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知识| 何谓菩萨?
菩萨是梵文音译菩提萨埵的简称。其菩提汉译是觉悟,萨埵汉译是众生,或有情(一切有感情的动物),全译应是:觉有情,道众生,觉悟的众生之意。根据这个词意,中国古代翻译
佛像文化时间:2025-07-07
-
衍慈法师:凡事皆有因果,勿用肉眼断事
从前有位老和尚,有意要重新修建佛庙,于是特地到一处较有钱的乡镇化缘。化了数天,竟无人肯发心捐助。后来,有一个癞痢头的卖烧饼孤儿,看不过去,就把往常卖饼积蓄来的钱
汉传人物时间:2025-07-03
-
衍慈法师答:忙碌的在家人应如何修学佛法?
问:法师慈悲,请问对生活忙碌,想发心修行的在家人,应用什么方便,又有次第的方法,来修学佛法,请法师开示?衍慈法师答:忙碌的人修行,应该多念佛。《无量寿经》云: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7-03
-
衍慈法师:以「《金刚经》的智慧共建和谐社会」
以「《金刚经》的智慧共建和谐社会」「以《金刚经》的智慧,共建和谐社会」。这一主题,以下分三个层面作一简单的探讨。一、「应无所住」这句话,是《金刚经》的重心,其中妙理
汉传人物时间:2025-07-03
-
衍慈法师:新年礼物:「发菩提心」
新年礼物:「发菩提心」诸位善信、诸位护法信众、大家好!2008年即将降临,万象更新,送上一份新年礼物:「发菩提心」给各位,希望大家欢喜接受。发菩提心,真的是殊胜吉祥,也是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7-02
-
衍慈法师:在家居士如何建设佛化家庭?
居家者应该懂得治家之法,并要做好自己的角色,人是家庭的一个分子,家庭是社会的雏型,欲想国泰民安,社会净化,必先从从家庭着手;要使空庭美满,必须自身做起。人在社会
汉传人物时间:2025-07-02
-
衍慈法师:不要误解了“随缘”的意思
随缘两个字,是很多人的口头禅。尤其是遇到困难,无法做好某件事情,不想管或管不了之时,脱口而出说:随缘吧!其实,随缘并不容易做到,要有真智慧的人,才能办得到。所谓
汉传人物时间:2025-07-02
-
衍慈法师:修行犹如洗厕所
每次佛学讲座或法会完后,待信众们差不多全部离开了,总有一位女居士很发心,留下来清洁厕所。这情况已维持了多年,没有改变。还记得有一次我问她,又是你洗厕所?你会不会
汉传人物时间:2025-07-02
-
衍慈法师:寺院拜佛殿堂顺序
问:请师父慈悲解答下列的问题,谢谢!在寺院拜佛,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殿,地藏殿,伽蓝殿,祖堂,请问有次第吗?应先从那一个殿开始呢?衍慈法师答:寺院是有很多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5-07-02
-
衍慈法师:被骂不答不接恶
通常被人骂者,少有不起烦恼,乃至瞋恚心,佛在世时,也有这样的大恶人,他妒嫉佛陀德高望重,要伤害佛陀,以下是佛陀的亲身经历:佛言:有人闻吾守道,行大仁慈,故致骂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7-02
-
衍慈法师:怎样建设佛化家庭?
居家者应该懂得治家之法,并要做好自己的角色,人是家庭的一个分子,家庭是社会的雏型,欲想国泰民安,社会净化,必先从从家庭着手;要使空庭美满,必须自身做起。人在社会
汉传人物时间:2025-07-02
-
衍慈法师:注意足下 即是修行方法也是修养
只要用心注意足下,便能收摄身心,此是修行的一个方法。有些时我看到信徒在大殿行走,足踵不着地而在跑。使我想起注意足下这句名言,几年前曾到日本,发觉寺院禅堂前面挂上
汉传人物时间:2025-07-01
-
界诠法师:佛学基础 第一章 佛法僧三宝 第一节 何谓佛
第一章 佛法僧三宝第一节 何谓佛所谓佛者,梵语佛陀之简称。(梵语,指印度之语言)译言觉者,或智者。即真正圆满觉悟宇宙人生之真相,亦即了悟诸法之事理的一切智人。因众生由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6-18
-
宣化上人:何谓仁,佛教兴亡人人有责
一九八四年三月六日仁者爱人,就是仁爱的人。这个仁,在人来讲,就是仁慈的表现,有推己及人的思想。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身受之事,不要加在旁人的身上。
宣化上人时间:2025-06-18
-
明证法师:请大法师开示何谓供养诸佛?是否拿灯油或花或食物摆在佛前礼佛即是供养?
阿弥陀佛,请大法师开示何谓供养诸佛?是否拿灯油或花或食物摆在佛前礼佛即是供养?明证法师开示:所谓供养诸佛,就是如法的修行。是否拿灯油或花或食物,摆在佛前礼佛即是供养?
汉传人物时间:2025-05-20
-
如本法师答:何谓中观派?
如本法师答:中观派(梵名Madhyamaka,Madhyamika),系以龙树(梵语Nagarjuna)之中论为基础宣扬空观之学派。认为由世俗之名言概念所获得之认识,皆属戏论范围,称为俗谛;唯有依照
汉传人物时间:2025-05-08
-
惟传法师:何谓「开悟」与「证量」?
不要随便肯定、认定一个人是否有开悟,这些我们都要保留。当然,如果我们内心里面有很多的境界、有很多的智慧尚未体悟到,而某个人所讲的,就是很让我心服,觉得「这个人应该是
汉传人物时间:2025-04-05
-
惟传法师:何谓身、心、灵?
何谓身、心、灵?我们一般是讲身、心,而所谓的「心」与「灵」,心灵也可以合一的讲,意指我们的精神领域层次。一般大致的区分是身、心,以佛学名相而言,亦即「名」(心)跟「色」
汉传人物时间:2025-04-05
-
何谓“三圣眼”菩提——凤眼、龙眼、麒麟眼
所谓“三圣眼”是指 凤眼、龙眼、麒麟眼三眼,早先有个说法叫做“十车凤眼,一车龙眼。十车龙眼,一车麒麟眼。”其实说的就是凤眼好找,龙眼、麒麟眼难觅,并且从一个侧面
凤眼菩提时间:2025-01-23
-
惟贤法师答:何谓唯识中道?
问:何谓唯识中道?惟贤法师答:唯识中道,依遍计执、依他起、圆成实三相建立。此三相包括世出世间,染、净、有为无为诸法,实为佛教完整的宇宙观。1.遍计执:谓义相之颠倒妄相,如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7
-
圣严法师: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何谓菩萨行?
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何谓菩萨行?要了解什么是「菩萨行」,就得先弄清楚什么是「菩萨」?我们看到经典的记载,菩萨没有一定的身分;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前,曾为出家比丘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0
-
衍慈法师:修行与洗厕所
每次佛学讲座或法会完后,待信众们差不多全部离开了,总有一位女居士很发心,留下来清洁厕所。这情况已维持了多年,没有改变。还记得有一次我问她,又是你洗厕所?你会不会洗?洗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05
-
衍慈法师:如何活得幸福
这一个题目,也许真的定得太高了,不是吗?因为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不幸福,其实幸福这个感觉,是要用内心去体验,因为它不是你从外面接触到之景象或人事,而是彼此互动之后所留下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05
-
衍慈法师:开光到底开的什么光
一般人都会听过佛像开光。每当一座寺院落成或重修,佛菩萨像雕塑后,会邀请诸山长老莅临主持佛像开光典礼;很多佛教徒亦参加过圣像开光仪式;也有信众家里要供奉佛菩萨像,先将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05
-
衍慈法师:如何做个开心快乐人之四 勿忘普贤菩萨之随喜功德 B
如何做个开心快乐人之四 勿忘普贤菩萨之随喜功德 B「嫉妒」往往妨碍我们修行,对治这个嫉妒心,用普贤菩萨十大愿中之第五愿「随喜功德」,最为恰当。普贤菩萨讲述十大愿王时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04
-
何谓无所住?
问:何谓无所住?慧律法师:无所住就是不能执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切法不执着,清净心就跑出来。无所住就是无所住,不能讲无所住怎么解释,还执着那个无所住,就变成有
向生净土时间:2024-06-23
-
何谓:五毒心
佛门把贪、嗔、痴、慢、疑叫做“五毒心”。因为有了它们的存在,修行人的本心本觉将会被遮蔽,就无法明心见性。现简述如下:①贪:贪有很多种,普通来讲我们有财、色、名
佛教知识时间:2024-06-15
-
衍慈法师:因果可畏
因果可畏衍慈法师山林猛兽,令人生畏惧,但猛兽只可伤人于一时,不致于误人心智。误人心智的,往往是因果,是故说虎虽可畏,因果更可畏。 古时有位通慧禅师,当小沙弥时,
因果报应时间:2024-05-27
-
何谓“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意译曰归命无量觉,无量佛。亦即归命于无量寿佛及无量光佛。净土宗称之为六字弘名。归命者,众生一心仰赖阿弥陀佛,即众生之信心。无量寿佛或无量光佛者,佛
佛学知识时间:2024-05-08
-
佛学基础:第一章 佛法僧三宝 第三节 何谓法
第一章 佛法僧三宝 第三节 何谓法所谓法者,梵语达磨,泽云法,轨持义。轨谓轨范,能生物解:持调任持,不会自相。合此任持良性轨范物解两义,即名为法。此法,概括宇宙一
佛学基础时间:2024-04-07
-
衍慈法师:信佛后事情不顺,这是怎么回事
衍慈法师:信佛后事情不顺,这是怎么回事问:我看见不少佛友,他们信佛、念佛,但是还有很多烦恼,有人做生意失败,有人与婆婆不和,有人孩子不听话等等,请问师父这是怎么
佛学常识时间:2023-09-13
-
邱天道研究员”话说何谓药师禅和药师禅健康疗法
名词释义 药师:单从药师解释是药工、医师的古称。《大宝积经》卷一○八:“譬如大药师,善能医治一切诸病。自无有病,见诸病人而於其前自服苦药,诸病人见是药师服苦药已
药师禅时间:2023-08-24
-
佛教故事:佛教与拜拜:何谓布施
何谓布施惠施济世前文说过,慈悲喜舍是佛教的「四无量心」。然而世人对此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常行颠倒,施不如法,在此有再加以阐述的必要。何谓布施以财物普分给他人为布,克
佛教故事:佛教与拜拜时间:2023-08-23
-
星云法师点化马英九何谓出世入世
星云大师去年最后一场佛学讲座,2006-12-17日晚在台北举行,即将卸任台北市长的马英九担任特别嘉宾。被星云大师要求解释佛学出世、入世的定义时,马英九的答案却「不及格
星云法师时间:2023-08-23
-
25何谓念佛至一心不乱?
何谓念佛至一心不乱?「一心不乱」这句话,出于《阿弥陀经》,在《遗教经》中也说到「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一心不乱的意思是属于修定的法门之一,又称念佛三昧,或称般舟
《学佛群疑》圣严法师时间:2023-08-06
-
56何谓专修与杂修?
何谓专修与杂修?严格地说,中国人是杂修的佛教。例如:为了求现生的健康、长寿、消灾、免难而持诵《普门品》、《药师经》、《大悲咒》或念观音菩萨及药师佛圣号;若为求西
《学佛群疑》圣严法师时间:2023-07-30
-
何谓四圣谛(苦、集、灭、道)
woshifodizi,2009年一者苦谛。二者集谛。三者灭谛。四者道谛。苦谛者。所谓八苦。一生苦。二老苦。三病苦。四死苦。五所求不得苦。六怨憎会苦。七爱别离苦。八五受阴苦。
答疑解惑时间:2023-07-24
-
何谓专修与杂修?(圣严法师)
聖嚴法師严格地说,中国人是杂修的佛教。例如:为了求现生的健康、长寿、消灾、免难而持诵《普门品》、《药师经》、《大悲咒》或念观音菩萨及药师佛圣号;若为求西方的未来
答疑解惑时间:2023-07-18
-
何谓“菩萨”? “菩萨”的含义是什么?
何谓“菩萨”? “菩萨”的含义是什么?“菩萨”亦称“菩提萨埵”。含义:道众生、觉有情、大觉有情。凡是明解大乘佛法,发了上求佛觉心愿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者,不论是和
药师家族常识时间:2023-06-19
-
佛经知识-何谓五明之工巧明?
二是工巧明,你们好好来听啊。就是我们的智慧能达到圆融,能操纵世间有为法的逻辑结构,表相宣色,包括表显一切所能见的现象以及在色调上,就是工艺吧、艺术的高超嘛,种种精
佛陀住世时间:2022-09-13
-
佛经知识-何谓五明之医方明?
三呢,就是医方明。医方明者,就是包括西医、针灸、艾石、内科、外科、儿科、妇科、跌打损伤等等以及按摩、火罐等,就包括所有这些啊,必须超过世间的名医,才能称妙谙五明
佛陀住世时间:2022-07-18
-
佛经知识-何谓五明之因明?
第四条叫因明。因明是逻辑学理体,因明要善解世间、出世间一切因果关系,随便指个东西都能讲出它的因果道理来,对有为法和无为法的因果关系要洞察入微,识解谛相。所谓洞察
佛陀住世时间:2022-06-09
-
佛经知识_何谓烦恼障?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去除?
凡是众生处处时时都在牵挂障碍之中生活,就是说凡是我们的普通的同学啊,在这里有普通同学,你们现在都是在这个障碍中,有一切烦恼,处于所有一切障碍当中、牵挂当中生活的
佛陀住世时间:2022-06-06
-
何谓临终正念分明
正念是意根。无贪无惑故分明。省庵大师《西方发愿文注》正念分明,有很多人把正念仅仅理解为是念阿弥陀佛。当然也可以这么理解,但是不能仅仅局限在这个地方。正念,包括他
大安法师时间:2021-06-12
-
何谓念佛至一心不乱
问:何谓念佛至一心不乱?圣严法师答:一心不乱这句话,出于《阿弥陀经》,在《遗教经》中也说到: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一心不乱的意思是属于修定的法门之一,又称念佛三昧
圣严法师时间:2021-04-11
-
何谓十二因缘
好,阿弥陀佛,各位大家吉祥。今天呢,想跟大家说说,又一个佛门常见的概念,叫做十二因缘。可能我们在读诵经典的时候呢,常会见到这个名词,但是呢,也可能不知所云,到底
宏海法师时间:2021-04-04
-
何谓「世间食」与「出世间食」
世间食有四食,即:(1)段食,亦作揣食、抟食、见取食,即以香、味、触等色法为体之饮食,资益诸根。(2)触食,亦作更乐食、乐食、温食,即精神之主体透过感觉器官,由取
其他文章时间:2021-03-24
-
何谓「转轮圣王」
好,各位,阿弥陀佛!大家吉祥。今天在这里想跟大家谈谈,什么叫做转轮圣王。我们在佛教里面,如果有因缘去读诵一些经典的时候,都会读到这么一个概念,要么是叫转轮圣王,
宏海法师时间:2021-03-09
-
何谓「四种三昧」
欲登妙位,非行不阶。行法众多,略言其四。梵语三昧,华言正定,又云调直定。众生心行,常不调、不直、不定,入此三昧,能调、能直、能定,故名三昧。一、常坐三昧常坐三昧
其他文章时间:2021-01-01
-
何谓「六即佛」
【六即】又名六即佛,天台智者大师,立六即佛义,以示由凡夫修行,乃至佛果的位次,即:一、理即佛,一切众生,虽轮回六道,日处尘劳烦恼中,与觉体相背,然而佛性功德,仍
其他文章时间:20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