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有钱能使鬼推磨”,下半句才是经典,道出人性,太现实
俗语“有钱能使鬼推磨”,下半句才是经典,道出人性,太现实
◎陈亦新:有没有一种办法可以鉴别真假善知识?●雪漠:佛教中有一种鉴别真假善知识的方法。你要看跟他在一起的人,是愈加贪婪、仇恨、愚痴,还是日渐清凉、明白、破执?他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19
世上没有一样东西能够永恒美丽也罢,丑陋也罢,拥有也罢,失去也罢,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能够永恒存在,更没有一种状态能够永恒存在。世界就是这样。世上一切都是巨大的假象。为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17
因果定律是没有办法打破的,即使是奉子成婚结的婚,他还是该结婚,本来他俩就应该是结婚的命,就应该做夫妻的,从这果报上,我们相信他这个因前生已定好了。这个问题,奉子
因果报应时间:2025-10-17
早年我在美国的时候,我看到经上两句话,「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我续了两句,「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一点都不假,世间没有恶人,妖魔鬼怪到我这里来,都是佛菩
因果报应时间:2025-10-16
达真堪布:发出菩提心之后是不是就没有善恶的分别了? 菩提心有两种:一个是愿行菩提心,即世俗菩提心;另一个是胜义菩提心。愿行菩提心真正能发出来了,一直能保持住了,那
五福临门时间:2025-10-03
这才是中医养生的最高境界,没有治不好的病!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 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灵体,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本来就具足的;人健康状况的
早吃素时间:2025-10-01
道场是求道的地处,大家来道场,若不求道,只图热闹一场,这样什么好处也得不到。道是什么?道人人皆有,而人人皆不晓得,所以必须求道。现在有现在之道,将来有将来之道,
居士人物时间:2025-09-27
如何正确认识善恶因果报应?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讲。(一)善恶果报不相应和修行没有必然联系人世间的道德应该以正义为坐标和参照,正义的道德才是人世间真正需要的。换句
因果报应时间:2025-09-25
静波法师:不要理解错了佛教中的色不是你想的那个意思静波法师 曾经亲见过一个人告诉别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个“色”指的就是女人……他还不说指男女,就说是专
佛学问答类编时间:2025-09-21
摘自《金刚波罗蜜经浅释》宣化上人讲述我们现在修佛法,一开始这是很难懂的,所以有的人听一次,就不感觉兴趣了,不来了。为什么呢?这个是最不容易的了。第一要有善根;第
宣化上人时间:2025-09-21
先哲云:“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此中有无穷意味,亦有无限受用。”古圣先贤说:“能够觉察别人的欺诈,而不说出来;受到别人的侮辱,而能不动声色,这里
因果报应时间:2025-09-21
2.禅宗的修法1.惠能长老:禅宗六祖惠能最为人传诵的是:「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究竟法,他教的无念即是心住于法,念念以法断除种种结缚。在《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13
高僧打坐入定时会没有脉搏 这是真的吗?禅定中的初禅是什么境界?(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寂戒法师) 【经典原文】阿难!此三胜流,一切苦恼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
佛学问答类编时间:2025-09-13
证悟的种类证悟的种类有中般涅槃(antarāparinibbāyī)、生般涅槃(upahacca parinibbāyī)、行般涅槃(sasan-khāra parinibbāyī)、无行般涅槃(asankhāra-parinibbāy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12
拜佛、诵经和抄经都是在修福德、做功德,回向的回就是回转,向就是归向,把自己所修的功德回转到一个指定的方向。经论中说,众生无善我以善施,施众生已,正向菩提,如回声
汉传人物时间:2025-08-25
如是我闻,译成白话就是我听到的情况是这样的。细心的居士会发现,在几乎每部佛经的开头我们都能见到这四个字。那么到底为什么要用这四个字呢?原来呀,这里的我指的是阿难
汉传人物时间:2025-08-25
请问:过去心不可的、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是什么意思?法清法师:哦,三心不可得。这三句话很深奥,意在打破我们的时间与空间观念。我们在计量时间时,思维上习惯于
汉传人物时间:2025-08-22
请问:瑜伽跟佛有没有关系?学佛的人应不应该练瑜伽?法清法师:瑜伽这一阵子在中国比较流行。中国人流行个什么,它首先得要从国外吹过来。中国人现在之所以流行练瑜伽,就是因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8-22
请问:三轮体空是什么意思?它跟无为法有关系吗?跟《金刚经》有关系吗?法清法师:三轮体空就是是从《金刚经》里面出来的,那它是什么意思呢?《金刚经》里面告诉我们,要帮助一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8-22
学佛就是要像佛一样成为一个觉者。这个觉里面,它又包含了很多意思。我们从它的字义来讲,觉察、觉悟。觉察是什么意思呢?我们首先要知道。我们现在不学佛,我们没有感到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8-18
菩萨又称觉有情,觉有情从字面上讲有三层意思:从自觉的角度而言:觉是其特性,有情是其本体。菩萨是一位明白宇宙人生真相之人,知一切法如梦如幻,虚伪无主,而不生执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8-16
问:顶礼师父!我有幸见过慧净上人,净宗法师还有宏愿寺师父们,一直难以忘怀,经常在心里顶礼师父们,师父可曾知道? 我看了念佛感应录,很是欣喜,也在佛前请求能带我到极乐看看。
汉传人物时间:2025-08-15
达真堪布:跟着外境跑的人,没有随缘很多大学生刚毕业的时候,想“我要找什么什么样的工作,我要赚很多很多钱”,之后想“我要找个什么什么样的伴侣结婚,要幸福地过日子…
佛学问答类编时间:2025-08-10
修道不要怕吃亏。很多人很怕吃亏,其实没有吃亏的事情。吃亏代表你给得起。多给别人好处嘛,就当作布施。但我观察,一般不会有吃亏的事情。除非你自己有邪念。比如你看,有
因果报应时间:2025-08-04
修道不要怕吃亏。很多人很怕吃亏,其实没有吃亏的事情。吃亏代表你给得起。多给别人好处嘛,就当作布施。但我观察,一般不会有吃亏的事情。除非你自己有邪念。比如你看,有
因果报应时间:2025-08-04
【经典介绍】《优婆塞戒经》,七卷。北凉昙无谶译。又称《善生经》、《优婆塞戒本》。系佛为善生说大乘优婆塞戒(在家戒),并围绕此展开,说明布施等六度波罗蜜。全经内容
佛像知识时间:2025-07-31
1.果酸可以帮助消化,如果你消化不良,那我鼓励你饭后吃个水果。但如果你消化功能良好,饭后吃水果反而可能会帮倒忙。因为这不仅加重消化负担,还产生气体,引起腹胀。因此
美容健身时间:2025-07-31
没有安全感的人要多念《地藏经》。一般人认为安全感来自外界,比如有了经济保障等,或者美好婚姻。古印度对人体的研究,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尤其是一些修行者,他们内证的功
佛像知识时间:2025-07-29
第三门就是要叙述法藏菩萨所发的四十八大愿,是超世大愿、是究竟无上,非常值得我们赞叹。十方诸佛如来在因地菩萨的修行,发了总愿与别愿。总愿大家都一样,四弘誓愿,我们
汉传人物时间:2025-07-28
居士问:妄想是不是阿弥陀佛的功德?妄想有没有功德?师父开示:法到无声处,烦恼与清净都是不真实的。妄想的本体是佛的功德,但妄想的相不是功德(我们平常说的妄想,是相上的妄想
汉传人物时间:2025-07-25
「如来」是佛的十号之一。有位居士问我:「如来佛和阿弥陀佛是不是不同?」其实阿弥陀如来、释迦如来、药师如来,这每一尊佛的名字都叫「如来」。不是说单这一尊佛叫如来,
宣化上人时间:2025-07-24
悲性于佛广大果,初犹种子长如水,常时受用若成熟,故我先赞大悲心。大悲心在菩提三因之中是主要的因,也是菩提心和无二慧的根本。因为在行菩萨道的最初、中间和最后,大悲
汉传人物时间:2025-07-09
随缘两个字,是很多人的口头禅。尤其是遇到困难,无法做好某件事情,不想管或管不了之时,脱口而出说:随缘吧!其实,随缘并不容易做到,要有真智慧的人,才能办得到。所谓
汉传人物时间:2025-07-02
修苦行和往生没有直接关系,但有间接关系,这是因为往生极乐世界不是靠苦行往生的,而是靠信愿持名感通佛力往生的。实际上净土念佛法门是一个快乐的修行法门,安乐修行,不
大安法师时间:2025-07-01
这里有人提了个问题:由于家里人不信佛,所以家里现在还没有设佛堂,该怎么样拜忏?请师父开示。家里还没有设佛堂,也可以拜忏,怎么拜呢?可以临时设佛堂。那怎样临时设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6-24
大悲咒出自《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是观世音菩萨的大慈悲心,无上菩提心,以及济世渡人,修道成佛的重要口诀。大悲咒的全文共84句,每一句对
佛像文化时间:2025-06-24
问:我有很严重的病,知道放生会消自己的业障,才能使疾病有所好转,我也不止一次的放生,可是为什么没有感到病痛好转?答:因为你虽然在放生,但是你业障又不断的增加,所
放生问答时间:2025-06-22
在《法华经》上,世尊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世尊在世时,有一位老人要求跟佛出家。从前出家一定要证果,最低限度也是证须陀洹果,证斯陀含、阿罗汉、菩萨果位的人,不计其数
净土法门时间:2025-06-20
问:我们做放生法事时,诵《弥陀经》、传三皈后,念六字洪名,没有按仪规念《大悲咒》,这样做是否如法?请老和尚慈悲开示。答:你念《弥陀经》一定有念《往生咒》,这样也
放生问答时间:2025-06-13
问:底下一个问题,请问捐赠印经的款项後,若负责人没有把款项用於印经,捐款人是否也要堕地狱?是否能帮助提供一个真正的福田?净空法师答:你发心印经就是真正福田,至於
放生问答时间:2025-06-12
同修:“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师:在佛门里面讲是“无上正等正觉”、“佛性”。我们为了表示对佛法的尊敬、对佛性的尊敬,就保持了原音没有译过来。主要是
汉传人物时间:2025-06-08
无论你的修行有多好,境界有多高,言行也不能疯狂,不能颠倒。然而,藏地和汉地却不乏此类学佛人:“我是学密的,学大圆满法的……”汉地一些修禅宗及修学其他法门的人,自
因果轮回时间:2025-06-08
同修:请教师父,诵经人是不是必须持五戒?有人说如果不持五戒,诵经的功德会少或者几乎没有功德。但是五戒对初入佛门的人来说比较难,周围的人有很多争议,请师父开示。师:要先
汉传人物时间:2025-06-07
同修:师父,如果这个五戒虽然身没有犯,但是心里有这个念头,到底有没有犯戒?师:戒律分大乘戒和小乘戒。小乘戒中,比如喝酒,你心里想去喝,但是没去喝,这个不属于犯戒,小乘戒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5-06-06
有的人说我只念佛求往生,那也很简单,具足信愿行,保证临终正念不失,就能往生了。到了那边,九品莲花你坐哪一朵呢,就看你现在在这里用了多少功夫了,到那里不是想买就能
汉传人物时间:2025-06-04
无禅有净土呢,万修万人去,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即使你不了解佛法的很多的原理,即使你还没有圆融这部经典和那部经典之间的关系,即使你还不知道佛陀的真实含义到底是什么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6-03
释迦佛和弥勒佛他俩是同修,曾经一起修行过,他俩最大的差距为什么一个释迦佛,一个弥勒佛,相差五十六亿七千多万年成佛,就是因为精进度不到,你要是不精进,即使是行了善
汉传人物时间:2025-06-03
在罗阅祇城有一个婆罗门,他听说舍卫国人民孝养父母,信仰佛法,而且善于修道,并供养佛、法、僧三宝。他心中十分向往,便想去舍卫国观光并修学佛法。到了舍卫国,他看见有
佛教知识时间:2025-05-29
念佛时会有妄念杂念是因有业障应如何止妄念或没有妄念?明证法师答:嘴上念佛心里面想佛;或者专听自己念佛的声音,这样叫摄心念佛.你专注不去想你自己有什么杂念,杂念来了知道
汉传人物时间:2025-05-22
明证法师,阿弥陀佛,现今社会、校园,包括佛学院有许多人没有正知见,却到处宣弘不正确的佛法,教授不正确的修行方法,我们应该如何对治,法师慈悲,阿弥陀佛?明证法师开示:这个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5-05-20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