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容玉居士
古德有言: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梵语阿弥陀,此云无量寿,佛者觉也,乃吾人本然天真之觉性,尤见性之第一妙门也。原夫此性,先天地而不为老,后天地而不为终,生死之所不变,代谢之所不迁,直超万物,无所终穷,故称无量寿。此寿非属于形骸修短,岁月延促也,吾人能见此性,即名为佛。吾人苟知自心是佛,当审因何而作众生?盖众生与佛,如水与冰,心迷则佛作众生,心悟则众生是佛,如水成冰,冰融成水,换名不换体也。迷则不觉,不觉即众生,不迷则觉,觉则众生是佛。子欲求佛,但求自心,心若有迷,但须念佛,佛即起觉,觉自性光明,挺然独露。从前妄想,贪嗔痴业,当下冰销,业垢既销,则自心清净,脱然无累。此所谓心净则佛土净,事心之功,无外乎此;净土之资,亦不外于是。
示刘存赤
经云:凡夫贤圣人,平等无高下,唯在心垢灭,取证如反掌。由是观之,众生与佛,本来无二,所谓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但心净是佛,心垢即众生,生佛之辨不远,只在心垢灭与不灭耳。以此心本来清净,但以贪嗔痴慢,五欲烦恼,种种业幻,垢浊障蔽,故名众生;此垢若净,即名为佛,岂假他力哉。无奈一切众生,无始业障深厚,烦恼坚固,难得清净,必假磨炼之功,故参禅念佛,种种方便,皆治心之药耳。众生心垢难离,必须工夫精勤调治,垢去心明,故说众生本来是佛;非一向左烦恼垢浊之中,妄自称为佛也。参禅看话一路。最为明心切要,但近世下手者稀,一以根钝,又无古人死心;一以无真善知识决择,多落邪见。是故独于念佛参禅,兼修之行,极为稳当法门。若以念佛话头,蕴在胸中,念念追求,审实起处落处,定要见个的当下落,久久忽然垢尽明现,心地开通,此与看公案话头无异,是须著力挨排。若以妄想浮沉,悠悠度日,把作不吃紧勾当,此到穷年,亦不得受用。此则自误,不但一生,即从今已去,乃至穷劫,无有不误之时也。子试著实审究,果在烦恼垢浊之中,如水清珠,以此受用,但非彻底穷源耳。子只默默自验,万无一失,若到真离垢处,如经云:明相精纯,不为客尘烦恼留碍,如此不唯弥陀接引,即十方诸佛,亦皆同声称赞矣。
示念佛切要--在云栖为闻子将子与母氏说
念佛求生净土一门,元是要了生死大事,故云念佛了生死。今人发心,因要了生死,方才肯念佛,只说佛可以了生死,若不知生死根株,毕竟向何处了?若念佛的心,断不得生死根株,如何了得生死!如何是生死根株?古人云:业不重不生娑婆,爱不断不生净土,是知爱根乃生死之根株,以一切众生,受生死之苦,皆爱欲之过也。推此爱根,不是今生有的,也不是一二三四生有的,乃自从无始最初有生死以来,生生世世,舍身受身,皆是爱欲流转。直至今日,翻思从前,何曾有一念暂离此爱根耶!如此爱根种子,积劫深厚,故生死无穷。今日方才发心念佛,只望空求生西方,连爱是生死之根的名字也不知,何曾有一念断著!既不知生死之根,则念佛一边念,生死根只听长,如此念佛,与生死两不相关。这等任你如何念,念到临命终时,只见生死爱根现前,那时方知念佛不得力,却怨念佛无灵验,悔之迟矣!故劝今念佛的人,先要知爱是生死根本,而今念佛,念念要断这爱根。即日用现前在家念佛,眼中见的儿女子孙,家缘财产,无一件不是爱的,则无一事,无一时,不是生死活计,如全身在火炕中一般。不知正念佛时,心中爱根未曾一念放得,不直如正念佛时,只说念不切,不知爱是主宰,念佛是皮面,如此佛只听念,爱只听长。且如儿女之情现前时,回光看看这一声佛,果然敌得这爱么?果然断得这爱么?若断不得这爱,如何了得生死?以爱缘多生习熟,念佛才发心甚生疏,又不切实,因此不得力。若目前爱境主张不得,则临命终时,毕竟主张不得。故劝念佛人,第一要知为生死心切,要断生死心切,要在生死根株上念念斩断,则念念是了生死之时也。何必待到腊月三十日,方才了得,晚之晚矣!所谓目前都是生死事,目前了得生死空,如此念念真切,刀刀见血,这般用心,若不出生死,则诸佛堕妄语矣。故在家出家,但知生死心,便是出生死的时节也,岂更别有妙法哉!
示西印净公专修净土
世人但知祖师门下以悟为上,悟心本意,要出生死耳。念佛岂不是出生死法耶?参禅者多未必出,而念佛者出生死无疑。所以然者,参禅要离想,念佛专在想,以众生久沉妄想,离之实难,若即染想而变净想,是以毒攻毒,博换之法耳,故参究难悟,念佛易成。若果为生死心切,以参究心念佛,又何患一生不了生死乎?惟此净土法门,世人以权目之,殊不知最是真实法门,但在人之念佛心切不切,志决不决耳。若为生死心,如救头燃,志要一生取办,譬若人患必死之症,有人觅还丹,喻参禅可救,一人授以海上单方,喻念佛足以起死回生。只在病者有决定心,信此可服,更不必待觅还丹,只服此单方,顿令通身汗出,绝后方苏,是时始知其妙耳。勉矣!行之!决不相赚。
示修净土法门
佛说修行出生死法,方便多门,唯有念佛,求生净土,最为切要。经云:心净则佛土自净,故娑婆秽土,乃恶业所感,众苦充满;西方极乐,乃净业所感,故但受诸乐。惟今修行净业,必以净心为本,要净自心,第一先要戒根清净,以身三口四意三,此十恶业,乃三途苦因,今持戒之要,先须三业清净,则心自净。若身不杀,不盗不淫,则身业清净;口不妄言绮语两舌恶口,则口业清净;意不贪不嗔不痴,则意业清净。如此十恶永断,三业冰清,是为净心之要。于此清净心中,厌娑婆苦,发愿往生,立念佛正行。然念佛必要为生死心切,先断外缘,单提一念,以一句阿弥陀佛为命根,念念不忘,心心不断,二六时中,行住坐卧,拈匙举箸,折旋俯仰,动静闲忙,于一切时,不愚不昧,并无异缘。如此用心,久久纯熟,乃至梦中亦不忘失,寤寐一如,则工夫绵密,打成一片,是为得力时也。若念至一心不乱,则临命终时,净土境界现前,自然不被生死拘留,感阿弥陀佛放光接引,必定往生之验也。然一心专念,固是正行,资以观想,更见稳密,佛为韦提希,说十六妙观,故得一生取办。今观经现在,任自志愿,于十六观中,随取一观,或单观佛,及菩萨妙相,或观净土境界,如弥陀经说,莲花宝地等,随意观想。若观想分明,则二六时中,现前如在净土,坐卧经行,开眼闭眼,如在目前。若此观想成就,则临命终时,一念顿生,所谓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此唯心净土之妙指也。若行人如此用心,精持戒行,则六根清净;永断恶业烦恼,则心地清净;观念相继,则妙行成就。净土真因,无外此者。若但口说,念佛求生净土,若净戒不持,烦恼不断,心地污秽,佛说是人,永不成就。是故行人,第一要持戒为基本,发愿为助行,念佛观想为正行。如是修行,若不往生,则佛堕妄语矣。
示净心居士
修行第一要为生死心切,生死心不切,如何敢云念佛成片?且众生无量劫来,念念妄想情根固蔽,日用未尝返省,今欲以虚浮信心,断多劫生死,所谓滴水焉能救积薪之火?岂有是理哉!若当人果为生死心切,念念如救头然,只恐一失人身,百劫难复,要将此一声佛咬定,定要敌过妄想,一切处念念现前,不被妄想牵缠遮障,如此下苦功夫,久久纯熟,自然相应,如此不求成片,而自成一片矣。此事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告诉不得他人,全在自己著力,若但将念佛做皮面,驴年无受用时。
示无知鉴禅人
世间一切诸法,皆是苦本,身是苦聚,愚痴之人,但知为一身贪求,种种口体受用,将以为乐,不知乐是苦因。既知是苦,必要发心修行,求出苦之道。修行之要,先须看破现在身心境界,当观此身,乃四大假合成形,则不为此身,谋求种种受用之乐。次要了知现前日用,见闻觉知,全是妄想用事,总非真心,以此妄心,造种种业,起心动念,无非是业,无非是罪,即此一念,便是生死苦本。如今发心修行,第一要看破此心是妄想,凡起心动念处,便是业根,切不可随他妄想流转。日用密密观察,妄想起处,就要看破,看破则当下消灭,切不可随他相续攀援,往而不返。若观察不定,无巴鼻时,但将一声阿弥陀佛作话头,紧紧抱定,念念不忘,有此话头作主,但见妄想起处,即提起一声佛来,是谓正念,正念现前,则妄念不待遣而自消矣。如此二六时中密密用心,唯此一念为主,其余一切妄想皆为客,主客若分,久久纯熟,则妄想自消、真心自显矣。
示大凡禅人听演楞严宗旨
已矣哉!一切众生,流转苦道者,良因一念妄想之过咎也。原因最初一念无明,遂生妄想,妄想积迷,起贪嗔痴,造杀盗淫妄,种种诸业;以妄想不断,故生死苦果无穷,流转不已。今佛明言,因一念妄想,薰变十二类生;况众生日用,念念妄想,念念受薰,则一日一夜,生死无穷;况有识以来,乃至尽命,念念妄想,所作恶业安可筹算!且佛又云:此十二类,亦各各具十二类生,如此则交相薰发,业因苦果,又岂得而思议耶!禅人既秉佛教,当遵佛语,大生惭愧恐惧,发无上心。从今将一往生平,驰逐攀缘妄想之心,一齐放下。折合向一句阿弥陀佛上,消归自己本命元辰,念念不移,心心不断。以前妄想,乃造生死之染因也,念佛一念,乃出生死之净因也。果能将此净念,薰前染污苦因,变而为净土真因,则顿令无量劫来生死苦因苦果,变而为净土乐因乐果矣。总之,圣凡本无二路,皆因染净薰变之力耳。出苦之要,舍此向外,别求元妙知见,总为自欺也。
示凝畜通禅人
念佛虽易,世人不知,都轻视为寻常,殊不知为真实出生死之要路,但不知念佛之妙,故多错误耳?且念佛即是参禅,更无二致,凡念佛时,须先将自己胸中,一切烦恼妄想,贪嗔痴爱,种种杂乱念头,一齐放下,放到无可放处,单单提起一声阿弥陀佛,历历分明,心心不断,如线贯珠;又如箭筈相拄中间,无一毫空隙处,如此著力靠定,于一切处,不被境缘牵引打失。如此日用动静中,不杂不乱,久之梦寐一如。若是如此用心,念到临命终时,一心不乱,便是超生死,生净土之时节也。若但口说念佛,心地不净,妄想不除,只道念佛不灵验,纵到三生六十劫,亦无出头分,尔其勉之!
示慧镜心禅人
吾佛说法,以一心为宗,无论百千法门,无非了悟一心之行,其最要者,为参禅念佛而已。参禅乃此方诸祖,创立悟心之法;其念佛一门,乃吾佛开示三贤十地菩萨,总以念佛为成佛之要。而末法妄人,乃敢谤念佛为劣行,是缺多闻,不知佛意,妄生分别耳。若约唯心净土,则心净土净,故参禅未悟之时也,非念佛无以净自心,然心净即悟心也。菩萨既悟,而不舍念佛,是则非念佛无以成正觉。安知诸祖,不以念佛而悟心耶?若念佛念到一心不乱,烦恼消除,了明自心,即名为悟。如此则念佛即是参禅,参禅乃生净土,此是古今未决之疑,此说破尽,而禅净分别之见,以此全消。若舍此别生妄议。皆是魔说,非佛法也。
大安法师:不可以极端之心念佛和求佛接引我们念佛一定要有一种平实的心,不能去走极端。我们对十天百万佛号闭关,只要求斋戒清净,守八关斋戒,过午不食,但不能不吃。不吃
大安法师时间:2025-03-23
居士:佛针对不同根机的众生讲了八万四千法门,现在都讲“一门专修”,这和“法门无量誓愿学”是不是矛盾?大安法师:“法门无量誓愿学” 出自菩萨四弘誓愿,四弘誓愿乃从
大安法师时间:2025-03-23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的修行和生活净土法门虽然是有很终极的出世间的关怀,但是它是不离开世间法的,实际上他是能够帮助世间法的,所以净土法门为什么讲净业三福?是你首先要
大安法师时间:2025-03-19
智海法师答:当然念佛有多种法门。我们最好不要因为自己根基排斥其他法门。如果知道人身危脆,知道自己业障,只要能够对净土发生信愿,和我们从三藏十二部经典学习,也是一样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18
问:请问师父,像我这种情况:年龄大点、学佛有时也感觉吃力。但学佛的要求还得善根福德、还得积累福报资粮等等,所以学佛过程中顾虑多点。师父:不学一定不会,这是因果法
因果报应时间:2025-03-17
出自净土法门法师《地藏经讲义》【业力甚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业力很大,大到什么程度?下面举三桩事情。“须弥”这是大山,业力能够移山倒海,山大海深,
因果报应时间:2025-03-14
我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高的位子,得到很大的财富,不是用正当手段,所得到的都是命里有的,不仅命里有,还打了折扣。譬如你命里的地位是部长,一打折扣呢?一打折扣你就变成
因果报应时间:2025-03-14
1、世间人为什么会有“爱别离”?这是我们过去世自己造不善业,破坏别人的家庭,使别人家庭不能够完聚,于是我们在这一生受到果报。2、古时候,破坏人家的家庭的事情少,破
因果报应时间:2025-03-14
各位师父,各位居士,大家好!今天是正月十五叫元宵节,在传统又叫上元节,今天也是个团圆的日子,我们现在听到外面的鞭炮,也可以想像世俗的人,各家各户围坐在一起,所以我们今天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13
佛在经论里面告诉我们,世间人的福报,财富是修「财布施」得来的,你布施得愈多,你得的财富就愈多。今天我们看到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商业巨子、大企业家,他们拥有很大的财
因果报应时间:2025-03-13
苦乐等相,实在讲六道里头统统都有。地狱里头有乐吗?有,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提婆达多堕阿鼻地狱,他在阿鼻地狱里所享受的跟忉利天没有两样。他确实是在地狱,但是他在地
因果报应时间:2025-03-12
汉语开示空谷回音是身如响,属诸因缘。色身如同空谷回音,虽然有声音,但其实还是源于你自己,你要是不出声,山谷也不会发出任何响声,这就是因;另外,山谷也要是空的,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10
出自净土法门法师《华严经讲记》第一次大战距离第二次大战二十年了,二次大战到今天半个多世纪了,第三次世界大战没爆发,什么原因?得力于现在的高科技的信息,彼此之间沟
因果报应时间:2025-03-09
现代人不好度,你要是以善心、真心去对待他,他马上就怀疑你有什么企图?你有什么用心?立刻就提防。你能怪他吗?不能。为什么?今天整个社会一切众生都失掉信心,不但对别
因果报应时间:2025-03-09
1 现代的社会,夫妻不和、父子不和、兄弟不和,这是普遍的现象。为什么会不和?你要讲原因,那是宿世的因缘。 2 家庭不和谐,别人的离间、挑拨,这只是缘。因是什么?因是
净土法门时间:2025-03-07
1现在弥勒菩萨告诉我们,我们感官当中的宇宙,一秒钟放多少张?一千二百八十兆。2二十四张就把我们欺骗了,现在是一千二百八十兆,我们完全不知道是假的,完全不知道性是清
净土法门时间:2025-03-07
这位同修问一个问题,他说:“您说因果不空、不昧因果,只要参透‘祸福无门,惟人自召’的原理,不必求什么。可是念佛可以消罪,‘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世间的一切,还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3-06
《金刚经》后半部讲‘诸法皆空,因果不空’。‘诸法皆空’就是世出世间一切法,皆是虚妄不实的;‘因果’也是诸法,也是虚妄的,但是它‘不空’。为什么性宗说‘因果不空’
净土法门时间:2025-03-05
1 讲到业障,通常讲三大类:烦恼障、业障、报障。2 佛门里面常讲,“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这个三障就是烦恼障、业障、报障。3 既然有三障,为什么我们单单说
净土法门时间:2025-03-05
1 今天制造假药的人很多,这些人要负什么因果?这些人决定堕阿鼻地狱。阿鼻地狱出来之后,如果有一天到人道,他生生世世得重病,无药可治,他所遇到的全是假药。2 因为他以
净土法门时间:2025-03-05
1 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他提醒我们,现阶段佛法教育,重点应该在因果教育,为什么?伦理道德败坏了,佛法乃至于儒、道的圣贤教诲,都已经堕落到谷底。2 如何来挽救劫
净土法门时间:2025-03-05
沉香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美好物質,自古不僅受到皇家貴族的推崇喜愛,也是手工藝人用於雕刻的材質。由於沉香原材的極度稀缺,沉香雕刻存世有限,卻也在中國工藝美術史中有過
沉香资讯时间:2025-03-04
惠能一路饥餐渴饮,日夜兼程,眼看就到大庾岭了。他正想轻松地喘口气歇歇脚,猛地听到背后人声嘈杂,回头一看,顿时大惊失色。只见有数百人正呐喊着追来。离得太远,听不清喊的什
禅宗公案时间:2025-03-04
请问佛前清水是否要天天换?用玻璃盖住如法吗?答:要天天换干净的。水是最重要的供养具,它表清净心、平等心,在《无量寿经》的经题,「清净平等觉」,心地清净、平等就会
净土法门时间:2025-03-04
少康大师(688 - 763)唐代高僧,中国佛教净土宗第五代祖师。俗姓周。唐缙云仙都山(浙江缙云)人。母亲罗氏梦游鼎湖峰仙境,有玉女授给她一朵青莲花说:“此青莲花表大吉祥,
佛教知识时间:2025-03-01
僧崖禅师,俗姓牟氏,年少即异于常儿。他每游山泉,必先礼而后饮,有时目不转瞬地望着溪流坐以终日。人问其故,他答非所问的道:是身可厌,我将来一定把它烧了。捕鱼放入水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7
比丘尼恒持法师讲于2015年9月16日编按:以下段落,摘自2015年9月16日恒持法师和鲍果勒居士合教的“修行的原理”课程。当晚的主题是净土法门,持法师讲解了藕益大师(1599-16
宣化上人时间:2025-02-25
如何超度祖先【引言】我们祭拜祖先时,必须观想自己,引领来受供的祖先及冤亲债主一起拜佛、诵经、念咒,并加以施食甘露水及法食,这样超度祖先或冤亲债主的功德最大,我们
宣化上人时间:2025-02-25
问:生净土法门如何?月溪禅师答:假如找们在这个世界没有工夫参禅,如在家人士农工商,事务很多,我们不求在这个世界见自性,生在极乐世界,再修见性的法门,如经中说:西方净土有听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3
南京圣清法师问:有一僧人说:出家人在古时根基利,在今时根基钝,古人修难修的法门,今人只宜修易修的法门,如我解释,此是自打退堂鼓的话;出家应修难修的法门,身既出家荷担如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2
学习净土法门,对一般的信众来说,或者一般没有接触佛教的人,还是要有一定的善根的,因为他猛的一听、不容易相信,就是西方极乐好像不可琢磨,虚无飘渺。 再加上我们受的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20
居士:修净土的居士,在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认识与实践上,应持什么看法、做法,请指示!法师:修净土的居士,首先,要建立一个与净土念佛法门相应的心态与知见,净土法门是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20
居士:请问法师,如何理解《佛说阿弥陀经》中“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之中的善根福德因缘?法师:《佛说阿弥陀经》的这句经文宜从净土法门“以果地觉作因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8
原文 譬如人入大城中,必先觅安下处,却出干事,抵暮昏黑,则有投宿之地。先觅安下处者,修净土之谓也;抵暮昏黑者,大限到来之谓也;有投宿之地者,生莲华中,不落恶趣之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7
修净土的重点在修孝道吗?居士:我是一名修净土的佛子,可是弟子觉得修净土着重在孝道,净业三福也教给我们修行的规范,是否对呢?更深入一点讲,《地藏菩萨本愿经》是讲孝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6
马祖道一大师开示大珠慧海禅师大珠慧海禅师,初次到江西见马祖道一大师的时候,马祖大师问他:“你从什么地方来?”大珠慧海禅师回答:“我从越州大云寺出发到这里来的。”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2-14
伍、八识规矩颂讲话《八识规矩颂》为玄奘大师所造。“圆”必依“规”,“方”必依“矩”,此造物的法则。玄奘大师欲在“八识”之下,分配“心所”的多寡,以及“性”、“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3
玖、因明入正理论讲话大前提——凡主张断欲者,都是会灭种族,小前提——佛教是主张断欲,断 案——故佛教是会灭种族。这是对于“民族主义”相冲突。大前提——凡主张戒杀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3
七、几个小问题今天我要随意讲的几个问题:(1)宣传佛教与国家有没有关系?(2)佛教徒对于国民有没有利益?(3)要国家还要佛教否?(4)要国家不要佛教可以吗?希望在座诸君,以学者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3
二、迷信的辩论在一个野外,遇到一班远足的朋友,我们的辩论会,就在一条小溪边,濯足的濯足,洗脸的洗脸,拭目的拭目情态下开始了。起初由一个在旁边乱石上坐着而颇为滑稽的甲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3
叁、唯识三十颂讲话《唯识三十论》之本颂系世亲菩萨最后所作,惜自未释论。迨后由陈那菩萨等先后作释,共有十家,而以护法菩萨的正义,玄奘法师为之传译。后由窥基法师所请,遂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二六、怎样叫做清净怎样叫做清净?现在把它分作五段来说明:甲、清净的内容清净这一句话,在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单纯,其实,分开来也有好几种:(1)一般人所说的清净,以为是只要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四三、作人希望世间作人,倦眠晨作,饥餐渴饮,类皆已易数十寒暑;或望购爱国奖券作富翁,或望造时世之豪杰,诸如此类无不知之熟矣,岂尚有其他作人之希望应讨论欤?虽然,人富不易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八、人和畜究竟在什么界线上分别人和畜究竟在什么界线上分别呢?如果说人是有衣,有食,有住,有行,有工作,有生殖,有团结,有智巧;这样简单答覆的话,那么,畜生虽然没有衣,但是它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七、人类的道德究竟有没有标准人类的道德,究竟有没有标准?已成为现代一般人的疑问。例如以酒敬客,也算是宾主间道义上应有的事,算不得是一件违反道德的行为;但是,一遇到饮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四四、成佛希望四大希望——第一,作人希望,第二,脱苦希望,第三,得乐希望,业已次第讲过;今天继续来讲第四《成佛希望》。在讲《成佛希望》以前,应当讨论如何叫做佛?觉悟世间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五、佛教与宗教有一班人以为佛教是宗教,还有一班人又以为佛教是哲学,又有一班人还说佛教是合乎科学。佛教究竟是不是哲学和科学,现在暂时撇开不说;至于佛教是不是宗教,倒要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二七、佛教与佛学佛教、佛学、佛化、佛法,从普通的一般眼光来看,似乎没有什么分别,但是过细思索一下,它每一个名词,都有它的用意与解释的,否则为什么不用一个就够了呢?诸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三、责任与光阴一个人看他肯做事不肯做事,那是看他肯负责任和不肯负责任来判断。假定不肯负责任的话,连自己家庭中的事业,他也是不愿意去做,何况与他不关痛痒的事情呢?果能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一一、辩论术的结构今天在座诸位多半是知识份子,所以我今天讲的题目是辩论术的结构,作一种学理的研究,不是对普通人讲的。佛经上所谓三藏是《经藏》、《律藏》、《论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