密义,是即无上金刚乘,所有诸佛秘密门,大乘现证法皆摄。 修成就时妙清净,成佛果已获妙乐,汝问秘密等云何,谓莲华及金刚杵。 此即如来大秘密,一切诸佛从是生,若能依法谛心观,于刹那间得成佛。 --------------------------------------------------------------- 《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 是时,释迦牟尼佛说是法时,一切如来皆悉云集,为欲显发此正法不空愿力作成就故,咸皆称赞金刚手菩萨而说颂曰: 善哉金刚手! 善哉大乐尊! 善哉大乘理! 善哉大智者! 常住金刚界,能说此大教,诸佛真实法,善调诸有情。 最上大教王,若能受持者,诸天不能见,诸魔所称赞, 获最上成就,乃至佛菩萨。 如佛真实语,不久咸成就。 ---------------------------------------------------------------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九》 尔时,世尊一切如来又复云集,以一百八名,称赞金刚手菩萨摩诃萨大转轮王,颂曰: 金刚萨埵大金刚,妙金刚尊善哉者,金刚灌顶金刚光,金刚胜幢我顶礼。 喜笑金刚大妙法,金刚利剑大执持,诸曼拏罗最上王,远离戏论我顶礼。 金刚羯磨大作护,暴怒药叉大摄伏,坚固大印金刚拳,一切印契我顶礼。 妙菩提心大菩提,清净妙觉诸如来,金刚智起大智门,最上大乘我顶礼。 一切义利诸实义,大勇猛义遍一切,遍作自在一切智,一切示现我顶礼。 金刚身妙胜金刚,金刚精进金刚主,大三昧邪实义生,摩诃萨埵我顶礼。 金刚大钩大妙欲,极妙胜乐大妙光,金刚光明现光明,佛大光照我顶礼。 胜金刚主金刚上,胜大明上人中尊,上首金刚大胜上,无极大明我顶礼。 大金刚界大秘密,金刚秘密妙秘心,金刚微妙大禅那,金刚事业我顶礼。 佛金刚胜佛中胜,三佛菩提大智悟,诸佛胜智大遍觉,自觉觉他我顶礼。 为佛供养大供养,萨埵供养妙供者,广大方便大成就,金刚成就我顶礼。 一切如来大智身,一切如来胜辩才,一切如来大爱心,金刚金刚我顶礼。 行佛教勅佛胜主,为诸佛子胜上生,遍照尊胜一切师,寂静威暴我顶礼。 一切如来大真实,诸法实际大理趣,一切波罗蜜多智,第一义谛我顶礼。 广大普贤最胜行,一切中胜平等智,自伏诸魔降众魔,一切通达我顶礼。 诸佛大智本大智,金刚大智善调者,众金刚身勇金刚,顶礼归命金刚手。 金刚萨埵汝所说,是即金刚坚固心,由斯得彼诸如来,礼拜供养咸恭信。 汝自在力成正觉,能现一切如世父,汝得一切善出生,为诸如来所依止。 如是最胜称赞语,以孝爱心善赞扬,若以歌咏赞汝尊,得执金刚等无异。 我今劝请汝圣尊,善作诸佛妙爱事,广为利益诸有情,愿说本部所生法。 ---------------------------------------------------------------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三十》 尔时,世尊,于其昼夜随顺世间,转诸化事降伏魔军,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已,于普尽无余诸有情界,广为利乐一切有情,诸所作成普摄皆于自心而住,即以一百八名赞叹金刚手菩萨摩诃萨,颂曰: 金刚萨埵大萨埵,无上大乘大主宰,广大清净大光明,稽首归命大尊胜。 圣金刚王大金刚,金刚一切诸如来,广大精进大勇尊,稽首归命大方便。 金刚妙爱大清净,一切悦乐大妙乐,无始无终胜乐门,稽首归命广大欲。 金刚善哉大欢喜,如理作善胜喜悦,广大欢喜大喜王,稽首归命极胜喜。 金刚妙宝大自在,自部灌顶大主宰,具一切宝大善明,稽首归命胜庄严。 金刚威光大光曜,广大光明大明照,具大炽盛胜光明,稽首归命佛光相。 金刚宝幢大高显,为大胜幢施财者,具大宝杖虚空幢,稽首归命施幢相。 作金刚笑大笑相,具大庆悦大喜者,最胜喜乐喜迅行,稽首归命大法喜。 金刚胜法大妙法,具一切法善净者,为诸佛法胜法门,稽首归命妙爱法。 即大智剑金刚利,大慧复为智慧者,为大利器断罪门,稽首归命佛利剑。 金刚表刹广大轮,为诸佛轮大伏藏,一切吉祥胜法门,稽首归命***因。 金刚妙语大语聚,离戏论语大文字,无文字中大诵持,稽首归命佛真语。 金刚羯磨妙胜业,善作事业大羯磨,秘密供养大供养,稽首归命佛供养。 金刚加护大胜铠,最上甲胄大坚固,广大真实大护门,稽首归命觉精进。 金刚吞伏大忿怒,警怖一切邪恶者,一切佛大方便门,稽首归命胜牙相。 大金刚拳大印契,大三昧缚胜缚者,胜妙印契大智拳,归命金刚胜拳相。 瞻礼恭敬及供养,彼诸如来常所作,无始无终法门中,大菩提心汝所说。 汝为诸佛胜依止,即诸菩萨大勇猛,于彼过去未来生,为佛菩提最胜因。 归命金刚大萨埵,归命金刚大妙宝,归命金刚正法门,归命金刚胜羯磨。 我所称赞汝胜名,金刚自性故顶礼,所生福聚施有情,愿当得佛菩提果。 若人正心而称念,最上一百八名号,或但一称发志诚,是人当得诸佛果。 ---------------------------------------------------------------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三十》 尔时,一切如来异口同音,赞叹金刚手菩萨摩诃萨,颂曰: 金刚萨埵善哉者,金刚大宝复善哉,善哉金刚妙法门,善哉金刚胜羯磨。 能善宣说此正法,无上金刚秘密乘,一切如来秘密门,大乘现证法中摄。 二、金刚手菩萨的力气为什么这么大呢? 某年,释尊率领一大群弟子在灵鹫山教化众生。 ..阿闍世王看见那位鼎鼎大名的金刚手菩萨,常常右手持金刚杵,伴随在佛身边。 他对金刚杵的重量,突然起了疑心! 「金刚手拿的金刚杵,到底有多重呢? 金刚手力大无穷,那只杵拿在手上好像很轻的样子。」 金刚手菩萨明白阿闍世王的疑念,开口说话:「阿闍世王,你好像对我手上这只杵的重量起了疑问,其实,远只杵是很奥妙的,不重不轻,轻重全由拿的人的心来决定,而没有固定重量。」 阿闍世王发现金刚手菩萨的眼力非凡,竟能看穿自己的心事,不禁吃上一惊,同时听见杵的重量变化,系由持杵人的心来决定,也惊异得目瞪口呆。 「菩萨,为什麼这只杵竟如此奥妙呢?」 「因为那不是普通的杵。 有些人趾高气扬地表示,自己的力大,或说颇有神通,而想高举这只杵的话,这只杵为了惩罚他的高傲心,会使他难动分毫。 反之,有些人正直谦虚,就能轻易地高举这只杵了,可见这是何等奥妙的杵啊!」 菩萨一面说话,一面拿著金刚杵往地面撞击,同时运用神通力,转动了整个世界。 「怎麼样? 我现在把金刚杵放下,你不妨举起来试一试。」菩萨说。 阿闍世王听到对方出言挑战,自己生性不服输,当然不甘示弱,而且对自己的力气也颇有信心,他暗自寻思,「想在菩萨面前一展自己的力气,无论那只杵如何奥妙,我一定要提动它。」 於是,阿闍世王使尽全力,握著金刚出,想要移动它,虽然它几乎用尽了全力金刚杵好像生根似地,却丝毫不动。 一向自负顽强的大王,面对这种奇妙的事实,不禁对神通力量的奥妙惊讶。 他怀著尊重的心,为了解除疑念,就走到佛前,和掌问讯: 「世尊,当年我率军作战时,曾披铁甲,骑巨象,纵驰战场,对自己得力气颇具信心。 如今用了全身力气,想要一动这根小杵,竟不能动它分毫,这是什麼道理呢?」 「大王,这只金刚杵很重。 你的力气实在无法移动它,因为提拿不动,你才会悲观。」佛回答得很乾脆,顿使阿闍世王像一条断网似地,立刻垂头丧气。 接著他对旁边的帝释天王说: 「憍尸迦(帝释天出生人间时的名字)有三十三天之王的美称,何妨也动动这只杵如何?」号称三十三天之王的帝释天,威风十足,勇不可当,又有神通力,在阿闍世王的劝诱下,跃跃欲试要拿起金刚杵,怀著高傲。 心暗想:「总得胜过你的威势」,只见他迅速手持金刚杵猛摇。 不料,仍是丝毫不动,帝释天忍不住大吃一惊。 「世尊,您知道当年我跟阿修罗王作战时,曾经右手拿起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那辆大车,好像风车般地空中回转,我有这样大的力气,现在竟然拿不动这只杆,莫非您运用广大的神通,暗中制止我吗? 否则,凭我的力气不可能拿不动它。」 「憍尸迦,你说我使用神通力制止,事实上绝无此事。 问题是金刚杵太重,你的力气不够。 并没有什麼奥妙可言,你知道须弥山有多重吗?」 「我知道须弥山之重举世无匹。」 「憍尸迦,这根金刚杵用钢铁打造而成的,重量远比须弥山为重。 金刚手菩萨轻易地拿著这根重杵,可把铁围山等诸大山峰,打成粉碎,就可知金刚手有多大力气了。」 释尊把金刚手菩萨力大无穷的故事说明一番,帝释天王听了更加吃惊。 目犍连尊者站在旁边也听见,并也看到刚才的事实,帝释要求他: 「目犍连尊者,你在世尊的弟子裏,一向以神通第一闻名,何不运用你的神通试试我们难动分毫的金刚杵呢?」 目犍连心想:在众目睽睽之下,倘若无法移动这只杵,必会遭到长辈、同参和晚辈们的讥笑。 这是关系自己声望的一件大事。 目犍连认为此举必须成功,他一面准备周详地运用神通力;一面慢慢从大众中走到金刚杵前,伸手拿取。 目犍连能不能用神通力拿起金刚杵呢? 大家非常有兴趣,无不争相靠拢欲开眼界。 这时候,四周一片寂静。 当目腱连的右手一触及重杵,天地马上震动,海水汹涌。 而大家张大眼睛,手冒冷汗,惊讶地望著金刚杵是否动摇? 目犍连满身大汗握著杵,竟也未动分毫。 参观的人大失所望。 事实上,自信心深受打击且绝望的,莫过於目犍连本人。 为了治疗内心的创伤,目犍连走到佛面前问:「世尊,不肖弟子向以神通第一自许,大家也常常赞赏我的神通力。 我能把大海之水放进手掌上;转动世界,就像用手指转动铜板钱币般轻松,我也能制止空中的日月运行,遮挡其光芒,也能把须弥山丢进梵天世界,而且降伏难陀,和鸟波难陀两大龙王。 我枉有这样的神通,竟然不能移动一只小金刚杵,到底为什麼呢? 难道是我的神通力哀退了吗?」 「不是,你的神通力并没有减少。 不过,由於菩萨的威力。 及其加持的力量使然,才使菩萨以下的任何人,使出多少力气,也不能移动这只金刚杵。」 「金刚手菩萨力大无穷,竟将我们难动分毫的金刚杵任运自由地动摇,实在很难得。」 「目犍连,譬如把三千大千世界的须弥山,合并放进一个须弥山裏,即使有人能够不费力地移动这座宽广的须弥山,也无法移动这根金刚杵。」 「那麼,金刚手菩萨,能轻易地举起金刚杵,可见他的力量是无法想像的,但却不知是天生的力量,抑或神通力呢?」 「目犍连,天生的力量,到底有限,而菩萨的神通力是无限的。 倘若我在大众面前显示菩萨的神通力,众人及诸天人、声闻、缘觉都会惊讶自惭的。」 对於目犍连的质疑,佛陀就谈到菩萨的神奇力量。 不料,大家都以不可思议的眼神,怀疑菩萨果真有这样伟大的力量吗? 佛陀洞悉大家的心理,为了消却大家的疑云,於是对金刚手菩萨说: 「你不妨转勤一下金刚杵,让大家开开眼界,以扫除大家的疑念。」 金刚手奉了佛命,慢慢走到杵前。 接著,展示奥妙的神通力,先试试挥动三千大千世界,左手拿著无人能动分毫的金刚杵,轻易的从地上拿起,在空中挥舞,投上投下像风车似地呼呼不停。 众人目睹菩萨的演示,不禁异口同声赞叹:「菩萨的神通力果然伟大,您怎麼获有这种神力呢?」一面朝金刚手菩萨礼拜,低头祈愿:「的确不可思议,菩萨呵! 我们难得一见片萨的伟大力量,也从此加重我们的尊敬心,请您大发慈悲,赐给我们雄厚的力量。」 阿闍世王不能动摇金刚杵,甚至连帝释天王,以及素称神通第一的目犍运也不能移动,只有金刚手菩萨轻易地提起、挥动、放下,阿闍世王看得目瞪口呆,暗暗称奇,忍不住起立问道: 「世尊,菩萨究竟历经多少修行,才能修得如此神通呢?」 「大王,你问得很好。 现在,我就为你和在场的诸位说明菩萨如何证得神通力? 大家不妨平心静气地听。 菩萨所以能得如此神通力,在於他曾修行十法。 十法就是: 第一、即使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肯舍弃终身正法。 第二、对于一切的众生,要作谦下想不增慢心。 第三、怜悯许多弱小者,绝不毁损他们。 第四、看到饥渴苦恼者,欣然给予最好的食物。 第五、看到常常惶恐的人,立刻给予安乐。 第六、看到病患呻吟的人,给予药物和医疗。 第七、施惠穷人,拯救危难者。 第八、看见佛塔、寺院及其佛像,发心打扫清洁、庄严佛像。 第九、常用喜悦的言语、安慰世人。 第十、看见身负重担、困顿疲劳者,立刻慷慨协助。 十法的修行,言说容易,实践极难。 一般人若能实践其中任何一法,实属难得。 由於金刚手菩萨能完全修行十法,才获得深奥的神通力。 傲慢与自尊心强的人,大概可明白自己不能动摇金刚杵的原因吧! 你们今后要努力修行十法,以成就伟大人格而证悟。」释尊诚恳地奉劝大众。 阿阇世王问答品第二十二之一 尔时阿阇世王。 即起是念。 此金刚手菩萨大秘密主。 右手所持大金刚杵几何轻重。 而秘密主。 有大力势能善执持 时金刚手菩萨大秘密主知其所念。 即告阿阇世王言。 大王。 当知此金刚杵亦轻亦重。 王言。 以何缘故亦轻亦重。 金刚手言。 为欲调伏憍慢贡高诸众生故。 此杵即重。 为示无慢正直诸众生故。 此杵即轻 时金刚手菩萨。 即以所持大金刚杵置之于地。 当置地时以神力故。 三千大千世界六种振动。 即告阿阇世王言。 大王。 汝今宜应以此地中大金刚杵而自举之。 时阿阇世王。 即时以自坚固勇力。 欲举其杵竭其力势。 不能动摇一毛端量。 即生希有尊重之心。 前诣佛所。 合掌白佛言。 世尊。 我昔曾于战阵之所。 取被甲大象。 一手执持举掷于远。 此金刚杵其量微小。 我今竭自力势不能动摇。 况复举邪。 以何缘故其事如是。 佛言大王。 无自恼心。 此金刚杵至极重故 时阿阇世王。 即白帝释天主言。 憍尸迦。 今宜举此地中所置大金刚杵。 时帝释天主。 即时以自勇猛神力欲举其杵。 尽竭其力不能动摇。 即生希有尊重之心。 前诣佛所而白佛言。 世尊。 我若与彼阿修罗王。 斗战之时我力坚胜勇锐无敌。 右手取彼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所有大车。 量广七百由旬。 我时执持如迅风行。 此金刚杵竭自势力不能动摇。 岂非世尊广大威神所制止邪。 佛言。 憍尸迦。 此亦非我神力所制。 但为彼金刚杵至极重故。 憍尸迦。 于汝意云何。 须弥山王至极重邪。 天主白佛言。 须弥山王至极重大喻所不及。 佛言天主。 此金刚杵金刚所成。 重复过彼须弥山王。 而金刚手菩萨。 能以此杵掷碎轮围诸山。 犹如糠秕。 以其金刚大力势故 尔时帝释天主。 即白尊者大目干连言。 佛说尊者于声闻众中神通第一。 愿今尊者。 举此地中大金刚杵。 尊者大目干连即自思念。 我若于此人天大众之前。 不能举动此金刚杵。 岂非于我生慢心邪。 作是念已运自神力。 方欲前举彼金刚杵。 即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振动。 海水腾涌大地普皆怖畏振击。 唯金刚杵不动不摇。 是时尊者大目干连。 前诣佛所顶礼佛足。 作是白言。 佛说我于声闻众中神通第一。 具大威神名称力势。 能以四大海水置于掌中。 亦能转此三千大千世界。 犹如有人以一金钱转于指端。 又能空中止其日月。 制彼威光不令转动。 又能取彼须弥山王掷过梵世。 又能调伏难陀乌波难陀二大龙王。 又能于彼阳焰世界周行乞食。 此金刚杵其量微小。 然我亦复不能动摇。 世尊。 岂非我今神力减邪。 佛言。 大目干连。 非汝神力有所减少。 但为菩萨威力加持。 一切声闻缘觉悉不能动。 况余众生。 又目干连。 假使殑伽沙数诸佛刹中所有须弥山王悉能振动。 唯金刚杵随置地方不能动摇。 目干连白佛言。 世尊。 金刚手菩萨具大力势。 而能戏掷此金刚杵。 诚哉希有。 佛言。 大目干连。 假使三千大千世界诸须弥山。 尚能合入一须弥山悉能动摇。 此金刚杵而不能动 尔时尊者大目干连生希有心。 前白佛言。 希有世尊。 此金刚手菩萨大秘密主具大力势。 善能持彼大金刚杵。 此秘密主。 为即父母所生力邪。 为神力邪。 佛言。 大目干连。 父母所生之力。 随所入处皆有分量。 而诸菩萨神通力者无尽无限。 我若开示使天人世间咸生迷惑 尔时世尊。 普遍观察诸众会已。 告金刚手菩萨大秘密主言。 汝今宜应自当举其地中所置大金刚杵 时金刚手菩萨大秘密主神力振动三千大千世界已。 即以左手举取其杵。 戏掷空中旋绕七匝。 杵旋空已。 即时接置安右手中。 一切众会生希有心。 合掌顶礼大秘密主。 咸作是言。 希有秘密主。 能具如是广大力势。 善持最胜大金刚杵。 普愿一切众生皆悉获得如是胜力 时阿阇世王复白佛言。 世尊。 菩萨具修几法。 即能获得如是胜力。 佛言大王。 菩萨若修十法获斯胜力。 何等为十。 一者。 菩萨宁舍身命。 终不弃舍无上正法。 二者于一切众生。 作谦下想不增慢心。 三者于彼劣弱众生。 起愍念心不生损害。 四者见饥渴众生施妙饮食。 五者见怖畏众生施其无畏。 六者见疾病众生施药救疗。 七者见贫乏众生惠令满足。 八者见佛塔庙形像涂饰圆净。 九者出欢喜言安慰众生。 十者见彼负重疲困苦恼众生为除重担。 菩萨若具如是十法。 即能获得如是最胜之力。 发布时间:2023-07-06 09:41:31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3:10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86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