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仁清法师:人生是无常的 死亡是无期的
现在虽很强健,就要做就要死了想。那个意思是,虽然咱们还很强壮还很年轻,你就得做什么想法呢?产生什么念头呢?人生是无常的,死亡是无期的,说不定哪一会儿我们就死,应
汉传人物时间:2025-06-02
-
观身;如镜
昔日,佛陀在舍卫城祗园精舍弘法时,一位比丘得到了佛陀对他的禅观指导后,独自来到一处森林中禅修。比丘每日都非常精进的修行,可是进步却一直不大,因为比丘对自己非常的
佛教知识时间:2025-04-05
-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如画如诗皆无常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如画如诗皆无常宋代的白衣卿相柳永,由于才华横溢,又醉心于诗词的创作,因此所作诗词音律婉约、铺述如诗如画,特别善长于描写大自然和浏览湖光山景,以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3-11
-
人生无常,时间的真相
从前,有位幻术师非常精通幻术,他有一位朋友是出家师父,俩人非常要好。有一天俩人像平时一样坐在幻术师家里边喝茶边聊天。闲聊中,出家师父对幻术师说:“我想看看你的幻
佛教知识时间:2025-01-28
-
净慧法师:生命是无常的
生命是无常的,这给我们提供一个改造生命、解脱生命的机会;如果生命是常的,它就是不可改变的东西了。要普度众生,就要从爱护大地的每一粒沙、每一块石头、每一棵树苗、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5
-
济群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讲义 19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义—192006年4月4日讲于戒幢佛学研究所昨天讲到随烦恼。随烦恼分为小随、中随、大随。小的烦恼有十种,昨天讲到第四种,今天讲五种:诳。诳,是一种欺骗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0
-
济群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讲义 20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义—202006年4月5日讲于戒幢佛学研究所昨天讲到八种大随烦恼。大随烦恼在心理的活动中,主要是遍于一切染污心;中随烦恼是遍于一切不善心;小随烦恼是个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0
-
济群法师:佛教鼓励发菩提心的人赚大钱
佛教鼓励发菩提心的人赚大钱虽然学佛与道德、修行并不是对立的。但无始以来的贪心,使我们很容易对财富产生执著。所以说,佛教徒要不要追求财富?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与否,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9
-
济群法师:学习《十善业道经》的意义
今天,我要讲的经典是《佛说十善业道经》。这是一部大家比较陌生的经典。有人可能会问:佛教的经典很多,就我们平常比较熟悉的如《普贤行愿品》、《金刚经》、《地藏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9
-
济群法师:第三大愿:广修供养
第三大愿:广修供养复次善男子,言广修供养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种种菩萨海会围绕。我以普贤行愿力故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8
-
济群法师:佛教徒人生态度——禁欲乎?纵欲乎?(5)
五、佛教对欲望的态度佛教对欲望所持的态度是什么呢?同样是遵循中道法门。佛陀不主张偏离中道的禁欲。他通过六年苦行,体会到一味禁欲对修道并无意义。盲目的自苦,既没有理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8
-
济群法师:解深密经 第五章 诸法唯识
解深密经 第五章 诸法唯识诸法唯识是唯识宗的核心理论,最能反映这种思想的著作,是世亲的《唯识三十论》、《唯识二十论》,玄奘糅译的《成唯识论》,及窥基注的《成唯识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8
-
济群法师:佛教徒人生态度——禁欲乎?纵欲乎?(1)
一、什么是欲?欲就是人类的欲望希求,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精神上的希求;二是物质上的希求。前者属于心理欲望,后者属于生理欲望。人类的欲望无穷无尽,所以,经典中将我们这个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8
-
济群法师:物质财富 PK 精神财富
【物质财富 PK 精神财富】我们可能会失去财富,但不会失去智慧;我们可能会失去健康,但不会失去慈悲;我们可能会失去家庭,但不会失去爱心;我们可能会失去事业,但不会失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8
-
济群法师:文化自觉需要自觉的文化
文化自觉需要自觉的文化现在政府提出了文化自觉,这种自觉应该包括两方面。首先,是认识到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价值。现代文明基本是全面西化的,鼓励人们追逐物欲,纵情享乐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7
-
济群法师:制造苦,缓解苦,没完没了
制造苦,缓解苦,没完没了现代社会物质丰富,也比古人有了更多缓解痛苦的途径。古人离别时,天各一方,音讯渺茫,这种思念因难以解决而与日俱增。一旦相见,由此产生的喜悦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7
-
济群法师:寻找调心之道
寻找调心之道所谓无明,就是看不清自己的内心,看不清生命的真相,看不清那些此起彼伏的念头是什么时候生起,又是什么时候占据我们的心。我们以为,所有念头都是这个我想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7
-
济群法师:如何发起愿菩提心
如何发起愿菩提心愿菩提心,就是我要帮助一切众生出离轮回的愿望。对凡夫来说,这一愿望并不容易生起。可以说,我们从来不曾有过这样的愿望。当然,这不是说我们从未帮助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7
-
济群法师:需求带来的危机
【需求带来的危机】我们对世界的每一种需求都是自己培养出来的,是环境培养出来的。尤其是今天的人,需求似乎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多,更大。一方面,我们自己在不断制造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7
-
济群法师:借我一双慧眼吧
【借我一双慧眼吧】《金刚经》有个广为人知的偈颂,那就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只要对佛教稍有涉猎,多半都会知道这个偈颂,也知道它在说些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6
-
济群法师:无须千里追寻,解脱当下即是
无须千里追寻,解脱当下即是人是什么?相貌吗?地位吗?身份吗?这些都是外在符号,暂时和我们有关而已。真正的内涵不是其他,正是我们当下的心态、性格和人格。这种心态和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6
-
济群法师: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 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 第一节 出家制度的缘起
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沙弥别行篇》解读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济群沙弥是出家身份的起点。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个人来说,当好如法的沙弥,将给未来僧伽生涯奠定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6
-
济群法师:知苦,是为了给心灵排毒
【知苦,是为了给心灵排毒】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的感受时时被各种刺激所麻痹,被各种诱惑所分散,终日在妄念中蝇营狗苟,已经失去感知痛苦的能力。但这种痛苦并不会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6
-
济群法师:附录:《四分律行事钞·受戒缘集篇》原文
夫受戒者,超凡鄙之秽流,入圣众之宝位也。既慕心弥博,故所缘弥多。以多缘故,法事攸难。以难知故,理须详检。而世情尘染,每昏教法。为师为匠,实易实难。但由习俗生常,不思沿革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6
-
济群法师:附录:《四分律行事钞·标宗显德篇》原文
四分律行事钞选读标宗显德篇第一章律宗纲要第一节叙宗劝学【赞戒殊胜】夫律海冲深,津通万象。虽包含无外而不宿死屍,腾岳波云而潮不过限。【劝勉大众】故凡厕豫玄门者,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5
-
济群法师: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 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 第二节 劝说出家的利益
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沙弥别行篇》解读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济群第二节 劝说出家的利益这一部分,律祖引用《华手经》、《大智度论》等经论,进一步阐述劝说或辅佐他人出家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5
-
济群法师:《受戒缘集篇》解读 第一章 具缘成受 第五节 事成究竟
比丘资格的取得《受戒缘集篇》解读第一章 具缘成受济群第五节 事成究竟第五,事成究竟。始从请师,终至白四,九法往来,片无乖各。界非别众,僧无不足,羯磨无非,受者心至,则成受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5
-
济群法师: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 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 第五节 出家者之凡福行
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沙弥别行篇》解读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济群第五节 出家者之凡福行谓有比丘出家已后,但知持戒,不志尚道。以戒为上,余悉不为。用为非道,内多嗔怒。自污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5
-
“因果相续”与“无常”矛盾吗
因果相续与无常矛盾吗?因缘所生的一切法,固然是生灭无常的,而又是相续不断的,如流水一般,前前逝去,后后生起,因因果果,没有间断,这是就竖的方面来说的。从横的方面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2
-
雪漠:无常无法抗拒,但它并不可怕
无常无法抗拒,但它并不可怕世上的一切,究其根本,都会变成记忆,记忆跟幻觉没有两样,所以说,生命是一个巨大的幻觉。你快乐时,世界在变化着,你本身也在变化着;你痛苦时,这变化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8
-
什么是无常无我?
“无常”与“无我”观点的提出是以缘起论和五蕴论为基础的。“无常”与“无我”指出一切事物都不会永恒存在,都会经历一个从产生到灭亡的过程。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无常”
佛学知识时间:2024-06-04
-
清净法师:《认识因果》第一章生命无常
第一章 生命无常多少人把一生的时间和全部心血用于追求荣华富贵,然而,却往往不尽人意,即使获得一点成就,不期而至的洪水烈火、强盗贪官、不肖子孙、无常死神等,随时都
邪淫果报时间:2024-05-26
-
“觉远”李连杰的修行路在何方?任沧桑岁月诉说无常
近日看到有关李连杰的报道,我大吃一惊,他现在面目干瘪消瘦,驼背严重,连起身都很困难,甚至需要人搀扶。谁也无法相信,这还是当年那个玉树临风的“觉远”吗?这个伴随着
学佛受用时间:2024-04-27
-
演习10 经由过程观照喜来治疗创伤 一 正念观身
演习10 经由过程观照喜来治疗创伤 一 正念观身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离生喜乐,渍身滋润,普遍充满,于此身中,离生喜乐,无处不遍。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
佛学知识时间:2024-04-25
-
济群法师:业的造作与积聚
业的造作与积聚部派佛教和大乘佛教,对业的体性存在不同观点。有部将业解释为无表色,而唯识则将它与心法统一起来。按唯识的观点,业本身表现在身语意上,而身语意发动之后,又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22
-
济群法师:分别与执著
分别与执著分别,有地前分别和地后分别之分。《道次第》的观修,主要是指地前分别。宗大师认为,地前的修行,应从分别获得无我正见,然后进入无分别。格鲁派的这一修行套路,和唯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22
-
济群法师:我见为一切烦恼之本
我见为一切烦恼之本坏聚见、边执见、见取见、戒禁取见、邪见,皆属于恶见的范畴。坏聚见,又称身见、萨迦耶见。坏为毁坏、无常之义,坏聚指五蕴色身,于此五蕴法上,妄生执取,计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22
-
济群法师:止观的实质
止观的实质《道次第》建构的实修理路,指导我们将本论阐述的各个法门落实于心行。一切教理能否在心行上产生作用,归根结底,不外乎止观。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经教都是为止观实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22
-
济群法师:烦恼、业、果报
烦恼、业、果报没有学过教理的人,说起业障时会很笼统。最近妄想很多,他会说是业障现前;最近诸事不顺,也会说是业障现前。我们学习教理,必须明确业障究竟是什么,也必须分清烦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22
-
修习正念的二十个练习:练习6 对身体的动作了了分明 一 正念观身
练习6 对身体的动作了了分明 一 正念观身复次,诸比丘,比丘于进退之际,对其进退,施以圆满的觉照,心中了了分明。彼于前瞻后顾、弯腰站起之际,对其所做之事,亦施以圆满
修习正念的二十个练习时间:2024-04-09
-
佛教的真理:第十八课、无常
第十八课无常「景物依旧,人事已非」,这是一般人对无常的感叹。其实,世间一切有为法都是因缘和合而生起,因缘所生的诸法,空无自性,随著缘聚而生,缘散而灭,它是三世迁
佛教的真理时间:2024-03-30
-
万法皆无常,幸福像露珠,父亲离世我却爱莫能助
编者按:人生八苦交加,经历恍然如梦。明天和意外哪个先到,尚是未知数。是成就解脱还是生死不能自主?学佛修行后,你会对自己的人生,有诸多改变。整理家居时,我发现了一
学佛受用时间:2024-03-30
-
呵护故去的猫咪宝宝,慈悲心令我克服恐惧认清无常
我从小就胆小,怕见血、怕外伤,怕动物尸体,这就是我的软肋。可生活就这么会捉弄人,你怕什么它就给你来什么。2018 年 4 月 9 日,邻居一头猫咪从高层坠落掉到水泥地上,
学佛受用时间:2024-03-29
-
见无常实相,亲历九寨沟地震的惊魂,岂敢再游戏人生
2017 年 8 月 8 日晚九点多,我懒洋洋的躺在床上正与朋友打电话时,突然感觉床在摇晃,诧异中,猛抬头看到灯在晃动。刹那间,我匆忙对朋友说:“坏了,地震了!”。立即挂
学佛受用时间:2024-03-08
-
那一树秋叶,一流云烟,诉说着无常变幻
秋天踱着悠然的脚步而来,那一路的绿树阴浓,经历了料峭的春意,告别了聒噪的夏日,遂而迷恋起秋的风姿,悄然红了脸庞,换了新颜。秋,一举一动都是诗,一走一过皆是画。凉
学佛受用时间:2024-03-01
-
重大车祸中捡回一条命,我还敢不警惕无常踏实修行吗?
佛光普照,佛菩萨无时无刻不在关照众生,加持众生,渡众生,施以无畏救众生脱离苦海。我现在跟大家分享佛菩萨慈悲加持我,让我在车祸险象环生的情况下,安然逃生的真实事件
学佛受用时间:2024-02-16
-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莲华女悟无常证果
莲华女悟无常证果佛陀住世时,有一女子名为莲华,姿色端正,艳若桃李,因此王宫贵族无不趋迎亲近,为之流连倾心。但是莲华宿世善根深厚,对于这种急管繁弦,「今年欢笑复明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时间:2024-01-30
-
无常迅速,学佛不必等明天,就在当下
“无常”,是学佛修行人永恒的话题。在南无羌佛所说法《什么叫修行》中就直接指出“无常心,摄化受用的是修行的因”。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真正的无常心,修行的种子都没有种
学佛受用时间:2024-01-23
-
人生无常之下,谁能逃脱死亡?
编者按:“无常”二字,让人不由联想到世事无常,生命无常,变化无常,黑白无常等等。在历史的长河里,人的生命如孤独的叶子,瞬间飘过。随着时间的流逝,人在老,物在衰,
学佛受用时间:2024-01-22
-
当我自以为有佛菩萨加持时,无常正在逼近
我是湖北到长沙工作的一个佛教徒。春节前,当我备好行囊准备回湖北时,武汉“封城”了,我被截留在了长沙。当时的失望和沮丧不言而喻。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没赶回湖北,
学佛受用时间:2024-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