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净法师:认识因果 第三章 全息网络
第三章 全息网络一般人常有个错误的观念,认为如果没有直接的去从事某事,自己就不需负任何的责任,其实,如果从广泛的角度来看,整个社会或甚至整个世界都是一体的,每个人和其
汉传人物时间:2025-06-25
-
成观法师:禅之甘露 第三章 禅观四法门
第三章 禅观四法门下面是四种比较深入的禅观法门。一、四念处观四念处的用意是要我们对身(身体) 、受(觉受) :心、法这四样东西作深入的观察与思惟。一般来说,我们所要观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5-05-24
-
成观法师:唯识三十论颂义贯 第三章 唯识相
第三章 唯识相就二十四行颂中, 初一行半, 略辩唯识相, 次二十二行半,广辩唯识相。注 释就二十四行颂中:再就最初的二十四行颂中所说。初一行半,略辩唯识相:初一行半,即最初
汉传人物时间:2025-05-24
-
成观法师:唯识三十论颂义贯 第三章 唯识相 第七节 唯识与生死相续
第七节 唯识与生死相续虽有内识而无外缘,由何有情生死相续?颂曰:论颂由诸业习气 二取习气俱前异熟既尽 复生余异熟注 释诸业:业,梵文羯磨Karma,义为造作doing,making, actio
汉传人物时间:2025-05-23
-
僧宝论13、谤僧过失严重 (第三章 避免谤僧与调整行为 之一)
僧宝论13、谤僧过失严重 (第三章 避免谤僧与调整行为 之一)第三章 避免谤僧与调整行为在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以名闻与利养所编织的竞争网络,覆盖了社会大众的全部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5-06
-
法尊法师:第三章 事业流传教法增广
第三章 事业流传教法增广事业流传者,尊者之高足遍弥于印度、隖仅、跋薄、哦日、前后藏地,各具殊胜功德,宏扬尊者圣教;然最要者,则为种敦一人。住聂塘时,尊者将一百五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2
-
明旸法师:佛陀的十大弟子 第三章
第三章 阿那律尊者天眼第一阿那律阿那律是甘露饭王的次子,又译为阿冕楼陀,汉译无贫、如意。过去世以裨饭施辟支佛,九十一劫人天之中受如意乐,故名。他是摩诃男的亲弟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
蒋维乔:因是子静坐卫生实验谈 第三章 静坐与生理的关系
第三章静坐与生理的关系第一节神经静坐能影响全部生理,外而五官四肢,内而五脏六腑,殆没有一处没有关系;然这里不是讲生理学,未便一一列举,只可就极有关系的神经、血液、呼吸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4
-
佛恩居士:走近佛教 第三章 娑婆世界
第三章 娑婆世界从空间上看,宇宙是没有边际的。从时间上看,宇宙是前前无始、后后无终的。佛将银河系称为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组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9
-
郑颂英:佛法基本原理 第三章 佛法究竟主张什么样的人生
第三章、佛法究竟主张什么样的人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只顾耕耘,不问收获。尽心尽力,不贪不求,无疚无愧,自在自得。领悟了佛法的宇宙观和因果观,佛法的人生观也就顺理成章了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
李富华:佛教学 第三章 佛教在印度的发展
佛教学第三章佛教在印度的发展原始佛教以后,佛教在印度有长达1500余年的发展,经历了部派佛教、大乘佛教和密教三大阶段。第一节部派佛教在释迦牟尼逝世约百年之后,佛教僧团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7
-
苏行三:四十二章经讲录 第三章 割爱去贪
第三章 割爱去贪佛言:剃除须发,而为沙门受道法者,去世资财,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慎勿再矣。使人愚蔽者,爱与欲也。(解)佛说:一个人剃须除发以后,学习到沙门的地位,要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5
-
雷迪西亚多大师:三十七道品导引手册 第三章 四正勤
第三章 四正勤「正勤」的定义是:能够非常地努力实践,称为「勤奋」(padhana)。能够适当地、非常努力地实践诸「法」,称为正勤(Sammapadhana)。没有任何勉强成分的努力,称为「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5
-
慧广法师:忏悔的理论与方法 第三章 中印忏悔法的异同
第三章 中印忏悔法的异同第一节 忏悔的次序从前章的叙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传统(印度)佛教所建立的忏悔法有三种:作法忏、取相忏、无生忏。而这三种忏法中,又以无生忏为究竟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23
-
依昱法师:谈心说识 第三章 人类自私的根源为何——转染成净、平等性智
第三章 人类自私的根源为何转染成净、平等性智一、我执的根源在日常生活当中,环绕在吾人周遭一切,皆离不开一个我字,我的家、我的衣服、我的书、我的钱、我的公司、我的,由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11
-
厚观法师:空之探究 第三章 第五节 空之解说
第三章_《般若经》──甚深之一切法空第五节 空之解说(p.167~p.174)一、《般若经》之空义(p.167~p.170)「空」在《般若经》中,说得非常广,到底怎样的说明呢?【(一)十八空1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09
-
恒强法师:原始佛教之中道 第三章 有无中道
第三章 有无中道所谓有无,指有见、无见。有见,指确认所说的存在有其真实性。无见,相对于有见,又称无有见、非有见,指确认所说的存在没有真实性。如《大乘入楞伽经》中佛说: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01
-
真禅法师:华严宗简论 第三章 华严宗的判教 第三节 十宗
第三节十宗华严教义,多姿多彩,众生尊崇,各不相同。贤首大师将众生尊崇的宗派,分为十宗:一、我法俱有宗:是人天乘。为犊子部所立之宗。佛说五戒十善等法,软化人天,是随顺俗情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19
-
佛教故事:禅·看开:第三章 看懂别人
第三章 看懂别人将心比心,就是佛心;拥有佛心,就有佛眼。生活中有着太多的心灵相隔:在单位上班,彼此可以因为一个职称,闹得形同陌路;出门在外,两个陌生人可以由于一言不合,马
佛教故事:禅·看开时间:2023-11-18
-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三章 寻法
第三章 寻法在对佛陀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这两个朋友放弃行脚生活,返回家乡马嘎塔国(Magadha),他们此时年约四十岁。⑴找到不死之道虽然面临许多失望,他们仍未放弃希望。相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时间:2023-10-09
-
探秘生死轮回的启蒙书·前世今生:第三章 一两个钟头走完一生(1)
第三章 一两个钟头走完一生(1)一个礼拜后,凯瑟琳步伐轻快地踏进我的办公室。该先说明,她看起来比过去更靓丽,更有光彩了。她很高兴地告诉我,长久以来害怕溺水的恐惧没有
佛教故事:探秘生死轮回的启蒙书·前世今生时间:2023-09-06
-
佛教故事:因果故事:第三章 轮回说
第三章 轮回说l、各宗教的轮回说在东方各民族中,印度民族对轮回说的信受,是最坚定而不受任何思想及学说所动摇的,因在印度民族中,有人见到他人过去各生的不同动态,好像看电
佛教故事:因果故事时间:2023-08-30
-
佛教故事:因果故事:住处部 第三章
住处部 第三章如婆沙论说。饿鬼有二住。一正。二边。第一正住者。证之不定。被论说云。此阎浮提五百由旬之下有饿鬼界。被阎罗王领。是其正处。又善生优婆塞经亦同此说。五
佛教故事:因果故事时间:2023-08-30
-
佛教故事:五福的意义:富贵 第三章
富贵(第二福)第三章一、富贵的由来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真义只有长寿而没有富贵,日子也是很难挨过的。为什么有人只有寿命长而缺乏富贵;有的人却长寿。因为寿命和富贵不是勉
佛教故事:五福的意义时间:2023-08-30
-
佛教故事:温暖之家:第三章 家庭的团结精神
第三章 家庭的团结精神一、如何加强家庭的凝聚力近几十年来,我们把生长在破碎家庭里的孩子与独居的老人唤为问题儿童的孩子,有的是来自破裂的家庭,因他们的父母时常争吵
佛教故事:温暖之家时间:2023-08-12
-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三章 马哈咖咤亚那的皈依佛法
第三章 马哈咖吒亚那的皈依佛法生为司祭之子在他的最后一世,苟答马佛(Gotama)出世时,马哈咖吒亚那诞生在:中国西南方向阿槃提国的首都优禅尼城(Ujjeni),是司祭(purohit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时间:2023-07-30
-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三章 「生在圣者家族」
第三章 「生在圣者家族」实语誓言助女人顺产有一次,盎古利马喇在托钵时,看见一个女人难产。他的悲心油然而生,心想:「众生真苦!他们真苦!」他回到寺院向世尊报告此事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时间:2023-07-30
-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三章 给孤独的家庭
第三章 给孤独的家庭慈善的妻子给孤独的婚姻很幸福。他的妻子富那罗伽那,人如其名,意思就是「福相」,作为这家慈善的精神象征,她照顾仆人与日中前来的僧团(sangha)。她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时间:2023-07-30
-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三章 断除欲乐的大智慧者:柯玛
第三章 断除欲乐的大智慧者:柯玛就如佛陀在比库僧团中,任命沙利子(Sariputta)与马哈摩嘎喇那(Mahamoggallana)两位上首弟子般,他也任命两位女性为比库尼(bhikkhuni)僧团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时间:2023-07-30
-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三章 与吉达长者有关的事件
第三章 与吉达长者有关的事件马哈咖施展神通在别处,提到和个人比较有关的事件。有一次,一些比库在他家应供后,吉达(Citta)陪他们走回寺院。那天天气很热,他们汗如雨下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时间:2023-07-29
-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三章 中国佛教道德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三章 中国佛教道德第三章 中国佛教道德佛教是一种道德伦理色彩十分浓厚的宗教,它重视人的道德价值,重视人的道德修养。并把它的宗教实践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7
-
佛教故事:鸠摩罗什传奇 第三章:母子出家
第三章:母子出家回头说鸠摩罗什因心生怜悯,把一条项链送给小乞丐,岂料好心办成了坏事,他不仅害了小乞丐,还害了桑什。事件发生后,仍然没完没了。这日,王后多娜来到国
佛教故事:鸠摩罗什传奇时间:2023-07-23
-
证严法师《四十二章经》
现代生活已迈入高科技,而讲究科技的结果,往往容易使人迷失在制式的度量中,比如:求学时总是在乎成绩高低,科系出路的好坏;求职时也会在乎收入的多寡,升迁的快慢。当一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16
-
《四十二章经》之断欲绝求:做人真的不能太贪心
《四十二章经》,第二章就是“断欲绝求”。经文是这么说的:“佛言:出家沙门者,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佛深理,悟无为法。内无所得,外无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结业。无念
汉传法师时间:2016-12-30
-
《四十二章经》之返本会道:实践是检验“佛法”真理的唯一标准
普贤菩萨重在实践(资料图)我们学佛的人都知道,信、愿、行啊!这净土就要信、愿、行,这个三者缺一不可。在〈普贤菩萨行愿品〉里头也说了,“虚空有尽,我愿无穷”,虚空有
汉传法师时间:2017-02-23
-
《四十二章经》夫见道者,譬如持炬
佛灯我们今天学佛呀,其实我们就求得一念的明白啊,古人有说了,「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在哪里头呢?他在我们的心里头。佛说了,身体的精进不是真精进,心的
汉传法师时间:2017-05-05
-
心定法师:心定和尚说故事 第三章 佛典妙喻
四十八愿 第九讲:学习十八愿怎样正确用心讲解:纯祥法师佛教哪一个法门都对心性很重视,唯有净土教在以往的劝化里对用心说得并不是特别明显,比较注重在念佛。念佛是起行
更多文章时间:2020-06-10
-
日慧法师:佛法的基本知识 第三章 观察法义谈正见 诸行无常 有漏皆苦 诸法无我 寂静涅盘
南怀瑾:真正的人生,做顶天立地的事业,在平淡无味中完成
更多文章时间:2020-06-22
-
达观法师:随缘自在 第三章 禅诗意境
地藏经简答壹佰条 莲忏法师整理自序第一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第五十条第五十一条~第六十条第六十一条~第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01
-
达观法师:信心铭-禅解 第三章 息妄显真
一七第二天 顶礼和尚三拜, 问讯,坐下,请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妙湛总持不动尊 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 不历僧祇获法身 愿今得果成宝王 还度如是恒沙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01
-
宗性法师:力行十善 第三章 何为力行十善(下)
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最大的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和其胁侍观世音菩萨以及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也称“弥陀三尊”,共同接引众生往生极乐世界。《六
宗性法师时间:2020-07-15
-
圣严法师:明末佛教研究 第三章 明末的唯识学者及其思想
圣严法师时间:2020-07-20
-
黄威南居士:情到深处人孤独 第三章 无常是苦
情到深处人孤独第三章 无常是苦⊙「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色无常,无常即苦,......如是受、想、行、识无常,无常即苦,......」—杂阿含经人生充满着种种的遗憾和痛苦,
更多文章时间:2020-08-05
-
妙心法师:《四十二章经》达世如幻章撷要简解
《四十二章经》达世如幻章撷要简解[原文] 佛言:“吾视方便门。如化宝聚。视无上乘。如梦金帛。视佛道。如眼前华。视涅槃。如昼夕寤。视兴化。如四时木。”[消文] 什么是“
更多文章时间:2020-08-22
-
《四十二章经》上:佛教的传入_儒释道智慧入门(谷园讲通鉴精华版)
本课程包含《孔子家语》《韩非子》《淮南子》《史记*货殖列传》《列女传》《佛说四十二章经》等六大国学经典的通俗解读,涵盖儒家、道家、法家、佛教及商业和女性思想智慧
佛学视频时间:2020-09-15
-
《四十二章经》下:佛教智慧入门_儒释道智慧入门(谷园讲通鉴精华版)
本课程包含《孔子家语》《韩非子》《淮南子》《史记*货殖列传》《列女传》《佛说四十二章经》等六大国学经典的通俗解读,涵盖儒家、道家、法家、佛教及商业和女性思想智慧
佛学视频时间:2020-09-15
-
谈锡永居士:四重缘起深般若 第三章 弥勒瑜伽行 2 法相
四重缘起深般若 第三章 弥勒瑜伽行(2) 2 法相(一)前言法相建立三自性相,即是:遍计自性相(parikalpita-svabhava)、依他自性相(paratantra-svabhava)、圆成自性相(parinisp
更多文章时间:2020-09-19
-
谈锡永居士:四重缘起深般若 第三章 弥勒瑜伽行 1 瑜伽行的基道果
四重缘起深般若 第三章 弥勒瑜伽行(1) 1 瑜伽行的基道果“瑜伽行”即是大乘行人的修学。弥勒所说的修学系统,即名为弥勒瑜伽行。弥勒瑜伽行的修证,强调中道。中道是佛的根
更多文章时间:2020-09-19
-
谈锡永居士:四重缘起深般若 第三章 弥勒瑜伽行 4 《三自性判定》略释
四重缘起深般若 第三章 弥勒瑜伽行(4)《三自性判定》略释世亲论师 造论谈钖永 译释梵名:Trisvabhava-nirdesa[注1]藏名:Rang bshin gsum nges pa bstan pa前言弥勒瑜伽行
更多文章时间:2020-09-19
-
谈锡永居士:四重缘起深般若 第三章 弥勒瑜伽行 3 唯识
四重缘起深般若 第三章 弥勒瑜伽行(3) 3 唯识(一)陈那与唯识今学识,即是人的心理起了别功能,由是才能有辨别的能力。但当我们作辨别时,却实在依二取与名言来作辨别,因此
更多文章时间:2020-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