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前,美国汉学家、佛经翻译家比尔•波特来到中国,寻访传说中在终南山修行的隐士。因为《空谷幽兰》的问世,很多西安人才知道距离市区一小时车程的终南山里,还保留着隐居传统,有五千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修行者隐居山谷,过着和一千年前一样的生活。图为2009年11月20日,终南山翠华山,一处修行人居住的屋舍位于大山深处。
隐居在此的多数是修行的出家人,即和尚和道士,当然也有部分没有信仰的普通人。据不完全统计,有50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修行者隐居山谷。图为2012年2月26日,终南山大峪十里坪。一名隐士在雪地里练习“空谷传音”。
在佛教和道教里,到山中修行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道教要在师父身边待三到十年才能入山,佛教有一种说法——“不破本参不住山”,现在都市人作为田园隐居入山,也算是少数案例。图为2012年5月11日,华山南峰上,一位70多岁隐修了30多年的辛道长走在悬崖峭壁上如履平地。
隐士们大多生活在大山野岭之中,或独处一隅,或居于山巅,尽管条件艰苦,生活朴素,但不少人却认为这样可以得到所谓的“清净”。图为2012年2月26日,终南山大峪西翠华,一处隐士修行的房子就建在这个整块的石头之下。
在终南山里隐居的人们或居茅棚,或住庙堂,或生活在原始的天然山洞里,言语和善却又似藏玄机。图为2012年2月27日,终南山西翠华,黄道长在雪后的山上颇有兴致的练起了拳脚。
一般选择隐居的普通人们有几种主要原因:一是功成名就,寻找心灵的寄托和修身养性;二是在现实生活中遭遇了挫折、困境,躲避到山间以获得暂时的清净;三是看透尘世的文人雅士,追求放归山野的人生境界。图为2012年2月27日,终南山西翠华,隐修的黄道长和几个山下来的居士一起吃饭。
山里修行者年龄小的有20几岁的少年,大的有90多岁的老者,他们大多常年居住在山上,过最简单的生活。他们自己种萝卜,土豆,白菜,吃松树的松针,松子,尝野果。图为2012年2月27日,终南山西翠华,一位从湖南来的小道姑自己提水准备做饭。
在山间修行是没有早饭吃的,因为修行者一般一天只吃一餐,并且“过午不食”。晚饭时间基本以喝茶代替,没有晚饭吃。如果有人实在饿了,可以吃几片番薯干和核桃之类的食品。图为2012年2月27日,终南山西翠华,陈居士在厨房前忙活着做饭。
2012年6月3日,大峪五里庙,海莲师父生活在一个石洞里,洞下面与河流相通,他白天坐在一旁打坐修行,晚上睡觉则换到更高处。
因近些年不少关于终南山隐士的报道,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甚至有不少驴友们希望能进山寻贤问圣,大多数却无终而返。据了解,居士们远远的看到有驴友进山,“四五十人拿着大喇叭,边走边唱,带着酒肉,留下一地垃圾,然后转身就走,对山里这些修行者,他们只是好奇。”每遇到这样的到访者,隐士们只能关门谢客。图为2011年10月15日,终南山大峪,一处房屋旁挂着一张提醒游人的牌子。
2012年2月26日,西安终南山,一位法号为释永净的比丘尼胸前挂着一个黄色褡裢,上面印着“金刚经”几个字。因为天气寒冷,她双手缩在袖筒里取暖,前面的两只小狗在嬉戏。
释永净1971年生于福建,1999年出家,据她口述说自己谈过恋爱但并没有结婚。2010年9月从扬州空明寺来到终南山,在一处茅棚中隐修。永净说她没有什么朋友,几乎不下山,跟外界几乎不联系,也很少说话。图为2012年2月26日中午,释永净走到自己种的菜园子前摘了2根黄瓜和一些菜叶准备做饭。
据了解,释永净的父母等亲人还在福建,但她并不与家里联系,家里人并不知道她在终南山哪里。她出家时,母亲并不愿意,觉得“白养了这么多年,以后一餐饭也吃不上你的”,但她的父亲支持她,亲自送她到佛学院。图为2012年2月27日,释永净在终南山上的修行住处。
即使一个有修行基础的人,也不一定适合住山。那不仅意味着完全放弃物质享受,也意味着面对寂寞和孤独。因此,每年有很多人住进终南山,又有很多人离开终南山。图为2012年11月4日,终南山小峪,杭州来的合定在两张小钢丝床拼成的大床上打坐修行。
2012年11月4日,终南山小峪,合定在山里自己做饭。修行者很少炒菜,他们以煮为主,大多是一锅清水里炖上所能得到的青菜。不过合定认为这样浪费了很多修行的时间,再因忍受不了北方的寒冷,一个月后她又回到了杭州。
隐居的生活并不是想象的那么轻松。在生活方面,他们除了能从自然中获取食物,他们生活所需的油盐、米面、衣被,则主要来自周边山民的布施,或者是山外亲朋好友、居士的供给。即使是这些,也来之不易。图为2011年10月16日,终南山嘉午台后山,一位隐修的比丘尼走出简陋的茅棚将自己的被褥拿到太阳下晾晒。
2011年10月17日,终南山嘉午台后山,狮子茅棚的本虚师傅和弟子圣德在有空闲的时候亲自砸石头,他们计划要在此要修建一座大殿。
2012年8月25日,终南山大峪人头山,顿融和彩心隐居在一处山洞里,条件极为简陋,几块巨石支撑的一个空间,出口仅能容一个人半趴着进出。可在他们看来,这里却是冬暖夏凉的好地方。他们在洞前的平坦之处种满了大白菜,也有不少野菜藏身其中,长得比种的菜还好。
由于交通极其不便,他们所有的生活用品都必须从山下背上去。图为2011年10月16日,山里有一间草棚名为“天宝茅棚”,这间草棚在这里算是条件比较好的,草棚前备有太阳能发电设备,还装了个卫星接收器以方便收看电视。
2009年10月4日傍晚,翠华山天池旁,一位浓髯中年男士在弹奏着古琴曲《忆故人》,不远处站着一位女士随着琴声吟唱起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一派悠然自乐之情。从附近居住者口中得知,弹琴之人叫樊洲,1992年开始在山间隐居了近20年,清晨习拳练武,下午抚琴独坐,醉心于琴拳书画。
2013年3月17日,终南山净业寺主持本如师傅站在寺前等待着友人一起吃蔬菜火锅。以农民自居的本如正在建造一座禅堂,尚未完工,但已初具规模。同样,这里也经常会有游客和记者拜访。
2011年4月25日,终南山下,道任师父坐在一条河流里的木桩上打坐修行。
2004年7月5日,西安八仙宫,道士在练“天罡八卦阵”,相传这是一种传统的武术阵法。位于陕西西安东郊的万寿八仙宫是道教全真派十方丛林,自宋代创建以来,历经数次重修和扩建。八仙宫在“***”期间经籍大部被焚,碑石、造像也受到很大破坏,道士也纷纷出走。虽然历经磨难,文化出现断层,但终因其名声甚大,如今也吸引了不少隐士来这里修行。
一位在山里隐修多年的石匠说:“当代隐士已经远远超越了传统隐士,隐居生活是多元的,只要坚定,什么地方都可以修行,未必要在深山。”图为2012年5月11日,华山长空栈道。辛道长在悬崖边上健步如飞,不少游客到此,系着安全带也是胆战心惊。
二十多年前,美国汉学家、佛经翻译家比尔•波特来到中国,寻访传说中在终南山修行的隐士。因为《空谷幽兰》的问世,很多西安人才知道距离市区一小时车程的终南山里,还保留着隐居传统,有五千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修行者隐居山谷,过着和一千年前一样的生活。图为2009年11月20日,终南山翠华山,一处修行人居住的屋舍位于大山深处。
隐居在此的多数是修行的出家人,即和尚和道士,当然也有部分没有信仰的普通人。据不完全统计,有50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修行者隐居山谷。图为2012年2月26日,终南山大峪十里坪。一名隐士在雪地里练习“空谷传音”。
在佛教和道教里,到山中修行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道教要在师父身边待三到十年才能入山,佛教有一种说法——“不破本参不住山”,现在都市人作为田园隐居入山,也算是少数案例。图为2012年5月11日,华山南峰上,一位70多岁隐修了30多年的辛道长走在悬崖峭壁上如履平地。
隐士们大多生活在大山野岭之中,或独处一隅,或居于山巅,尽管条件艰苦,生活朴素,但不少人却认为这样可以得到所谓的“清净”。图为2012年2月26日,终南山大峪西翠华,一处隐士修行的房子就建在这个整块的石头之下。
在终南山里隐居的人们或居茅棚,或住庙堂,或生活在原始的天然山洞里,言语和善却又似藏玄机。图为2012年2月27日,终南山西翠华,黄道长在雪后的山上颇有兴致的练起了拳脚。
一般选择隐居的普通人们有几种主要原因:一是功成名就,寻找心灵的寄托和修身养性;二是在现实生活中遭遇了挫折、困境,躲避到山间以获得暂时的清净;三是看透尘世的文人雅士,追求放归山野的人生境界。图为2012年2月27日,终南山西翠华,隐修的黄道长和几个山下来的居士一起吃饭。
山里修行者年龄小的有20几岁的少年,大的有90多岁的老者,他们大多常年居住在山上,过最简单的生活。他们自己种萝卜,土豆,白菜,吃松树的松针,松子,尝野果。图为2012年2月27日,终南山西翠华,一位从湖南来的小道姑自己提水准备做饭。
在山间修行是没有早饭吃的,因为修行者一般一天只吃一餐,并且“过午不食”。晚饭时间基本以喝茶代替,没有晚饭吃。如果有人实在饿了,可以吃几片番薯干和核桃之类的食品。图为2012年2月27日,终南山西翠华,陈居士在厨房前忙活着做饭。
2012年6月3日,大峪五里庙,海莲师父生活在一个石洞里,洞下面与河流相通,他白天坐在一旁打坐修行,晚上睡觉则换到更高处。
因近些年不少关于终南山隐士的报道,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甚至有不少驴友们希望能进山寻贤问圣,大多数却无终而返。据了解,居士们远远的看到有驴友进山,“四五十人拿着大喇叭,边走边唱,带着酒肉,留下一地垃圾,然后转身就走,对山里这些修行者,他们只是好奇。”每遇到这样的到访者,隐士们只能关门谢客。图为2011年10月15日,终南山大峪,一处房屋旁挂着一张提醒游人的牌子。
2012年2月26日,西安终南山,一位法号为释永净的比丘尼胸前挂着一个黄色褡裢,上面印着“金刚经”几个字。因为天气寒冷,她双手缩在袖筒里取暖,前面的两只小狗在嬉戏。
释永净1971年生于福建,1999年出家,据她口述说自己谈过恋爱但并没有结婚。2010年9月从扬州空明寺来到终南山,在一处茅棚中隐修。永净说她没有什么朋友,几乎不下山,跟外界几乎不联系,也很少说话。图为2012年2月26日中午,释永净走到自己种的菜园子前摘了2根黄瓜和一些菜叶准备做饭。
据了解,释永净的父母等亲人还在福建,但她并不与家里联系,家里人并不知道她在终南山哪里。她出家时,母亲并不愿意,觉得“白养了这么多年,以后一餐饭也吃不上你的”,但她的父亲支持她,亲自送她到佛学院。图为2012年2月27日,释永净在终南山上的修行住处。
即使一个有修行基础的人,也不一定适合住山。那不仅意味着完全放弃物质享受,也意味着面对寂寞和孤独。因此,每年有很多人住进终南山,又有很多人离开终南山。图为2012年11月4日,终南山小峪,杭州来的合定在两张小钢丝床拼成的大床上打坐修行。
2012年11月4日,终南山小峪,合定在山里自己做饭。修行者很少炒菜,他们以煮为主,大多是一锅清水里炖上所能得到的青菜。不过合定认为这样浪费了很多修行的时间,再因忍受不了北方的寒冷,一个月后她又回到了杭州。
隐居的生活并不是想象的那么轻松。在生活方面,他们除了能从自然中获取食物,他们生活所需的油盐、米面、衣被,则主要来自周边山民的布施,或者是山外亲朋好友、居士的供给。即使是这些,也来之不易。图为2011年10月16日,终南山嘉午台后山,一位隐修的比丘尼走出简陋的茅棚将自己的被褥拿到太阳下晾晒。
2011年10月17日,终南山嘉午台后山,狮子茅棚的本虚师傅和弟子圣德在有空闲的时候亲自砸石头,他们计划要在此要修建一座大殿。
2012年8月25日,终南山大峪人头山,顿融和彩心隐居在一处山洞里,条件极为简陋,几块巨石支撑的一个空间,出口仅能容一个人半趴着进出。可在他们看来,这里却是冬暖夏凉的好地方。他们在洞前的平坦之处种满了大白菜,也有不少野菜藏身其中,长得比种的菜还好。
由于交通极其不便,他们所有的生活用品都必须从山下背上去。图为2011年10月16日,山里有一间草棚名为“天宝茅棚”,这间草棚在这里算是条件比较好的,草棚前备有太阳能发电设备,还装了个卫星接收器以方便收看电视。
2009年10月4日傍晚,翠华山天池旁,一位浓髯中年男士在弹奏着古琴曲《忆故人》,不远处站着一位女士随着琴声吟唱起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一派悠然自乐之情。从附近居住者口中得知,弹琴之人叫樊洲,1992年开始在山间隐居了近20年,清晨习拳练武,下午抚琴独坐,醉心于琴拳书画。
2013年3月17日,终南山净业寺主持本如师傅站在寺前等待着友人一起吃蔬菜火锅。以农民自居的本如正在建造一座禅堂,尚未完工,但已初具规模。同样,这里也经常会有游客和记者拜访。
2011年4月25日,终南山下,道任师父坐在一条河流里的木桩上打坐修行。
2004年7月5日,西安八仙宫,道士在练“天罡八卦阵”,相传这是一种传统的武术阵法。位于陕西西安东郊的万寿八仙宫是道教全真派十方丛林,自宋代创建以来,历经数次重修和扩建。八仙宫在“***”期间经籍大部被焚,碑石、造像也受到很大破坏,道士也纷纷出走。虽然历经磨难,文化出现断层,但终因其名声甚大,如今也吸引了不少隐士来这里修行。
一位在山里隐修多年的石匠说:“当代隐士已经远远超越了传统隐士,隐居生活是多元的,只要坚定,什么地方都可以修行,未必要在深山。”图为2012年5月11日,华山长空栈道。辛道长在悬崖边上健步如飞,不少游客到此,系着安全带也是胆战心惊。
近些年,由于城市污染严重,不少人们开始向往游玩并探索原生态的旅游地。终南山又因隐士存在,吸引了不少游人。而随之而来的便是专家针对终南山的旅游开发方案。最终,终南山的环境问题以及隐士们的去留,谁也无法预料。图为2012年5月8日,西安翠华山,一位名为道任的隐士在西峰上吹箫,他的前面便是万丈悬崖。
2012年2月12日,终南山,隐士的一处居所。
2011年10月17日,终南山,一修行者自己做的花卷和稀饭。
2011年10月15日,终南山,终南山上像这样的茅棚有很多。
2011年10月9日,终南山,一修行者走出大山去云游,背包上绣着“知恩图报”。
2011年10月15日,终南山,一修行者在晒被子。
2012年2月12日,终南山,修行的黄道长让来访者品尝自己腌制的咸菜。
2012年2月12日,终南山,修行人在吃面。
2011年10月9日,终南山,修行者煮的“神仙菜”,里面有木耳、香菇、红薯、土豆、青菜等,没有调料。
2011年10月8日,终南山,修行者自己做泡菜。
2012年2月12日,终南山,隐士在山上煮茶的茶具。
山里修行者年龄小的有20几岁的少年,大的有90多岁的老者,他们大多常年居住在山上,过最简单的生活。他们自己种萝卜,土豆,白菜,吃松树的松针,松子,尝野果。终南山隐士
在终南山里隐居的人们或居茅棚,或住庙堂,或生活在原始的天然山洞里,言语和善却又似藏玄机。终南山隐士
在云中、在松下、在尘廛外,靠着芋头和月光过活。除了山之外,他们所需的不多:一些泥土、几把茅草、一块瓜田、数株茶树、一篱菊花、风雨晦明之时地片刻小憩。
一般选择隐居的普通人们有几种主要原因:一是功成名就,寻找心灵的寄托和修身养性;二是在现实生活中遭遇了挫折、困境,躲避到山间以获得暂时的清净;三是看透尘世的文人雅士,追求放归山野的人生境界。
在云中、在松下、在尘廛外,靠着芋头和月光过活。除了山之外,他们所需的不多:一些泥土、几把茅草、一块瓜田、数株茶树、一篱菊花、风雨晦明之时地片刻小憩。
在主流社会之外,终南山隐士的生活远离都市,与群山、清风为邻。他们或是为了得到更高的修行,或是为了体验一种常人未见的生活方式。
他们试图复制一千年前一样的生活,却发现时时刻刻都难以远离现代社会的侵扰。
终南山隐士
三年来,35岁的西安市民张剑峰频繁进出秦岭。从华山到终南山再到宝鸡龙门洞,走遍每一个山谷,横跨400公里,目的是寻访居住在山中的修行者。行至今天,他拜访了600多位山中隐士,自己则从一个纠缠于情爱的青春文学编辑变成了半个隐士。图为2012年2月12日,秦岭终南山大峪,张剑峰和几位道友合影留念。
2012年2月12日,秦岭终南山大峪,张剑峰下山。
2012年2月12日,秦岭终南山大峪,张剑峰给山上带着一个坛子,以便做泡菜。
2012年2月12日,秦岭终南山大峪,张剑峰在山上柴火烧水煮茶。
2012年2月12日,秦岭终南山大峪,张剑峰采访山中的居士。
2012年2月12日,秦岭终南山大峪,走路累了,张剑峰准备打坐休息一下。
2012年2月12日,秦岭终南山大峪,张剑峰下山途中教别人练站功。
2012年2月12日,秦岭终南山大峪,常年的爬山问道,张剑峰步履矫健。
-
为何放生行善了生活还是不顺?
一年轻人到寺院,问禅师:我放生、印经和参加法会,为什么生活还是不顺呢?禅师从口袋拿出一百元递给年轻人,麻烦你用这一百元,帮我完成禅院的建设。年轻人惊讶的反问道:
放生问答时间:2025-06-24
-
能弘法师:平时在生活工作中我们该怎样去观照?
请您讲一下,平时在生活工作中我们怎样去观照。不管在工作、生活中,闲暇的时候或者是与人相处的时候,你都要知道,一切都是无常变化的,没有永恒停留的,一切法当体即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6-22
-
持戒念佛放生布施者,今生生活美满顺利,寿终往生佛国
虽然学佛的时间不算短,但是以前从来没有从佛法角度研究过人的命运问题。我年轻的时候命运就很坎坷,母亲改嫁,父亲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打成反革命关进监狱,平反后人也不知
放生愈病时间:2025-06-21
-
中国古代生活用香的风俗考证
说到香,我们首先想到的多是宗庙祠堂和寺院道观里的香烟缭绕,于是香在我们眼里就成了一种祭祀和宗教的用物,其实香在古代人们的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用途。真正的香料并不产
香与国学时间:2025-06-14
-
你都是如何在生活中不知不觉折杀自己的福禄?
1) 杀生.杀生在一切行为中第一等折福份.买肉吃可以,但不可以买活物杀死做菜, 活活煮死1命, 削禄20善。即使虫蚁也不能伤, 教育子女小时候不玩杀虫蚁鸟雀, 他的福份就不
因果报应时间:2025-06-09
-
选择积极的心态 让生活充实起来
选择积极的心态 让生活充实起来 人生无时无刻在我们不期然中,面对着各种选择。 每天我们起床后,我们选择今天要穿什么样的衣服?吃什么样的早餐?在我们出门上班时,我们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6-05
-
如瑞法师:从生活中反省自己的心 从三皈五戒来好好地做
从我们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来反省自己的心:当我和他人在一起的时候,有没有一点傲慢心生起来?我做这件事情,有没有觉得我很了不起?自已的心念是最清楚的。慢慢把佛法的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5-28
-
如瑞法师:从生活中提升自己
从生活中提升自己如瑞法师现在各个部都在打扫卫生,在这里,给大家一个提醒,无论做什么事,一定要把这颗心用上。清扫房间的同时,也要想到把这颗心打扫清净。人很怪,同样几个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5-26
-
钟茂森:君臣有义要落实到生活中
钟茂森:君臣有义要落实到生活中 君臣有义,这个义就是道义。君臣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就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道义的关系,随顺着道义这就叫做德。这个德
为人处世时间:2025-05-26
-
宣化上人:鬼是怎么生活的?
太多太多的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世界上有鬼吗?我怎么看不到啊?如果你能看到鬼,你就是神人了。空气也看不见啊,我们不是也天天呼吸它。准确的回答是:有,肯定有,虽然很多人
宣化上人时间:2025-05-20
-
妙华法师:金刚经和我们的生活
金刚经和我们的生活中国佛教协会教务部副主任 妙华法师《金刚经》在中国的历史上,自从由鸠摩罗什法师和玄奘法师翻译过来之后,没有任何一部经典像《金刚经》这样在中国根
汉传人物时间:2025-05-19
-
阿德经如何用佛法看待生活中所遇到的事
阿德经如何用佛法看待生活中所遇到的事在生活中学习佛法文化,人生在世,一切都是机缘,离开有离开的道理,失去有失去的理由,所有的相遇,相处,都是一种既定的缘分,离开
悟性时光时间:2025-05-15
-
如本法师答:请问佛法和生活之间,是否有关连?如何将佛法应用在生活上?
如本法师答:佛法的生活并没有离开人世间的生活,只是于人世间的生活从中觉悟而已!若离开人世间的生活,另外寻找佛法的生活,欲得证菩提(梵语bodhi),终无是处。换句话说:生活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5-08
-
崇慈法师答:居士在生活中,或者要去参加佛法活动时,可以打扮吗?
崇慈法师答:当然可以,而且也应该打扮。但还是那句话要与身份、场合、行为等客观要求相符合。如果完全不打扮,不要说学佛,连起码的生活常识都乱七八糟了。佛弟子的衣着打扮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5-05-06
-
雪漠:全然接受当下的生活
雪漠:全然接受当下的生活全然接受当下的生活 ◎陈亦新:如何才能在行、住、坐、卧间都能保持那种觉悟的状态?●雪漠:对于一个行者而言,要把自己明白的、证悟的东西贯穿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4-28
-
十个小改变给生活加分
美容健身:十个小改变给生活加分轻轻拉开窗帘,黑暗的房间就会布满阳光。生活也是如此,一点小改变,就能带来许多快乐。日前,印度尼西亚优化生活网,结合多位身心灵成长导
美容健身时间:2025-04-25
-
面对生活中种种不如意,如何排遣痛苦的心情?
面对生活中种种不如意,如何排遣痛苦的心情?生活中的痛苦是很正常的,因为我们追求了幸福,必然有个痛苦在等着我们。我们有时候往往只需要幸福不需要痛苦。以这种心理,所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4-14
-
沉香在生活中的作用
古代是非常讲究佩香的,特别是在夏日,气温高,湿气重,很容易引发暑热之症,头晕气喘,呕吐腹泻,熏燃沉香,或随身佩香,其香气可以定心神,与其他香药合香,还可驱赶蚊虫
沉香文化时间:2025-04-09
-
沉香熏香文化与现代生活
秉承传承中国香文化,引领时尚精致生活,公司坐落在山青水秀的青秀山对面,金汇如意坊A区101,专业从事沉香文化推广,公司现有产品主要有各种品级线香、香粉、香材、精油、
沉香文化时间:2025-04-09
-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的修行和生活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的修行和生活净土法门虽然是有很终极的出世间的关怀,但是它是不离开世间法的,实际上他是能够帮助世间法的,所以净土法门为什么讲净业三福?是你首先要
大安法师时间:2025-03-19
-
明海法师:略说寺院生活仪轨
略说寺院生活仪轨(2007年7月19日)所谓寺院生活的仪轨,就是我们在寺院里生活的时候,在思想、语言、行为等方面要遵守的一些规矩。你们有机会到寺院里来体验几天生活,不管是从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14
-
揭秘生活中的因果:吃素的理由
纪晓岚曾经被流放至新疆,所以他著的《阅微草堂笔记》中记下了许多关于新疆的事情,其中有一则关于吃素的事例。当时新疆有一些流匪,由于居无定所,经常食物不足,所以遇禽
素食健康时间:2025-03-07
-
大安法师:如何在生活中破除四相
我们众生都生活在种种幻相当中,分别、执著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破四相的根本首先要破我相。 我们现在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对“我”看不破它的虚幻性。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5
-
寂静法师:让家庭、事业、生活、财富都圆满的方法!
每个人都想家庭幸福、事业有成、生活富有、子孙成才,为此我们想出很多很多的方法来实现这些目标。这就好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无数的问题就生出无数的方法。而真正的大智慧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0
-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b27 灭谛 五 解脱者的生活
“五、解脱者的生活在日常生活方面,解脱的声闻圣者,偏重禅味,而漠视外界。他们的生活态度是淡泊自足的,「少事少业少希望住」。他们的内心充实,而外表好象贫乏清苦。”早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6
-
惟贤法师答:现在科学很发达,人们物质生活提高了,这与佛法思想是否矛盾?
惟贤法师答:不矛盾。佛教讲五明,五明里面就有科学。《瑜伽师地论》讲:菩萨当于五明中求。五明中的内明是佛学,其它医方明、工巧明、声明、因明,都是世间上的,不过,要以佛法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
追求本心,回归淳朴,这样极简的生活实在让人羡慕?
追求本心,回归淳朴,这样极简的生活实在让人羡慕?转载自作者:日本二三事日本人的收纳技术,在极简方面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能够把日子过得如诗一般酣畅舒爽,大概也只
金玉良言时间:2024-12-31
-
生活品味|好沉香要具备哪些条件
沉香,是沉埋千年的山中传奇,久经淬炼而终成正果。沉香结香不易,而能达到的极品者,则更是少之又少,珍贵难寻。那么好沉香要具备哪些条件呢?1、看造型国人在审美上更注
沉香收藏时间:2024-12-26
-
净慧法师:生活就是修行
人生除了生活以外,没有第二件事。穿衣、吃饭、人来客往、工作上班,乃至起心动念都是生活的表现。处在迷惑的状态下,生活就是烦恼,而在生活中转烦恼为菩提,就是生活禅。工作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3
-
大宝法王:将六度波罗蜜融入生活
布施的重点是指要自然生起给予的心,而不是指外在所给予的东西。戒律即是要能够守规矩。就好像在座有很多学生,学生们在学校守持校规,而在家的善男信女们尽到自己的责任,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19
-
假如我们都生活美满,还有必要学佛吗?
在有些人的观念中,之所以选择修行佛法,大部分是因为生活出现了问题。他们认为,有的人突遭不幸,心情郁郁,学佛是想找寻一个心灵的寄托;有的人脾气不好,难以改变,是想
佛答时间:2024-12-19
-
对话如月草堂徐楚峰 揭秘沉香与生活
对话如月草堂徐楚峰 揭秘沉香与生活沉香自古以来,即被列为众香之首,而大多数人只知沉香价格高昂,并不了解沉香背后的历史文化。近日,如月草堂香道文化的创始人徐楚峰接
沉香文化时间:2024-12-14
-
抄写《僧伽咤经》消除业障,生活一切顺利吉祥!
几年前,第一次看同修们推荐《僧伽吒经》。当时就好奇地浏览了一下,因为经中开头,用很长的篇幅,说读诵抄写此经的福德,如何如何不可思议。满脑子科学逻辑的我看完后狐疑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1
-
济群法师: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 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 第一节 出家制度的缘起
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沙弥别行篇》解读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济群沙弥是出家身份的起点。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个人来说,当好如法的沙弥,将给未来僧伽生涯奠定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6
-
济群法师: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 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 第二节 劝说出家的利益
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沙弥别行篇》解读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济群第二节 劝说出家的利益这一部分,律祖引用《华手经》、《大智度论》等经论,进一步阐述劝说或辅佐他人出家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5
-
济群法师: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 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 第五节 出家者之凡福行
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沙弥别行篇》解读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济群第五节 出家者之凡福行谓有比丘出家已后,但知持戒,不志尚道。以戒为上,余悉不为。用为非道,内多嗔怒。自污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5
-
梦参长老:学佛不能脱离生活,;修行是为提升自我
梦参长老,当代高僧,出生于1915年,现在五台山真容寺静修。1931年在北京出家,法名“觉醒”,他认为自己没有觉也没有醒,再加上是作梦因缘出家,遂自己取名为“梦参”。梦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20
-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100)面对生活和工作要懂因果和有智慧
上师教言集:并非我有神通,不过我确实可以通过一个人说话做事等各方面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佛陀也曾说过,有烟之处必有火。想知道自己前世是什么,只要看看今生过得是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6
-
香道,你应该掌握的一门生活美学!
香道讲究静观不语需要人们随着袅袅升起的轻烟静静地感悟其中的人生道理古人焚香是为了享受高雅也是宫廷贵族们显示身份的象征而在现代喧闹的都市生活中也需要这种动中求静的
香道道具时间:2024-10-21
-
上一堂香道课 学一场以香为名的生活礼仪
贾宁燕老师是国家一级茶艺师,著名香文化推动者,香道课讲师。她和著名的茶艺大师乔木森老师学习香道多年。为什么香道课要让茶艺老师来教呢?慢与静,是品茶与品香的共需。
香道培训时间:2024-10-17
-
郑石岩:禅·生命的微笑 第九章 在见性中实现生活
第九章 在见性中实现生活云月是同,溪山各异,万福万福,是一是二。宋无门和尚禅的本质是示导见性。禅家说,见性成佛。见性是真我的自然流露,不是凡我的放纵与浪漫。禅的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1
-
陈坚:“禅”就是让生活更“有意思”
2011年5月13日至16日,首届河北赵州禅临济禅生活禅学术论坛在石家庄市召开。山东大学哲学系教授陈坚在论坛中提出:禅宗的本质就是生活禅,而生活禅直接目的就是使平凡的日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9
-
华方田:觉悟与奉献——新世纪佛教的修行与生活理念
觉悟与奉献新世纪佛教的修行与生活理念华方田说到觉悟与奉献,极易使人想起多少年来我们所经历的思想教育。这里我所说的觉悟与奉献是佛教对人生的阐释,是现代佛教徒所应提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8
-
李向平:生活禅与人间佛教的“第四个传统”
人间佛教近几十年来的发展,既是中国佛教信仰传统的继承与光大,同时也是当代中国人间佛教新传统的建构。其中,净慧长老于1993年提出的生活禅信仰理念及其20年来的刻苦实践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0
-
禅画:自然地生活 自然地艺术
从古到今,很多艺术家都将参禅打坐作为一种特殊的创作训练,因为禅意通常能给人带来参透人生的智慧。禅家认为,心与宇宙合一,人回归自然之后的艺术创作,才能真正展现心境
文化漫谈时间:2024-09-20
-
林克智:生活中的佛教 蕅益大师的九华山胜缘
生活中的佛教蕅益大师的九华山胜缘智旭(15991655)大师,字蕅益,是明末清初高僧,后人尊为净土宗九祖。大师一生淹贯内外典籍,著作等身,严净毗尼,极阐净土。大师与九华山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6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