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二破斥
汝言二句是佛按情执。世间虚空是依报,水陆飞行是正报;依正二报,所有物象,名为一切。为在为无,应是为有为无。佛告阿难,汝言分别觉知之心,俱无所在,一切无著,名之为心。究竟此心,为有为无?是有心无住,抑或无心无住?佛恐阿难辩曰:因我无心,所以一切无住。故先破无心,若果汝心离一切物象,本无所有,则同世间龟之毛,兔之角,但有其名,而无实体,何必言住与不住?说住与不住,岂非多除?若谓离一切物象,另有心在,但不住著一切而已,则不可名之为无心。汝心果然无相,同于龟毛免角,当然是无;如非无相,则当然有相;既然有相,则必有所在,心有所在,即是有住,云何可说一切无住?以是无心不应说住与不住;有心即有相,有相则有所在,有所在即有住之故,汝言一切无著,名觉知心,是义不然。故曰无有是处。此结破转计无住。
前佛问阿难,唯心与目,今何所在?阿难答佛征心。先引众同,次凭己见,三番转计,最后再三引佛言教,以证己执。皆妄识分别,属遍计执性,是生死根本,若不舍之,即小果声闻尚不得成,何况佛道。故佛一一破之,在内,在外,在中,乃至无著,七处俱非。令妄情尽,弃生死本;然后十番显见,示涅槃本,使其依之而修,自可契证无上菩提。
尔时阿难,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我是如来最小之弟,蒙佛慈爱,虽今出家,犹恃憍怜,所以多闻,未得无漏;不能折伏,娑毗罗咒,为彼所转,溺于淫舍。当由不知,真际所诣!唯愿世尊,大慈哀愍,开示我等,奢摩他路,令诸阐提,隳弥戾车。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及诸大众,倾渴翘伫,钦闻示诲。
己二显示妙理兼破余妄分三。庚初总示万法唯心分二。辛初正示二本不离一心分三。壬初当机申请
尔时至白佛言,是经家叙述请法之仪。尔时,即当佛七番破妄已竟之时,阿难犹未解佛意,不达妄识无体,仍执为心。但自恨未知其处所在,故从座起,袒露右肩,右膝著地,合十指掌,是身业虔诚;严肃曰恭,尊重曰敬,是意业虔诚;而白佛言,是口业虔诚;三业虔诚,以表志诚恭敬之极。
我是如来,至真际所诣,是阿难述迷。阿难是四王之八子中,年龄最幼少者,故曰我是如来最小之弟。佛成道后,常回王宫说法,见阿难幼小,天真纯净,未免偏怜,常以爱语,导其出家。阿难虽已出家,犹恃佛娇怜,且贵族习气未除,但求多知多解,未肯切实修行。故出家虽已十二载,而心又未入道,仍属凡夫,未证无漏;所以未存道力,不能折伏娑毗罗咒,致被邪术所转,溺于淫舍。真谓真如,真如乃众生本具实际理地,亦即本经所显如来藏性。为首楞王大定之理体,故曰真际。诣即在义,阿难意谓自己之所以不能折伏邪咒,为彼所摄,原因皆由不知,真心所在之过。
惟愿世尊等五句,正是启请。阿难既悔多闻,未存道力,为邪术所加,皆由不知,真际所诣。故今欲知,真心所在,以便进修首楞严王大定。因而求佛大慈,哀怜愍念,开示我阿难及初发心等众,妙奢摩他路。奢摩他,译云止,即前阿难所请,三妙观门之一。为首楞严王大定所依之理体,亦即吾人本具之本觉佛性。若能以始觉智,照本觉理,即奢摩他微密观照,亦即圆修三观之妙行。路指五十五位,以此奢摩他微密观照之妙行,经历五十五位真菩提路,自可还归宝所,圆成佛道。梵语阐提,译云无善心。此类众生,不信本具佛性,不信因果,作恶多端,故曰无善心。隳者毁坏义,弥戾车译云恶知见。属于邪魔外道之类。阿难求佛开示奢摩他路,不但为自己及初发心者,依之修行,得成道力,降魔成佛。而亦令彼等无善心,及恶知见之众生,得以毁邪归正,去恶生善,故曰令诸阐提,隳弥戾车。
作是语已等五句,是经家叙仪。头及两手两足谓之五体;五体投地,表虔诚之至极。倾渴翘伫,谓倾心渴望,倾诚伫待,如渴时思饮,如饥待食。钦然恭敬闻佛开示教诲。
尔时世尊,从其面门,放种种光,其光晃耀,如百千日。普佛世界,六种震动。如是十方,微尘国土,一时开现;佛之威神,令诸世界,合成一界。其世界中,所有一切,诸大菩萨,皆住本国,合掌承听。
壬二如来开示分二。癸初瑞表真常
瑞指佛光,为世间希有吉祥之瑞相。佛放光以表真常住心。利根者可睹瑞明心,钝根未悟,故有以下示二本,破妄执,显真心,种种慈训。
尔时,即阿难述迷启请已毕,钦闻示诲之时。世尊是如来十种通号之一。佛光有二:一是心光,即佛所证一切种智,其光能照彻诸法之底源,洞达法界之边际。二是身光:身光有常光及放光。常光因佛应机不同,其光亦殊;如本师释尊,常光一丈;阿弥陀佛常光,照十方世界,无所障碍。故光则时、处、大、小,不定。或说法时,或降魔前,是时不定;或从眉间,或从胸前,是处不定;或但照本国,或普照他方,是大小不定。今释尊则从面门故光,且其光如百千日,炽燃无比,不独照彻本土,且普遍照耀十方佛国,普佛世界,皆六种震动。六种谓:震、吼、击、动、起、踊。震是微响,吼如兽叫,击如两山相撞,动谓轻微摇动,起谓平地突出,踊谓腾跃升高;前三属声,后三属形。正显佛威德殊胜。平常因众生业力所感,分强划界,十方国土,大小悬殊,此界他方,彼此互不能见。今佛之威德神力,如是十方微尘国土,不但一时开现,且合诸世界,成为一界。而十方微尘世界中,所有诸大菩萨,皆住其本国,合掌承听,释尊开示。
面门是背向从分之所,六根总聚之处;佛于面门放光,表示将被破众生六种识心,使其背尘合觉。众生一向背觉合尘,故七处俱非;佛陀背尘合觉,妙契真常,故六根皆是。前七番破妄,恐不得意者,误为断灭。故佛放光,显寂而常照,大用全彰。其光晃耀,如百千日;表佛智无量,普照法界而无遗。普佛世界六种震动;表警迷令觉。十方微尘国土,一时开现;表众生迷故,内为六根所限,外为六尘所障,中为六识所牵,故处处不得自在。诸佛悟故,舍识用根,伏妄归真,发本明耀,故法法全彰。佛之威力令诸世界合成一界;表迷故非异成异;悟则本无同异。诸大菩萨皆住本国;表不动法界。合掌承听;表妙契真常。
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
癸二正示二本
因阿难启请,奢摩他路,欲诣真际;故佛示以二本。前七番破妄,显识无体,是生死本;令知妄不随,则生死可了。以下十番辨见,显见性圆明,即涅槃本;依之修行,涅槃可证。一切众生,通指九界圣凡,别约三界凡夫。一切众生,自迷真逐妄以来,为时已久,故曰从无始来。由于众生,背觉合尘,非法计法,无我计我,错认无常苦空,不净无我,以为常乐我净,谓之种种颠倒,属于惑道。依惑作业,熏成种子,引生未来果报,谓之业种,属于业道。依此业因,自然招感生死苦果,是谓苦道。由是迷真起妄,认妄作真,依惑作业,因业受身,身还作业,惑业苦三,不相舍离,如恶叉聚。梵语恶叉聚,译云线贯珠,为印度果名。不生则已,生则必然一蒂三果;喻凡夫依见思惑,作有漏业,自然感三界分段生死果。二乘依尘沙惑,作无漏业,自然感方便土变易生死。菩萨依无明惑,别取二边,作亦有漏亦无漏业,或舍二边取中道,作非有漏非无漏业,自然感实报土,微细变易生死。
诸修行人,通指厌妄求真之士,菩提译云觉道。古德谓藏、通、别、三教菩萨,所成之菩提,名有上菩提。唯圆教菩萨所证,方名无上菩提。乃至是推例之词,声闻通因通果,初发心求真谛理,依生灭或无生四谛,修析空观,或体空观者,是因中声闻。所作已办,梵行已立,不受后有,而证四果,谓之果上声闻。依顺逆观察十二因缘而悟道者名缘觉。不了万法唯心,见心外有道可求者,谓之外道。诸天,指四禅四空等二十二天。魔王有欲界波旬魔王,及色界摩醯首罗魔王。其福力不及魔王之妖精鬼怪,名魔眷属。此皆指堕于五十重阴魔之行者。声闻缘觉,是五十重阴魔中,最后两种,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缠空种者。魔王指想阴、行阴十境以及识阴中前八种,魔眷属指受想二阴中之飞精鬼怪。外道兼指十种天仙。诸修行人目的在了生死,证菩提。今反别成声闻缘觉,甚至堕于天魔外道,其因何在?佛云: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所致。二本谓真妄二本。众生迷真起妄,背觉合尘,遂成生死根本。若悟妄归真,背尘合觉,即涅槃根本。诸修行人,欲成无上菩提,必须先悟二种根本;以不生不灭为本修因,方名真修。否则,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
放生三施俱备◎六度万行以布施为首,布施分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放生花钱财买物救赎生命,是为财布施;放生时为众生物命皈依洒净念佛忏悔,是为法布施;放生时救物生命,使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20
农历三月十三,是中国当代第一比丘尼隆莲法师诞辰106周年纪念日。隆莲法师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政协委员、常委;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副会长;四川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19
出自净土法门法师《地藏经讲义》【业力甚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业力很大,大到什么程度?下面举三桩事情。“须弥”这是大山,业力能够移山倒海,山大海深,
因果报应时间:2025-03-14
我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高的位子,得到很大的财富,不是用正当手段,所得到的都是命里有的,不仅命里有,还打了折扣。譬如你命里的地位是部长,一打折扣呢?一打折扣你就变成
因果报应时间:2025-03-14
1、世间人为什么会有“爱别离”?这是我们过去世自己造不善业,破坏别人的家庭,使别人家庭不能够完聚,于是我们在这一生受到果报。2、古时候,破坏人家的家庭的事情少,破
因果报应时间:2025-03-14
佛在经论里面告诉我们,世间人的福报,财富是修「财布施」得来的,你布施得愈多,你得的财富就愈多。今天我们看到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商业巨子、大企业家,他们拥有很大的财
因果报应时间:2025-03-13
讲题:佛学讲座一89主讲:普献法师地点:士林公民会馆日期:98 年7 月25 日大致说来,我们众生养成的习惯是因为我们有散乱心,我们都是追求种种执着,有些贪财、有些贪色、有些贪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12
佛学讲座91:烦恼像婴儿心地法门:「烦恼就像婴儿一样,有人照顾就越长越大。」我们的烦恼也是这样子。我们的烦恼就是因为我们的妄念,当妄念来的时候,你不懂得去掌控的话,这个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12
讲题:佛学讲座94 —本来面目主讲:普献法师地点:元光寺日期:2009年9 月6 日各位大德,大家早安,阿弥陀佛。各位从台北、彰化远道而来,狮头山以最好的空气、最好的气温来欢迎各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12
苦乐等相,实在讲六道里头统统都有。地狱里头有乐吗?有,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提婆达多堕阿鼻地狱,他在阿鼻地狱里所享受的跟忉利天没有两样。他确实是在地狱,但是他在地
因果报应时间:2025-03-12
出自净土法门法师《华严经讲记》第一次大战距离第二次大战二十年了,二次大战到今天半个多世纪了,第三次世界大战没爆发,什么原因?得力于现在的高科技的信息,彼此之间沟
因果报应时间:2025-03-09
现代人不好度,你要是以善心、真心去对待他,他马上就怀疑你有什么企图?你有什么用心?立刻就提防。你能怪他吗?不能。为什么?今天整个社会一切众生都失掉信心,不但对别
因果报应时间:2025-03-09
1 现代的社会,夫妻不和、父子不和、兄弟不和,这是普遍的现象。为什么会不和?你要讲原因,那是宿世的因缘。 2 家庭不和谐,别人的离间、挑拨,这只是缘。因是什么?因是
净土法门时间:2025-03-07
1现在弥勒菩萨告诉我们,我们感官当中的宇宙,一秒钟放多少张?一千二百八十兆。2二十四张就把我们欺骗了,现在是一千二百八十兆,我们完全不知道是假的,完全不知道性是清
净土法门时间:2025-03-07
观因缘品第一「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出,称为「八不中道」。第一品,观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6
这位同修问一个问题,他说:“您说因果不空、不昧因果,只要参透‘祸福无门,惟人自召’的原理,不必求什么。可是念佛可以消罪,‘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世间的一切,还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3-06
佛陀住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有比丘对阿难尊者的多闻生起这样的疑惑:阿难尊者过去世做了什么善业,这一世能将佛陀所说的教法一字不漏的记下来?于是一同来到佛陀座前,请佛
禅宗公案时间:2025-03-06
因果 (950126早餐开示)般若与净土,都特别强调因缘果报-如是因,如是果,如是缘,如是报。所以我们起心动念,要是能想到将来的果报,心自然就会收敛,自然就会平静了。
净土法门时间:2025-03-06
《金刚经》后半部讲‘诸法皆空,因果不空’。‘诸法皆空’就是世出世间一切法,皆是虚妄不实的;‘因果’也是诸法,也是虚妄的,但是它‘不空’。为什么性宗说‘因果不空’
净土法门时间:2025-03-05
1 讲到业障,通常讲三大类:烦恼障、业障、报障。2 佛门里面常讲,“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这个三障就是烦恼障、业障、报障。3 既然有三障,为什么我们单单说
净土法门时间:2025-03-05
1 今天制造假药的人很多,这些人要负什么因果?这些人决定堕阿鼻地狱。阿鼻地狱出来之后,如果有一天到人道,他生生世世得重病,无药可治,他所遇到的全是假药。2 因为他以
净土法门时间:2025-03-05
1 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他提醒我们,现阶段佛法教育,重点应该在因果教育,为什么?伦理道德败坏了,佛法乃至于儒、道的圣贤教诲,都已经堕落到谷底。2 如何来挽救劫
净土法门时间:2025-03-05
请问佛前清水是否要天天换?用玻璃盖住如法吗?答:要天天换干净的。水是最重要的供养具,它表清净心、平等心,在《无量寿经》的经题,「清净平等觉」,心地清净、平等就会
净土法门时间:2025-03-04
赞叹受持《妙法莲华经》的法师,其功德比赞佛还大宣化上人慈悲开示:若于一劫中 常怀不善心作色而骂佛 获无量重罪其有读诵持 是法华经者须臾加恶言 其罪复过彼有人求佛道
宣化上人时间:2025-02-23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 〈十〉南亭法师若在厄难,当愿众生,随意自在,所行无碍。十一愿。“厄难”,范围甚广,诸如王难、盗贼难、水火难、毒蛇猛兽难、山行迷路难。如果我们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二)逐妄执:吾人内之身心,外之器界,无不唯心所现,如空花水月,本无实体。众生迷而不知,随逐妄想,执我执法;如阿难七番妄执,计心在内、在外、在中间,乃至推穷寻逐,名之为心。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十七)南亭法师见无忧林,当愿众生,永离贪爱,不生忧怖。行脚僧见到“无忧林”。无忧,草名。草多则以林名之。人处无忧林,可以忘忧。而出家人“永”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九〉南亭法师妻子集会,当愿众生,怨亲平等,永离贪著。第三愿由父母说到妻、子。“妻”是妻室,“子”是子女。《中庸》上说:“宜尔室家,乐尔妻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二卷南亭法师此文殊师利菩萨赞美智首菩萨提出来的问题,其利益之广大、深远,非可言喻。善哉,赞美之辞。饶益、安隐,皆利益之相也。哀愍世间,所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卷第六)海仁老法师主讲受业弟子释文珠笔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六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卷第二)海仁老法师主讲受业弟子释文珠笔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二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身心泰然。念无始来,失却本心,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九)本生:是说及佛与弟子等,本因地中,曾生何处,作何佛事。如须菩提云:我旷劫来,心得无碍。自忆受生,如恒河沙,初在母胎,即知空寂。舍利弗亦云:我旷劫来,心见清净。如是受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卷第五)海仁老法师主讲受业弟子释文珠笔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五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虽说第二义门。今观世间解结之人,若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卷第四)海仁老法师主讲受业弟子释文珠笔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四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褊袒右肩,右膝著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以上总明相妄。或问:九界之相,可谓虚妄;佛界妙相,全由修得,云何亦名虚妄。佛顶文句云:对迷说悟,对染说净;其体虽真,其名则妄。譬如演若达多,忽悟本头,非从外得;头虽是实,而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7
是故当知,舌味为缘,生舌识界,三处都无。则舌与味,及舌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此明缘生性空,即假即中,以是舌识,非根自生,非他尘生,非空非共生之故,当知根尘识三处都无实体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佛言:汝今自伤发白面皱,其面必定皱于童年。则汝今时,观此恒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不?王言:不也,世尊!佛言:大王!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见觉指眼识,舍利弗,虽然生生世世心见清净,于世出世间,种种变化一见即通,获无障碍,但未得圆明。今再见佛闻法,顿断思惑,识精得以圆明,不但成阿罗汉,且具足总持,知根,决疑,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佛告阿难:今汝所言,见在汝前,是义非实。若实汝前,汝实见者,则此见精,既有方所,非无指示。且今与汝,坐只陀林,遍观林渠,及与殿堂,上至日月,前对恒河,汝今于我师子座前,举手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此佛嘱阿难,转教末世初心修学三摩提者,亦即修习耳门圆通者,必须先断淫心,不但身不行淫,心亦不起淫念。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佛问圆通以下,是结答。我以观察风力无依,是了妄,悟菩提心,入三摩地,是证真。菩萨由定慧力,妄尽真现,从此得入三摩地。契合十方诸佛,所传妙觉明心。如前文佛告文殊:十方如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阿难!汝观世间解结之人,不见所结,云何知解?不闻虚空,被汝隳裂。何以故?空无形相,无结解故。癸二正示审详分二。子初立喻初三句喻妄,后五句喻真。世间解结之人,喻修菩提欲断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阿难及诸众,闻佛示诲,疑惑销除,心悟实相,身意轻安,得未曾有。重复悲泪!顶礼佛足,长跪合掌,而白佛言:无上大悲,清净宝王,善开我心,能以如是种种因缘,方便提奖,引诸沉冥,出于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如是乃至有二义,一菩萨行门甚多,何止六度。法华经云:尽行诸佛,无量道法。华严经云:一切法门无尽海。又云:我所修行无有量,获得无量诸功德;安住无量诸行中,了达一初神通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七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阿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4
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为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4
第三章 阿那律尊者天眼第一阿那律阿那律是甘露饭王的次子,又译为阿冕楼陀,汉译无贫、如意。过去世以裨饭施辟支佛,九十一劫人天之中受如意乐,故名。他是摩诃男的亲弟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第二章 目犍连尊者神通第一的目犍连目犍连为婆罗门姓,因姓立名。本名拘律陀,树名,祷树神得子,因以为名 传说目犍连住过去世中,是一个捕鱼为生的渔夫。一天看到一位辟支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土法门法师《金刚般若研习报告》这几天报纸上你们看到有很多贪污的,非法得到许许多多钱财的,这都犯法。有人来问我,他们得到的这些钱,将来在因果上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