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世界是当前国际社会致力达成的目标,也是中国宗教界特别是佛教界致力达成的目标。对外部环境的改善、对内在心灵的改善,是建构和谐世界的两个重要内容。对外部环境的改
居士人物时间:2025-11-13
一九八O年 六月五日 开示胡大川 先生在幻想诗里,又有几句说得很好: 「生不愿为上柱国,死更不愿作阎罗; 阎罗点鬼心残忍,柱国忧民事更多。」 他说:我活着的时候不愿意
宣化上人时间:2025-11-13
佛教信众出家需要什么手续?在中国佛教中,信众愿求出离家庭、独身修道是要经过一定手续的。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中国从汉唐到现在,由于地理和时代的不同,出家的程序,各
居士人物时间:2025-11-11
第二、佛陀的修学历程一、出家有一次,佛陀在憍萨罗国首都舍卫城南郊的祇树给孤独园,告诉比丘们说:「比丘们!从前,在我还未出家时,过着极优渥与高雅的生活。我的父王为
居士人物时间:2025-11-10
《学佛的基本认识》第五章生活中的佛法第三节专注与觉察专注与觉察的必要性我们说,应当在生活中实践佛法,又说,生活就是六根面对境界的反应,生活中的佛法就是六根律仪 -
居士人物时间:2025-11-10
陕西汉中万寿寺将举行续学法师晋院升坐庆典法会佛教在线4月28日陕西讯 陕西汉中万寿寺将于2007年5月21日(农历四月五日)上午举行续学法师晋院升坐庆典法会,届时欢迎各界
五福临门时间:2025-11-10
《学佛的基本认识》第七章大乘菩萨行第一节菩萨行与大乘佛教的开展佛与阿罗汉的差异释迦牟尼佛是解脱者,但从佛教早期流传下来的经典记载来看,在佛、辟支佛、阿罗汉三类解
居士人物时间:2025-11-09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鸠摩罗什法师是谁?也就是鸠摩罗什与中国佛教的关系。鸠摩罗什法师生活在公元344年到413年之间,他可以说是我们中国佛教在佛经翻译的成就上,最重要的两位
圣者故事时间:2025-11-09
净土法门法师视频下载┊慧律法师视频下载┊海涛法师视频下载┊宣化上人视频下载┊元音老人视频下载┊学诚法师视频下载┊传喜法师视频下载┊大安法师视频下载┊其他法师视频
宣化上人时间:2025-11-05
英国《每日邮报》:佛教禅定可缓解病痛据《每日邮报》3月4日报道,一项新的研究表明,佛教的冥想技巧能帮助关节炎患者或其他慢性疾病患者缓解疼痛,控制病情。 科研表明,
早吃素时间:2025-11-03
大安法师:净土宗教程 第二编16第五章 净宗十三祖的生平与思想《15》十三、印光大师生平与思想1.生平印光大师(公元1861—1940年),讳圣量,字印光,别号常惭愧僧,陕西郃阳
大安法师时间:2025-10-31
净土宗教程第二编09第五章净宗十三祖的生平与思想《8》三、承远大师生平与思想1.生平承远大师(公元712—802年),四川绵竹县人。开始学道于成都唐公,二十四岁时,离开四川
大安法师时间:2025-10-31
佛教与和谐韩廷杰胡锦涛总书记号召我们建设和谐社会,他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具体说明如下:“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30
第五章 净宗十三祖的生平与思想《5》(3)定中见佛,归命安养远公所创的莲社,以修念佛三昧为主,其所依据的经典是《无量寿经》与《般舟三昧经》。《无量寿经》所示发菩提心
大安法师时间:2025-10-30
第五章 净宗十三祖的生平与思想《1》净宗十三祖在中国净宗教理发展史上奇峰迭起,乃古印度净土教在震旦国绽放的德慧之华,是净宗理论与实践隆盛的表证。探讨净宗十三祖的生
大安法师时间:2025-10-30
佛教论人与自然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人与自然就交织在一起。人先是由自然的力量的威慑而乞求大自然的恩惠,后来,却因为认识自然到利用自然。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人类大有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29
前提:从文化全球化视野中看佛教全球化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而且是一种文化现象、政治现象。全球化不是某一时段上的状态,而是一种不断变化的进程,它没有最终的状态和归宿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29
从诠释学方法看儒、道对佛教心性思想的影响关于儒道佛三教关系的研究,涉及到的是思想体系之间的渗透和思想家之间的交互影响问题。近几年,不同研究背景的学者纷纷投入到这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28
人间佛教30年的发展,既是中国佛教信仰传统的继承与光大,也是当代中国佛教新传统的建构。其中,河北柏林寺净慧长老于1993年提出的生活禅信仰理念及其20多年来的不断实践,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28
(四)经典的结集与部派佛教讨论的问题在佛陀入灭后的一百年间,佛教僧团发生分裂,此后数百年佛教分部流传。这一历史时期称之为“部派佛教”,时间范围大致在公元前四世纪至公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27
卷二一切佛语心品第二第一章 菩萨无间方便法本章有三节一 如来藏无我二 四种大方便法门 三 意生身第一节 如来藏无我经文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世尊修多罗说:如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23
第七章 入禅得果有心量本章有七节 一 大慧请问声闻乘修行四种果位差别通相二 初果须陀洹 三 须陀洹二种身见 四 须陀洹疑见戒取见 五 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 六 四果阿罗汉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23
释迦牟尼创建佛学至今,已经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在历史的长河中,尽管佛学历经沧桑,累遭劫难。但佛学以她不可灭的生命力顽强地生长,照亮着众生解脱之路,普渡众生走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22
般若品第二之四 无相颂(二)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世人修道,关键要在这个道字上下功夫。如果只记得一切尽不妨,而把修道忘记了,戒定慧没有了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22
佛教古籍定级标准佛教传入我国后,中国文化逐渐形成以儒学为主干,以佛教和道教为羽翼的局面。与此相适应,古代儒、释、道3家的图书也分别庋藏、独立编目、各有特点、自成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22
怎样读佛经—佛教研究经验谈之一方广锠初学者常把阅读佛典视为畏途,说:明明那些字都能认识,可是串到一起以后,就不知道它的意思到底是什么,好象看天书一样。其实,绝大部分佛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22
佛教旅游项目的开拓(下)6、佛教金石碑刻鉴赏游众多的寺院,素有深山藏珍宝,古刹有名碑的美誉。我们去寺院游览观瞻,也可将此列为一个项目,相信会很有收获的。自古以来,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21
5:所谓的佛教佛教中的教,其本义是教育的教,佛弟子均称释迦牟尼为本师,所以佛与我们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师生关系。所谓宗教之说,实为一种世俗流变下的产物。佛教中的许多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20
宋高僧传卷第四宋左街天寿寺通慧大师赐紫沙门赞宁等奉 敕撰义解篇第二之一(正传二十一人附见七人)唐京兆大慈恩寺窥基传释窥基。字洪道。姓尉迟氏。京兆长安人也。尉迟之先
宋高僧传时间:2025-10-20
问:佛教传到中国是在东汉的时候,那么“轮回”这种说法,应该大多数在东汉以后,在我们上古时期,就是夏、商、周三代的时候,有这种说法吗?答:中国上古时期的圣人也发现
大安法师时间:2025-10-20
问:现在很多地方上的念佛团队会定时定点去放生,但是几乎都是到农贸市场买养殖的鱼去放生,这种做法如不如法?寂静法师答:放生要有智慧,慈悲必须加上智慧才更有力量。有
放生问答时间:2025-10-18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二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本地分中意地第二之二酉二、一切种子识3 戌一、种类分别5 亥一、明具阙2 天一、具一切种复次,此一切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17
佛教义第二已辩世间有情今次当说佛所说教。唯佛圣教济拔有情出世间故,诸佛出世由悲愿故,种种圣教善方便故。云何佛教?谓诸如来言音所说,三藏所摄、三乘相应、十二分教。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17
早年我在美国的时候,我看到经上两句话,「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我续了两句,「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一点都不假,世间没有恶人,妖魔鬼怪到我这里来,都是佛菩
因果报应时间:2025-10-16
1世间人为什么会有“爱别离”?这是我们过去世自己造不善业,破坏别人的家庭,使别人家庭不能够完聚,于是我们在这一生受到果报。2古时候,破坏人家的家庭的事情少,破坏畜
因果报应时间:2025-10-16
第二章非断非常的佛教轮回观当佛陀出世时代,印度大地上涌起了一派思想革命的热潮,民智大启,思路大开,各种新兴沙门集团的职业修道者们,通过对婆罗门教传统观念的批判,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14
第九节佛法对科学心理学及现代文明的启迪佛教心理学年久资深,内涵丰富,除了在佛教修行和心理治疗、世俗应用上具有的实用价值外,它最值得重视的用途,应该说在于对科学心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13
第五章死亡、死后与出生佛典中把众生一期的生命,分为生有、本有、中有、死有四大阶段,这里的有,为生存、存在形式之义。生有,指投胎受生的最初一刹那身心;本有,指从出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13
第七章生死之超越中国佛教徒常说:生死事大,强调生死问题是做人应予严肃对待的头等大事。从佛法的眼光看来,人生、者、病、死、恩爱别离、怨憎相会、所求不得、贫穷、灾祸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13
达真堪布:佛教的油子很多人刚开始接触佛法的时候,壹提到自己往昔所造的恶业,还有点畏惧,有点追悔心,也有点眼泪,而现在胆子越来越大了,越来越没有那种状态了。恶业的
五福临门时间:2025-10-13
西蜀銮法师悟道因缘西蜀銮法师,法云杲禅师之法嗣,出家后专攻经论,精通大小乘。后投东京法云佛照杲禅师座下参学。佛照禅师辞去住持之职后,隐居景德寺,銮法师亦随而前往
禅宗祖师时间:2025-10-13
认识我们的心于凌波居士讲述中国有一句成语,说:人贵自知;外国也有这样的俗谚,是:如何认识你自己。认识自己,不是说我姓张名三,二十五岁,大学毕业,担任公职;以及身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12
一、端正学习教理的态度(一)佛弟子应该研究佛教教理我们知道,世间任何学问都有它一定的理论基础,佛教是宇宙间的伟大真理,也是一种伟大的学术,三藏十二部多至八千余卷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10
当今社会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物质生活的丰富,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刺激了人们压抑已久的种种欲求,而民主时代的到来,自由程度的提高,多元价值观的涌现,使得传统的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09
问:自从拜读了您老的文章后,我对佛所说的法,有了正确的认识,佛法不光靠理解,更要靠自己脚踏实地修行。元音老人答:很好,你有了正解,就应不懈地努力修行,以期亲证本来面目。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08
『但当归依瞻礼供养赞叹地藏菩萨形像,如是所愿所求,悉皆成就。』这段话实在就是《行愿品》里面「如教修行供养」,法供养里面第一句。你只要真正能做到如教修行供养,你所
因果报应时间:2025-09-30
现代人不知道因果可怕,敢造罪业。今天社会这么乱,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杀生。凡是有生命的这些众生,我们一般讲动物,你杀牠,牠没有怨恨吗?牠没有抵抗的能力,被你杀了,
因果报应时间:2025-09-26
青岛这个景区很低调,拥有“世界第二大窟”,佛寺是古代建筑之最青岛崂山景区是国家5A级景区,在全国都非常有名。但是崂山景区内有个游览区就非常低调,它不经拥有“世界第
佛学问答类编时间:2025-09-24
陈凯歌:我尊崇佛教,它在你忍无可忍之时能给你力量 这是关于中国著名导演陈凯歌的一段采访,在其回答记者关于信仰的问题中,陈表示尊崇佛教,因其赋予智慧及宽容。以下为
佛学问答类编时间:2025-09-23
静波法师:不要理解错了佛教中的色不是你想的那个意思静波法师 曾经亲见过一个人告诉别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个“色”指的就是女人……他还不说指男女,就说是专
佛学问答类编时间:2025-09-21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