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安法师:「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如何理解
问:《坛经》中说:“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如何理解?大安法师答:《坛经》是六祖慧能的开示,由门人所记录下来的典籍。六祖继承达摩祖师禅宗的家风,不立文字,以心
大安法师时间:2025-07-05
-
大安法师:「清珠投于浊水」与「喊破喉咙也枉然」如何理解
问:“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与“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请问法师如何正确理解?大安法师答:前面的一个偈子是古德所开显
大安法师时间:2025-07-02
-
印光大师:如何理解因果是治理天下和度脱众生之大权?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人每谓现生所享受苦乐吉凶者为命,岂不知乃自己前生所作善恶之果报耳。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若人人
因果报应时间:2025-06-25
-
明一法师答:怎么理解三世因果?
请教师付:我是俗人,对于三世因果实在是理解不明,因为我认为无法在实际生活中得到证实,但这又是佛家最基本的理论,能否请法师予以开示!明一法师答:用刹那刹那的生死来看!参看
汉传人物时间:2025-06-16
-
大安法师:如何理解念佛、念法、念僧
居士:请问法师,如何理解念佛、念法、念僧?大安法师:这是《阿弥陀经》中提到,听到西方净土的种种音声,八功德水的音声,百鸟偕鸣的音声,虚空乐器不鼓自鸣的音声,都能
大安法师时间:2025-06-15
-
开愿法师:研究了很多佛经,仍不能理解佛法,为什么呢?
同修:研究了很多佛经,仍不能理解佛法,为什么呢?师:阿罗汉也叫无学,是在世间学了很多,学完了,毕业了。有的人学世间法学了无量劫,还没毕业,为什么呢?因为你执着的世间法,是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6-06
-
开愿法师:我放下了,什么都不要了...什么是放下?“放下”怎么理解?
同修:师父,我写了一首诗:情情情,情动如山倒,情动似乱麻。什么儿女情,一切世间情,都统统放下,你就可以心地法门解决了,你就可以从此岸到彼岸了,你就可以每时每刻快乐了。这是
汉传人物时间:2025-06-06
-
仁清法师:怎样理解众生有三世?其中的“世”又有什么含义?
涅槃经上有这个含义,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众生啊有三世,三世怎样理解呢?三世就是这一世,过去世和未来世。过去世又包括了,过去一世一世又一世,未来世也是这样,流转不息
汉传人物时间:2025-06-03
-
铃木俊隆:禅者的初心 第三部 用心理解 13 人人都可以是佛
铃木俊隆:禅者的初心 第三部 用心理解 13 人人都可以是佛在坐禅时,我们就会证得佛性,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佛。我很高兴能在佛陀当年在菩提树下悟道的这一天来到这里。在菩提
为人处世时间:2025-05-24
-
明证法师:反闻闻自性该如何理解?
反闻闻自性该如何理解?明证法师开示:闻是什么意思,新闻的闻,这个闻在汉语里有两个意思,本来这个闻是耳闻目睹,所以,它一个门字,里边有一个耳,现在老百姓口语里边说,你闻一闻
汉传人物时间:2025-05-22
-
大安法师:至心信乐应如何理解
问:至心信乐如何理解?大安法师答:我们讲十八愿“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十声佛号都能念往生,但是“至心信乐、欲生”这六个字不容易做到。“至心”,真诚到极
大安法师时间:2025-05-16
-
智敏上师:智敏法师答:如何正确理解看起来相互矛盾的经文呢?
问:以前在《大乘集菩萨学论》里看到佛教关于「羊车行菩萨」的开示:「又入定不定印经云。佛告文殊师利:云何名羊车行菩萨。譬如有人欲过五佛剎微尘数世界,是人乘彼羊车随路而
汉传人物时间:2025-04-18
-
与佛对话,你会更加理解什么叫人生
佛祖在菩提树下问一人:在世俗的眼中,你有钱、有势、有一个疼爱自己的妻子,你为什么还不快乐呢?此人答曰:正因为如此,我才不知道该如何取舍?佛祖笑笑说:我给你讲一个故
佛教知识时间:2025-03-01
-
大安法师:“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如何正确理解
问:“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与“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请问法师如何正确理解? 答:前面的一个偈子是古德所开显的,意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7
-
印光法师:如何理解因果是治理天下和度脱众生之大权?(191-192)
《答念佛600问》191、如何理解因果是治理天下和度脱众生之大权?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人每谓现生所享受苦乐吉凶者为命,岂不知乃自己前生所作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13
-
寂静法师:对三世因果的正确理解
因果在我们学佛的过程中太重要了,没有因果就没有佛法。就好像高楼一样,没有地基就没有高楼,破坏地基就可以破坏高楼。破坏因果就是破坏佛法,宣扬因果就是建立佛法。因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9
-
慧能大师:谈《金刚经》的“无所住心”
据说六祖慧能大师在五祖弘忍处,听诵《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句,豁然开悟。应无所住或无所住心四字,的确为般若法门的精髓、纲要。《金刚经》中类似这样的法语还很多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8
-
明华居士:从世俗角度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尊重出家人?
虽然大家都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佛陀涅槃后,就不再在世间住世,而出家人就承担了如来家业,代表佛向世间传播佛法,所以当佛不再住世的时候,出家人就是佛的代表,所以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2
-
嘎玛仁波切:从佛法因果角度来看,应该如何理解犯太岁和本命年?
【问题】顶礼嘎玛仁波切!请活佛开示,从佛法因果角度来看,应该如何理解犯太岁和本命年?【嘎玛仁波切答】总体来讲,犯太岁、伤太岁等,是依照道教的说法。藏传佛教里面,一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6
-
本源法师:如何理解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和合的产物?
如何理解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和合的产物?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这段话即是说明佛法的核心缘起法。佛陀告诉我们:宇宙世间的万事万物,包括精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5
-
什么是辟谷减肥 是不能进食吗 很多人都理解错了
当今人们对自己的身材有比较高的要求,想要更加的苗条,而在诸多的减肥方式中,辟谷减肥受到很多人的青睐。很多人以为辟谷减肥就是什么食物都不能吃,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13
-
三论宗性空思想 关于“空”的理解
佛教思想的空其实是一个非常核心的理念,传统的佛教文化讲究的是当一个人领悟了大道之后,则凡尘之事无有可扰其心,称之为空。但是因为佛教文化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也因为一些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07
-
解析生辰八字合婚的含义及作用 很多人都理解错
很多人可能都有听说过生辰八字合婚,那对于不了解它的人来说,什么是生辰八字合婚?生辰八字合婚有什么作用?下面我们就来给大家解析一下。什么是生辰八字合婚?所谓的合婚
风水知识时间:2024-05-26
-
放生功德:放生中对放生功德的理解
杀生就是杀自己,放生就是放自己。放有情众生都有功德,对无情众生也要有一颗恭敬之心,不能随意损毁,肆意浪费。得清净心才有功德,否则只是积些福德而已。放生是还债,还
放生功德时间:2024-03-02
-
不被父亲理解的孝顺,我真的应该委屈吗?
我一直以为自己很孝顺。母亲去世后,我和父亲不在一起生活,怕他一个人孤单,我就经常回家看他,给他收拾屋子、买零食、陪他散步。但经常一进门面对的都是父亲严肃的面
学佛受用时间:2024-02-08
-
素食营养知多少?古人是这么理解的
首先,传统中医的角度,基本上没有营养的概念。自古中国人都不讲营养,而只会讲食物够不够丰富、是否充足、够不够饱、好不好吃营养学是近代西医学的附带产物,随着微观还原
素食养生时间:2024-01-27
-
身陷绝境,学会珍惜和理解
身陷绝境,学会珍惜和理解人生就像一次旅程,时而是宽阔的大道,时而是崎岖的山路,时而行至山前无路,徘徊不前。顺境可以“天时地利人和”,顺境可以为开拓者更活跃的思维
为人处世时间:2023-10-27
-
索达吉堪布:该如何理解业因果?
索达吉堪布:该如何理解业因果?问:该如何理解业因果? 索达吉堪布:所谓的业因果,展开来讲广大无边,概括而言就是,众生所造的一切善恶业,无论多久都不会失坏,只要因缘
佛学常识时间:2023-09-02
-
索达吉堪布:如何理解文殊菩萨名号及心咒功德
索达吉堪布:如何理解文殊菩萨名号及心咒功德问:《宝鬘经》中说:“念诵文殊菩萨名号及心咒的功德,超胜于念诵千百万亿佛陀的名号。”这该如何理解?索达吉堪布答:从不同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7
-
索达吉堪布:如何理解行善得乐,造恶受苦
索达吉堪布:如何理解行善得乐,造恶受苦问:如何理解“行善得乐、造恶受苦”? 索达吉堪布答:我们每个人业感不同,故从中幻化的苦乐有天壤之别。哪怕是一家三口,整天在一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7
-
索达吉堪布:如何理解行善得乐、造恶受苦?
索达吉堪布:如何理解行善得乐、造恶受苦? 问:如何理解“行善得乐、造恶受苦”?答:我们每个人业感不同,故从中幻化的苦乐有天壤之别。哪怕是一家三口,整天在一起同吃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7
-
索达吉堪布:如何理解‘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三重境界?
索达吉堪布:如何理解‘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三重境界? 问:前些时候,我看到一段话:“人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是‘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第二重是‘看山不是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7
-
达真堪布:如何理解有些高僧大德示现疾病?
达真堪布:如何理解有些高僧大德示现疾病? 问:有些高僧大德示现疾病或横死,对此应如何正确理解?达真堪布答:这些高僧大德本身并没有病苦,有时是替众生生病、受苦。另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6
-
达真堪布:如何理解“米拉日巴尊者能钻牛角”?
达真堪布:如何理解“米拉日巴尊者能钻牛角”? 问:上师您在《普贤行愿品》开示中讲,米拉日巴尊者能钻牛角,我想了很久怎么想也想不通,在普贤行愿品中讲一尘中有尘数刹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6
-
达真堪布:如何理解有些高僧大德示现疾病
达真堪布:如何理解有些高僧大德示现疾病问:有些高僧大德示现疾病或横死,对此应如何正确理解? 达真堪布答:这些高僧大德本身并没有病苦,有时是替众生生病、受苦。另外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6
-
陈坚教授:是法非喻:理解“文字禅”的一个模型——以圆悟克勤《投机偈》为中心
陈坚教授:是法非喻:理解“文字禅”的一个模型——以圆悟克勤《投机偈》为中心陈坚2010年11月22日,首届圆悟克勤禅师暨“茶禅一味”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成都昭觉寺隆重开幕。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8
-
陈坚教授:僧肇的“不真空”义——兼谈“六家七宗”对“空”的理解
陈坚教授:僧肇的“不真空”义——兼谈“六家七宗”对“空”的理解一 东晋僧人僧肇作《不真空论》以阐释大乘空宗的般若空观,他将大乘空宗的般若“空”(以下简称“空”)[1]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8
-
索达吉堪布:一个人达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犯戒还会有因果报应吗
索达吉堪布:一个人达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犯戒还会有因果报应吗 问:一个人达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犯戒还会有因果报应吗?索达吉堪布答:这句话出自《金刚经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15
-
达真堪布:怎样理解“自心简易难信之秘密”?
达真堪布:怎样理解“自心简易难信之秘密”?怎样理解“自心简易难信之秘密”?达真堪布解答:大圆满法是最究竟的法,“自心简易难信之秘密”,我们的心性就是佛性,这是最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12
-
达真堪布:怎样理解“自他平等”?
达真堪布:怎样理解“自他平等”?问:怎样理解“自他平等”? 答:空性的角度讲,自他是平等的:第一,“他”是种五蕴的综合体,“我”也是种五蕴的综合体,都没有实成的自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12
-
达真堪布:怎样理解一切勤作即为修习过
达真堪布:怎样理解一切勤作即为修习过问:“为了早日圆成佛道,我们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但怎样去理解《大圆满愿文》中的“一切勤作即为修习过”这句话? 答:“勤修”在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12
-
佛教故事:哲理故事:如何理解“不忘初心”?
现在社会上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叫不忘初心,这是来自《华严经》里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是什么心呢?是圆满的心。清净、平等、正觉的心。所以佛门常讲,发心如初,成佛
佛教故事:哲理故事时间:2023-08-09
-
达真堪布:怎样理解他执是一种嗔心
达真堪布:怎样理解他执是一种嗔心问:我想请问我执和他执的问题。上师说,我执是一种贪心,他执是一种嗔心。如果对他人执着的是一种爱,这也是嗔恨心吗? 答:执着他就是一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09
-
达真堪布:怎样理解众生和世界的无常?
达真堪布:怎样理解众生和世界的无常?问:如果内情众生和外器世界都是无常的,那么众生怎样存在于世界中? 答:一切法都没有恒常的。外器世界也好,内情众生也好,都是无常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09
-
达真堪布:怎样理解众生和世界的无常
达真堪布:怎样理解众生和世界的无常问:如果内情众生和外器世界都是无常的,那么众生怎样存在于世界中? 答:一切法都没有恒常的。外器世界也好,内情众生也好,都是无常的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09
-
生西法师:如何理解佛经对于地狱的不同解释
生西法师:如何理解佛经对于地狱的不同解释问:顶礼法师!弟子在佛经中看到地狱离我们娑婆世界的距离,有些说有两万由旬,有些说有三万由旬,请问应该如何去理解? 生西法师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04
-
生西法师:如何理解佛经对于地狱的不同解释?
生西法师:如何理解佛经对于地狱的不同解释?问:顶礼法师!弟子在佛经中看到地狱离我们娑婆世界的距离,有些说有两万由旬,有些说有三万由旬,请问应该如何去理解? 生西法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04
-
达真堪布:既然供佛后生生世世财富具足,如何理解人身难得呢
达真堪布:既然供佛后生生世世财富具足,如何理解人身难得呢 达真堪布:既然供佛后生生世世财富具足,如何理解人身难得呢? 在许多公案中,讲到供养佛陀之后生生世世财富具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02
-
达真堪布:既然供佛生生世世富有,如何理解人身难得呢?
达真堪布:既然供佛生生世世富有,如何理解人身难得呢?问:在许多公案中,讲到供养佛陀之后生生世世财富具足。那么如何理解人身难得呢? 答:要得到生生世世财富具足的果报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02
-
佛教名词:情爱_什么是情爱_佛教对情爱的理解
情爱是什么?佛教对情爱的理解情爱,是指亲情、友情、爱情。父母对儿女的情是最纯粹的,就是只有付出没有想要回收。爱情就比较复杂,真正的爱情是付出,但是很少有这样子的
佛教名词时间:2023-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