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故当知,舌味为缘,生舌识界,三处都无。则舌与味,及舌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此明缘生性空,即假即中,以是舌识,非根自生,非他尘生,非空非共生之故,当知根尘识三处都无实体。但有假名假相而已,此显相妄,即不空藏。则舌与味以下,是显性真,舌根味尘与舌识三处,本如来藏;以藏性不变,即有即空,故非因缘;以藏性随缘,即空即有,故非自然。即有即空,即空即有,是名中道,显空不空如来藏。富楼那尊者,悟舌识界即藏性,故能宣说苦空,深达实相。
阿难,又汝所明,身触为缘,生于身识。
子五明身识界即藏性
此举因缘生法,亦有两重能所,义如前释。
此识为复,因身所生,以身为界;因触所生,以触为界。
此双标能生之根尘,以下随即破之。
阿难,若因身生,必无合离二觉观缘,身何所识?若因触生,必无汝身,谁有非身,知合离者?
因缘生法。乃因根有相,由尘发知;今若识因身生,身根为能生,识为所生;则无须凭借外界离合二尘。然若无外尘发知,身根尚不可得,何能生识。又识心缘尘,粗缘为觉,细缘为观,若必无外界离合之触尘,纵许根能生识,此识又以何为觉观分别之境。反之,若身识因触尘有,触尘为能生,身识为所生,则无须凭借身根;若然必无身根显相,试观世间,谁有非依身根,而能知外界触尘之离合者。此破单根不生独尘不有。
阿难,物不触知,身知有触;知身即触,知触即身;即触非身,即身非触。身触二相,元无处所;合身即为身自体性,离身即是虚空等相,内外不成,中云何立!中不复立,内外性空,则汝识生,从谁立界?
物有三类:一是动物,即六道众生;二是植物,谓五谷花果之类;三是矿物,属五金沙石等。物之本身无知,更不能自触而成知,必须由身根与物接触,始知有所触之物,所谓因根有相。故曰:物不触知,身知有触。海公认为此中应有身不知身,触知有身。二句,是由尘发知。虽然,但不应说,由根尘和合而生身识。若谓身识由根尘共生,则此所生之识,能知内之身根时,此识即是从触尘生;触能生识,识是能知,身是所知,云何得兼所知之身为能生?反之,此所生之识,能知外之触尘时,此识即是从身根生,身能生识,识是能知,触为所知;如何可兼所知之触为能生?故曰:知身即触,知触即身。如是能知之识,若即从触尘生,则非兼于身;反之,若此识即从身根生,则非兼于触;所谓即触非身,即身非触。云何可说身识,由根尘共生。此破根尘和合而生识。身触二相以下,是约内外对立破。众生迷位,见有内根外尘,二相对立。今显第一义,故身根与触尘,元无内外处所对立。触尘与身根合时,即与身根之自体合而不分。触尘与身根离时,即同于虚空等相。等指色法,触尘离身,即同于外界色空诸法,求触尘了不可得;外既无所触之尘,内亦无能触之身,能触所触,根尘俱泯,何来中间所生之识。既无中间所生之识,内根外尘之性,亦不可得,则汝所生之识,从谁立界。此明因缘生法即空,显空如来藏。
是故当知,身触为缘,生身识界,三处都无。则身与触,及身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以是身识,非从根生,非从尘生,亦非根尘和合共生之故,当知身触为缘,生身识界之说,乃昔日权教所谈,今依第一义谛理,内根、外尘、中识、三处都无,但有假名假相而已;是明缘生即假,显不空如来藏。由于身根、触尘,以及身识界三,相妄性真,本如来藏;藏性不变,故即有即空;藏性随缘,故即空即有;空有不二,即是中道,是显空不空如来藏。优波离尊者,悟身识即藏性,故得身心一切通利。
阿难,又汝所明,意法为缘,生于意识。
子六明意识界即藏性
意分意根及意识。依第七识,缘过去境,未起分别即意根;已起分别即意识。意根行相微细,意识行相粗显;意根恒审思量,生灭不停,是三界微细烦恼,阿罗汉能断。意识分别计度,是三界粗烦恼,初果能断。今明意识即藏性。意识有五;一同时意识,依前五识而起。二明了意识,即缘境能分别明了者。三定中意识,于定中但缘一境,而起分别。四独头意识,梦中独缘一境。五散位意识,缘境无定,忽东忽西。五种意识,同是分别我执,同是因缘生法,缘生无性,当体即空,即假,即中,故曰:意识即藏性。
意法为缘,生于意识,是举因缘生法。意谓意根,法谓法尘。意根知觉无形,假法尘方显;法尘无知,凭意根知觉方知。若由尘发知,则尘为根缘;若因根有相,则根为尘缘;根尘互为因缘,是一重能所。意法为缘生于意识,意法为能生,意识为所生,是第二重能所。
此识为复因意所生,以意为界;因法所生,以法为界。
是双征起,以定能生之根尘,以下随即破之。
阿难,若因意生,于汝意中,必有所思,发明汝意。若无前法,意无所生,离缘无形,识将何用?又汝识心,与诸思量,兼了别性,为同为异?同意即意,云何所生?异意不同,应无所识,若无所识,云何意生?若有所识,云何识意?唯同与异,二性无成,界云何立?
此破意识从根生,佛呼阿难而告之曰:若汝阿难以为意识,但从意根而生;根为能生,识为所生。则汝阿难意根之中,必有所思之法尘,方可发明汝能思之意根;若无现前所思之法尘,则能思之意根,即无所从生。然则,离开所缘之法尘,意根即无形可得,云何能生意识?纵然能生意识,然若无法尘为意识所缘,则意识将有何用?又汝阿难之意识心,与诸能思量之意根,二皆心法,同有了别之性能。然则二者,究竟是同,抑或是异?若识心同于意根,则识心即是意根,云何识心,又为意根所生。若谓识心异于意根,二者不同,则识心必然同于顽尘之无知,应一无所识,若一无所识,则非意根同类,云何名为意根所生之识?若言意识是有所知,则意根与意识,同为了别之性,如何可分此是意根之了别性,此是意识之了别性。唯同与异二性无成,是结上文所说。识心若同于意根,识即是根,云何又为根之所生;识心若异于意根,识应无所知,非根同类,云何因根而生,意识意根说同说异,二俱不可,则意识从意根生,名意识界,云何成立?
若因法生,世间诸法,不离五尘。汝观色法,及诸声法、香法、味法,及与触法,相状分明,以对五根,非意所摄。汝识决定依于法生,汝今谛观,法法何状。若离色空,动静通塞,合离生灭,越此诸相,终无所得。生则色空诸法等生;灭则色空诸法等灭。所因既无,因生有识,作何形相?相状不有,界云何生?
此破识从尘生。若谓意识,是从法尘而生。世间诸法虽多,不出色声香味触等五尘。此五尘各有相状,为眼耳鼻舌身等五根所对。五根对五尘时,分别明了,非意根所摄之境。若汝阿难之意识,决定是依于法尘而生,则汝今试观,此法尘之法,作何形状?初一法字指法尘,次一法字是指前五尘,亦即万法,佛命阿难,于万法中,找出法尘之形状?实则,法尘本无自体,离眼所对之色空,耳所对之动静,鼻所对之通塞,舌所对之咸淡,身所对之离合外,此生灭二种法尘,超越前五尘终无所得,故法尘之生,是色空诸法之影子生,法尘灭时,是色空诸法之影子灭,如形生影生,形灭影灭,离前五尘之形相,再无法尘之影子可得。法尘尚不可得,则因法尘而生之意识,作何形相?能生之法尘形相尚且不有,何能生识,而依之立界名法识界?此明缘生性空,显空如来藏,依此而修成妙奢摩他空观。
是故当知,意法为缘,生意识界,三处都无。则意与法,及意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以是意识非因意生,非因法有之故,当知昔日所说,意法为缘,生意识界,是权教义。今依第一义谛理说,意根法尘及意识,三者都无实处可得。但有假名假相而已,是即因缘生法即假,显不空如来藏,依此而修成妙三摩钵提假观。即此意法及意识界三,相妄性真,本如来藏。藏性不变,故非因缘;藏性随缘,故非自然;非因缘即空,非自然即有,空有不二即中,显空不空如来藏。依此而修,成妙禅那中观。此即总酬阿难殷勤启请:十方如来,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最初方便。可惜阿难至此,仍然未悟,似负佛恩,实则大权示现也。目连尊者,悟意识界即藏性,故能心光发宣,圆明清净,自在无畏。前文是第一科正明理性中,初就事显理竟。
出自净土法门法师《地藏经讲义》【业力甚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业力很大,大到什么程度?下面举三桩事情。“须弥”这是大山,业力能够移山倒海,山大海深,
因果报应时间:2025-03-14
我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高的位子,得到很大的财富,不是用正当手段,所得到的都是命里有的,不仅命里有,还打了折扣。譬如你命里的地位是部长,一打折扣呢?一打折扣你就变成
因果报应时间:2025-03-14
1、世间人为什么会有“爱别离”?这是我们过去世自己造不善业,破坏别人的家庭,使别人家庭不能够完聚,于是我们在这一生受到果报。2、古时候,破坏人家的家庭的事情少,破
因果报应时间:2025-03-14
佛在经论里面告诉我们,世间人的福报,财富是修「财布施」得来的,你布施得愈多,你得的财富就愈多。今天我们看到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商业巨子、大企业家,他们拥有很大的财
因果报应时间:2025-03-13
讲题:佛学讲座一89主讲:普献法师地点:士林公民会馆日期:98 年7 月25 日大致说来,我们众生养成的习惯是因为我们有散乱心,我们都是追求种种执着,有些贪财、有些贪色、有些贪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12
佛学讲座91:烦恼像婴儿心地法门:「烦恼就像婴儿一样,有人照顾就越长越大。」我们的烦恼也是这样子。我们的烦恼就是因为我们的妄念,当妄念来的时候,你不懂得去掌控的话,这个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12
讲题:佛学讲座94 —本来面目主讲:普献法师地点:元光寺日期:2009年9 月6 日各位大德,大家早安,阿弥陀佛。各位从台北、彰化远道而来,狮头山以最好的空气、最好的气温来欢迎各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12
苦乐等相,实在讲六道里头统统都有。地狱里头有乐吗?有,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提婆达多堕阿鼻地狱,他在阿鼻地狱里所享受的跟忉利天没有两样。他确实是在地狱,但是他在地
因果报应时间:2025-03-12
出自净土法门法师《华严经讲记》第一次大战距离第二次大战二十年了,二次大战到今天半个多世纪了,第三次世界大战没爆发,什么原因?得力于现在的高科技的信息,彼此之间沟
因果报应时间:2025-03-09
现代人不好度,你要是以善心、真心去对待他,他马上就怀疑你有什么企图?你有什么用心?立刻就提防。你能怪他吗?不能。为什么?今天整个社会一切众生都失掉信心,不但对别
因果报应时间:2025-03-09
1 现代的社会,夫妻不和、父子不和、兄弟不和,这是普遍的现象。为什么会不和?你要讲原因,那是宿世的因缘。 2 家庭不和谐,别人的离间、挑拨,这只是缘。因是什么?因是
净土法门时间:2025-03-07
1现在弥勒菩萨告诉我们,我们感官当中的宇宙,一秒钟放多少张?一千二百八十兆。2二十四张就把我们欺骗了,现在是一千二百八十兆,我们完全不知道是假的,完全不知道性是清
净土法门时间:2025-03-07
这位同修问一个问题,他说:“您说因果不空、不昧因果,只要参透‘祸福无门,惟人自召’的原理,不必求什么。可是念佛可以消罪,‘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世间的一切,还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3-06
因果 (950126早餐开示)般若与净土,都特别强调因缘果报-如是因,如是果,如是缘,如是报。所以我们起心动念,要是能想到将来的果报,心自然就会收敛,自然就会平静了。
净土法门时间:2025-03-06
《金刚经》后半部讲‘诸法皆空,因果不空’。‘诸法皆空’就是世出世间一切法,皆是虚妄不实的;‘因果’也是诸法,也是虚妄的,但是它‘不空’。为什么性宗说‘因果不空’
净土法门时间:2025-03-05
1 讲到业障,通常讲三大类:烦恼障、业障、报障。2 佛门里面常讲,“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这个三障就是烦恼障、业障、报障。3 既然有三障,为什么我们单单说
净土法门时间:2025-03-05
1 今天制造假药的人很多,这些人要负什么因果?这些人决定堕阿鼻地狱。阿鼻地狱出来之后,如果有一天到人道,他生生世世得重病,无药可治,他所遇到的全是假药。2 因为他以
净土法门时间:2025-03-05
1 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他提醒我们,现阶段佛法教育,重点应该在因果教育,为什么?伦理道德败坏了,佛法乃至于儒、道的圣贤教诲,都已经堕落到谷底。2 如何来挽救劫
净土法门时间:2025-03-05
请问佛前清水是否要天天换?用玻璃盖住如法吗?答:要天天换干净的。水是最重要的供养具,它表清净心、平等心,在《无量寿经》的经题,「清净平等觉」,心地清净、平等就会
净土法门时间:2025-03-04
赞叹受持《妙法莲华经》的法师,其功德比赞佛还大宣化上人慈悲开示:若于一劫中 常怀不善心作色而骂佛 获无量重罪其有读诵持 是法华经者须臾加恶言 其罪复过彼有人求佛道
宣化上人时间:2025-02-23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 〈十〉南亭法师若在厄难,当愿众生,随意自在,所行无碍。十一愿。“厄难”,范围甚广,诸如王难、盗贼难、水火难、毒蛇猛兽难、山行迷路难。如果我们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二)逐妄执:吾人内之身心,外之器界,无不唯心所现,如空花水月,本无实体。众生迷而不知,随逐妄想,执我执法;如阿难七番妄执,计心在内、在外、在中间,乃至推穷寻逐,名之为心。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十七)南亭法师见无忧林,当愿众生,永离贪爱,不生忧怖。行脚僧见到“无忧林”。无忧,草名。草多则以林名之。人处无忧林,可以忘忧。而出家人“永”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九〉南亭法师妻子集会,当愿众生,怨亲平等,永离贪著。第三愿由父母说到妻、子。“妻”是妻室,“子”是子女。《中庸》上说:“宜尔室家,乐尔妻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二卷南亭法师此文殊师利菩萨赞美智首菩萨提出来的问题,其利益之广大、深远,非可言喻。善哉,赞美之辞。饶益、安隐,皆利益之相也。哀愍世间,所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卷第六)海仁老法师主讲受业弟子释文珠笔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六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卷第二)海仁老法师主讲受业弟子释文珠笔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二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身心泰然。念无始来,失却本心,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九)本生:是说及佛与弟子等,本因地中,曾生何处,作何佛事。如须菩提云:我旷劫来,心得无碍。自忆受生,如恒河沙,初在母胎,即知空寂。舍利弗亦云:我旷劫来,心见清净。如是受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卷第五)海仁老法师主讲受业弟子释文珠笔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五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虽说第二义门。今观世间解结之人,若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卷第四)海仁老法师主讲受业弟子释文珠笔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四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褊袒右肩,右膝著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以上总明相妄。或问:九界之相,可谓虚妄;佛界妙相,全由修得,云何亦名虚妄。佛顶文句云:对迷说悟,对染说净;其体虽真,其名则妄。譬如演若达多,忽悟本头,非从外得;头虽是实,而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7
佛言:汝今自伤发白面皱,其面必定皱于童年。则汝今时,观此恒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不?王言:不也,世尊!佛言:大王!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见觉指眼识,舍利弗,虽然生生世世心见清净,于世出世间,种种变化一见即通,获无障碍,但未得圆明。今再见佛闻法,顿断思惑,识精得以圆明,不但成阿罗汉,且具足总持,知根,决疑,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佛告阿难:今汝所言,见在汝前,是义非实。若实汝前,汝实见者,则此见精,既有方所,非无指示。且今与汝,坐只陀林,遍观林渠,及与殿堂,上至日月,前对恒河,汝今于我师子座前,举手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壬二破斥汝言二句是佛按情执。世间虚空是依报,水陆飞行是正报;依正二报,所有物象,名为一切。为在为无,应是为有为无。佛告阿难,汝言分别觉知之心,俱无所在,一切无著,名之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此佛嘱阿难,转教末世初心修学三摩提者,亦即修习耳门圆通者,必须先断淫心,不但身不行淫,心亦不起淫念。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佛问圆通以下,是结答。我以观察风力无依,是了妄,悟菩提心,入三摩地,是证真。菩萨由定慧力,妄尽真现,从此得入三摩地。契合十方诸佛,所传妙觉明心。如前文佛告文殊:十方如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阿难!汝观世间解结之人,不见所结,云何知解?不闻虚空,被汝隳裂。何以故?空无形相,无结解故。癸二正示审详分二。子初立喻初三句喻妄,后五句喻真。世间解结之人,喻修菩提欲断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阿难及诸众,闻佛示诲,疑惑销除,心悟实相,身意轻安,得未曾有。重复悲泪!顶礼佛足,长跪合掌,而白佛言:无上大悲,清净宝王,善开我心,能以如是种种因缘,方便提奖,引诸沉冥,出于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如是乃至有二义,一菩萨行门甚多,何止六度。法华经云:尽行诸佛,无量道法。华严经云:一切法门无尽海。又云:我所修行无有量,获得无量诸功德;安住无量诸行中,了达一初神通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七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阿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4
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为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4
第三章 阿那律尊者天眼第一阿那律阿那律是甘露饭王的次子,又译为阿冕楼陀,汉译无贫、如意。过去世以裨饭施辟支佛,九十一劫人天之中受如意乐,故名。他是摩诃男的亲弟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第二章 目犍连尊者神通第一的目犍连目犍连为婆罗门姓,因姓立名。本名拘律陀,树名,祷树神得子,因以为名 传说目犍连住过去世中,是一个捕鱼为生的渔夫。一天看到一位辟支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土法门法师《金刚般若研习报告》这几天报纸上你们看到有很多贪污的,非法得到许许多多钱财的,这都犯法。有人来问我,他们得到的这些钱,将来在因果上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9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空老法师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不但世间,出世间统统离不开因果定律。世间为什么乱?世间为什么这么苦?如果诸位很冷静的去观察,一定可以找到它真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8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空老法师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 编号:03-05-01这次我从新加坡回来,新加坡有个同修告诉我,他是个做生意的人,他说现在生意很难做,伙计不听话。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8
你想想看,银河对齐这个事情,科学家知道,束手无策,佛法知道有办法改变它,为什么?整个宇宙是我们自己心现识变的,我要想改正它一点毛病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吗?我能创造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5
(正入道场用六斋日。此日太子四天王使者等。诸天善神下来人间。检校善恶。见修善者。即注善簿。安慰守护。为现瑞相。令行者心生欢喜。增益善根故)行者初欲入道场之时应自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