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农历十月初五讲于广东化州南山寺念佛七法会】
佛在鹿野苑三转法轮,为五比丘说法,讲的是四谛法苦、集、灭、道。四中真谛中,第一真谛就是苦谛。
我们来到人世,每一个人都会体会到人生有很多苦。佛教里讲苦有三苦、四苦、八苦、无量诸苦等。
大多数人能感受到生命中的苦有两种,一个叫苦苦,一个叫坏苦。苦苦就是我们在生命中实实在在感受到的痛苦,如肚子饿、生病、家庭不和、亲人离别、想要的东西得不到等,这些苦就叫做苦苦。
第二种痛苦叫做坏苦,坏苦就是我们的快乐不能永恒。比如说,我们这个佛七法会初八就结束了,现在我们在这里很快乐,初八就散场了,这叫做坏苦。坏苦说的就是美好的东西会消失。
第三种苦比较深邃,一般人感受不多,叫做行苦。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个世界万事万物变化不停,我们想抓什么都抓不到。比如说,我们现在年轻,可是年轻不会永远存在,一刹那间就变了。今天上午已经消失了,刚才我们唱《炉香赞》的那个时刻已经过去了,美好的东西我们抓不住,什么都拥有不了,这就叫做行苦。行苦用另一个词来描述就是无常。无常是一种苦啊,你们有没有感受到?
我在十几岁的时候就能很深刻地感受到这三种苦。我在念大学的时候,不敢跟人聚会,因为我害怕分别,没有聚会就不会分别。聚会很快乐,而分别却很痛苦,这是一种坏苦。
我从老家出来读书,再回到老家去时,看见老家的房子变了,年轻的人结婚了,年老的人更加衰老,仿佛这个老家变得很陌生。我心中就产生了一种忧愁和失落感,觉得一切变化不停,很不真实,不敢想象,很苦,这就是行苦。
秋天,我看到树叶落下来,感受到生命的无常,心里会很难过。在西安读大学时,我甚至不敢上街,因为上街就会看到马拉车、牛拉车,我会想如果拉车的是我该有多苦。那时我还没有接触佛法,接触佛法以后才知道,原来我所体会到的就是佛教里面讲的这三种苦。
现在我们再来讲四苦生、老、病、死。生老病死是客观的苦,摆脱不了。有人不生吗?有人不老吗?有人从来没有生过病吗?有人不死吗?如果有永远不会死的人,那我们这些会死的人,应该把财产全部留给他好了,因为我们会走啊,而他不会走。有没有啊?(下面竟然有一个人举手回答有,我一惊,再问,原来她没有听清楚)。可惜,世上没有不死的人,也没有不死的其他任何生命。
那八苦呢?就是再加四种主观的苦。第一种叫爱别离苦,就是我们喜欢的人、喜欢的事、喜欢的物品,总有一天会离我们而去,当它们离去的时候我们就会很痛苦。比如说,我们家里有亲人去世了,这是什么苦?对死人来说叫做死苦,对活人就叫做爱别离苦。假设我有一个很好的相机,不小心弄丢了,我就会很痛苦,因为我特别喜欢这个相机,跟它都有感情了,这种苦就是爱别离苦。有的孩子要出国留学,父母心中很爱他,舍不得让他离开,可是又不得不舍,这也是爱别离苦。
第二种主观的苦叫做求不得苦,就是我们想要的总是得不到,我们不想要的却总是来。比如有些人想升官升不了,想发财也发不了,看人家的子女好,自己却不生小孩,痛苦啊!最后全国到处去医治,再求佛菩萨,求神灵,就是想要一个孩子,却总是得不到。后来再继续努力,终于怀了小孩,高兴得不得了,终于满愿了,可是生下来一看却有毛病,结果快乐又变成痛苦。这就是求不得苦。
第三种主观的苦叫做怨憎会苦。怨指的是冤家,冤家总是见面,苦不苦?我们常说冤家路窄,还不要说吵架,眼睛一相对就苦,全是仇恨。不要说现实中的相遇,即使在梦中遇到了,醒来都会很苦。这些我都体会过。
第四种主观的苦叫五蕴炽盛苦。五蕴就是《心经》里说的:色、受、想、行、识。蕴是什么意思呢?蕴有遮挡和藏起来的意思。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把我们的智慧遮挡住,把我们内心的珍宝藏起来,让它不能发光。当我们五蕴不平衡的时候,就产生苦。举个例子,有些人想法多,脑袋一转起来就停不下来,连晚上睡觉都没法睡,这就是内心妄想纷飞,非常痛苦!
过去我听到不学佛的人说:佛教一开口就讲苦,我不要学。 刚才我们讲了这么多苦,你们怕不怕啊?(大众答:不怕!)我们要明白,佛教讲苦的目的是什么?是找到苦难的原因,才好去找消灭它的方法,然后就能得到快乐。所以快乐不需要寻找,我们只需要消灭苦难就可以了,没有苦难了,自然就快乐了!
那么,这些苦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佛悟道以后,开始三转法轮,讲的就是苦集灭道四谛法。谛就是真理的意思,佛讲的是哪四种真理呢?第一就是苦谛,娑婆世界众苦充满,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第二谛,佛发现了产生苦的原因,称之为集。集谛告诉我们,所有的痛苦都是我们收集来的,是我们造作恶业造成的。我们曾讲过业力,就是众生无明无知、胡作非为和胡思乱想造下的种种恶业,所以感来种种果报,这就是众苦的来源。
第三谛叫灭谛,灭就是消灭苦、得到快乐的意思。
所有的众生都向往美好,向往健康,向往幸福,向往自在,向往解脱。那我们怎么才能达到这些向往呢?这就是四谛法中的第四谛叫道谛。
道谛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离苦得乐的方法。所以人生想要离苦得乐,首先就要知道我们为什么苦,第二要知道离苦得乐的具体方法。佛说法四十九年,所讲的一切关于人生和宇宙的真理,都是使众生离苦得乐的方法,所以我们想离苦得乐,就必须学习佛法,必须听佛的话,没有第二条路!
我刚刚从敦煌参加学习回来,学的是思八达集团的《宗教智慧》。那里有四千多名企业家,是一个在家人刘一秒老师给他们讲商业智慧,这个讲师非常有智慧,深懂佛法。《宗教智慧》听三天课要五万块学费。他还有一门课,是在国外上的,听一天课就是六万块,五天三十万。听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感受?太贵了,对吗?其实一点都不贵,因为智慧太珍贵了,能学到智慧花多少钱都是值得的!
我在敦煌面对这么多的企业家时,心中生出一个念头。我对他们说,我有一个清晰的感觉:人出生是一条路,后来路就越来越多,但走下去最终会走到一条河前,河上只有一座独木桥。我现在在准备一样东西,一直准备,准备好了就坐在到独木桥前慢慢等,不用到处去抓人,因为所有的人都必须过这个独木桥,只有过了桥人生才可以解脱,没有其他的路可以走!
没想到,等我讲完了离开,走到楼梯拐角时,有一个企业家追出来问我,:师父你说你要在独木桥前等人,那人是谁呀?我被他唐突的问话问得一时没反应过来,紧接着他却自己给出了答案:你要等的这个人就是我!
我想他是真的了解自己的深层需求了!
这个独木桥是什么呢?读过《心经》的人就知道,这个独木桥叫做般若波罗蜜。般若就是大智慧,波罗蜜的意思是到彼岸,就是指解脱。所以我们想要离苦得乐,必须亲近佛法,学习佛法,必须把佛的智慧运用在生活中。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解脱,才有可能减少苦难,才有可能离苦得乐!
那我们具体该怎么操作呢?这就需要了解一个原理,这个原理是宇宙万事万物一个基本规律,是什么呢?就是因果规律。深信因果的人,就会有大智慧。不信因果的人,《地藏经》已经讲了,会到哪儿去啊?回到地下室!懂因果的住楼上,不相信因果的住地下室,住第几层啊?第十八层。所以这个因果规律对我们人生太重要了。
因和果的关系是怎么变呢?加一个字就完整了,叫做因、缘、果。我们写一个等式:因+缘=果。举个例子,汽油加火星等于燃烧,炸药加火星等于爆炸,种子加阳光、水、土壤就等于小树苗,继续加下去,再加时间就等于果子。
我们过去造过许多恶业,或者是今生造的,或者是前生造的,我们不知道自己做过什么,都忘记了。但是我们造过的业就等于种子,种子遇到合适的条件,就会成熟,结果。所以我们过去造的恶业,恶因,这一生遇到合适的缘分就会结出恶果。
恶因怎么结恶果呢?恶因遇恶缘才会结恶果,恶因遇善缘不会结恶果。比方说,炸药遇到水不会爆炸,遇火才爆炸。我们在过去生和今生也做了很多善行,造过善因,善因遇善缘就结善果。从这个原理我们就明白了趋吉避凶的方法。
当我五、六年前明白这个原理的时候,我说:天啊,佛法太伟大了!为什么我会这样说?因为我们明明造了恶业,可以让它不结恶果,而过去所造的善业我们可以使它快速结善果。用什么方法呢?就是断恶修善。我们过去造作的恶因,就好比是存积了很多的炸药,我们把这些炸药妥善地保存,不让火星有出现的机会,那么炸药就永远不会爆炸了。
过去我们也造了很多善业,所以这一生就要拼命去行善,拼命依靠佛,这样就能把生生世世的善因引爆,结出很多善果,这就是趋吉避凶的方法。
我们现在知道了原来断恶修善有这么好,断恶修善就能趋吉避凶! 我们要断什么恶呢?佛告诉我们要断身、口、意三种恶。细分有十恶:杀生、偷盗、妄语、邪淫、饮酒、两舌、恶口、贪、嗔、痴。我们要把这十恶尽量减少,最好是断掉,过去所造的恶业就不会爆发。
除了断恶,我们还可以把过去已造的恶业想办法清除,就相当于把炸药彻底销毁,这样我们的生命就更加有了保障。那么清除恶业的方法是什么?就是忏悔和舍命全交!人生无常、万象如幻,唯有把自己交给佛,把命交给佛,才是彻底地安全。 关于忏悔,我在博客上的一篇文章《顺利人生四大法宝忏悔,宽恕,感恩,祈祷》中有详细的开示,忏悔就是我们清洗心灵世界的方法,忏悔能让我们的生命得到清净、安乐和解脱!达到彻底的趋吉避凶!
弟子:平时我本来比较快乐,但是爸爸妈妈吵架就会影响我的情绪。请问师父,我怎样做他们才能不吵架呢?师父:会影响到你的情绪的,那一定都是你的功课。如果你对爸爸妈妈吵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15
我们在念诵观世音菩萨的时候一定要,怀揣着真诚的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感悟到观世音菩萨,赐予我们的感应福报。观世音菩萨应该是中国人最熟悉的,观音信仰不仅贯穿整个中国
心经感应故事时间:2025-03-15
然而因沉香的结香方式不同,和地区差异,并不是所有的沉香都适合泡水。那么,朋友们该如何选择适合泡水的沉香呢?从结香方式来说,沉香分为生结沉香和熟结沉香,熟结沉香相
沉香资讯时间:2025-03-15
出自净土法门法师《地藏经讲义》【业力甚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业力很大,大到什么程度?下面举三桩事情。“须弥”这是大山,业力能够移山倒海,山大海深,
因果报应时间:2025-03-14
我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高的位子,得到很大的财富,不是用正当手段,所得到的都是命里有的,不仅命里有,还打了折扣。譬如你命里的地位是部长,一打折扣呢?一打折扣你就变成
因果报应时间:2025-03-14
1、世间人为什么会有“爱别离”?这是我们过去世自己造不善业,破坏别人的家庭,使别人家庭不能够完聚,于是我们在这一生受到果报。2、古时候,破坏人家的家庭的事情少,破
因果报应时间:2025-03-14
有人说:“胎儿一旦离开母体,呱呱落地之时,就注定了一生的命运。”所谓“一朝落地命安排。”相命学家就根据这个出生的时刻,作出种种命运预言。一生的幸运与不幸,就完全
因果报应时间:2025-03-13
佛在经论里面告诉我们,世间人的福报,财富是修「财布施」得来的,你布施得愈多,你得的财富就愈多。今天我们看到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商业巨子、大企业家,他们拥有很大的财
因果报应时间:2025-03-13
讲题:佛学讲座一89主讲:普献法师地点:士林公民会馆日期:98 年7 月25 日大致说来,我们众生养成的习惯是因为我们有散乱心,我们都是追求种种执着,有些贪财、有些贪色、有些贪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12
佛学讲座91:烦恼像婴儿心地法门:「烦恼就像婴儿一样,有人照顾就越长越大。」我们的烦恼也是这样子。我们的烦恼就是因为我们的妄念,当妄念来的时候,你不懂得去掌控的话,这个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12
讲题:佛学讲座94 —本来面目主讲:普献法师地点:元光寺日期:2009年9 月6 日各位大德,大家早安,阿弥陀佛。各位从台北、彰化远道而来,狮头山以最好的空气、最好的气温来欢迎各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12
苦乐等相,实在讲六道里头统统都有。地狱里头有乐吗?有,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提婆达多堕阿鼻地狱,他在阿鼻地狱里所享受的跟忉利天没有两样。他确实是在地狱,但是他在地
因果报应时间:2025-03-12
好逸恶劳、避难就易,贪图享乐是一般人的天性,享乐人人都愿意,但是切莫贪著、沉沦其中。“贪图享乐”是习气的一种,就好像地心引力,如果不用对治的力量,习气总会拽着我
佛答时间:2025-03-12
出自净土法门法师《华严经讲记》第一次大战距离第二次大战二十年了,二次大战到今天半个多世纪了,第三次世界大战没爆发,什么原因?得力于现在的高科技的信息,彼此之间沟
因果报应时间:2025-03-09
沉香在国内形成市场的初期,由于了解的人较少,所以一直以假货为主,但随着人们对沉香的了解越来越深入,假沉香的市场必然会越来越小,这是沉香市场越来越步入正轨的一个趋
沉香资讯时间:2025-03-09
现代人不好度,你要是以善心、真心去对待他,他马上就怀疑你有什么企图?你有什么用心?立刻就提防。你能怪他吗?不能。为什么?今天整个社会一切众生都失掉信心,不但对别
因果报应时间:2025-03-09
1 现代的社会,夫妻不和、父子不和、兄弟不和,这是普遍的现象。为什么会不和?你要讲原因,那是宿世的因缘。 2 家庭不和谐,别人的离间、挑拨,这只是缘。因是什么?因是
净土法门时间:2025-03-07
1现在弥勒菩萨告诉我们,我们感官当中的宇宙,一秒钟放多少张?一千二百八十兆。2二十四张就把我们欺骗了,现在是一千二百八十兆,我们完全不知道是假的,完全不知道性是清
净土法门时间:2025-03-07
这位同修问一个问题,他说:“您说因果不空、不昧因果,只要参透‘祸福无门,惟人自召’的原理,不必求什么。可是念佛可以消罪,‘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世间的一切,还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3-06
因果 (950126早餐开示)般若与净土,都特别强调因缘果报-如是因,如是果,如是缘,如是报。所以我们起心动念,要是能想到将来的果报,心自然就会收敛,自然就会平静了。
净土法门时间:2025-03-06
《金刚经》后半部讲‘诸法皆空,因果不空’。‘诸法皆空’就是世出世间一切法,皆是虚妄不实的;‘因果’也是诸法,也是虚妄的,但是它‘不空’。为什么性宗说‘因果不空’
净土法门时间:2025-03-05
1 讲到业障,通常讲三大类:烦恼障、业障、报障。2 佛门里面常讲,“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这个三障就是烦恼障、业障、报障。3 既然有三障,为什么我们单单说
净土法门时间:2025-03-05
1 今天制造假药的人很多,这些人要负什么因果?这些人决定堕阿鼻地狱。阿鼻地狱出来之后,如果有一天到人道,他生生世世得重病,无药可治,他所遇到的全是假药。2 因为他以
净土法门时间:2025-03-05
1 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他提醒我们,现阶段佛法教育,重点应该在因果教育,为什么?伦理道德败坏了,佛法乃至于儒、道的圣贤教诲,都已经堕落到谷底。2 如何来挽救劫
净土法门时间:2025-03-05
请问佛前清水是否要天天换?用玻璃盖住如法吗?答:要天天换干净的。水是最重要的供养具,它表清净心、平等心,在《无量寿经》的经题,「清净平等觉」,心地清净、平等就会
净土法门时间:2025-03-04
观机逗教,因人说法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悭者为赞施 毁禁者赞戒多瞋为赞忍 好懈赞精进若是遇到悭贪不舍的众生,为他讲解布施的功德,赞叹布施的利益。布施从表面看来,是直接
宣化上人时间:2025-02-25
问:生净土法门如何?月溪禅师答:假如找们在这个世界没有工夫参禅,如在家人士农工商,事务很多,我们不求在这个世界见自性,生在极乐世界,再修见性的法门,如经中说:西方净土有听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3
赞叹受持《妙法莲华经》的法师,其功德比赞佛还大宣化上人慈悲开示:若于一劫中 常怀不善心作色而骂佛 获无量重罪其有读诵持 是法华经者须臾加恶言 其罪复过彼有人求佛道
宣化上人时间:2025-02-23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 〈十〉南亭法师若在厄难,当愿众生,随意自在,所行无碍。十一愿。“厄难”,范围甚广,诸如王难、盗贼难、水火难、毒蛇猛兽难、山行迷路难。如果我们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三者广修供养”:广是广大,修就是要去行,广大去修行这个供养。供养有很多种,有以身供养,有以心供养,有以身心来供养。什么是以身供养?好像出家的
宣化上人时间:2025-02-21
(二)逐妄执:吾人内之身心,外之器界,无不唯心所现,如空花水月,本无实体。众生迷而不知,随逐妄想,执我执法;如阿难七番妄执,计心在内、在外、在中间,乃至推穷寻逐,名之为心。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十七)南亭法师见无忧林,当愿众生,永离贪爱,不生忧怖。行脚僧见到“无忧林”。无忧,草名。草多则以林名之。人处无忧林,可以忘忧。而出家人“永”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九〉南亭法师妻子集会,当愿众生,怨亲平等,永离贪著。第三愿由父母说到妻、子。“妻”是妻室,“子”是子女。《中庸》上说:“宜尔室家,乐尔妻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居士:修净土的居士,在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认识与实践上,应持什么看法、做法,请指示!法师:修净土的居士,首先,要建立一个与净土念佛法门相应的心态与知见,净土法门是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20
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二卷南亭法师此文殊师利菩萨赞美智首菩萨提出来的问题,其利益之广大、深远,非可言喻。善哉,赞美之辞。饶益、安隐,皆利益之相也。哀愍世间,所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九)本生:是说及佛与弟子等,本因地中,曾生何处,作何佛事。如须菩提云:我旷劫来,心得无碍。自忆受生,如恒河沙,初在母胎,即知空寂。舍利弗亦云:我旷劫来,心见清净。如是受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以上总明相妄。或问:九界之相,可谓虚妄;佛界妙相,全由修得,云何亦名虚妄。佛顶文句云:对迷说悟,对染说净;其体虽真,其名则妄。譬如演若达多,忽悟本头,非从外得;头虽是实,而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7
问:“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与“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请问法师如何正确理解? 答:前面的一个偈子是古德所开显的,意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7
是故当知,舌味为缘,生舌识界,三处都无。则舌与味,及舌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此明缘生性空,即假即中,以是舌识,非根自生,非他尘生,非空非共生之故,当知根尘识三处都无实体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佛言:汝今自伤发白面皱,其面必定皱于童年。则汝今时,观此恒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不?王言:不也,世尊!佛言:大王!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见觉指眼识,舍利弗,虽然生生世世心见清净,于世出世间,种种变化一见即通,获无障碍,但未得圆明。今再见佛闻法,顿断思惑,识精得以圆明,不但成阿罗汉,且具足总持,知根,决疑,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佛告阿难:今汝所言,见在汝前,是义非实。若实汝前,汝实见者,则此见精,既有方所,非无指示。且今与汝,坐只陀林,遍观林渠,及与殿堂,上至日月,前对恒河,汝今于我师子座前,举手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壬二破斥汝言二句是佛按情执。世间虚空是依报,水陆飞行是正报;依正二报,所有物象,名为一切。为在为无,应是为有为无。佛告阿难,汝言分别觉知之心,俱无所在,一切无著,名之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此佛嘱阿难,转教末世初心修学三摩提者,亦即修习耳门圆通者,必须先断淫心,不但身不行淫,心亦不起淫念。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佛问圆通以下,是结答。我以观察风力无依,是了妄,悟菩提心,入三摩地,是证真。菩萨由定慧力,妄尽真现,从此得入三摩地。契合十方诸佛,所传妙觉明心。如前文佛告文殊:十方如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阿难!汝观世间解结之人,不见所结,云何知解?不闻虚空,被汝隳裂。何以故?空无形相,无结解故。癸二正示审详分二。子初立喻初三句喻妄,后五句喻真。世间解结之人,喻修菩提欲断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阿难及诸众,闻佛示诲,疑惑销除,心悟实相,身意轻安,得未曾有。重复悲泪!顶礼佛足,长跪合掌,而白佛言:无上大悲,清净宝王,善开我心,能以如是种种因缘,方便提奖,引诸沉冥,出于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如是乃至有二义,一菩萨行门甚多,何止六度。法华经云:尽行诸佛,无量道法。华严经云:一切法门无尽海。又云:我所修行无有量,获得无量诸功德;安住无量诸行中,了达一初神通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我们众生都生活在种种幻相当中,分别、执著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破四相的根本首先要破我相。 我们现在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对“我”看不破它的虚幻性。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