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林禅医告诉你睡觉五戒律
少林禅医告诉你睡觉五戒律春眠不觉晓是春季不少上班族遇到的困扰,由此导致的无精打采、昏昏欲睡自然会影响工作效率和日常情绪,严重的甚至会形成春困,有可能带来不必要的
美容健身时间:2025-04-22
-
宣化上人:遇到爱杀生瞋恨心重不守戒律的人,如何度化他们?
观机逗教,因人说法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悭者为赞施 毁禁者赞戒多瞋为赞忍 好懈赞精进若是遇到悭贪不舍的众生,为他讲解布施的功德,赞叹布施的利益。布施从表面看来,是直接
宣化上人时间:2025-02-25
-
海云继梦:戒律vs解脱自在
戒律vs.解脱自在得以胜出无常,自在出入三界与三昧之中,方是真正解脱的行者!修行的目的在志求解脱而得自在,如今有一班「行者」,对于戒律从严规范、扩大解释,大到几乎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3
-
圣严法师:第四篇 自我肯定、自我成长、自我消融 - 时时怀抱感恩的心
第四篇 自我肯定、自我成长、自我消融 - 时时怀抱感恩的心时时怀抱感恩的心在自我修炼的过程中,当我们达到「自我肯定」、「自我成长」之后,一定要做到「自我消融」,才算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2
-
如何做到时时处处直入解脱境?
弟子:如何能在每个当下、在在处处都能直入解脱境?上师:时时都能说是“解脱处”,就是进入到一个“很平静的状态”,你首先在座上要多下些功夫。这两天也有很多人都在问:
文殊花开时间:2024-12-19
-
道证法师:时时念佛微笑,每一念都改造命运
我们无法要求环境都顺我们的心,但是要练习把一切都当作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一切都帮助我们忆佛念佛周围环境越是吵,我心念佛念越好。各种声音都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1
-
传喜法师:佛光遍照大草原 皈依三宝持戒律
佛光遍照大草原甘肃合作法会开示2012.09.14皈依三宝持戒律为什么要皈依三宝?皈依三宝之后明白了这个道理,为什么要受戒?受戒就像给你家装了防盗门防盗窗,那个贼进不来,对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2
-
宣化上人:你要是持戒律,就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当阿难尊者出家的时候,他请问佛什么叫吉凶?这个“吉凶”,并不是帮人家算卦占相,说人的吉凶。这“事佛吉凶”,事是承事,是讲承事佛的教诫。阿难尊者问事佛吉凶,佛当时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7
-
对“持戒”心生畏惧?你大概误解了戒律的精神
■修行绕不开的基础在佛教的诸多行持当中,戒律是每个佛弟子都必须经历,但同时也让不了解的人心生畏惧的法门。虽然“持戒”是六度当中的第二度,但却不断有居士询问,是否
佛答时间:2024-08-18
-
时时守好自心有多重要?
过去有一位年轻的修行者,在深山里的道场打坐用功。他的师父常常教诫弟子们说:‘你们若想修行,首先要戒止五欲之心;如果能够降服五欲,心不被外境引诱,才可以真正达到修
佛答时间:2024-08-15
-
宣化上人:时时你都能少欲,一切的功德就都能生出来了
《佛遗教经浅释》◎一九七九年宣化上人讲述于美国加州洛杉矶金轮圣寺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汝等比丘,当知多欲之人”:你们
宣化上人时间:2024-08-03
-
放生文库:戒律的结集与发展一
戒律的结集与发展一佛陀所说的教法,在佛世时是没有具体的形式与行文规定,而是随机施教。我们如果深入研究大小乘及显密等各宗的佛学,就可以知道释迦如来所说的一代时教,
放生文库:戒律的结集与发展时间:2024-03-04
-
时时身披忍辱衣,不放过任何一个逆境修忍辱
“佛说无为最,忍辱第一道。”佛弟子修忍辱非常重要,可是修忍辱却是很难的。曾经就有这样一个有关修忍辱的故事。从前在拉萨的空地上,有一个经师正在绕经筒,旁边有一个人
学佛受用时间:2024-02-14
-
虚云法师开示录-戒律之如法传戒持戒守戒
佛教的月刊上常说,佛门遭难,滥传戒法,规矩失传,真理埋没,这些话我也常讲。前几十年我就说,佛法之败,败于传戒不如法。若传戒如法,僧尼又严守戒律,则佛教不致如今日
佛经论著时间:2024-01-12
-
虚云法师开示录-戒律的重要性
五月十五日开示丛林布萨,一个月内黑月白月两回,《梵网经》、《四分戒本》,每月本来都要诵两次,今只半月诵《梵网经》,半月诵《四分戒本》,已省略了。梵语布萨,华言净
佛经论著时间:2024-01-11
-
虚云法师开示录-经律论三藏律藏戒律
五月二十三日开示世上军令严肃,令行如山倒,谁也不能违它。佛所说法,亦如军令一般,为佛弟子,只有依教奉行,决不能丝毫违犯。前几天说的布萨时上座对沙弥说:“汝等各净
佛经论著时间:2024-01-10
-
虚云法师开示录-释迦牟尼佛 _ 出家 _ 戒律
六月二十七日开示佛未出世时,为邪法而在真理之外的外道,印度计有九十六种,谓外道六师,各有十五弟子,师弟之数相加,共九十六也。又称九十五种外道者,谓九十六种中,有
佛经论著时间:2024-01-09
-
达真堪布:智慧+戒律=供养处
达真堪布:智慧+戒律=供养处有甚深智慧和清净戒律的人,定会成为人天的供养处——不仅是人,天界的帝释王、梵天王等,也会恭敬、供养他们。 所以,不用想太多,也不用求太
禅理故事时间:2023-11-01
-
清净法师:居士戒律与礼仪 第二章 三皈五戒
第二章 三皈五戒皈依即是皈向、依靠之意。众生在三界六道中轮回,在生死苦海中浮沉,无依无靠,甚为可怜;这好比背井离乡讨生活的人,他们远离家乡,举目无亲,无依无靠地
邪淫果报时间:2023-10-19
-
释门法戒录:不持戒律 地狱相现 (刘宋 智达)
不持戒律 地狱相现 (刘宋 智达)南北朝(刘宋)时,索寺释智达,行持较差,但经常诵经。元徽三年(公元475年)六月他刚二十三岁病故。因身体有热气,没装殓,经过两天稍有知觉,到第三
佛教故事:释门法戒录时间:2023-09-03
-
达真堪布:受持八关斋戒的八条戒律都能得到哪些功德?
达真堪布:受持八关斋戒的八条戒律都能得到哪些功德? 受持八关斋戒的八条都能到哪些功德?达真堪布解答:如果我们能受持八关斋戒的话,将来能得到佛的色身、三十二相和八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30
-
破戒果报故事:不持戒律 地狱相现
不持戒律 地狱相现 (刘宋 智达)南北朝(刘宋)时,索寺释智达,行持较差,但经常诵经。元徽三年(公元475年)六月他刚二十三岁病故。因身体有热气,没装殓,经过两天稍有知觉,
佛教故事:破戒果报故事时间:2023-08-29
-
索达吉堪布:如何具备转换痛苦的能力,时时保持快乐祥和的心境?
索达吉堪布:如何具备转换痛苦的能力,时时保持快乐祥和的心境?问:如何具备转换痛苦的能力,时时保持快乐祥和的心境? 索达吉堪布答:如果一个人的修行到了一定境界,痛苦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5
-
索达吉堪布:只要心中有佛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守这么多戒律?
索达吉堪布:只要心中有佛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守这么多戒律?问:佛教是心法,只要心中有佛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守这么多戒律? 索达吉堪布:有些人认为,不需要外在的戒律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5
-
索达吉堪布:如何具备转换痛苦的能力,时时保持快乐祥和的心境
索达吉堪布:如何具备转换痛苦的能力,时时保持快乐祥和的心境问:如何具备转换痛苦的能力,时时保持快乐祥和的心境? 索达吉堪布:如果一个人的修行到了一定境界,痛苦自然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5
-
陈大惠:【孩子要有好老师】第七集时时处处皆教学
陈大惠:【孩子要有好老师】第七集时时处处皆教学 【教孩子的学问】孩子要有好老师第七集 时时处处皆学问班主任:老师好。陈老师:大家好。在把孩子教育好的这个过程中,我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22
-
佛教故事:在闹市中修行:时时常拂拭,莫使惹尘埃
时时常拂拭,莫使惹尘埃勿以妄心害真心,勿以习气害元气。愤怒生时要忍得过,嗜欲生时要耐得过。一个人,在尘世间走得太久了,心灵便不可避免地会沾染上尘埃,使原来洁净的
佛教故事:在闹市中修行时间:2023-08-10
-
五戒--是在家优婆塞、优婆夷应持守的戒律。
佛教五戒: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杂阿含经》卷三十三载:云何名为优婆塞戒具足?应远离杀生、不与取、邪淫、妄语、饮酒等,而不乐作,是名优
学佛常识时间:2023-08-09
-
佛教故事:金玉良言:戒律
戒律有一位女的,文学很高,明朝的事。明朝有位大禅师叫泐庵师,泐庵禅师,朱元璋以来他是不得了的哦,最大的外交官。这个在明朝历史上啊,正史上不大记载他的。这位和尚道行又高
佛教故事:金玉良言时间:2023-08-04
-
时刻提醒自己谨言慎行,严持戒律
爱打妄语的我,真的该反省了!说起“妄语”,大家都不陌生,我们常听说“出家人不打妄语”、“修行人不打妄语”,也许很多人和我一样,认为“不打妄语”是出家人和修行人的
修行受用时间:2023-07-23
-
钟茂森博士: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
钟茂森博士: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 【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这一句话表面的意思并不深,就是让我们要常行方便,给人以帮助,要做种种的阴德、善事,来积累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19
-
佛教名词:【戒律】-戒律的意思
戒律(佛教解释)梵语尸罗,S/ila译曰戒,防非止恶之义。梵语优婆罗叉Upalaks!a,译曰律(净影),梵语毗尼Vinaya,译曰律(南山),法律之义。多指有条文规定的宗教徒必须
佛教名词时间:2023-07-12
-
佛教名词:【绮语】-佛教戒律中“绮语”是什么意思
绮语(佛教解释)佛家所说十恶中,属于口业的有四种,绮语即其中之一。绮字的本义是平纹起花的丝织品,引申为华美、艳丽。凡一切邪僻不正或涉及男女私情的话,都称为绮语。
佛教名词时间:2023-07-06
-
在家居士应知的50条戒律
戒不能修佛,修佛不能不持戒。世俗万事皆然,无戒无律,则无纪无纲,万事不偿,故凡佛子千万不可废戒不学,或认为束缚执着之事,则定堕三恶道而不得度,慎哉!很多信徒每逢
在家修行时间:2023-06-20
-
在家居士为什么不能看出家人的戒律?
我们懂得方法,首先德行上扎根,出家人要扎四个根,在家人也应该扎四个根,《沙弥律仪》在家同学可以学。戒律里头,只有比丘戒、比丘尼戒这个在家人不能学,沙弥戒、菩萨戒
在家修行时间:2023-06-20
-
戒律和四依法才是真正的老师和善知识
在这个世界修行的路上,我们共同唯一的老师,是释迦牟尼佛,他才是我们的根本老师,也是圆满究竟的老师。佛在涅槃前,交代我们要以戒为师,因为戒律唯有佛陀才可以制定,以
佛与人生时间:2023-06-20
-
佛教佛学:什么是戒律?戒律有什么意义?
谈到佛教的戒律,对于崇尚自由的现代人来说,可能会觉得很可笑,很古板,这也不让做,那也不让做,不能做的做了,是犯戒;让做的没有做,也是犯戒,为什么还有人去寺庙求戒
六字明王咒时间:2021-11-13
-
戒律是自由而不是束缚
很多人很害怕受戒,认为我学佛可以,信佛可以,但是你叫我受戒我很害怕,我觉得我做不到。其实这样的想法很愚痴,你知道吗?戒律不是束缚,戒律反而是自由,怎么说呢?你看
大愿法师时间:2021-10-27
-
戒律的十大利益
当比丘出现某种不如法行为,佛陀便会根据所犯制定戒条。佛陀每次宣说戒条前,首先要阐述制戒的十种利益,然后才是关于戒条的具体内容。这十种利益,也就是十句义。具体内容
济群法师时间:2021-09-11
-
略述在家戒律的现代意义
在这个科技与经济高速增长的现代社会,人类的物欲也在急剧膨胀,导致环境污染、道德滑坡,种种焦虑不安日益增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身处俗世的现代人,想要找到心灵的依怙
妙丰法师时间:2021-07-19
-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更适合个人修行对吗
问:大家都觉得六祖慧能的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更高妙,为什么我就觉得够不着,无处下手,反而觉得神秀大师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宏海法师时间:2021-06-11
-
从戒律精神看现代佛教字纸的处理
一、缘起中国自古有惜字的传统,在书籍、知识难以获得的古代,惜字体现了对知识、对人类文明的恭敬,更有对文字所载之道,提升心灵的身心性命之学的仰望、渴求。古人认为,
学诚法师时间:2021-06-07
-
净业行人的戒律观
戒定慧是大乘通途教法的这种三无漏学,戒又叫毗尼,波罗提木叉就是针对我们的烦恼、习气所建立的戒律的条文。最基本的就是五戒:杀、盗、淫、妄、酒。不杀生是培植我们仁爱
大安法师时间:2021-05-15
-
净土宗祖师对戒律是非常重视的
净土宗祖师们传承的第三个特点就是注重戒律!念佛求生一法虽然仰靠阿弥陀佛的愿力,但是中国净土宗祖师,在这样的修行背景上,跟宗门教下融合的一点,还是在戒律方面。宗门
大安法师时间:2021-05-02
-
戒律在修行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业疏》云:戒是警意之缘也。以凡夫无始随妄兴业,动与妄会,无思返本;是以大圣树戒警心,不得随妄,还沦生死。戒在我们的修行当中,到底扮演什么角色呢?道宣律祖作一个
净界法师时间:2021-04-15
-
佛门戒律中的「三聚净戒」
《菩萨戒义疏》云三聚戒:聚、集也,戒、禁戒。此三种戒,能摄一切大乘诸戒,故名三聚戒。《庄严论》云:初律仪戒,以禁防为体,后摄善摄生二戒,以勤勇为体。一、摄律仪戒
其他文章时间:2021-04-09
-
如是依师严持戒律信心求生预知时至
如是依师 严持戒律 信心求生 预知时至江苏省淮安市张志平,六十多岁时中风,留下手脚不利索的残疾。九三年夏天,依当时在淮安市乡下小镇鱼沟闭短关的西莲法师为师,皈依三
其他文章时间:2021-03-22
-
应时时精进,切勿懈怠放逸
经云:不为时自恣,能制漏得尽,自恣魔得便,如师子搏鹿。昔日,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告诉比丘们:尚未漏尽烦恼之前,切莫自恃,懈怠放逸。此偈亦说不为时自恣。长养
其他文章时间:2021-01-16
-
戒律衰败之原因
近处来,比丘尼学律、弘律不乏其人,但比丘弘律者却寥寥无几。比丘本为七众之首,统领下六众,时至今日,白衣上座,比丘尼指示比丘,已是屡见不鲜了。对于戒律的重视渐渐淡
界诠法师时间:2020-12-04
-
大安法师答:诵经、念佛不能清净,时时妄想杂念,这样是否都白念了呢?
问:诵经、念佛不能清净,时时妄想杂念,这样是否都白念了呢?大安法师答:不会的。我们念佛不能清净是正常的:凡夫众生都是妄想分别,所以很多的佛号都是在妄念的背景当中
汉传法师时间:2014-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