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善奉行——佛教思想与企业的和谐发展
惟贤法师
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
一.善的定义
善者以利他为前提,利他必利已而致自他俱利,性纯净此世后世均得饶益,故为善。
二.善的类别
1、人天善,以淑世善民为主,如五戒十善,儒家的五伦八德等。
2、解脱善,以清净三业,解除烦恼为主,如声闻修四谛,缘觉修十二因缘等。
3、菩萨善,以四弘誓愿度众生成佛为主,受持菩萨三聚净戒。
先说人天善。就是太虚大师所说的做一个完人,完成人的人格。即首先要做一个完人,提高人的道德,太虚大师有两首诗:第一首“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第二首“如果发愿学佛,先须立志做人,三皈四维淑世,八德十善严身”。四维是礼、义、廉、耻。八德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把这些做好了,就是一个好人。中国儒家的道德标准相当于人天善,追求在人格上的完善,修养身心,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心思想是仁爱。人天善包括了五戒十善,在欲界天的范围内,修人天善的要点是要孝敬父母,恭敬师长,报四恩(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国土的承载之恩,众生的互济之恩)。
再说解脱善。就是太虚大师所说的做一个超人,中国道家的追求类似于解脱善,例如:少欲淡泊,清净无为,求得身心解脱,达到天人的境界。以佛教来说,它已超出了欲界天,到了色界的四禅天、无色界的四空天,但还是在三界之内。
第三,菩萨善就是太虚大师所说的做超超人,就是菩萨。菩萨发大乘心,发四无量心:慈悲喜舍。慈能与乐,悲能拔苦,见善随喜,平等待人,不分男女,不分尊卑老幼贵贱。以四无量心来实行四摄六度,菩萨四种真实就可以实现人间的和谐,实现世界的和平。
四摄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布施就是对众生做出贡献(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尽力平等;爱语就是言语和乐,让大家欢喜;利行就是行为上广做好事,而不求权利享受,做默默无闻的奉献者;同事是与人同甘共苦、共同生活、共同做事;这是四摄法,是很重要的。日本的有些公司因受佛教影响,就是以四摄的原则来办事,
所以他们的公司和谐、团结,凝聚力大,经济发展很快。
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菩萨四种真实即:知性空而求业报,知无我而生慈悲,乐涅槃而行生死,广布施而不求报(龙树著菩提资粮论)。
菩萨四种真实:
1、知性空而求业报:谓诸法因缘故,空无实体,但业报相继存在。
2、知无我而生慈悲:人我法我均无,众生平等,对苦难中众生应以慈悲心与乐拔苦。
3、乐涅槃而行生死:佛陀所证无余涅槃系在无量劫中广度众生所证,因此要在不怕生死,不离生死中度众生。
4、广布施而不求报,行布施时无能施、受施、施果可得,做到三轮体空,是真布施。
讲到企业和谐,做到众善奉行,特别是要做到菩萨善,因为菩萨善就包括了世间善,解脱善。世间善,做好人,做好事,实行道德,净化人生;包含了解脱善,就能够宁亏自己不亏他人;菩萨善就是慈悲喜舍,六度四摄等。以菩萨善来融化企业,使企业的职工能够加强凝聚力、团结力,和合无间,企业就得到发展,从而也达到人事和谐,生物和谐,自然和谐。
三.以六和僧团为企业和谐发展的典型
以六和僧团为典型代表,六和僧团就是寺庙僧人们在生活上,大家共同在一起,实现六种和合。
1、身和共住。身和就同在一起住,共同生活,互相关怀照顾。
2、口和无诤。大家彼此之间,不起争论,不看别人的短处,看别人的长处,以长补短。
3、意和同悦。大家内心以禅悦为食,法喜充满,彼此友爱,心性愉快。
4、戒和同修。大家共同修持遵守戒律,规章制度,互勉共进。
5、见和同解。大家都具有正知正见,得到佛法修持上的提高,享受法益。
6、利和同均。在生活上、穿衣吃饭、参学旅游、交通等各方面,共同享受,不搞特殊。
在当今来讲,六和僧团的建立要加强三个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思想建设包括信仰、道风、正见,要有正确的信仰,树立道风,坚持正确的见解。
组织建设就是加强领导、工作班子的组织,建立制度,共同遵守,分工合作,互相团结。
作风建设就是以戒为主,要有品德,行住坐卧,待人接物,实现广大清净、正直慈悲,要有品格,必须以这三个建设实现六和僧团。
假如家庭实现和合,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就是一个幸福的家庭。企业有这个精神,就是一个和谐的企业,一个优秀的团队,就能和谐发展,以六和僧团为榜样进行企业管理,进行内部建设,就可以达到和谐发展的境界。企业在良好的流程机制中运转,员工在一个和谐良好的氛围中工作,工作效率高,工作心情愉快,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
复次,据《大乘法华经》讲:一切世间经书,治世语言,资生事业皆顺正法,企业也是面向人民大众的资生事业,若以依佛法和合思想为指导,企业不但发展,而且顺于正道。
和谐世界,众缘和合,这次的佛教论坛就是众缘和合。一切事物、生命都是相依相存的。这个法的存在离不开那个法,那个法又离不开另外的法,缘缘无尽,所以普贤菩萨的悲愿也无尽,众生无尽,世界无尽,烦恼无尽,业无尽,悲愿无尽,一切都是因缘生法。这次大家在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来讨论佛教思想,众缘和合,和谐相聚,以菩萨善为主奉行众善,以四无量心行四摄六度,以六和僧团为榜样建设,集体如此,集体就和谐;民族国家如此,民族国家就和谐;世界如此,世界就和平。达到和谐与和平,创造和谐的世界。
十二、供佛斋僧 众丐飞空诗曰:“祗陀斋供说明先,不请贫儿众半千;佛令新僧神力往,北洲取食美如天。世尊示昔因缘事,五百厨头奉圣贤;日久咸生诸厌恶,发心忏悔福遭愆。”释迦世
佛教圣众因缘集时间:2025-03-17
二十五、竭诚供佛 四愿成就诗曰:“供佛虔祈四子生,商农学果俱圆成;财官富乐全能获,志愿出家度有情。”信佛和学佛,最重要的是,依照佛教的信、愿、行三资粮去行持。一、要有
佛教圣众因缘集时间:2025-03-16
三、种福建寺 石变天宫诗曰:“祖贻白石镇家珍,布施生天福乐人;废寺农夫耕故址,宫摇下界说前因。”有一位长者,想发心兴建一座佛寺,供佛安僧。他把建寺的材料都筹备齐全,仅缺
佛教圣众因缘集时间:2025-03-16
九、阻人建寺 苦报无边诗曰:“心怀烦恼口招殃,偶发闲言受苦长;业火烧身难忍耐,幸生善念获清凉。”七地菩萨化身的阿耨婆达多龙王,他有一天,恭请佛陀到龙宫去接受供养,佛陀就
佛教圣众因缘集时间:2025-03-16
据文莱《文莱时报》10月12日报道,文莱林业局长赛义丁日前透露,文莱已开展有计划地大规模沉香树种植,在10年后树木成材时沉香产业有望帮助文莱实现初级资源产值达到45亿美
沉香资讯时间:2025-03-14
人间佛教与现代青年文珠法师讲述一、人间佛教的历史二、人间佛教的思想三、人间佛教的精神四、人间佛教之目的五、人间佛教之实践六、人间佛教与社会七、人间佛教与现代青年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2
佛教对中国文化之影响文珠法师讲述1975年2月为响应罗省中国同学联合会主办中国文化周于加州州立大学一、佛教的始创者及其思想二、佛教最初传入中国年代三、佛教对中国文化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2
这十大佛教经典,非常适合我们初期学佛的人!人们往往用“浩如烟海”或“汗牛充栋”等词汇来形容佛经数量之多。对于一些想了解佛教的人来说,面对如此浩瀚的经典,难免望洋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5-03-02
论研究佛教必须会归自心方得实益明真法师从来教育家之光焰,可以辉映乎天下,照耀于城中,为千古之不可破坏,作万代之当依准绳者,其惟我释迦所立之教乎。夫我释迦,经谈三百余会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1
所期望于佛教整理委员会者一、在佛教界内所争论的佛教问题,其实还没有真正关涉到佛教的本身,不过是僧徒的吃饭问题而已。长老们要维持他们传统的地位,不得不顽固地和环境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从个人主义到集体主义——论佛教革新运动中的困难问题关于佛教的整理或改革,一般人都认为是一桩艰巨的工作,有人并且说足一切改革工作中最困难的一环,我近来也深深觉得。但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佛教与女性女孩也能证明她们比男孩强。女性在佛教的地位是独特的,佛陀给予女性参与宗教的自由和权力,佛陀是给予女性宗教自由的第一位宗教导师。在佛教成立之前,女性活动
南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夫教育者,遵从诸佛之教理,发育群迷之正智也。然群迷之正智,为何而欲发之耶?良以众生本无种种诸苦,以不了世间一切事物之实相,故惑无为有,惑妄为真,惑好为丑,惑善惑恶。以被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道人也包括僧人,“心无义”是假佛学,关于佛教你不知道的小历史今天继续和大家说一些关于佛学的小知识,希望加深你对宗教,对佛的理解。1、 道人原来也包括僧人“道人”这
金玉良言时间:2025-02-13
南非南部的西蒙镇有一万多位居民,但却住了将近4000只非洲企鹅,这些走路摇摇摆摆的「镇民」,每天都悠闲地到处游逛,他们和当地人的关系非常好。镇民们不但在散步时会遇
素食资讯时间:2025-02-12
五、佛教与宗教有一班人以为佛教是宗教,还有一班人又以为佛教是哲学,又有一班人还说佛教是合乎科学。佛教究竟是不是哲学和科学,现在暂时撇开不说;至于佛教是不是宗教,倒要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二七、佛教与佛学佛教、佛学、佛化、佛法,从普通的一般眼光来看,似乎没有什么分别,但是过细思索一下,它每一个名词,都有它的用意与解释的,否则为什么不用一个就够了呢?诸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佛教不相信定命论,但是相信因果论。因果是可以改变的,过去已造的因加上现在的因,可以改变它的结果。但是佛说:定业不可转,重业不可救。所谓定业,是造了极大的恶业,如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11
佛教饰品保养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具体的材质和种类而分别来说,大致来说有以下要注意的方面: 一、檀木类的佛教饰品比如紫檀、绿檀、檀香等材质,不能沾水,如果沾上要马
佛珠文化时间:2025-02-05
邪YIN思想导致我破钱伤神抱着邪淫的思想怎能招来好运? 我是在校的研究生,今天跟微信网友见面,我承认被她网上的美色诱惑了,我也想着见面以后熟了能行淫。唉,谁知看到以
戒邪淫故事时间:2025-02-05
一代文豪鲁迅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和佛教文化的滋养,他的人格力量与创作成就跟佛教有着重要的关系。鲁迅生于1881年,他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写于1918年,时已37岁,在此
金玉良言时间:2025-01-26
佛教是公元前6至5世纪由古印度释迦牟尼创立的(大致与我国的孔子、老子时代相当),最初由西域传入我国,东汉初年开始广为流传,在隋唐和盛唐时,全国已经有了很多的佛教寺院,寺
禅宗公案时间:2025-01-25
每年的岁末年初,总能听到很多人谈论“生肖和犯太岁”的话题。提到“太岁”,很多人都会想到“太岁头上动土”“太岁当头坐,无灾恐有祸”等民间流传的老话。在中国几千年的
佛答时间:2025-01-23
归纳上面这些外道的观念就是三大主要思想,与佛陀的思想再作一番比较。“﹝三大主义及佛陀的思想﹞印度当时的思想界,可归纳为三大思想,即:修定主义、苦行主义、快乐主义。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8
请购佛教饰品有什么讲究 第一, 佛教饰品不宜说买,应说请,或者说请购。表示一种尊重。第二, 佛教饰品如果在不佩戴的时候,不要随便放在裤子口袋里,放在上衣口袋,或者
佛珠文化时间:2025-01-16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它主要说明两个问题:1、因果相续,贯通三世,不会中断。我们今生所受吉凶祸福,都是自因自果。明白此理,自然不怨天,不尤人。2
昌臻法师时间:2025-01-14
虽然现在的香与香文化还都逊于古代,但随着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品香、用香,并对香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有更多爱香、懂香的
沉香文化时间:2025-01-12
问:何谓唯识中道?惟贤法师答:唯识中道,依遍计执、依他起、圆成实三相建立。此三相包括世出世间,染、净、有为无为诸法,实为佛教完整的宇宙观。1.遍计执:谓义相之颠倒妄相,如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7
惟贤法师答:分为几种:有德行好,在道德方面引导的善知识;有佛法广博的善知识;有同行的善知识,在一起同修的互相可以做善知识。当然一般来说,德行学问都好,才叫做善知识,这是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1985年农历九月十九重庆慈云寺(壹)题前概述一、能得到观音菩萨加被的三个条件农历九月十九日是观世音菩萨成道纪念日,慈云寺举办这个观音法会是数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惟贤法师答:不矛盾。佛教讲五明,五明里面就有科学。《瑜伽师地论》讲:菩萨当于五明中求。五明中的内明是佛学,其它医方明、工巧明、声明、因明,都是世间上的,不过,要以佛法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惟贤法师答:法门很多,但是走的路是相同,目标是相同,佛教在唯识学来说,分为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这五位啊,各宗各派都是贯通的。资粮位就是广集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惟贤法师答:这个你就不要着相,要因机施教,在名句上不要执着,那就是辩才,因机施教就叫辩才。懂文学的人来问,你要跟他说内行话,要通达文学;一个做生意的人来问,你要有商业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5
惟贤法师答:静坐中保持静心,保持真实心,保持如来心,这样就可以起观。以静心、如来心摄持一切,那就小中有大,大中有小,一中有多,多中有一,众人即我,我即众人,空间、时间、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5
问:唯识法相所明何事?有何重要意义?惟贤法师答:唯识法相系说明染净因果缘起事,此因果缘起不离于心。佛法重点是指出心灵的修养,达到心灵净化,证得解脱。无论大小显密,尽管修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5
惟贤法师答:容就是心胸要像大海一样,能容纳百川。心胸广大就是佛的境界,就是佛心。能够容纳一切、包容一切,心量要大,心量大所感的果报,容貌上也庄严。因此这个容字有两个含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5
惟贤法师答:善恶是有一定分别的,善恶分明,不能混淆。在佛法里解释,善以利他为前提,恶以害他为前提。能够利他就能够自利、自他两利,那么对眼前和将来都有好处,这就是善。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5
佛教讲修行的道路,离不开信解行证,什么是信解行证呢?一、信在佛教四众弟子里边,在家信众约占百分之九十,出家僧众只占百分之十,是少数。出家僧众专门讲修学佛法,就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自古以来,无论是世间的道德还是出世间的宗教都对欲望持否定的态度。传统的宋明理学甚至将欲望和道德完全对立起来,提出灭人欲,存天理的主张。以佛法的观点来看,欲望从伦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正行就是执持名号,六字洪名功德很大,以佛名消除妄想,以佛名净化自己,我念佛,我想成佛,必定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下是两种念佛的方法:(一)口念、心观、耳朵听三结合《观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法字的梵语是达摩(Dharma)。佛教对这个字的解释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任持自性:指法能保持自体的自性(各自的本性)不改变,例如,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自体性相,花草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礼赞大雄降伏四魔称大雄,庄严妙相展慈容;多生受苦修福慧,累世积德立殊功。娑婆度生本悲愿,凌空骑象诞王宫;宫庭歌舞不迷恋,火宅无安似牢笼。四门游历哀苦厄,田野静观悯老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七律五首一人间佛教点明灯,历史传承有创新;与时俱进新世纪,迎头赶上换门庭;红旗飘飘舞大地,旭日朗朗照乾坤;社会主义风景好,春光和煦竞繁荣。二百年魔怪早潜形,人间佛教点明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3
悲愿无尽溢诗篇四川重庆慈云寺释惟贤太虚大师精通三藏,学贯古今,智慧圆融,悲心广大。不单是渊博的佛学者,身体力行的有德高僧,而且是妙语如珠,才华横溢的诗僧。其诗从悟境和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3
2007年8月9日在北京佛教居士林开示尊敬的夏林长,各位护法居士:我这次从重庆出来,经由北京到五台山,参加五台山广宗寺修建的法尊法师纪念馆落成开光典礼。法尊法师是我的亲教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3
太虚大师的教导与当今佛学院教育—— 惟贤长老生前对重庆佛学院师生的最后开示【按】 2012年9月19日,受重庆佛学院领导委托,佛学院佛照法师、开智法师、延定法师、照仁法师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3
十八不共法,到了佛的境界,具足十八种不与三乘声闻、独觉、菩萨所共的法,是佛特有的,故名不共。譬如佛的三业清净,就不是声闻、独觉、菩萨所共的,是佛特有的。佛的五分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3
妄计清净外道的心理之解剖(1938年)不久以前,在佛化新闻报曾登有频伽君的一篇文章,名叫妄计清净外道。上面述说某地有两个出家人,因为受人的愚惑,便以妄计清净之行求道,时常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2
太虚大师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典范释惟贤我于上世纪一九三六年至一九四一年在太虚大师创办的重庆汉藏教理院读书,亲自接受了大师的教育。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胜利,又曲开县赴重庆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2
响应“德”治,弘扬传统文化——儒释道三教文化漫谈惟贤法师(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重庆市慈云寺方丈)我今天到这里,很高兴,为什么呢?这里有许多传统文化的图书,现在中国讲“德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