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净行品》讲义 〈十〉
南亭法师
若在厄难,当愿众生,随意自在,所行无碍。十一愿。
“厄难”,范围甚广,诸如王难、盗贼难、水火难、毒蛇猛兽难、山行迷路难。如果我们不幸,遇到以上的诸难之一,将有丧身失命之虞。虽然如此,我们别忘记一切众生。我们“愿”一切“众生”,能“随”你们自己的“意”愿,“自”自“在”在,所行之处,一切均无障碍。但这不是凭你嘴说、心想的,要大家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才能如愿。
第二、出家受戒时,有十五愿。
舍居家时,当愿众生,出家无碍,心得解脱。十二愿。
“居家”,就是在家人。因受佛法的薰陶,而有脱离尘俗的思想。那么,他就应该作出家的准备。因缘成熟的时候,削发披缁,投入寺庙而依僧安住了。一人出家,一人得到解脱,多人出家,岂不多人得到解脱。所以我“当愿众生”,和我一样,也来出家。然而出家有什么好处呢?“出家无碍,心得解脱”。碍,就是障碍。在家人如果家庭环境好,那么,穿的、吃的、交际应酬、家事、国事,一辈子理不了;家庭环境不好呢,所见到的是妻子啼饥、儿女嚎寒,你得作牛作马,为妻子谋衣谋食,这不就是障碍吗?出了家,不娶妻生子,那就没有这些障碍了。没有了这些障碍,我的心理上也就得到解脱而专心一志为佛法了。
入僧伽蓝,当愿众生,演说种种,无乖诤法。十三愿。
十三、十四、十五之三愿为出家之方便。“僧伽蓝”是梵语,译云众园。僧伽,本来译为和合众,此处去了和合二字,就称为众。花园、菜园、果园、树园,皆可称园,园者,范围的意思。住僧众的地方名为众园,等于中国的寺、庙、庵、堂。僧众住的地方,清静无染,唯有修学佛法,解脱自在。我既得到一个安身立命的好去处,我发心“当愿众生”,大家皆能够“演说种种无乖诤法”。“无乖诤法”,就是六种和合,也就是同住的规约。六和合是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 同遵、见和同解、利和同均。有此六条规约,大家同住,事理一味,就不会有竞争的事发生。乖者,乖违。
诣大小师,当愿众生,巧事师长,习行善法。十四愿。
我们既住在僧团里,理应修学。然而传道、授业、解惑的师父是谁呢?是大小师,所以说“诣大小师”。“诣大小师”,就是去大小师的住处。佛在世时,佛是大 师,和尚是小师。佛灭度后,说戒和尚、羯摩、教授是大师,七尊证是小师。“诣大小师”者,请益受教也。“巧事师长,习行善法”:师长,就是大小师。我们既 然亲近受业,就要循规蹈矩,是谓巧事。“习行善法”,笼统的说就是戒、定、慧三无漏学。
求请出家,当愿众生,得不退法,心无障碍。十五愿。
前两偈似乎还在准备阶段,这一偈才算正式出家。“求请出家”:当你选择了你所敬仰的师父而要求其度你出家时,这在佛世及佛灭后的若干世纪中,要在僧团中作一白三羯摩的法事。得到众僧的允许,你才能跟你的和尚出家。当我出家时,同时要发愿,愿度一切众生,皆发心出家。出家而后,可以获“得不退法”而使“心无障碍”。“不退”者,不中途退悔。按:不退有三:一、位,二、行,三、念。1 天台宗还有四教的不同。2凡事“靡不有初,鲜克有终”3。有始、有终,才能有所成就。然而在律部中允许三次出家,三次还俗,这是众生的业障。出家要精勤自励,始能“心无障碍”。
脱去俗服,当愿众生,勤修善根,舍诸罪轭。十六愿。
“俗服”:世俗所穿的服装,形式虽然随各国的风俗,大致是统一的。但是在颜色上,尤其是女人,未免红红绿绿、鲜艳夺目。在佛教徒是不合法的。当我们“脱去俗服”时,我要“当愿众生”和我一样,我们应该“勤修善根,舍诸罪轭”。“善根”:最少礼佛一拜、念佛一声,都是善根。“舍诸罪轭”:轭音厄,架在牛、马颈上半三角形的横木。过去时用马驾车、用牛耕田。这个横木架在牛、马颈项上,你得要拼命地拖和拉。善、恶是我们行为上极端不同的两面。行善,则上升;行恶,则下堕。善恶因果昭然若揭,听不得你自由。所以我们要舍去恶法而勤修善业。
剃除须发,当愿众生,永离烦恼,究竟寂灭。十七愿。
“剃除须发”是佛教的制度,也是初出家时必须履行的第一道义务。在家人讲究仪容,所谓“美须眉”。出家人也讲究相貌庄严。释迦牟尼佛不是有三十二相吗?诸如眉如秋月、两耳垂肩,这是多生多劫修因的结果,不是人工修饰。须发长了、多了,藏垢纳污;修饰、洗沐,花费时间,妨碍道业,所以要剃除清净。在剃除时,我要发愿,愿一切众生“永离烦恼,究竟寂灭”。须发纠缠不清,所以将它代表了烦恼,其实祗是烦恼的一部份。俗语说“三千烦恼丝”,也许受了佛教的影响。去除了烦恼,可以得究竟寂灭。究竟寂灭,就是涅槃、菩提(待续)。
【注】
1.出自《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八:不退有三:一位不退,七住已上。二证不退初地已上;三念不退八地已去;今此近希位不退故。若约圆教当位,从信入住得位不退。
2.天台四教:指天台宗之判教。天台宗之教相判释,有化法四教与化仪四教二类:以佛说法之内容(化法),分为藏、通、别、圆等四教。以佛说法之形式(化仪),分为顿、渐、秘密、不定等四教。
3.出自《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二十一:“罽宾禅师即耶舍三藏疏。世人靡不有初等者,本即毛诗王注周易亦用此言,靡无也,鲜少也,克能也。”其原文出自《诗经》大雅?荡之什?荡,文意言国运初始,无不隆盛,而甚少能善其终也。 相关文章
南亭法师南亭法师著:释教三字经讲话南亭法师著:六道轮回的问题南亭法师讲述:十善业道经讲话(三)南亭法师讲述:十善业道经讲话(二)南亭法师讲述:十善业道经讲话(一)
更多相关
出自净土法门法师《地藏经讲义》【业力甚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业力很大,大到什么程度?下面举三桩事情。“须弥”这是大山,业力能够移山倒海,山大海深,
因果报应时间:2025-03-14
我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高的位子,得到很大的财富,不是用正当手段,所得到的都是命里有的,不仅命里有,还打了折扣。譬如你命里的地位是部长,一打折扣呢?一打折扣你就变成
因果报应时间:2025-03-14
1、世间人为什么会有“爱别离”?这是我们过去世自己造不善业,破坏别人的家庭,使别人家庭不能够完聚,于是我们在这一生受到果报。2、古时候,破坏人家的家庭的事情少,破
因果报应时间:2025-03-14
佛在经论里面告诉我们,世间人的福报,财富是修「财布施」得来的,你布施得愈多,你得的财富就愈多。今天我们看到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商业巨子、大企业家,他们拥有很大的财
因果报应时间:2025-03-13
讲题:佛学讲座一89主讲:普献法师地点:士林公民会馆日期:98 年7 月25 日大致说来,我们众生养成的习惯是因为我们有散乱心,我们都是追求种种执着,有些贪财、有些贪色、有些贪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12
佛学讲座91:烦恼像婴儿心地法门:「烦恼就像婴儿一样,有人照顾就越长越大。」我们的烦恼也是这样子。我们的烦恼就是因为我们的妄念,当妄念来的时候,你不懂得去掌控的话,这个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12
讲题:佛学讲座94 —本来面目主讲:普献法师地点:元光寺日期:2009年9 月6 日各位大德,大家早安,阿弥陀佛。各位从台北、彰化远道而来,狮头山以最好的空气、最好的气温来欢迎各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12
苦乐等相,实在讲六道里头统统都有。地狱里头有乐吗?有,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提婆达多堕阿鼻地狱,他在阿鼻地狱里所享受的跟忉利天没有两样。他确实是在地狱,但是他在地
因果报应时间:2025-03-12
出自净土法门法师《华严经讲记》第一次大战距离第二次大战二十年了,二次大战到今天半个多世纪了,第三次世界大战没爆发,什么原因?得力于现在的高科技的信息,彼此之间沟
因果报应时间:2025-03-09
现代人不好度,你要是以善心、真心去对待他,他马上就怀疑你有什么企图?你有什么用心?立刻就提防。你能怪他吗?不能。为什么?今天整个社会一切众生都失掉信心,不但对别
因果报应时间:2025-03-09
1 现代的社会,夫妻不和、父子不和、兄弟不和,这是普遍的现象。为什么会不和?你要讲原因,那是宿世的因缘。 2 家庭不和谐,别人的离间、挑拨,这只是缘。因是什么?因是
净土法门时间:2025-03-07
1现在弥勒菩萨告诉我们,我们感官当中的宇宙,一秒钟放多少张?一千二百八十兆。2二十四张就把我们欺骗了,现在是一千二百八十兆,我们完全不知道是假的,完全不知道性是清
净土法门时间:2025-03-07
这位同修问一个问题,他说:“您说因果不空、不昧因果,只要参透‘祸福无门,惟人自召’的原理,不必求什么。可是念佛可以消罪,‘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世间的一切,还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3-06
因果 (950126早餐开示)般若与净土,都特别强调因缘果报-如是因,如是果,如是缘,如是报。所以我们起心动念,要是能想到将来的果报,心自然就会收敛,自然就会平静了。
净土法门时间:2025-03-06
《金刚经》后半部讲‘诸法皆空,因果不空’。‘诸法皆空’就是世出世间一切法,皆是虚妄不实的;‘因果’也是诸法,也是虚妄的,但是它‘不空’。为什么性宗说‘因果不空’
净土法门时间:2025-03-05
1 讲到业障,通常讲三大类:烦恼障、业障、报障。2 佛门里面常讲,“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这个三障就是烦恼障、业障、报障。3 既然有三障,为什么我们单单说
净土法门时间:2025-03-05
1 今天制造假药的人很多,这些人要负什么因果?这些人决定堕阿鼻地狱。阿鼻地狱出来之后,如果有一天到人道,他生生世世得重病,无药可治,他所遇到的全是假药。2 因为他以
净土法门时间:2025-03-05
1 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他提醒我们,现阶段佛法教育,重点应该在因果教育,为什么?伦理道德败坏了,佛法乃至于儒、道的圣贤教诲,都已经堕落到谷底。2 如何来挽救劫
净土法门时间:2025-03-05
请问佛前清水是否要天天换?用玻璃盖住如法吗?答:要天天换干净的。水是最重要的供养具,它表清净心、平等心,在《无量寿经》的经题,「清净平等觉」,心地清净、平等就会
净土法门时间:2025-03-04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义序解经有解经之规矩者。正轨也。解经难于澈底。澈底矣而又能尽合正轨。此难之尤难者也。金刚经乃出世法中最彻了之经。从来解是经者。奚啻数百家。求其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8
赞叹受持《妙法莲华经》的法师,其功德比赞佛还大宣化上人慈悲开示:若于一劫中 常怀不善心作色而骂佛 获无量重罪其有读诵持 是法华经者须臾加恶言 其罪复过彼有人求佛道
宣化上人时间:2025-02-23
(二)逐妄执:吾人内之身心,外之器界,无不唯心所现,如空花水月,本无实体。众生迷而不知,随逐妄想,执我执法;如阿难七番妄执,计心在内、在外、在中间,乃至推穷寻逐,名之为心。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十七)南亭法师见无忧林,当愿众生,永离贪爱,不生忧怖。行脚僧见到“无忧林”。无忧,草名。草多则以林名之。人处无忧林,可以忘忧。而出家人“永”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九〉南亭法师妻子集会,当愿众生,怨亲平等,永离贪著。第三愿由父母说到妻、子。“妻”是妻室,“子”是子女。《中庸》上说:“宜尔室家,乐尔妻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二卷南亭法师此文殊师利菩萨赞美智首菩萨提出来的问题,其利益之广大、深远,非可言喻。善哉,赞美之辞。饶益、安隐,皆利益之相也。哀愍世间,所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九)本生:是说及佛与弟子等,本因地中,曾生何处,作何佛事。如须菩提云:我旷劫来,心得无碍。自忆受生,如恒河沙,初在母胎,即知空寂。舍利弗亦云:我旷劫来,心见清净。如是受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以上总明相妄。或问:九界之相,可谓虚妄;佛界妙相,全由修得,云何亦名虚妄。佛顶文句云:对迷说悟,对染说净;其体虽真,其名则妄。譬如演若达多,忽悟本头,非从外得;头虽是实,而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7
是故当知,舌味为缘,生舌识界,三处都无。则舌与味,及舌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此明缘生性空,即假即中,以是舌识,非根自生,非他尘生,非空非共生之故,当知根尘识三处都无实体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佛言:汝今自伤发白面皱,其面必定皱于童年。则汝今时,观此恒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不?王言:不也,世尊!佛言:大王!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见觉指眼识,舍利弗,虽然生生世世心见清净,于世出世间,种种变化一见即通,获无障碍,但未得圆明。今再见佛闻法,顿断思惑,识精得以圆明,不但成阿罗汉,且具足总持,知根,决疑,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佛告阿难:今汝所言,见在汝前,是义非实。若实汝前,汝实见者,则此见精,既有方所,非无指示。且今与汝,坐只陀林,遍观林渠,及与殿堂,上至日月,前对恒河,汝今于我师子座前,举手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壬二破斥汝言二句是佛按情执。世间虚空是依报,水陆飞行是正报;依正二报,所有物象,名为一切。为在为无,应是为有为无。佛告阿难,汝言分别觉知之心,俱无所在,一切无著,名之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此佛嘱阿难,转教末世初心修学三摩提者,亦即修习耳门圆通者,必须先断淫心,不但身不行淫,心亦不起淫念。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佛问圆通以下,是结答。我以观察风力无依,是了妄,悟菩提心,入三摩地,是证真。菩萨由定慧力,妄尽真现,从此得入三摩地。契合十方诸佛,所传妙觉明心。如前文佛告文殊:十方如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阿难!汝观世间解结之人,不见所结,云何知解?不闻虚空,被汝隳裂。何以故?空无形相,无结解故。癸二正示审详分二。子初立喻初三句喻妄,后五句喻真。世间解结之人,喻修菩提欲断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阿难及诸众,闻佛示诲,疑惑销除,心悟实相,身意轻安,得未曾有。重复悲泪!顶礼佛足,长跪合掌,而白佛言:无上大悲,清净宝王,善开我心,能以如是种种因缘,方便提奖,引诸沉冥,出于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如是乃至有二义,一菩萨行门甚多,何止六度。法华经云:尽行诸佛,无量道法。华严经云:一切法门无尽海。又云:我所修行无有量,获得无量诸功德;安住无量诸行中,了达一初神通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七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阿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4
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为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4
谛闲大师碑铭大师讳古虚,字谛闲,号卓三,浙江黄岩朱氏第三子。父度润,母王氏。师九岁入塾,聪慧异常。未几父病殁家贫,奉母命随舅氏习药业。舅氏精岐黄,一日有壮者就诊,师素稔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4
第三章 阿那律尊者天眼第一阿那律阿那律是甘露饭王的次子,又译为阿冕楼陀,汉译无贫、如意。过去世以裨饭施辟支佛,九十一劫人天之中受如意乐,故名。他是摩诃男的亲弟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第二章 目犍连尊者神通第一的目犍连目犍连为婆罗门姓,因姓立名。本名拘律陀,树名,祷树神得子,因以为名 传说目犍连住过去世中,是一个捕鱼为生的渔夫。一天看到一位辟支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弟子胜雨记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圆通章讲义序此章邻观音章。不于七大空大之后者。实以观音势至同为弥陀上首。其法皆合末世又皆易修。使娑婆末世众生不修彼则修此。文殊虽有念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9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土法门法师《金刚般若研习报告》这几天报纸上你们看到有很多贪污的,非法得到许许多多钱财的,这都犯法。有人来问我,他们得到的这些钱,将来在因果上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9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空老法师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不但世间,出世间统统离不开因果定律。世间为什么乱?世间为什么这么苦?如果诸位很冷静的去观察,一定可以找到它真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8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空老法师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 编号:03-05-01这次我从新加坡回来,新加坡有个同修告诉我,他是个做生意的人,他说现在生意很难做,伙计不听话。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8
你想想看,银河对齐这个事情,科学家知道,束手无策,佛法知道有办法改变它,为什么?整个宇宙是我们自己心现识变的,我要想改正它一点毛病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吗?我能创造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5
什么是真念佛?在家自修。世间第一道场现在社会变化跟从前不一样了,变化之大、变化的快速没有人能想像得到,在这个时候找一个同参道友都不容易。所以我们修行自己一定要发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所以宇宙出现不是爆炸,大爆炸讲不通。佛讲的是一念不觉,就是这个波动现象出现了,一出现的时候,整个宇宙同时现前,叫一时顿现,没有时间间隔的。照弥勒菩萨讲,这速度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