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姜李达摩达罗: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 超越对错
超越对错1959年1月17日要让心出去害人,我们先得为它开路。换句话说,我们先害自己,这就从屋内扫清了道路,让我们出去伤害外人。伤害之心[动机] ,是一种严重的害己形式。起码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17
-
达摩难陀长老: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序
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达摩难陀长老 编著序当我在四十多年前抵达新马时,面对很多碰到问题的信徒。当时,很多佛教徒对正确的佛法和修行都缺乏理解和认识。他们提出了很多的问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16
-
达摩难陀长老: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第十章 佛教与修行
第十章 佛教与修行信仰-信心与奉献有正知才能导向正信,唯有正信才能获得智慧。信仰应该是有神论的意识形态。但是,在佛教里却不存在「有神论」。有神论的信仰是导致心智闭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15
-
达摩难陀长老: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第八章 佛教的道德规范与修持
第八章 佛教的道德规范与修持佛教与道德佛教的道德规范,并非人类功利主义所缔造的道德规范。今天的世界一片混乱,传统的价值观被全面的推翻了,唯物主义无所不疑的精神,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15
-
圣空法师:五十种阴魔如何超越
我们为什么会着五十种阴魔呢?就是我们有求,因为贪求啊!来了境界就贪着。然后求能有这种境界。别人修行都有这种境界,我怎么没有呢?所以这就是魔得便的主要因素。如果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8-30
-
印良法师:心灵超越烦恼
人,内心的放下其实和修一颗宁静的心有关系。内心归于宁静以后,轻松才不成问题。记得有一位外道修行了一辈子,很痛苦,找不到解脱的方法。于是,来找佛陀。只见他披着袈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8-27
-
智随法师:净土法门是超越智慧的法门
净土法门是超越智慧的一个法门。可以讲佛法是追求智慧的,而净土法门是超越智慧的,是不需要智慧的。它需要一种信仰,有智慧可以进来,没智慧也能进来,而要真正彻底地进来,是要
汉传人物时间:2025-08-14
-
信愿法师:没有任何一个菩萨可以超越法藏菩萨的愿力
第三门就是要叙述法藏菩萨所发的四十八大愿,是超世大愿、是究竟无上,非常值得我们赞叹。十方诸佛如来在因地菩萨的修行,发了总愿与别愿。总愿大家都一样,四弘誓愿,我们
汉传人物时间:2025-07-28
-
金代中后期,为什么佛教信仰能渗透到女真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金代中后期,为什么佛教信仰能渗透到女真人的日常生活之中?金代女真人在建国之前主要信仰原始的萨满教,由于辽朝、渤海、高丽佛教在北方的广泛传播,女真早期也有个别的佛
为人处世时间:2025-06-01
-
正如法师:念佛具足供养布施_念佛超越供养布施
一个人烦闷纠结的时候,你为他开解,那是最好的礼物。对于一个在生死苦海中漂流的众生来说,你教他念佛,好比给他救生圈,拉他上法船,那是最珍贵的礼物。《大品般若经》中
汉传人物时间:2025-05-29
-
崇慈法师答:佛法讲“破除执着”,那么,对圣与凡、正与邪、净与秽等等的清楚辨别,乃至对佛法的执着信仰,算
崇慈法师答:佛法要破除的执着,分两种:1、我执;2、法执。我执,即执着于我,是针对凡夫说的;法执,即执着于法,是针对二乘以上圣者说的。凡夫的我执,即自私狭隘、一切以自我为中
汉传人物时间:2025-05-07
-
静波法师:皈依三宝,要提升道德、人品和信仰
如果一个人变得可爱了,大家就会尊重他;那是因为他皈依三宝、脱胎换骨所导致!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皈依三宝的人真是可爱!如果说皈依三宝了,没有好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23
-
达摩难陀长老: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第十五章 战争与和平
第十五章 战争与和平世界和平人类忘记了他有一颗心,如果他仁慈的对待世界,世界也一样会仁慈的对待他。我们所居住的世界充满了矛盾,一方面,我们害怕战争,一方面。我们
南传人物时间:2025-02-18
-
海云继梦:崇拜仪式vs普及信仰
崇拜仪式vs.普及信仰崇拜仪式必须坚定、明确,不可讨价、不可模棱两可;否则,信众无法建立信心,且易为杂讯所干扰佛教是不主张任何崇拜与信仰的无神论宗教,但在这物欲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4
-
净宗法师:信仰
信仰不需要证明,也不能被证明。需要证明(他物外证)的信不是真信。人能证明的,不能给人信。佛是自证自明的,信也是自证自明的。如光自明,黑暗不能为光作证明。颠倒迷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3
-
惟贤法师:如何处理信仰与家庭事业的关系?
佛教讲修行的道路,离不开信解行证,什么是信解行证呢?一、信在佛教四众弟子里边,在家信众约占百分之九十,出家僧众只占百分之十,是少数。出家僧众专门讲修学佛法,就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
纷繁中的静心 超越世俗
对生活而言,与生命所企求的只有希望。同时要坚定信心,寻求乐趣,在痛苦中表现刚毅,在逆境中表现勇敢。从工作求经验,从事实求进步,培养深厚的力量,努力地使自己的心智充实,超
禅宗公案时间:2024-12-25
-
李向平:佛教信仰合法性质疑——从少林寺接管昆明四座寺庙谈起
佛教信仰合法性质疑——从少林寺接管昆明四座寺庙谈起李向平在中国当代宗教之中,佛教可谓是最能得益于改革开放者也。官方放心,社会热心,信众倾心,僧人开心。旅游、庙会、表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0
-
温金柯:从《净土三经》看极乐净土信仰中“伦理善”的位置
一、前言:在佛教的修行观中,伦理的善通常被安置在一个基础的,而非究极的位置。如著名的〈七佛通戒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1](T2.551a)关于此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4
-
星云大师:心经第12课·如何超越身心的限制05
五、靠不住的世界“无眼耳鼻舌身意”,没有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也没有眼耳鼻舌身意的六识。有人说:“我们明明不是有眼睛吗?这不是耳朵吗?这不是鼻子吗?怎么会说没有呢?”
星云法师时间:2024-08-01
-
白云禅师:信仰的选择
信仰的选择白云禅师著述宗教,少不了以“神”的偶像型态,夸张“信”的依赖,完成追求理想的意识,达到心理上“无奈”的满足感。因此,颇具迷信取胜之道。佛,虽然以“教”的姿态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11
-
达真堪布:学修佛法让心灵超越烦恼痛苦
达真堪布:学修佛法让心灵超越烦恼痛苦佛法是种活法,生活是种修行。学佛修行能让人轻松自在,快乐幸福,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工作顺利,心想事成。我们明理了,心里就没有
为人处世时间:2024-05-29
-
信仰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及其悄然发生的变化 -智悲佛网
信仰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及其悄然发生的变化在西藏,民众的宗教信仰呈现出一种明显的不同特征,它既是精神的,又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西藏的佛教信众会在各自的生活中花费大量
藏传佛教时间:2024-04-13
-
这里是色达,一个宁静庄重,充满佛教信仰的地方
这里是色达,一个宁静庄重,充满佛教信仰的地方寺庙是一个充满信仰的地方,它又神秘又庄重,冉冉的檀香莫名令人舒适,心安,仿佛这里与世隔绝,可以忘记一切尘世的烦恼。每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04-08
-
滇西佛教之旅:淳朴的民风与信仰的力量
厌倦了城市的喧嚣,想寻一处静静。朋友推荐了滇西,芒市、瑞丽、腾冲线路。她熟悉我的性子,商业气息浓郁的大理和丽江不是我的菜。带着工作一天的疲惫,乘夜航抵达云南保山
学佛受用时间:2024-03-04
-
超越因果,不是绕过因果!
有的人声称自己的境界已经超越常人,可以喝酒吃肉,可以无恶不作了,这是错误的。善恶因果是自然规律,你境界再高,能改变自然规律吗?善恶因果与佛性是绝不会背离的。佛经
藏传佛教Buddhism时间:2024-02-07
-
母亲信基督女儿信佛,母女互较劲,当家庭发生信仰矛盾时怎么办?
编者按:之前发布了《基督教徒唱诵佛教《心经》时泪流满面,原来圣母是观音菩萨化身》一文后引起读者较为强烈的反响。文章以真实事例阐明一个观点:“众生只因其无始劫以来
学佛受用时间:2024-01-28
-
达真堪布:在超越的境界中礼拜佛菩萨
达真堪布:在超越的境界中礼拜佛菩萨身口意三种顶礼中,有信心和恭敬心很重要。若是没有信心和恭敬心,无论是赞叹等语顶礼,还是磕大头、磕小头等身顶礼,都不是表里如一的
悟性时光时间:2024-01-19
-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超越生死
有位和尚去参访雪峰义顾禅师,雪峰问他:从哪里来?和尚回答:覆船。雪峰说:生死之海还没有渡过去,为什么先要覆船呢?那位和尚无法领会雪峰的意思,便回去把经过告诉覆船禅师。覆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时间:2024-01-15
-
大多数人走向了生老病死,可他们却超越了轮回
人这辈子有两件事无法做主,第一件是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另一件是我们早晚得离开这个纷繁的世界。印昌上尊在《感恩——能隐身的和尚开悟了我》一文中说:“凡人每天的
学佛受用时间:2023-12-30
-
星云法语:成功人生—我们要信仰什么
每一个人活在世间上,除了要求种种的生活方式以外,都需有一个信仰。这个信仰,并没有宗教上一定的限制,重要的是你不能迷信,不能邪信,更不能误信。放眼今日社会,信仰错
星云法师时间:2023-10-28
-
为什么要学佛和信仰佛教呢?
为什么要信仰佛教呢?信仰佛教的目的,就像从事其他的任何一个行业一样,咱们人无论是做什么、说什么、想什么……,一切的目的就是在于:如何才能够减轻痛苦;如何才能够增
初识佛法时间:2023-09-22
-
佛教故事:大德讲故事:超越生死
超越生死今天在路上看到满地的垃圾,就知道是那些开垃圾车的黑人在抗议了。每次只要他们想要求政府加薪,就会用这种方法。于是,他们把垃圾车上面的垃圾,一包一包的丢在路
佛教故事:大德讲故事时间:2023-09-14
-
星云法师:佛教对「民间信仰」的看法
人是信仰宗教的动物,丹麦哲学家齐克果(Soren Kierkegaard,1813-1855)说:「做人就是要做宗教徒。」他认为「如果不信宗教,不如去自杀」。这句话说得或许稍嫌偏激,对无
星云法师时间:2023-09-01
-
星云法师:佛不是神是人 信仰自己的心健全自己
星云大师:佛不是神是人 信仰自己的心健全自己在谈及对宗教的看法时,星云大师说,“我觉得神没有创造人,是人创造神,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看法。那么神是什么呢?神其实就
星云法师时间:2023-08-31
-
星云法师:信仰的层次
每个人从出生到长大,从幼稚到成熟,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有他崇拜、信任的对象。例如,小的时候相信父母,凡父母所说,绝对深信不疑;长大求学,转而相信老师,
星云法师时间:2023-08-28
-
“智能机器人”将来能超越人类吗?
近年来,“人工智能”一直是人们所热衷探讨及开发的前沿科技,人类对于科技的追求已不仅仅满足于理解与运用自然规律,而是慢慢进化到开发创造出类似人类的“智能生命”,所
学佛感悟时间:2023-08-28
-
佛教故事:和颜爱语:超越烦恼
超越烦恼我的师傅峨翁老师有一位信徒叫野原樱州。他是画家,人高马大,还是剑道的高手。然而,人都有说不清的怪癖,这位堂堂大汉就怕打雷。一打雷,他就吓得钻进蚊帐里一个劲儿
佛教故事:和颜爱语时间:2023-08-25
-
星云法师:超越极限
人生总是像五指一样,希望做大姆指:最大、第一、顶好;做食指:手一指,就是命令、是领导、是指挥;做中指:最长、最中、最粗;做无名指:无名才是真名、无名指才配戴黄金
星云法师时间:2023-08-25
-
佛教故事:拈花智慧:西方的“十字信仰”和东方的“圆形信仰”
西方的十字信仰和东方的圆形信仰东西方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决定了东西方信仰的不同。西方人选择的是基督教、天主教这样的信仰,他们尊奉的是十字架,是十字信仰。而这个十
佛教故事:拈花智慧时间:2023-08-22
-
信仰佛教必须吃素吗?
圣严法师答:不。素食虽是佛教鼓励的事,但却并不要求所有的教徒非得一律吃素不可。素是汉传大乘佛教的特色,是为慈悲一切有情众生的原故,所以在南传地区的佛教国家乃至出
素食慈悲时间:2023-08-19
-
佛教故事:禅是一枝花:超越常识
超越常识有一年轻学僧恭敬地向性空禅师问道:什么是祖师西来意?性空禅师回答道:假如有人落在千尺之深的井中,你能不假寸绳把他救出来,我就告诉你。学僧以为性空禅师在敷
佛教故事:禅是一枝花时间:2023-08-18
-
陆波:一位皇太后生前身后的信仰依靠
陆波:一位皇太后生前身后的信仰依靠[摘要]后宫女眷们过着近乎软禁的空虚而绝望的生活,有宗教信仰,至少可以帮她们构筑极乐世界的美好愿望。文/陆波(律师,腾讯 大家专栏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7
-
雪漠:与时俱进的大手印文化——当下关怀与终极超越
雪漠:与时俱进的大手印文化——当下关怀与终极超越与时俱进的大手印文化——当下关怀与终极超越(一)时间:2010/11/28地点:四川成都蜀兰大酒店五楼阳光厅 一、与时俱进的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1
-
《学佛群疑》01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宝吗?
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宝吗?是的,信仰佛教和鬼神崇拜的民间信仰很不相同,信仰佛教必须三宝具足。所谓三宝指的是佛、法、僧;所以称为宝,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旦接受
《学佛群疑》圣严法师时间:2023-08-10
-
佛教故事:摆脱无谓的幻想,才能实现自我超越
摆脱无谓的幻想,才能实现自我超越佛经里曾记载了一个赛月童子的故事,说的是有位贫穷的年轻人,由于没有亲戚,日子过得很孤独。他平日工作很认真,但却只能养活自己,其他
佛教故事:放下就是快乐时间:2023-08-09
-
真正的信仰是什么?
真正的信仰是什么? 问:真正的信仰是什么?生根活佛答:真正的信仰不是口头说:“自己信什么什么。”而是为自己的信仰付出一切代价,也可以付出自己珍贵的生命。这里付出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08
-
真正的信仰、爱、修行和禅修是什么?
真正的信仰、爱、修行和禅修是什么? 这两天有几个网友向我提出几个问题,问题和答题如下:问:真正的信仰是什么?生根活佛答:真正的信仰不是口头说:“自己信什么什么。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08
-
马丁·维荷文博士:探索信仰与理性的界限
马丁·维荷文博士:探索信仰与理性的界限东西方宗教研究,第1期,2001年6月,77-97页Religion East and West, Issue 1, June 2001, pp. 77-97作者马丁维荷文博士:历史博士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
佛教故事:谈佛说禅悟人生:超越名利实现内心和谐
超越名利实现内心和谐世之熙熙皆为利来,世之攘攘皆为利往。世界上人事繁杂,常常让人痛苦不堪,多少人忙碌一生皆为名利,面对诱惑时只有能够超越名利才能够达到内心的宁静
佛教故事: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