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达摩难陀长老: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第十章 佛教与修行
第十章 佛教与修行信仰-信心与奉献有正知才能导向正信,唯有正信才能获得智慧。信仰应该是有神论的意识形态。但是,在佛教里却不存在「有神论」。有神论的信仰是导致心智闭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15
-
大安法师:生起信心的障碍,怀疑
怀疑是我们众生的根本烦恼之一,是修行佛法必须要剔除的,它是信的对立面。但是,末法有一个特点,怀疑越来越成为主流,而且从哲学、从科学的层面得到了正面的肯定。所以,
大安法师时间:2025-09-15
-
法增法师:在家众的修行
六根本与六随念在《杂阿含933经》里佛对释子摩诃男(Mahānama)说:「汝见如来,不见如来;见诸比丘,不见诸比丘;且汝常当勤修六法:何等为六?正信为本,戒、施、闻、空(舍)、慧以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14
-
法增法师:法增比丘答:佛教为什么有大乘小乘的分别呢?
法增比丘答∶在佛陀的时代只有一乘,那即是佛乘,释迦牟尼佛所教的道理;但是比丘众因为根基的差别,当时比丘众诵经者相聚诵习经,持律者相聚抉择律,论法者相聚论法,僧团就开始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14
-
法增法师:法增比丘答:修行是否一定要吃素呢?
法增比丘答∶素食不是佛陀订的戒律,所以修行不一定要吃素。在我们的汉传大乘佛教里有许多佛教徒认为不杀生就是等于要素食,这是错误的。一个人若奉行素食为戒律,结果就妨碍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13
-
法增法师:法增比丘答:现在许多的法师教导不同的修行方法,我真不知道应该选择那一个法门?
法增比丘答∶佛陀开示许多不同的修行方法是对不同根器的人说的。每一个方法都行,但不用全部都学。虽然条条大路通罗马,有的从东方来,有的从南方来,有的从西方来,有的从北方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13
-
法增法师:法增比丘答:在家众修行的六根本是什么?
法增比丘答∶佛陀教导释子摩诃男(Mahānama)说在家众依正信、念戒、布施、闻法、修慧与舍的六根本修行。(1)正信主要是对佛陀的佛陀。佛陀佛陀是如来(Tathagata)、应供(Arah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13
-
大安法师:为什么对净土法门的信心很难生起
一、佛法大海,信为能入如来一代时教,智慧深广如大海,功德宏博如宝山。八万四千法门,渐顿各称所宜;众生随缘信受奉行,皆蒙解脱。于中能否契入佛法,获益的有无与浅深,
大安法师时间:2025-09-13
-
黄念祖:修行什么都不怕,唯一怕的是中断
黄念祖:修行什么都不怕,唯一怕的是中断大家都有很多事情,各个方面只要维持住、做得好,都是成续。只要相续,即是增长。你坚持地修下去,昨天修,今天还修,多一天你的功
佛学问答类编时间:2025-09-09
-
净土法门法师:为什么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
相是心现的,决定没有善恶好丑,相是平等的,相是清净的。清净平等的妙相,佛经上也讲妙色,为什么会变成这么复杂?这是由心想所生的。后面说得就更具体,一切「皆由自心种
因果报应时间:2025-09-09
-
阿姜查禅师:心灵的资粮 - 正确的修行——有规律的修行
正确的修行有规律的修行如果那是好的别抓紧它如果那是坏的别黏着它好和坏都会咬住人因此别紧抓它们哇那婆提扬寺这里的确非常安宁,但,如果我们的心不平静,这也是没什么意义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08
-
阿姜查禅师:人们为什么要出家?
v医师:我想告诉您一个我亲戚的故事。这个家庭有一个他们认为很有学习潜力的孩子,因此他们做了许多牺牲,供他去读大学。在学校时,他开始对佛法产生兴趣,并乐此不疲。他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08
-
帕奥禅师答:如果我们修行不净观,是否会自杀呢?
问:在佛陀的时代,佛陀教导不净观之后,有许多比丘自杀。现在如果我们修行不净观,是否也会产生同样的后果呢?帕奥禅师答:那些比丘之所以会自杀,乃是因为过去所做恶业已经成熟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07
-
释迦摩尼为什么教人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为何号阿弥陀?
释迦摩尼为什么教人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为何号阿弥陀?好多念佛人,我都会问一句,哎呀,为啥叫阿弥陀佛呢?小时候看电视,总是看到和尚说e弥陀佛,善哉善哉,我就很
佛学问答类编时间:2025-09-07
-
帕奥禅师答:菩萨已经修行了多生多劫,而且观智比阿罗汉更强,因此应当是圣者,怎么可能还是凡夫呢?
问:菩萨已经修行了多生多劫,而且观智比阿罗汉更强,因此应当是圣者,怎麼可能还是凡夫呢?帕奥禅师答:菩萨的圣道智必须和一切知智同时生起。在证得一切知智之前,他的波罗蜜还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06
-
南怀瑾:不相信六道轮回,学佛就是白搭
一、见地不对平常人到庙里,花百元钱,供上香蕉,然后烧香、磕头,求丈夫女儿好、升官发财,然后把香蕉带回去,自己慢慢吃。学佛人误以为没有这种心理,其实是方式不同而已
六道轮回时间:2025-09-06
-
黄柏霖:司法人员共修学佛,超度判死刑人员
黄柏霖:司法人员共修学佛,超度判死刑人员但是我觉得说,只要我们多讲这些因果报应的故事,多说这些传统文化,多推动伦理道德因果教育,我相信因果报应,听的故事多、道理
佛学问答类编时间:2025-09-06
-
帕奥禅师答:佛陀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那么为什么佛陀不在一开始时就教导所有弟子发愿成佛,以便
问:佛陀说:「心、佛、眾生,三无差别。」那麼為什麼佛陀不在一开始时就教导所有弟子发愿成佛,以便人人平等,没有佛陀、辟支佛、阿罗汉等的差别?帕奥禅师答:根据南传三藏,有两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05
-
帕奥禅师答:为什幺修行佛随念只能达到近行定,不能达到安止定?
问:为什幺修行佛随念只能达到近行定,不能达到安止定?帕奥禅师答:因为佛陀的功德非常深奥,它们不是世俗谛,而是究竟法。透视究竟法的定无法强而有力,因此修行佛随念不能达到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05
-
帕奥禅师答:如果在家人也能够证悟涅槃,为什么佛陀还要成立比丘及比丘尼僧团?
问:如果在家人也能够证悟涅槃,为什么佛陀还要成立比丘及比丘尼僧团?帕奥禅师帕奥禅师答:在家人的生活非常忙碌,有许多的责任。他必须工作及照顾妻子儿女等等。在这种情况之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04
-
帕奥禅师答:段食、触食、思食及识食这四个与名色法有何关系?修行缘起法时如何观此四食?
问:段食、触食、思食及识食这四个与名色法有何关系?修行缘起法时如何观此四食?帕奥禅师答:在这里我要举例来说明。佛陀开示说:──「一切众生依靠食。」这里所谓的「食」是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04
-
帕奥禅师答:未证得禅那的初学禅者如何修行慈心禅?
问:未证得禅那的初学禅者如何修行慈心禅?帕奥禅师答:他应该先想像一个他敬爱且又与他同性的人的笑容,然后以下列四个方式向他散播慈爱:「愿此善者没有仇敌;愿此善者没有内心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04
-
仁德上人:为什么有诸佛和众生差别与分别?
无论是一切诸佛菩萨和法界一切众生,都具备法身、报身和化身。既然心佛众生三无差别,都同时具备法报化三身,为什么还有诸佛和众生差别呢?法身为根本,都是一样的,为什么
汉传人物时间:2025-09-02
-
绍云法师:修行办道的人一定要有正知正见
现在信佛的人这么多,出家人也不少。但是真正修持正道的人寥寥无几啊!为什么呢?就是怕吃苦、怕真干、怕真搞。在表面上搞形式都乐意,就怕在内里下功夫,从自己的爱好习气
汉传人物时间:2025-09-02
-
仁禅法师:什么是我们往生净土的最大障碍?“自己”
现在念佛人多,但是得其关要者少。如今念佛人中,又多注重念佛功夫,而不注重信愿。念佛如果没有念到一心不乱,或者念佛还有妄想,他自己就怀疑:我这样念佛没有功夫能往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8-31
-
仁禅法师:学佛多年烦恼越重,说明你学佛学错了!
众生跟佛是没有差别的,众生的当体,或者我们的一念自心,当下就是实相理体。我们如果起分别念,觉得众生跟佛完全是有差别的,这就麻烦了。你把众生理解成实有的,对佛也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8-31
-
宣化上人:为什么牛和狗、猪、鸡能生到天上呢?
为什么牛和狗、猪、鸡能生到天上呢?——宣化上人开示戒禁取见。这是外道所修的一种“戒”,叫“非因计因、非果计果”。怎么叫非因计因?他修这无益的苦行,他说修这种苦行
宣化上人时间:2025-08-30
-
乘宗法师:虔敬即为修行首
虔敬即为修行首虔敬心,虔诚恭敬的心,是修行的「首」,跟人体的头部一样重要。对于什么东西虔诚恭敬呢?第一个是对于法的智慧要虔诚恭敬,也就是在智慧面前要学习匍匐低头
汉传人物时间:2025-08-29
-
大安法师:助念不学佛的人,他能往生吗?
问:助念不学佛的人,他能往生吗?答:不学佛的人,你去给他助念,一定要给他开导,要给他介绍净土法门,极乐世界的存在,阿弥陀佛的慈悲。如果这时候他听到,在临终关键的
大安法师时间:2025-08-27
-
大安法师:信愿具足的念佛人临终遭遇违缘能否往生?
问:假如一个具足信愿的人,临命终时被家属送去医院急救,或因车祸等意外,被搬动身体造成痛苦,能顺利往生吗?听说生嗔恨心会堕地狱。答:你只要具足深信切愿,临命终时,
大安法师时间:2025-08-27
-
大安法师:念佛可消业障,为什么高僧大德还会有病?
问:念佛修行可消业障,为什么很多菩萨境界的大德法师或居士他们还会有病?常常看到很多大德遗愿都没有完成就往生了,修行到他们这种境界对我们凡夫来说已是不易,结果到他
大安法师时间:2025-08-26
-
觉醒法师:为什么要回向?回向后功德会没有吗?
拜佛、诵经和抄经都是在修福德、做功德,回向的回就是回转,向就是归向,把自己所修的功德回转到一个指定的方向。经论中说,众生无善我以善施,施众生已,正向菩提,如回声
汉传人物时间:2025-08-25
-
觉醒法师:寺院的墙为什么大多是黄色的?
很多人会有这样一个疑问,我们在朝访游历名川古寺时,一定会觉得那些飞檐翘角的汉传佛教寺院建筑,规模不一各有特色,但外墙大都是黄色的,这是什么缘由呢?在中国数千年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5-08-25
-
经常拜佛佛为什么不帮你?
有人说,现在的人真是太小气了,连一个微笑都舍不得送人愁眉苦脸,让人觉得面目可憎。我们总是容易把所有心思,放在我们期待“得到”的地方,脑海中无时无刻盘算著,我们做
因果报应时间:2025-08-23
-
法清法师:瑜伽跟佛有没有关系?学佛的人应不应该练瑜伽?
请问:瑜伽跟佛有没有关系?学佛的人应不应该练瑜伽?法清法师:瑜伽这一阵子在中国比较流行。中国人流行个什么,它首先得要从国外吹过来。中国人现在之所以流行练瑜伽,就是因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8-22
-
给年轻同修——90后学佛两月心得
先说一下我的背景吧,希望可以给年轻的同修们一个参照。首先,我周围除了我没人信佛,而且我做什么基本都是一个人在做。其次我没有请任何一尊佛像,因为条件不允许,所以不
因果报应时间:2025-08-22
-
学佛人因果观念淡薄咋回事
这两天有几位道友发信息说他要忏悔,过去总是觉得道场给大家分享的东西在佛经上佛没有那样说,然后就认为是邪说,现在懂了。其实诸位道友,学佛人求开智慧,如果真根性差,
因果报应时间:2025-08-20
-
为什么她是一个最有福报的女人?
我有一位亲戚,是我女儿的老姑,她不仅人长的特别端庄秀丽、白净漂亮,比明星还有气质,而且性格非常温柔、和气,待人特别仁慈宽厚。无论任何人见到她,都不由自主的对她非
因果报应时间:2025-08-19
-
本源法师:元宵节为什么要传灯?佛教为什么要传灯?
元宵佳节为什么要传灯?元宵节源于佛教,东汉明帝听说佛教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后来就
汉传人物时间:2025-08-18
-
本源法师:法会前为什么要唱炉香赞?怎样唱才能功德最大?
为什么法会前都要唱炉香赞、戒定真香、宝鼎赞?怎样唱才能功德最大?在法会前唱炉香赞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我们对三宝的恭敬之心。印光大师云:佛法真利益,唯恭敬至诚者能得其
汉传人物时间:2025-08-17
-
本源法师:为什么有些人会精神失常、抑郁恐慌?
为什么有些人会精神失常、抑郁恐慌?如若喜欢打猎,恣意杀生者,将来会感召精神失常,乃至丧命的果报。畋猎即打猎,属于杀生范畴,其中包括钓鱼等杀生方式。恣情即放纵自己
汉传人物时间:2025-08-17
-
本源法师:佛教为什么不让喝酒_佛陀为什么要制定酒戒
酒是粮食做的,为什么不能喝呢?有很多人觉得喝酒不是犯法,也不伤害别人,为什么佛陀要制定酒戒呢?酒戒属于遮戒,不属于性戒,但是人喝了酒以后,就容易控制不住自己,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8-16
-
智随法师答:为什么要把阿弥陀佛称之为佛父呢?
南无阿弥陀佛!请教法师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把阿弥陀佛称之为佛父呢?净土三净里有吗?阿弥陀佛是佛中之王,佛父的称谓源自何处,能指出经典所在吗?智随法师答:佛门常将佛喻为大悲
汉传人物时间:2025-08-15
-
达真堪布:难以治愈的“学佛拖延症
达真堪布:难以治愈的“学佛拖延症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暇满难得、寿命无常呢?这些课程至关重要,必不可少。对此,大家能不能再给予些重视,再多下些功夫?暂时不要谈大空性、大
佛学问答类编时间:2025-08-15
-
智渡法师:学佛乱发愿会导致什么因果
问:以前学佛乱发愿,向佛菩萨发愿念诵经咒多少多少遍,结果都没念;还特别发过愿念诵400部《地藏经》专门回向给冤亲债主,后来也没念。这会导致什么因果?智渡法师:1、会
因果报应时间:2025-08-15
-
达真堪布:都在行善为什么得到的结果很不一样
达真堪布:都在行善为什么得到的结果很不一样 我们修善、积累福德的时候,要具足三个殊胜(前行发心殊胜 正行无缘殊胜 后行回向殊胜)。因为我们是大乘行者,所以要度化无
佛学问答类编时间:2025-08-15
-
宣化上人:居士供养三宝要护持真正修行的地方
居士供养三宝要护持真正修行的地方 宣化上人开示什么叫破坏僧团呢?那个居士供养三宝,切记千万不要生出一种贪心来。这个贪心的居士,你护持你一个师父,我护持我一个师父
宣化上人时间:2025-08-12
-
宣化上人开示儿童学佛:八德是做人的基础
开示于一九八三年十月十二日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是做人的根本吗?就是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我今天将八德的意义简单地解释,你们要注意听!孝:是孝顺。
宣化上人时间:2025-08-11
-
体恒法师:慧灯无尽 在家学佛的第一本书 第八章 人间外处是佛国——唯心净土的修学
第八章 人间外处是佛国——唯心净土的修学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国土净。——《维摩经》佛国品第一常言说“春雨贵如油”,其实秋雨又何尝不是贵如油呢!在干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8-09
-
体恒法师:慧灯无尽 在家学佛的第一本书 第一章 这部经你可知——《维摩经》简介
第一章 这部经你可知——《维摩经》简介若能熟读此经,常识自足,而后深入诸门,读《大般若经》入般若门,读《华严经》入普贤门,读《楞伽》、《深密》诸经入瑜伽门,读《大般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