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家谈免疫系统,运动胜过一切药品
科学家谈免疫系统,运动胜过一切药品寻找疾病的真正病因 1928年,抗生素诞生了,我们向世人宣称能够控制所有感染性的疾病。但我们没有想到,抗生素会给人类带来一系列疾病
早吃素时间:2025-10-12
-
福寿因果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人生的福寿因果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佛教有一首十来偈,最能说明其中的道理:端正者忍辱中来,贫穷者悭贪中来,高位者恭敬中来,下贱者骄慢中来,瘖哑者诽谤中来,盲聋者不
因果报应时间:2025-10-12
-
徐恒志:关于佛教经论的研究方法
一、端正学习教理的态度(一)佛弟子应该研究佛教教理我们知道,世间任何学问都有它一定的理论基础,佛教是宇宙间的伟大真理,也是一种伟大的学术,三藏十二部多至八千余卷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10
-
印光大师:不可以“一切皆空,一切不著”为护身符
世有倡高调者,厌闻因果报应之事,及与勤劳修持之法,只以一切皆空、一切不著为护身符。而不知已著于一切皆空、一切不著,便非一切皆空、一切不著之意。况彼借此以遮懒惰懈
因果报应时间:2025-10-10
-
徐文明:佛教与当代社会道德伦理的相互撞击
当今社会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物质生活的丰富,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刺激了人们压抑已久的种种欲求,而民主时代的到来,自由程度的提高,多元价值观的涌现,使得传统的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09
-
楼宇烈: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遍于一切有情
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遍于一切有情摘要:大乘佛教的主要精神,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那就是悲智双运,福慧并修。这里,悲和福体现的是大乘佛教度人利他的慈悲精神,智和慧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09
-
李炳南答:有友来李炳南答我曰:吾人因情而坠,因堕而不能解脱,佛得以解脱,是为无情耶?是为有情耶?(赖栋
问:有友来问我曰:吾人因情而坠,因堕而不能解脱,佛得以解脱,是为无情耶?是为有情耶?(赖栋梁)李炳南答:情可分情识与爱情两种解释,识是虚妄分别,爱是贪恋缠绵,所以堕落。佛已
居士人物时间:2025-09-29
-
李炳南:植物是否有情?
问:植物是否有情?含羞草有知觉,捕蝇草能引诱昆虫消食,似与动物无异,若属有情,则食素与食荤是舍牛食羊远庖厨之意?(何博元)答:含羞捕蝇等草,非有情也。情指心之种
居士人物时间:2025-09-28
-
一切吉凶祸福全是自己造的
平时能积德行善1迷惑颠倒的人只看眼前,不晓得将来果报可怕!我们要是真正看到前因后果,就不敢动一个妄念、不敢起一个恶念、不敢做坏事,为什么?因果通三世!2我们常常读经
因果报应时间:2025-09-28
-
索达吉堪布:一个已经开悟的人,定会谨慎取舍因果
莲师也曾对国王赤松德赞说:“君王,我的密乘见解极其重要,但行为不能偏堕于见解方面,而要小心谨慎,不违背因果。否则,见解上一切万法都不存在,不思善、不思恶,而行为
因果报应时间:2025-09-24
-
陈凯歌:我尊崇佛教,它在你忍无可忍之时能给你力量
陈凯歌:我尊崇佛教,它在你忍无可忍之时能给你力量 这是关于中国著名导演陈凯歌的一段采访,在其回答记者关于信仰的问题中,陈表示尊崇佛教,因其赋予智慧及宽容。以下为
佛学问答类编时间:2025-09-23
-
静波法师:不要理解错了佛教中的色不是你想的那个意思
静波法师:不要理解错了佛教中的色不是你想的那个意思静波法师 曾经亲见过一个人告诉别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个“色”指的就是女人……他还不说指男女,就说是专
佛学问答类编时间:2025-09-21
-
静波法师:空性是一切学佛人的最终归宿
静波法师:空性是一切学佛人的最终归宿【经典原文】为从如生得受记耶?为从如灭得受记耶?若以如生得受记者,如无有生。若以如灭得受记者,如无有灭。一切众生皆如也,一切法
佛学问答类编时间:2025-09-21
-
闭 口--索达吉堪布悠游
闭 口--索达吉堪布(发帖人:悠游 )作为修行人平时应常观己过,时刻保持沉默。嘴应用于念诵、赞颂功德等有意义的事,否则会对来世造成很大危害。莲花生大师离开藏地时教
佛学问答类编时间:2025-09-19
-
坦尼沙罗尊者答:假定恶行既已造成后,其业力不能够影响生命。在佛教的道德观里,是否存在一种“公平”的概念
坦尼沙罗尊者答:我们有时谈论业力的公平性,不过业力的运作形式与我们一般理解的公平性并不对应。以下稍作解释。业是动机[意志]。每一时刻体验的业力由三部分构成: 旧业的果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18
-
达摩难陀长老: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第十章 佛教与修行
第十章 佛教与修行信仰-信心与奉献有正知才能导向正信,唯有正信才能获得智慧。信仰应该是有神论的意识形态。但是,在佛教里却不存在「有神论」。有神论的信仰是导致心智闭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15
-
达摩难陀长老:佛教与哲学
佛教与哲学佛陀的觉悟,不仅仅是智力的产物。在佛陀的时代,印度有很多学者,他们各自发展自己的思想和学说,有些甚至到各地去弘扬他们自己的思想和学说,或与其他思想家辩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15
-
达摩难陀长老: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第八章 佛教的道德规范与修持
第八章 佛教的道德规范与修持佛教与道德佛教的道德规范,并非人类功利主义所缔造的道德规范。今天的世界一片混乱,传统的价值观被全面的推翻了,唯物主义无所不疑的精神,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15
-
达摩难陀长老:佛教的两大部派
佛教的两大部派一个真正的佛教修学者,不应该执着于任何宗派。佛陀入灭后数百年,已出现十八个不同的部派,有各自的不同观点。这些不同的部派,基本是因为对佛法有各自不同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15
-
法增法师:法增比丘答:什么是佛教?
法增比丘答:佛教是根据释迦牟尼佛(Sakyamuni Buddha)的教育,作为一个人的信仰,以佛的教法和实践为核心,而成为古代印度的一个独立宗教,时至今日,全世界各地都有佛教在传播,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14
-
法增法师:法增比丘答:佛教为什么有大乘小乘的分别呢?
法增比丘答∶在佛陀的时代只有一乘,那即是佛乘,释迦牟尼佛所教的道理;但是比丘众因为根基的差别,当时比丘众诵经者相聚诵习经,持律者相聚抉择律,论法者相聚论法,僧团就开始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14
-
法增法师:法增比丘答:如何辨别佛教是否是正法?
法增比丘答∶上座部佛教可说是现存的佛法里最纯的一派。在巴利三藏《长部》里的第十六卷中提到:「现在,阿难!如果你们任何一人这么想,我们失去了我们的导师不要这么想。只要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13
-
达照法师:一切善行都有相应的结果
经云:过去有人,痴无智慧,极渴须水,见热时焰,谓为是水,即便逐走,至辛头河。既至河所,对视不饮。傍人语言:汝患渴逐水,今至水所,何故不饮?愚人答言:君可饮尽,我
因果报应时间:2025-09-08
-
妙祥法师:不明白缘起性空的人,所讲的一切善恶因果都是世间法,不是佛法
上妙下祥法师讲述的《吉祥经讲记》上妙下祥法师讲述:◎修持八正道昨天讲到四圣谛,苦集灭道。在领悟四圣谛的时候,我们就迈向了涅槃之正道,当然这是最吉祥的了。下面讲八
因果报应时间:2025-09-06
-
帕奥禅师答:请帕奥禅师答依上座部佛教的佛陀观,佛陀是「万能,全能」的吗?或者他只是一位觉悟的人?
问:请问依上座部佛教的佛陀观,佛陀是「万能,全能」的吗?或者他只是一位觉悟的人?帕奥禅师帕奥禅师答:佛陀不是万能的,他只是一位觉悟的人。在《法句经 》第276偈中,佛陀开示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03
-
黄浦、闸北、静安三区举行佛教讲经交流会
黄浦、闸北、静安三区举行佛教讲经交流会为了弘扬佛法,引导正信,继承和发扬中国佛教弘法利生的优良传统,培养和发现佛教优秀讲经人才,在黄浦、闸北、静安三区民宗办的支
佛学问答类编时间:2025-09-03
-
黑龙江佛教界人士一行到长沙麓山寺考察
黑龙江佛教界人士一行到长沙麓山寺考察黑龙江佛教界人士一行到长沙麓山寺考察 2014年9月25日上午,黑龙江省委统战部李岩部务委员,省委统战部民宗处谢军处长,黑龙江省宗教
佛学问答类编时间:2025-09-02
-
宣化上人:如何使佛教发扬光大?
如何使佛教发扬光大?要能够屈己待人,时时改过迁善,不要把“我”看得那么重要,这就是敦品立德。◎一九八二年十月十日开示学佛的人,应使佛教一天比一天发扬光大,而不是
宣化上人时间:2025-09-02
-
纯祥法师:四十八愿 第四讲:念佛可以破除一切无明、满一切志愿
四十八愿 第四讲:念佛可以破除一切无明、满一切志愿讲解:纯祥法师“设我得佛”与“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就是愿成佛,成佛是为了“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就是为了让
汉传人物时间:2025-08-20
-
这九点足以说明,印度是佛教圣地
这九点足以说明,印度是佛教圣地佛教信奉者,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去印度朝圣,亲眼去看看佛陀诞生地。不光是因为我们伟大的佛陀诞生,成道在此,还有诸多的因素,让印度成为
佛学问答类编时间:2025-08-20
-
本源法师:佛教是如何看待离婚这件事呢?
一提起佛教,在许多人脑海里出现的,就是僧人的形象。实际上,出家只是佛教生活方式的一种,佛教徒中,大多数为在家居士。在家居士通过婚姻,建立家庭,既维系种族的繁衍,
汉传人物时间:2025-08-18
-
本源法师:佛教的觉是什么意思?
学佛就是要像佛一样成为一个觉者。这个觉里面,它又包含了很多意思。我们从它的字义来讲,觉察、觉悟。觉察是什么意思呢?我们首先要知道。我们现在不学佛,我们没有感到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8-18
-
本源法师:元宵节为什么要传灯?佛教为什么要传灯?
元宵佳节为什么要传灯?元宵节源于佛教,东汉明帝听说佛教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后来就
汉传人物时间:2025-08-18
-
本源法师:化太岁与佛教有关系吗?
化太岁与佛教有关系吗?化太岁与佛教没有半毛钱关系。化太岁不是佛法正行,若佛教四众弟子去化太岁,说明不信因果,改信太岁了,那就不是佛弟子了,也丧失了三皈戒体,需要
汉传人物时间:2025-08-18
-
佛教往生纪实灿
念诵佛教往生纪实灿能够让我们对佛教发展史和传承有更多方面了解,使我们在修行佛学法门时变得更加快速和专注。也能够为我们化解心中的痛苦和伤悲并减少阴郁,使我们的内心
往生纪实时间:2025-08-17
-
本源法师:菩萨的觉有情是什么意思_菩萨觉有情怎么解释
菩萨又称觉有情,觉有情从字面上讲有三层意思:从自觉的角度而言:觉是其特性,有情是其本体。菩萨是一位明白宇宙人生真相之人,知一切法如梦如幻,虚伪无主,而不生执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8-16
-
本源法师:佛教为什么不让喝酒_佛陀为什么要制定酒戒
酒是粮食做的,为什么不能喝呢?有很多人觉得喝酒不是犯法,也不伤害别人,为什么佛陀要制定酒戒呢?酒戒属于遮戒,不属于性戒,但是人喝了酒以后,就容易控制不住自己,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8-16
-
智敏上师:不重视因果是假的佛教徒
归依三宝之后,一定要先把业果搞清楚,否则归依三宝是空话。佛固然有加持力,但是真正的核心在法宝。最扼要的法宝,就是因果。把因果的事情搞清楚,就是明业果。果有五种:
因果报应时间:2025-08-16
-
济群法师:科学的因果符合佛教的因果观吗
问:通过改变基因,可能使人活到200岁。这种科学上的因果,符合佛教的因果观吗?济群法师答:人能否活到200岁或1200岁,只是理论上的假设,很难得出定论。生命现象极为微妙
因果报应时间:2025-08-16
-
佛教和中国文化(二)
佛教和中国文化(二)三、佛教与中国文化的结合藏语系佛教与本民族的文化融为一体,一方面在教义上保持印度原来的传统,另一方面在形式上也吸收了汉地文化和印度文化之长,创造
佛教和中国文化时间:2025-08-16
-
佛教“八识”中的第八识是阿赖耶识
八识规矩颂,是唐代玄奘大师所造。这是玄奘大师于翻译得数百卷唯识经论之后,对于唯识学中的八识,提纲携领所作出的总结。全部颂文,七言一句共四十八句,四句一颂分为十二
如来藏经典时间:2025-08-13
-
宣化上人:无明究竟是什么?男贪女爱YIN欲心
宣化上人开示我想有人一定会有疑问,为什么没有贪嗔痴的人就是证果的人。现在我把贪嗔痴的重点,以最通俗而易明白的事相说给大家听。所谓贪心,就是欲念,淫欲之心。没有
宣化上人时间:2025-08-12
-
人间天:你所遇到的一切,包括工作家庭都是业力招感而来
传统意义上的做善事积累功德能生天,这种情况可以用轻松地用能量来理解,无外乎是能量积累超过人道的能量阈值,突破了人道的能量界限。所以说共业招感就是这样的,你的业力
因果报应时间:2025-08-06
-
索达吉堪布:我们与众生发生矛盾,是自己的我执和前世今生所造恶业所致
一切过咎归一己,于众生观具大恩,他所不欲自心取,我之善根回向众。在观修世俗菩提心时,世间一切过错和不好的事情,都应归咎于自己,不应怨天尤人。但在生活中,很多人经
因果报应时间:2025-08-04
-
佛教的孝经——《盂兰盆经》
佛教的孝经——《盂兰盆经》——在盂兰盆法会上的开示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在佛教中是一个重大节日,称为“佛欢喜日”。佛为什么欢喜?按照所设的僧伽制度,僧人
佛说盂兰盆经讲解时间:2025-08-04
-
达真堪布:科学家离究竟的真理还有多远?
达真堪布:科学家离究竟的真理还有多远?科学是分别念,也是杂念。虽然科学发达了,但是人内心的分别念也增长了,人的身心越来越不健康了,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佛说要“
佛学问答类编时间:2025-08-03
-
索达吉堪布:命运是怎么来的
刚才一位老师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命运在佛教认识里,就是业的呈现,《百业经》等经典中都说:业如同广大无边的网,覆盖整个世界。这张网比因特网大得多、也复杂
因果报应时间:2025-08-01
-
成刚法师:明天与死亡,究竟谁先到来?
《俱舍论》云:此中寿不定,末十初无量。谓南瞻部洲众生寿命无有准定,劫末人的寿命长不过十岁,而劫初时,人的寿命却无有限量。如《集法句经》云:上日见多人,下日有不见
汉传人物时间:2025-07-31
-
每天学一点佛教知识;居士学佛100问?
互相怀疑,习惯了以后,我们不能够相信任何的好事,我们不敢相信阿弥陀佛老早老早为我们苦心设计了一个极乐世界,在那边等待我们,每天每天在那里等待我们,伸著手,准备
佛像知识时间:2025-07-31
-
佛教护国之三经
【导读】希望大众能重视这三部非常殊胜的大乘经典,同时也希望能深入理解大乘佛教的护国思想,更深的理解菩萨道精神的现实关怀和实践,更希望通过这一专题,让更多人从佛教
佛像知识时间:2025-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