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结论 第七章 内容: 结论 第七章阴德要积得深广,才能受用,才有力量转变命运。 不积阴德,我们就会随著过去世所造的业力流转,这就是被命运限制住了。 广积阴德最好,因伪遗留书本给儿孙,儿孙未必能读。 留财富给子孙,常反而害了他们,使他们好吃懒做。 我们必须深深体会到:我们人生总难免一死。 一旦大限到来,一切东西都无法保留住。 纵使自己的身体,仍然会舍弃,何况那些身外之物呢? 一个人死了以后什么东西都不带走,而只有带走自己今生所做的善恶业,随著这善恶业去投胎受生(参见孛经抄)。 所以古人说:‘一日无常到,方知梦里人,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 ’不要以为财富是你所拥有的。 财物是‘五家’所共有的。 那五家呢? 盗贼、水灾(天灾)、火灾(人祸)、官府、败家子。 告诉你,如果你没有广积阴德,当心这五家随时都可发生在你身上。 你何不趁早利用这会朽坏的财物来做永恒的功德呢? 财物太多别人看了会眼红嫉妒,肖小之徒知道了可能会做出对你不利的事情。 可是阴德和智慧没人抢得走,最保险。 而且阴德和智慧对于你的子孙和来世帮助太大了。 不然,易经上怎么斩钉截铁地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为什么一般人大都‘富不过三代’,而范仲淹的家族竟能兴盛了八百年而不衰呢? 因为一般人大都不懂得行善,而且无时无刻不在造恶念恶业,所以容易出败家子。 一出了败家子,你再多的财富也完了。 可是范仲淹不同,他积得阴德太多了。 他当宰相,可是他死后,他家人却居然没有钱买棺材。 因为他平时把所有的钱财都拿去救助贫困了。 假如你也好像范仲淹先生这么做,你的子孙也一定会发达的! 行善贵在及时努力。 我们大家现在就开始积阴德吧! 否则恐怕会太迟了。 因为生命无常,我们并不知道死神何时会来临,所以应该趁早修善积福。 ‘心田种德急修持,生死无常不可期。 窗外日光弹指过,为人能有几多时? ’—宋士元‘一年又一年,渐渐改容颜。 始作儿童戏,看看白发全。 莫造来生孽,回头种福田。 休待无常到,修行早向前。 ’—缺名今天我和诸君所谈的改造命运原理比起佛经解脱生老病死的智慧,可是小巫见大巫。 盼望诸君读了这本书以后,不要就此自满,发心去精研教典、深入经藏,你将来的成就才是不可限量的。 谨在此恭祝大家法喜充满,福慧双修! 附注注一:‘知由善因生善果,知因恶因生恶果,恶远恶离矣。 ’(涅槃经)注二:劫是印度最长的一种时间单位,一小劫合计一千六百八十万年,一劫合计十三亿四千四百万年。 注三:‘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诗经)注四:‘天难堪,命靡常。 ’(书经)注五:‘天作孽,犹可造;自作孽,不可活。 ’(书经太甲)注六:‘作善降祥,作不善降殃。 ’(书经)注七:‘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易经)注八:‘吉凶消长. .. .. .. .. ’(易经)注九:‘善则获福,恶则受殃,天之所疾,祸无久迟,阴德虽隐,后无不彰。 是故圣人,化恶授善,莫不蒙祐。 ’注十:‘上帝临汝,日监在兹。 ’(诗经)‘福祸无门,惟人自召。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减算则贫耗,多逢忧患. .. .. .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记算。 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 月晦之日,电神亦然。 ’(太上感应篇)注十一:‘非天夭民,民终绝命。 ’(书经)注十二:‘一切福田,不离方寸。 ’(六祖坛经)注十三:‘心为法本,心尊心使,心之念恶,即行即施,于彼受苦,轮轹于辙。 心为法本,心尊心使,心之念善,即行即为,受其善报,如影随形。 ’(忠心经)注十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华严经)注十五:‘相从心生。 心有善恶,有厚薄,而相之休咎系焉。 ’(陈希夷心相编)注十六:‘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 行者心之发,观行而祸福可知。 ’(陈希夷心相编)注十七:‘心能造作一切业,由心故有一切果。 如是种种诸心行,能生种种果报。 ’(正法念处经第二十卷)注十八:‘一切众生,系属于业,随业自转,以是因缘有上中下差别不同。 ’(业报差别经)注十九:‘乐生莫轻小恶,以为无罪,死后有报,纤毫受之。 父子至亲,歧路各别;纵然相逢,无肯代受。 ’(地藏经地狱名号品第五)注二十:‘一切众生所作业,纵经百劫亦不忘;因缘和合于一时,果报随应自当受。 ’(光明童子因缘经卷第四)注二十一:‘美有三种:一者现受(报),二者生受(报),三者后受(报),此三种业中,一一皆有定与不定。 ’(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下)注二十二:‘若人行道,常好坐禅,观心无心,法不住法,是名大忏悔。 ’(宗镜录卷八十六)注二十三:‘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易经) 发布时间:2023-10-16 09:09:34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2:20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9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