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一行禅师:故道白云:77.眼里的星斗 内容: 77. 眼里的星斗雨季过后,佛陀与阿难陀遍游摩揭陀,在最偏远的地方停下来,为当地修道中心的僧俗二众说法。 路上,佛陀时会指着优美如画的山光水色,嘱阿难陀尊者细意欣赏。 佛陀知道阿难陀多年来只顾对他尽心尽力的侍奉,很可能已忘记了去享受身边的郊野景色了。 阿难陀侍候佛陀近二十年了。 回想起来,他也记得佛陀曾多次指着怡人的景物对他说:阿难陀,看那灵鹫山多美! ,又或阿难陀,看那七叶般梨平原多醉人! 。阿难陀又很回味那次佛陀指着绿草围绕着的金黄稻田,然后提议仿照这个图案来缝制衲衣。 阿难陀体会到佛陀如何懂得欣赏美丽的东西,而却不为美丑的分别所转。 接下来的雨季,佛陀回到祗园精舍。 那时,波斯匿王正在出游,所以未有与佛陀接触。 他回来归,安居已过了一半。 大王刚抵步,便立刻前来谒见佛陀,并告诉他自己再不想终日困在宫中。 他知道自己年事已高,因此已把很多国务交给可信的重臣处理。 他现在只想与三五知己出外游历,以能欣赏国内和邻近国家的美景山色。 他到其他国家明,并不希求有隆重的接待仪式。 他只是以一个普通旅客的身份前往。 他又利用这些出游的机会,修习行禅。 把所有的忧虑置诸脑后,他会在郊野里踏着悠闲自得的步伐。 他告诉佛陀,这些旅程使他的心境清新多了。 佛陀,我已经七十八岁,与你同年。 我知道你也很喜欢在山明水秀的地方步行。 不过我的旅游便不像你的一样,可以同时为他人服务。 你每到一处,都必定停下来给人说教指导。 所到之处。 你都吉光普照。 大王向佛陀吐露他在心内埋藏已久的一大悔疚。 七年前的一次政变暴乱中,他误以当时的军部统领槃度罗将军为主谋,把他判决处死。 几年后,他才发觉将军是冤枉的。 之后,大王便非常内疚。 他尽力替将军的名声还回清白,更给他的遗孤丰足的赔偿。 他又委任他的侄儿,伽罗耶纳将军,成为新一任的军事统领。 在安居剩下来的日子里,大王里每隔一天便前来参加法会和研讨法理。 有时,他就只是在佛陀旁边静坐着。 安居终结之后,佛陀又再上路。 大王也友好们出外游历了。 第二年,佛陀安居后在居楼逗留了两个星期。 跟着,他便沿着河流,南下憍萨罗、波罗奈斯国和毗舍离,然后才回到北部。 一天,在释迦国内一个叫莫达蓝巴的地区时,波斯匿王突然来访佛陀。 原来大王也正在附近,与吠度达巴太子及伽罗耶纳将军同游。 因大王听闻佛陀在莫达蓝巴,只需半天时间的行程便可抵达,于是便叫伽罗耶纳将军把马车驶来。 他们一团人前来,还有另三驾马车一起上路。 把马车停在佛陀居处的园地外之后,大王便与将军时内。 一个比丘引领大王到佛陀在树荫下的寮房。 房子的大门闭着。 大王缓缓行到六前,整理一下衣装。 他把佩剑和王冠义给将军,请他先携这些物件回马车,然后在外面等候他。 跟着,大王才敲门入内。 佛陀对大王的出现虽然有点惊奇,但却非常高兴。 舍利弗和阿难陀两位尊者当时也在寮房内。 佛陀请大王在他身旁坐下。 舍利弗和阿难陀则站在佛陀后面。 很出奇地,大王突然再站起来,然后跪在佛陀的脚下,吻他的双脚。 大王更连续说了几遍:世尊,我是憍萨罗国的波斯匿王。 我恭敬的向你参拜。 佛陀扶大王到椅子上坐下,说道:陛下,我们已是多年的老朋友。 为何你要如此礼重? 大王答道:世尊,我已年纪大了。 我有几件事想跟你说,不然便未必再有机会了。 佛陀关怀的对他说:请你说出来吧。 世尊,我对你这位大觉者有十足的信心。 我也对正法和僧伽同样地有信心。 我曾认识很多的婆罗门和别教的行者。 我曾看着他们修行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四十年之久,而到最后他们也终于放弃了修行,重新堕入沉迷欲乐的生活中。 但在你的比丘之中,我就没有见过同样的情形。 世尊,我见过国王对抗国王、将军对付将军、婆罗门与婆罗门门争、妻子恶骂丈夫、儿女责斥父母、兄弟相争、朋友不和。 但我却看到比丘们和睦相处,互相尊重,如水乳交融般快乐地生活。 这是我从来没有在别处见过的。 世尊,我所到之处,都只见那些修道者满脸忧郁与沧桑。 但你的比丘望上去则轻松愉悦,平和自在。 世尊,我所见证的,都使我对你和你的教理很有信心。 世尊,我是出自武士阶级的国王。 我有权将任何人下狱或处死。 但我与群臣商议时,仍经常受到骚扰。 而你的僧团,就是有千个比丘聚在一起,也没有半点的声响打断你的讲话。 世尊,这实在难得。 你并不需要用权位武力来迫使人们对你尊敬。 世尊,这也是我对你充满信心的原因之一。 世尊,我又曾见过那些著名的学者,想以刁钻的问题难倒你。 但当他们听你说法后,他们都被你感动得目瞪口呆,把所有本来要问的题目都忘记了。 他们都只有对你赞叹。 世尊,这又加强了我对你的信心。 世尊,我宫中有两个很好的马夫,名叫伊师提婆和富兰那。 虽然他们都受我俸禄,但他们对我的尊敬,则远远比不上对你的。 一次,我与他俩一起出游,途中遇上大风雨。 那夜,我们便在一间很小的棕叶蓬下度宿。 他们整夜都在谈论你的教化。 到他们终于睡着时,他们的头部都向着灵鹫山,而双脚却对着我! 你没有给他们粮俸,但他们倒觉得你比我重要得多。 这又令我对你和你所教的,都更有信心。 世尊,你从前也是练武之人。 我们彼此今年都是七十八岁。 我想藉着这个机会,对你表达我对彼此这份深厚友谊的感恩。 如你允许的话,我现在要请辞了。 请便吧,陛下,佛陀说:切记好好保重。 他与大王一起行到门前。 当佛陀再转过身来的时候,他看见舍利弗和阿难陀合着双掌,默然站着。 他说:舍利弗和阿难陀,刚才波斯匿王已表达了他心底里对三宝的敬仰。 请让其他人一起分享他所说的,以使他们的信念也增强。 一个月后,佛陀回到灵鹫山,抵步后不久,他便接获两宗坏消息。 波斯匿王已在一些动荡的情况下辞世。 目犍连尊者在竹林外,被一些凶悍的苦行才杀害而死。 波斯匿王并不是在宫中安祥而逝的。 他是在王舍城一些坎坷的环境下去世的。 那天在莫达蓝巴与佛陀会面之后,大王步回马车。 但奇怪的是,本有四驾马车停在那里,那时却只剩下一驾。 他有随从告诉他,伽罗耶纳将军下令他们全都回到舍卫城。 因他持有大王的宝剑与王冠,他便胁令吠度达巴太子回去舍城登位为王,理由是大王已年老衰弱,再不适宜当政了。 太子初归了极力反对。 但当将军扬言要自夺王位的时候,太子便唯有听从他的意思。 波斯匿王立即前往王舍城,欲找他的甥生兼女婿的阿阇世王求援。 一路上,大王都没有胃口进食,只喝了一点清水。 他们很晚才抵达王舍城。 为了避免太夜到宫中打扰,大王与随从便在客店度宿一宵。 岂料大王这夜突然不适,就这样在从仆的臂中猝逝。 他的侍从见到大王遭此悲惨命运,也不禁痛哭起来。 阿阇世王知道这个噩耗之后,便立刻替大王安排一个庄严肃穆的丧礼。 葬礼过后,阿阇世王本想派兵讨伐吠度达巴的,但却被维摩维憍陈纳比丘,即昔日的戌博迦医师所劝阻。 他说既然吠度达巴是合法的王位继承人,而波斯匿王又已经去世,这场战役便可免则名。 阿阇世王也觉得他说得有道理,于是便打消了出兵讨伐的主意,而更遣派使者前去舍卫城,以表示承认新王朝的成立。 目犍连尊者是佛陀最优秀的大弟子之一,与舍利弗和憍陈如不相伯仲。 许多的弟子都已入灭,其中包括佛陀最初的五门徒之一的憍陈如。 迦叶兄弟和摩诃婆阇波提尼师都已去世。 在耶输陀罗比丘尼过世后不久,罗睺罗比丘也在五十一岁那年辞世。 目犍连尊者一向都以无畏与直言的性格见称。 他常坦言直说,绝不妥协。 因为这个原故,他便在僧团以外,树立了很多敌人。 遇害那天,他与两个弟子一早出外。 原来精舍外早已埋伏了杀手。 他们甫行出来,杀手们便用木棍袭击他们三人。 因杀手人数众多,他们没法抵挡。 目犍连的两个弟子被打至重伤,倒在路旁。 他们虽然大声呼救,但已经太迟了。 目犍连尊敬者已返魂无术,而杀手也都逃无踪了。 佛陀回到灵鹫山时,目犍连尊者的尸体已被火化。 他们把尊者的骨灰放进一个小瓮,置于佛陀房子的门外。 当佛陀问及舍利弗尊者时,比丘们说,他自从目犍连尊者去世后,便一直把自己关在寮房里。 舍利弗和目犍连一向情同兄弟,形影不离。 佛陀回来后还没有稍作休息,便先行到舍利弗的房子去探望他。 他们步往舍利弗的寮房时,阿难陀反覆揣测着佛陀自己的感受。 对于突然失去了两个最要好的朋友,佛陀怎不心碎? 现在佛陀前去安慰舍利弗,但又有谁来安慰佛陀呢? 佛陀似乎知道阿难陀心里的疑问,停了下来,望着他说:阿难陀,人人都称赞你用功多闻,而且记忆力惊人。 但你不要以为这样便足够。 虽然照顾,如来和僧团是很重要,但你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剩下来的时间,你要精进修行,以能冲破生死。 你要视生死为幻象,就你你揉目后所见到眼里的星斗一样。 阿难陀尊者低着头,继续默然前行。 第二天,佛陀提议建一个塔来供养目犍连尊者的骨灰。 发布时间:2023-07-18 14:35:00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2:58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89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