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惟传法师:我们为什么要修行?修行的目地在哪里?

汉传人物 2025-04-05

我们为什么要修行?修行的目地在哪里?

2010年3月21日

我们大家现在来探讨“我们为什么要修行,我们修行的目地是什么?”

我们的意向动向要明了。你们告诉我你们修行的目地在哪里?

学员说:(自我找寻:我自己的体会是人生太苦,小时生活很顺利认为只要努力去做所有的愿望都能达到,现在明白了那些都是欲望。顺境时快乐,但是那是短暂的,因为欲望是无止境的。逆境时苦就来了。希望自己的付出被认可、希望自己永远站在人群的最前沿,达不到时就有得不到的苦,病苦让我无能为力,让我那种人定胜天的天真想法受到毁灭性的找击。亲人的故去、父母的老病感到无能为力。对自己的未来的老病死担忧恐惧,不知何所依。想脱苦。接触佛法后感到佛菩萨无处不在,时时刻刻在关心爱护我们,照看着我们的成长,是大爱,是无私的爱,是这种爱的力量引导我学佛法学着找寻出离。总结苦的因是贪、慎、痴。学佛是要去掉贪、慎、痴。)

师傅开示:有的人提到有苦有不安,才会走上修行之路,

但我们要进一步了解我们的苦不安在哪里?

要问我们为什么会起贪、慎、痴?

有的人是内心的不安才会向外抓取许多名权、爱情,来填补内心的空虚和不安。

社会上许多人认为有钱就能够解决许多事情。

可是大家看看有钱的人没有苦吗?没有贪吗?没有慎吗?

忧悲恼苦、生从何来死往何处去?是生死大事心灵的究竟皈依处在哪里?

找到苦因是为了解决忧悲恼苦。但是我们往往找到的只是治标,

要学历越高一直冲冲,到了博士、博士后不安心还没有解决。

一个目地达到另一个忧悲恼苦就又出现了,

这些只是方便法是止痛剂,治标不治本。

世俗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有智慧人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

我为什么展现自卑、意识食、主宰欲?

如果没有针对这些深入探讨,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根本原因,

对四圣谛的苦谛的因----集谛没办法探讨,

你没有办法走在正确的解脱道上 ,

你很难脚踏实地的走在解脱道上。

佛陀说真正了解四圣谛的人如佛陀手中的土一样多,

而不了解四圣谛的人如西马拉雅山的土一样多。

好好探讨我们为什么修行?是有忧悲恼苦,再深入找到原因、问题,

就是攸关我们这个生命体从哪里来要回归到何处?

因为你不了解生命的究竟皈依处在哪里,怎么真正来到大安心大自在?

2500多年前佛陀带领大家直接去探讨,其它的花拳秀腿都放下。

2500年后法的核心被遗漏排斥。

你们继续探讨生死大事,究竟皈依何处?

如果你不这样想,表示你没有来到这个关卡。

你要发财,你在意这个你去求财神。

而空海帮助大家解决人类最深层的问题。

你关心生官发财,你的生命能量就导向这边。

你要有爱情,你就会去找个漂亮的老婆。

我这个自我怎么被肯定、有价值感、活得有成就感,生命能量的就会导向这边。

这并不是不好,是你的生命经历需要历练。

找寻到对生命核心的探讨,需要很多忧悲恼苦的打击。

如果不是这样的经历那就是累世修来的,包括再来人。

一方面历练一方面找原因。

地球上有存在的宗教都是帮助人们解决忧悲恼苦,是带领人们出离苦海,

找到生命的源头,了解生死大事。

一般宗教对生死之谜没有解开,停留在信仰,因为太奥妙了。

他们通过信仰要回归、找寻,朝这个方向迈进。

找到上帝就是回归主怀,只是不知道上帝是什么。

佛教让你清楚知道涅槃是什么。而现在只是看到指月的手指,终极目标被抹掉了。

修行人最深层探讨的核心是:生从何处来死到何处去,我们的究竟皈依处在哪里?

七次世缘来到地球的人类,他们是天使菩萨的胸襟、德行、智慧。

德雷沙修女信仰上帝是在信仰层面中,不管是在她的日记还是传记里都会看到,

到老年她还是苦、不安存在着。她坦诚的讲别人看到我的笑容是假的,我的内心是苦的,

她认为上帝是抛弃了她,她没有找到上帝。

她很坦诚,她趋向真人。

她坦诚讲虽然有多少人在向她学习崇拜,我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心里是黑暗的。

佛经里的所有成佛者是真正大安心、大自在、是觉悟、觉醒者。

上帝对她也不是抽象的。

大家好好的去探讨,好好去了解。

修行要修真,要扣住生命最深层问题来修。

要过滤,我们这样做能了悟生死大事吗?

我做的能有帮助我出离吗?

是我们生命的究竟皈依处吗?

有众生为了修功德,就花很多时间在这些问题上面。

早晚课是否帮助我们净化了悟生死大事?

持戒---不持金钱戒,能够帮助我了悟生死大事、找到究竟皈依处吗?

如果对核心问题没有直接帮助都是方便法。

你要过滤。

不然你真的要修三大阿僧祗劫。

当你有一天了解生死大事和生命的究竟皈依处时,

你没有找到时你就象找不到家的小孩子,心里恐惧不安、惶恐,

所有的忧悲恼苦、身见、我见就都出来了,

象乞丐一样乞讨。

普遍的现象是起贪心,心灵苦、不安、空虚 。

象肚子饥饿会贪会偷,别人有的我想要,没有会起嗔,

小孩子找不到家自我防卫意识很强,自我强。

内心心灵空虚,意识食主宰欲强,巩固自我,是宇宙的流浪人。

抓取很多需要填补内心的空虚。人们的所有的抓取都是心灵的空虚,找不到家。

流浪的小孩子小在地球找不到家要到其它地方去找,成为宇宙的流浪儿,

一个星球一个星球的找才需要三大阿僧祗劫。

这些很深希望大家去深思,

希望学员早日找到生命的究竟皈依处、生命的神圣。

愿大家好好的用功。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