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严法师:佛陀只用二十个字道破三世因果真谛
通常认为,若要了解三世因果,必须借宿命通知道过去,用天眼通知道未来,才能亲见三世因果。其实,这是似是而非的观念。所谓三世,是指时间上的过去、现在、未来,可长可短
因果报应时间:2025-07-13
-
妙华法师:求药师佛什么得什么是助长欲望吗?和出离心矛盾吗?
网友问师父:有很多人说,求药师佛,求什么得什么,这不是助长了人的欲望吗?和佛教的出离心是不是矛盾?妙华法师答:这个问题问得很好!首先药师佛是在满足大家生活跟生存
汉传人物时间:2025-05-20
-
问题不全在欲望,而是在于执着
问题不全在欲望,而是在于执着问:您认为欲望需要消除吗? 这得看你对欲望的定义了。 希望开悟是好的欲望,我们不希望消除它。世俗的问题在于,它不断愚弄我们,我们总是想
悟性时光时间:2025-05-20
-
静波法师:欲望永无止境没完没了
静波法师:欲望永无止境没完没了一旦追求得到而正在享乐的同时,又会为了不能每一件事都满足和对拥有的东西永保不失而忧愁苦恼。这也就是说,一旦我们想得到什么得到了,在
金玉良言时间:2025-05-03
-
饮食都不能控制,其它欲望更难
饮食都不能控制,其它欲望更难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受过八关斋,晚上不吃饭,还有不化妆。我想,你能受八关斋,就是能控制饮食,其它欲望你才能控制。所以素食,吃素的意义,不
悟性时光时间:2025-04-23
-
圣严法师:佛教相信“难逃劫数”这一说法吗?
佛教不相信定命论,但是相信因果论。因果是可以改变的,过去已造的因加上现在的因,可以改变它的结果。但是佛说:定业不可转,重业不可救。所谓定业,是造了极大的恶业,如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11
-
净土法门法师:做到得失不关心,清净心才能现前,这时候念佛功夫才得力
后面这一句很重要,明白之后就不至於发生误会,没有得一心以为得一心。得一心是什么样子,至少要了解一些。「七日不乱后,更无趋惑造业之事」,这才叫真正得一心。打佛七,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
净土法门法师:万缘放得下,得失不关心
智慧、德能、相好,无量大法都从自性流出来,只要见性全都现前,那就成佛作祖了,不需要多学,放下就是。在哪里放下?眼在色尘放下,耳在声尘放下,让六根对六尘的时候不起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
圣严法师:痛苦的发生与消失
只要谈到佛教教理,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苦”。佛教说“众生皆苦”,释迦牟尼佛也是因为充分感受到人生充满了生、老、病、死等苦,才希望能够藉由修行得到解脱。佛陀开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5
-
圣严法师:第四篇 自我肯定、自我成长、自我消融 - 时时怀抱感恩的心
第四篇 自我肯定、自我成长、自我消融 - 时时怀抱感恩的心时时怀抱感恩的心在自我修炼的过程中,当我们达到「自我肯定」、「自我成长」之后,一定要做到「自我消融」,才算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2
-
圣严法师: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因缘与一厢情愿
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因缘与一厢情愿近年来,宗教对国内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生活、工作中常有人谈起应以「因缘观」面对周遭的一切,或以「因缘观」解释个人的想法或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1
-
圣严法师:人行道 自序
人行道圣严法师自序这本小书,是我近一年来,意外的收获。原是由邓美玲女士为我先设定题目,再逐条采访,笔录成稿,发表于《自由时报》副刊为我开辟的专栏「人行道」。因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1
-
圣严法师:第三篇 回归内在的声音 - 这愚蠢的我是真的吗?
第三篇 回归内在的声音 - 这愚蠢的我是真的吗?这愚蠢的我是真的吗?从佛法的观点来看,「我」是一连串业力、因果循环的现象呈现;自己所造的业,再由自己接受那个果报。造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1
-
圣严法师:第三篇 回归内在的声音 - 心与物的调和
第三篇 回归内在的声音 - 心与物的调和第三篇 回归内在的声音心与物的调和哲学上有所谓的「唯物论」和「唯心论」,但是心和物其实是分不开的。人的心,是属于精神层面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1
-
圣严法师:禅门骊珠集 第七篇 德山至天童的禅师 布袋契此
第七篇德山至天童的禅师 布袋契此布袋契此(西元?─九一六年)传承不详明州奉化县布袋和尚者,未详氏族。自称名契此,形裁腲脮,蹙额皤腹,出语无定,寝卧随处,常以杖荷一布囊,凡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1
-
圣严法师:普贤菩萨行愿赞讲记「礼敬诸佛」赞
「礼敬诸佛」赞所有十方世界中,一切三世人师子,我今礼彼尽无余,皆以清净身口意。此四句话的意思是说:我对於十方世界的三世的每一尊佛,毫无遗漏疏忽地,都以清净的身口意三业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0
-
圣严法师: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觉察自己的偏
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觉察自己的偏执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觉察自己的偏执人生在世,总有许多烦恼。佛法的根本精神就是要教人断除烦恼,怎么做呢?方法很多。当我们追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0
-
圣严法师: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请说忍辱
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请说忍辱一个人会用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这就要看他「忍辱」的工夫做得够不够。听说在监牢里一关十几二十年的囚犯,很多是带着满腔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0
-
圣严法师:普贤菩萨行愿赞讲记「灭罪生福」赞
「灭罪生福」赞所作罪业五无间,由无智慧而所作,彼诵普贤行愿时,速疾锁(销)灭得无余。智慧容色及相好,族性品类得成就;於魔外道得难摧,常於三界得供养。此二颂是说:纵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0
-
圣严法师: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何谓菩萨行?
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何谓菩萨行?要了解什么是「菩萨行」,就得先弄清楚什么是「菩萨」?我们看到经典的记载,菩萨没有一定的身分;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前,曾为出家比丘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0
-
圣严法师:第二篇 十字街头好参禅 - 佛法的政治观
第二篇 十字街头好参禅 - 佛法的政治观每当选举时节来临之际,许多候选人、助选人都很希望获得佛教团体的认同或推荐,而关心政治的民众,往往也争相了解佛教团体的想法与作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9
-
圣严法师:第二篇 十字街头好参禅 - 为善要让天下皆知
第二篇 十字街头好参禅 - 为善要让天下皆知有些佛教徒问我说,把佛法用在工作场合中,是不是就要凡事退让忍耐、不与人争;而且要默默努力付出,别问成果如何;更不应该常常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9
-
圣严法师:禅门骊珠集 第二篇 到曹溪时代的禅师 径山道钦
第二篇到曹溪时代的禅师 径山道钦径山道钦(西元七一四─七九二年)牛头法融──牛头智岩──牛头慧方──牛头法持──幽栖智威──鹤林玄素──径山道钦唐杭州径山道钦(亦名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9
-
圣严法师:《禅门锻炼说》要略 五 垂手锻炼
五 垂手锻炼语曰:不入虎穴,争得虎子,为长老而不得锻炼之法,虽龙象当前,尽成废器,积数十年而不得一人省发也。即有一个半个,皆祝著磕著,如早蠢御木,偶而成文,而非锻炼之功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9
-
圣严法师:第二篇 十字街头好参禅 - 慈悲的智慧
第二篇 十字街头好参禅 - 慈悲的智慧有许多人跟我谈到,他们旅行到贫穷国家时,经常看见满街的乞丐和游童,虽然心中悲悯,却又为了自己的爱莫能助而备感煎熬。总不能从此闭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9
-
圣严法师:禅门骊珠集 第三篇 曹溪及其门下 永嘉玄觉
第三篇曹溪及其门下 永嘉玄觉永嘉玄觉(西元六六五─七一三年)曹溪惠能──永嘉玄觉唐温州龙兴寺玄觉禅师,字明道,俗姓戴氏,永嘉人也。总角出家,龆年剃发。(中略)兄宣法师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8
-
圣严法师:禅门骊珠集 第四篇 马祖门下 大珠慧海
第四篇马祖门下 大珠慧海大珠慧海(西元?─?年)曹溪惠能──南岳怀让──马祖道一──大珠慧海唐越州大珠慧海禅师,建州人也,姓朱氏,依越州大云寺道智和尚受业。初至江西参马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8
-
圣严法师:禅门骊珠集 第十篇 明末以来的禅师 无明慧经
第十篇 明末以来的禅师 无明慧经无明慧经(西元一五四八─一六一八年)青原下三十四世无明慧经禅师,抚州崇仁裴氏子。生而颖异,智种夙彰。九岁入乡校,问其师卅︰「浩然之气,是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8
-
圣严法师:禅门骊珠集 第七篇 德山至天童的禅师 雪义存
第七篇德山至天童的禅师 雪义存雪峯义存(西元八二二─九○八年)德山宣鉴──雪峯义存福州雪峯义存禅师,泉州南安人也,姓曾氏,家世奉佛。师生恶荤茹,於襁褓中,闻钟梵之声,或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8
-
圣严法师:禅门骊珠集 第十篇 明末以来的禅师 云谷法会
第十篇 明末以来的禅师 云谷法会云谷法会(西元一五○○─一五七九年)南岳下三十二世云谷法会禅师,嘉善胥山怀氏子,生於弘治庚申(西元一五○○年),幼志出世,投邑大云寺某公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7
-
圣严法师:禅门骊珠集 第九篇 克勤圜悟至中明本的禅师 大慧宗杲
第九篇克勤圜悟至中明本的禅师 大慧宗杲大慧宗杲(西元一○八九─一一六三年)杨岐方会──白云守端──五祖法演──克勤圜悟──大慧宗杲临安府径山宗杲大慧普觉禅师,宣城奚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7
-
圣严法师:《禅关策进》录要 十一 汝州香山无闻聪禅师普说
十一 汝州香山无闻聪禅师普说山僧初见独翁和尚,令参“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后同云峯、月山等六人,立愿互相究竟。次见淮西教无,能令提“无”字。次到长芦,结伴炼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7
-
一个人真正需要的东西其实并不多,而是欲望太大!
有一次,佛陀住在迦毗罗卫城的尼拘律园中。当时,佛陀的叔父斛饭王之长子摩诃男来到尼拘律园拜见世尊。抵达后,摩诃男向世尊顶礼问讯,于一旁坐下。摩诃男请示佛陀:‘世尊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8
-
净土法门法语:万缘放得下,得失不关心
智慧、德能、相好,无量大法都从自性流出来,只要见性全都现前,那就成佛作祖了,不需要多学,放下就是。在哪里放下?眼在色尘放下,耳在声尘放下,让六根对六尘的时候不起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24
-
圣严法师:《圣严法师108自在语》第三集 1 慈悲行善
1. 为为善恶在一念间,修修福慧于方寸中。2. 星星之火足以燎原,小小善愿能救世界。3. 天地有作育大德,我岂无慈悲宏愿。4. 救度众生是提起,不住着相是放下。5. 漫天红尘心勿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24
-
背经可以戒淫和断除吃肉欲望
背经可以戒YIN和断除吃肉欲望很多人接触到佛学或传统文化后,知道邪淫的害处,知道吃肉的害处,知道持五戒非常重要,但是明理容易,放下困难。人的不良习惯是我们长年累月
戒邪淫故事时间:2024-02-11
-
达真堪布:外在鬼神的干扰越来越大,因为我们欲望越来越高
达真堪布:外在鬼神的干扰越来越大,因为我们欲望越来越高…… 我们修行上有什么障碍,即刻可以修火施仪轨。刚才说的修舍心,不贪这些财物,不贪世间八法。末法时期的违缘
悟性时光时间:2024-01-19
-
满足一千个欲望与战胜一个欲望,何去何从?
最近笔者读了一本好书,讲到如果一个人能控制自己的心境,摒弃那些不该有的贪欲,那么就能掌控自己的命运。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心若改变,你的态度就跟着改变;态度改变
学佛受用时间:2024-01-18
-
宽运法师:如何面对人生毁誉得失而不动心
我们每天打开报章、杂志,可见舆论纷纭,人生百态,大小事件,层出不穷:高官落马、明星吸毒、青少年失衡、示威游行、空难坠机等等,接二连三,说之不尽。尤其现今社会中,
汉传人物时间:2024-01-08
-
索达吉堪布:要把欲望控制在适度范围内,但这个度该如何把握?
索达吉堪布:要把欲望控制在适度范围内,但这个度该如何把握?问:我觉得,一切烦恼从本质上说就是欲望没得到满足,所以要把欲望控制在适度范围内,但这个度该如何把握? 答
佛学常识时间:2023-09-02
-
星云法师:如何处理得失
各位都是退休公教人员,从年轻的时候,就为国家社会服务,四、五十年下来,能够功成身退,这是很不容易的事。在这几十年的服务岁月之中,我想大家难免会遇到得失上的问题。
星云法师时间:2023-08-29
-
佛教故事:禅理故事:看轻得失
看轻得失佛陀说,名是缰,利是锁,尘世的诱惑如同绳索一般牵绊着众人。一切烦恼、忧愁、痛苦皆由此而来。要想摆脱,首先要舍弃名利,看轻得失。有个词叫作茧自缚,能很好地让我们
佛教故事:禅理故事时间:2023-08-26
-
佛教故事:禅理故事:去满足“需要”吧,而不是“欲望”
去满足需要吧,而不是欲望究竟什么是欲望,什么又是需要?我们现今的人们总是分不清楚这两者的差异,将欲望当成需要,结果使我们自身产生苦恼。欲望,是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要达
佛教故事:禅理故事时间:2023-08-26
-
佛教故事:禅·看开:第五章 看轻得失
第五章 看轻得失佛陀说,名是缰,利是锁,尘世的诱惑如同绳索一般牵绊着众人。一切烦恼、忧愁、痛苦皆由此而来。要想摆脱,首先要舍弃名利,看轻得失。有个词叫作茧自缚,能很好
佛教故事:禅·看开时间:2023-08-25
-
达真堪布:学佛人可以有欲望和愿望吗?
达真堪布:学佛人可以有欲望和愿望吗?问:学佛人可以有欲望和愿望吗? 答:对世间法也好,对自我也好,你没有看破放下的话,那都是欲望,真正看破了、放下了,那就是愿望。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4
-
佛教故事:拈花智慧:去满足“需要”吧,而不是“欲望”
拈花智慧 去满足需要吧,而不是欲望拈花智慧:传递心灵的智慧释果宁去满足需要吧,而不是欲望究竟什么是欲望,什么又是需要?我们现今的人们总是分不清楚这两者的差异,将欲望当
佛教故事:拈花智慧时间:2023-08-22
-
圣严法师《学佛群疑》(每一个学佛人都应该收藏的释疑书籍)
1、在学佛道路上,你一定会有一些疑惑急于寻找答案,或是您已经找到的答案还不够圆满;2、在学佛道路上,也许有人向你请教学佛遇到的一些问题,也许凭你现在的知识还无法很
《学佛群疑》圣严法师时间:2023-08-11
-
《学佛群疑》圣严法师简介
作者简历民国十九年(1930)生于江苏南通农村张氏民国三十二年(1943)出家于南通狼山广教寺昭和五十年(1975)日本东京立正大学文学博士1977-1978年美国佛教会副会长兼大
《学佛群疑》圣严法师时间:2023-08-11
-
佛教故事:在闹市中修行:得失皆因果
得失皆因果昨日渐远,你会发现,曾经以为不可放手的东西,只是生命中的一块跳板而已得与失一如小舟的两支桨、马车的两只轮,得失只在一瞬间。失去春天的葱绿,却能够得到丰
佛教故事:在闹市中修行时间:2023-08-10
-
佛教故事:心生菩提树:莫因外在得失影响心情
莫因外在得失影响心情有一位金代禅师,非常喜爱兰花。他在平日弘法讲经之余,花费了许多的时间栽种兰花。有一天,他要外出云游一段时间,临行前交代弟子,要好好照顾寺里的
佛教故事:心生菩提树·佛教小故事时间:2023-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