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愿法师:学佛要以智慧断烦恼,不要着相修行
修普贤行愿法门,发广大的菩提心,尽虚空、遍法界,尽未来际不间断地教化众生,这样地去行持,不说断自烦恼,而自烦恼自然就能够灭除尽无余。以甚深广大的菩提心,尽未来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7-09
-
宣化上人:无论你怎么修行烦恼不断一切都是假的
不守戒就是不修行,能守戒律就是能依教奉行,就会令我们生出真正的智慧,什么时候也不会颠倒,不会做出开斋破戒的事情。所以修道人要时时刻刻能克己复礼,好好控制自己,不
宣化上人时间:2025-07-08
-
宣化上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十五)法宝髻长者 寄第五无痴乱行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唐于阗国沙门实叉难陀译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十五)法宝髻长者寄第五无痴乱行尔时善财童子。于明智居士所。闻此解脱已。游彼福德海。治彼福德田。仰
宣化上人时间:2025-07-06
-
佛陀的四个法宝之二放生
佛陀的四个法宝之二放生大智度论云: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在所有的罪过里面,杀生的罪过最重,在所有的功德中,放生的功德第一!因为所有的众生最宝贵
放生仪轨时间:2025-06-20
-
明一法师:禅修能够破烦恼
禅修能够破烦恼我们的烦恼无处不在,这是因为我们的贪、嗔、痴三毒无处不在。学佛就是要消灭我们的贪、嗔、痴三毒,净化我们的身、口、意三业。这样我们就能够减少我们的烦恼
汉传人物时间:2025-06-14
-
慧广法师:为何每天念经拜佛还是觉得烦恼?
居士问:师父,为什么每天念经拜佛自己还是觉得烦恼呢?慧广法师答:我们学了很多佛理,会念长长的经文,会持诵复杂的梵文咒语,会双盘打坐,长期素食等等,我们很辛苦地做
汉传人物时间:2025-06-01
-
正如法师:如何放下烦恼?
问:如何放下烦恼?答:人生在世,烦恼总是难免的,有的烦恼容易放下,有的烦恼一时放不下,有的烦恼则不容易放下,这都是非常正常的。要思考办法去“接受、处理、放下”它,但不要
汉传人物时间:2025-05-30
-
镜子--认清自己的法宝
纽约有一栋摩天大楼的老板,每个月都为昂贵的电梯修理费苦恼,因为楼很高,电梯不是一叫就来,乘客往往等得不耐烦,一直连续按钮,所以电梯钮坏得很快。人们虽看见电梯钮已
悟性时光时间:2025-05-22
-
明证法师:愿消三障诸烦恼,何为三障?
愿消三障诸烦恼,何为三障?明证法师开示:这三障,可能是烦恼障,业障,报障,烦恼障就是我们现行的烦恼,这烦恼不是我们想的那样,我心烦叫烦恼,心烦肯定是烦恼没错,天冷了你受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5-05-21
-
明证法师:烦恼如何转化?
烦恼如何转化?明证法师开示:完全不需要转化,有人说转烦恼成菩提,我告诉你,烦恼它就不是菩提,你要把烦恼转成菩提的话,请问,什么叫烦恼,因为烦恼已经转成菩提了,这个烦恼没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5-20
-
随顺世缘减烦恼
前几天写了日记《随顺世缘少烦恼》,讲了我们如果能够时常反省自己的话,就是一个能够谅解他人的人。经常以一种谅解他人的心态来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就会减少很多烦恼,就会
为人处世时间:2025-05-12
-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十七回拜法宝髻长者
参狮子宫法宝髻长者重叠妙阁十界施十宝前因蕴积智藏得此果福德宝藏得离愚痴行这时,善财童子从明智居士那里,听闻到随意出生福德藏解脱门之后,子是便游那福德的大海,细加
佛教知识时间:2025-05-05
-
智敏上师:阿罗汉断了烦恼还会不会受报?
另外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很多人不大搞得清楚的,我们再大概地讲一下。若云,假使没有烦恼,所有宿业超诸数量,也不会感果。就是说烦恼断了,虽然业报还有,就不感果了。那么
汉传人物时间:2025-04-18
-
非常详尽的戒淫经验谈20条经验克淫法宝
非常详尽的戒YIN经验谈20条经验克YIN法宝戒淫经验谈 〔作者:洗心居士〕 修行,就是一个不断改变自己的过程。不但佛法讲修行,神道教、气功亦讲修行。乃至学生上学读书,徒
戒邪淫故事时间:2025-04-10
-
圆因法师:佛佗的四个法宝
之一 忏悔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云:「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未学佛以前,贡高我慢,自以为是,在红尘中每天算计着如何让自己高人一等,如何家财万贯,如何穿金戴银,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20
-
普献法师:烦恼像婴儿
佛学讲座91:烦恼像婴儿心地法门:「烦恼就像婴儿一样,有人照顾就越长越大。」我们的烦恼也是这样子。我们的烦恼就是因为我们的妄念,当妄念来的时候,你不懂得去掌控的话,这个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12
-
当欲望之火被点燃后,烦恼就来敲你的心门了
从前,有个百万富翁,每天让他劳神费心的事情跟他拥有的财富一样多。所以,他每天都愁眉紧锁,难得有个笑脸。百万富翁的隔壁,住着磨豆腐的小俩口。曾有谚语说,人生三大苦
佛教知识时间:2025-02-28
-
这个妙法,能化解烦恼
学僧:弟子听说打坐可以治好近视眼,怎样打坐才能治好呢?梦参老和尚:你听说打坐可以治好近视眼,那你一定是有近视眼。打坐和“治好”近视眼两个是不相同的。那你要想治好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5-02-10
-
消灭仇人和消灭自己的烦恼哪个更重要?
娑罗那比丘为恶生王所苦恼缘第二十四昔优填王子。名曰娑罗那。心乐佛法。出家学道。头陀苦行。山林树下。坐禅系念。时恶生王。将诸婇女。巡行游观。至于此林。顿驾憩息。即
佛教知识时间:2025-01-28
-
寂静法师:顺利人生四大法宝
许多人都喜欢问这样一个问题:我怎样做才能让我的人生顺利,让生意顺利,让孩子顺利? 其实,拥有顺利的人生,只要八个字就可以了。按照这八个字去做,你的生命就一定顺利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
宣化上人:自性自度,就是你用正见把你烦恼、愚痴众生,都度过来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善知识。大家岂不道。众生无边誓愿度。恁么道。且不是惠能度。善知识。心中众生。所谓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如是等心。尽是众生。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1
-
昌臻法师:以折服现行烦恼为修心要务
我们今天讲的题目是:“以折服现行烦恼为修心要务。”“以折服现行烦恼为修心要务”是净土士宗第十二代祖师清初的彻悟禅师提出来的,对我们的修行很有帮助,现分四个问题来
昌臻法师时间:2025-01-15
-
净土法门法师:学佛,清净心是功夫,烦恼少是功夫
这些我们平常要细心去反省,观察自己,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有没有定意,就是有没有定的意思,心清净、杂念少。中国古人有两句话,谚语里所说的,非常有道理,「知事少时烦恼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
净土法门法师: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
1古大德教给我们,“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没有必要知道的事情,不去接触,不去打听,我们的烦恼就少;没有必要认识的人,不去攀缘,不去认识,我们的是非就少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1
-
佛陀的烦恼源于慈悲心
文:善果有信者问赵州从谂禅师:“佛陀有烦恼吗?”赵州:“有!”信者:“那怎么会呢?佛陀是解脱的人,怎么会有烦恼呢?”赵州:“那是因为你还没有得度。”信者:“假如我修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30
-
大宝法王:使佛法降服烦恼,这即是修行
我们此生幸运得到暇满具德的人身,对于细微的取舍道理能把握的到,所以有闲暇与机会去行持。其他生命如畜生等,虽然各自具备了一些特点,但是却没有机会行持细微的取舍。因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20
-
大宝法王:练习和烦恼做朋友,这才是修行
当谈到“修心”、“调伏自心”时,很多人会带有误解,认为“修持”代表就是放弃俗务、逃避、或“所有事情通通都不用做了”。另外的误解,则是认为修行是在“压抑痛苦”,当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19
-
济群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讲义 19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义—192006年4月4日讲于戒幢佛学研究所昨天讲到随烦恼。随烦恼分为小随、中随、大随。小的烦恼有十种,昨天讲到第四种,今天讲五种:诳。诳,是一种欺骗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0
-
济群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讲义 20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义—202006年4月5日讲于戒幢佛学研究所昨天讲到八种大随烦恼。大随烦恼在心理的活动中,主要是遍于一切染污心;中随烦恼是遍于一切不善心;小随烦恼是个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0
-
济群法师:佛教鼓励发菩提心的人赚大钱
佛教鼓励发菩提心的人赚大钱虽然学佛与道德、修行并不是对立的。但无始以来的贪心,使我们很容易对财富产生执著。所以说,佛教徒要不要追求财富?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与否,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9
-
济群法师:学习《十善业道经》的意义
今天,我要讲的经典是《佛说十善业道经》。这是一部大家比较陌生的经典。有人可能会问:佛教的经典很多,就我们平常比较熟悉的如《普贤行愿品》、《金刚经》、《地藏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9
-
济群法师:第三大愿:广修供养
第三大愿:广修供养复次善男子,言广修供养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种种菩萨海会围绕。我以普贤行愿力故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8
-
济群法师:佛教徒人生态度——禁欲乎?纵欲乎?(5)
五、佛教对欲望的态度佛教对欲望所持的态度是什么呢?同样是遵循中道法门。佛陀不主张偏离中道的禁欲。他通过六年苦行,体会到一味禁欲对修道并无意义。盲目的自苦,既没有理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8
-
济群法师:解深密经 第五章 诸法唯识
解深密经 第五章 诸法唯识诸法唯识是唯识宗的核心理论,最能反映这种思想的著作,是世亲的《唯识三十论》、《唯识二十论》,玄奘糅译的《成唯识论》,及窥基注的《成唯识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8
-
济群法师:佛教徒人生态度——禁欲乎?纵欲乎?(1)
一、什么是欲?欲就是人类的欲望希求,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精神上的希求;二是物质上的希求。前者属于心理欲望,后者属于生理欲望。人类的欲望无穷无尽,所以,经典中将我们这个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8
-
济群法师:物质财富 PK 精神财富
【物质财富 PK 精神财富】我们可能会失去财富,但不会失去智慧;我们可能会失去健康,但不会失去慈悲;我们可能会失去家庭,但不会失去爱心;我们可能会失去事业,但不会失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8
-
济群法师:文化自觉需要自觉的文化
文化自觉需要自觉的文化现在政府提出了文化自觉,这种自觉应该包括两方面。首先,是认识到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价值。现代文明基本是全面西化的,鼓励人们追逐物欲,纵情享乐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7
-
济群法师:制造苦,缓解苦,没完没了
制造苦,缓解苦,没完没了现代社会物质丰富,也比古人有了更多缓解痛苦的途径。古人离别时,天各一方,音讯渺茫,这种思念因难以解决而与日俱增。一旦相见,由此产生的喜悦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7
-
济群法师:寻找调心之道
寻找调心之道所谓无明,就是看不清自己的内心,看不清生命的真相,看不清那些此起彼伏的念头是什么时候生起,又是什么时候占据我们的心。我们以为,所有念头都是这个我想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7
-
济群法师:如何发起愿菩提心
如何发起愿菩提心愿菩提心,就是我要帮助一切众生出离轮回的愿望。对凡夫来说,这一愿望并不容易生起。可以说,我们从来不曾有过这样的愿望。当然,这不是说我们从未帮助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7
-
济群法师:需求带来的危机
【需求带来的危机】我们对世界的每一种需求都是自己培养出来的,是环境培养出来的。尤其是今天的人,需求似乎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多,更大。一方面,我们自己在不断制造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7
-
济群法师:借我一双慧眼吧
【借我一双慧眼吧】《金刚经》有个广为人知的偈颂,那就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只要对佛教稍有涉猎,多半都会知道这个偈颂,也知道它在说些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6
-
济群法师:无须千里追寻,解脱当下即是
无须千里追寻,解脱当下即是人是什么?相貌吗?地位吗?身份吗?这些都是外在符号,暂时和我们有关而已。真正的内涵不是其他,正是我们当下的心态、性格和人格。这种心态和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6
-
济群法师: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 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 第一节 出家制度的缘起
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沙弥别行篇》解读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济群沙弥是出家身份的起点。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个人来说,当好如法的沙弥,将给未来僧伽生涯奠定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6
-
济群法师:知苦,是为了给心灵排毒
【知苦,是为了给心灵排毒】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的感受时时被各种刺激所麻痹,被各种诱惑所分散,终日在妄念中蝇营狗苟,已经失去感知痛苦的能力。但这种痛苦并不会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6
-
济群法师:附录:《四分律行事钞·受戒缘集篇》原文
夫受戒者,超凡鄙之秽流,入圣众之宝位也。既慕心弥博,故所缘弥多。以多缘故,法事攸难。以难知故,理须详检。而世情尘染,每昏教法。为师为匠,实易实难。但由习俗生常,不思沿革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6
-
济群法师:附录:《四分律行事钞·标宗显德篇》原文
四分律行事钞选读标宗显德篇第一章律宗纲要第一节叙宗劝学【赞戒殊胜】夫律海冲深,津通万象。虽包含无外而不宿死屍,腾岳波云而潮不过限。【劝勉大众】故凡厕豫玄门者,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5
-
济群法师: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 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 第二节 劝说出家的利益
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沙弥别行篇》解读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济群第二节 劝说出家的利益这一部分,律祖引用《华手经》、《大智度论》等经论,进一步阐述劝说或辅佐他人出家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5
-
济群法师:《受戒缘集篇》解读 第一章 具缘成受 第五节 事成究竟
比丘资格的取得《受戒缘集篇》解读第一章 具缘成受济群第五节 事成究竟第五,事成究竟。始从请师,终至白四,九法往来,片无乖各。界非别众,僧无不足,羯磨无非,受者心至,则成受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5
-
济群法师: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 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 第五节 出家者之凡福行
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沙弥别行篇》解读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济群第五节 出家者之凡福行谓有比丘出家已后,但知持戒,不志尚道。以戒为上,余悉不为。用为非道,内多嗔怒。自污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