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百喻经-贫人作鸳鸯鸣喻(四十七) 内容: 贫人作鸳鸯鸣喻原文昔外国节,法庆之日,一切妇女,尽持优钵罗华以为鬘饰。 有一贫人,其妇语言:“尔若能得优钵罗华来用与我,为尔作妻;若不能得,我舍尔去。 ”其夫先来常善能作鸳鸯之鸣,即入王池,作鸳鸯鸣,偷优钵罗华。 时守池者而作是问:“池中者谁? ”而此贫人失口答言:“我是鸳鸯。 ”守者捉得,将诣王所,而于中道,复更和声,作鸳鸯鸣。 守池者言:“尔先不作,今作何益? ”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终身残害,作众恶业,不习心行,使令调善,临命终时,方言:“今我欲得修善。 ”狱卒将去付阎罗王。 虽欲修善,亦无所及已。 如彼愚人,欲到王所,作鸳鸯鸣。 译文无可挽救才去弥补,为时晚矣从前在外国节日庆典的时候,有一种风俗,所有的妇女都佩戴优钵罗华作为装饰。 有一个穷人,他妻子对他说:“你要是能弄到优钵罗华来给我作发饰,我就还做你的妻子;要是你弄不到,我就会离开你了。 ”她丈夫先前很能模仿鸳鸯的叫声,于是他就潜入国王的池沼,一边作鸳鸯的鸣声,一边偷优钵罗华。 看守池塘的人听到响声,就问道:“什么人在池塘里? ”这个穷人失口答道:“我是鸳鸯。 ”看守池塘的人就将他捉牢了,押去见国王,走到半道上,穷人又抑扬有致地作起鸳鸯的鸣声来。 看守池塘的人嘲笑他说:“你先前不叫,现在叫有什么用? ”世上的愚人也是这样。 他们一生做了很多残害他人的事,造了许多的恶业,从不调节心行,来使自己变得调顺善通,等到临死之时才说:“现在我想修行善业。 ”但此时无常已经将他拖去见阎罗王。 他们虽想修行善业,可已经晚了。 就好像那个愚人,快到国王那儿了,才作起鸳鸯叫来,已经太晚了。 发布时间:2023-08-27 07:46:15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2:27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97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