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达真堪布:有禅定、有智慧的力量,持戒就会变成成就的助缘,变成方便
达真堪布:有禅定、有智慧的力量,持戒就会变成成就的助缘,变成方便如果懂得佛理,有智慧,受戒是不难的,是轻松、自在的。我们真正回到轨道上,那时是轻松、自在的!一点
佛学问答类编时间:2025-07-26
-
大寂尼师:净土探究(十三)
六、天眼普见愿本愿开演大菩萨的天眼通境界法藏比丘说:当我成佛的时候,如果国土之中的天人,没有天眼通,不能够以天眼看见十方世界中百千亿个有诸佛出世的佛国世界的话(意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5-01
-
惟传法师:四念处禅修开示 十三、法念处修习法要
十三、法念处修习法要1.结 缚现在继续再跟大家来介绍法念处。「四念处」里面的法念处,以及出入息安那般那的法念处,它是相同、相通的。在「四念处」的法念处第一个具体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5-04-04
-
净土法门法师:禅定是清净心
禅定是清净心,六根面对外面六尘境界,「外不着相,内不动心」,这叫禅定,这是真正修禅定。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还会被外头境界勾引、还会起心动念,完了!真正的功夫、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
苦行得禅定方便度众生
无量时日之前,赐慰如来出世并为众生宣讲佛法,令众生得以摆脱老、病、畏惧之苦。他对贪欲炽盛众生宣说不贪法;对嗔心强烈众生宣说无嗔法;对愚痴众生宣说智慧法;对贪执禅定、
禅宗公案时间:2024-12-17
-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十三】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十三】佛告阿难。汝今已得须陀洹果。已灭三界众生世间见所断惑。然犹未知根中积生无始虚习。彼习要因修所断得。何况此中生住异灭。分剂头数。今汝且观
楞严经感应时间:2024-09-20
-
逸尘居士:禅定指要 四、密勒日巴修定
四、密勒日巴修定为什么要讲密勒日巴修定呢 ?有两个原因。其一他是用修定的方法获得大成就的人,他是藏传佛教中实践佛法的代表人物,他自己说:“我是一个博地凡夫,此生此世,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7
-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九【十三】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悬应。周流精研。贪求冥感。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元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
楞严经感应时间:2024-09-02
-
阿姜查禅师:阿姜查尊者答:静坐多年,想尝试从头练习高层次的禅定或者进入完全融入的状态可以吗?
阿姜查尊者答:很好,这是有益的心灵训练。你若有智慧就不会执着在禅定上面。这好比想要坐久一点,它当然是一种好的练习,不过真正的修行与姿势无关,它是直接观照内心。这才是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16
-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一四、禅定与散乱
一四、禅定与散乱我以为人生最大的缺憾,莫过于精神散乱,神志错昧,如果想解决这种痛苦,那就要修禅定。然面禅定也不是乱修,要有明师指教,传授法门;或念佛,或持咒,或作观。所
汉传人物时间:2024-05-13
-
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译文(十三)
复次,阿难!为什么这样说,对于十八界法相,从根本上来讲,都是如来藏精妙真如性之所显现?阿难!正如你明白的,眼色为缘,产生眼识。对于这个眼识,他是因眼所生,以眼作为
佛学知识时间:2024-05-05
-
论坛戒邪淫第一帖邪淫恶报案例之十三:我的邪淫、杀生果报,
论坛戒邪YIN第一帖邪YIN恶报案例之十三:我的邪YIN、杀生果报, 论坛戒邪淫第一帖邪淫恶报案例之十三:我的邪淫、杀生果报,真实不虚,大家引以为戒参加工作后,有了经济收
戒邪淫故事时间:2024-05-01
-
体光法师:体光老和尚 开示十三
开示十三佛在世有六师外道,各说各的高尚,他们观察佛这些弟子,像舍利弗、迦叶那些大阿罗汉,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剃除须发,穿粪扫衣,他们一看也佩服,也有点嫉妒,说:翟昙沙门他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26
-
佛教仪轨制度:十三、忏法
十三、忏法忏法是悔除所犯罪过以便积极修行的一种宗教仪式。中国佛教中的忏法,起源于晋代,渐盛于南北朝,至隋、唐大为流行。唐道宣说:「诸佛善权方便,立悔罪之仪。道安
佛教仪轨制度时间:2024-03-30
-
候车厅遇“高人”辩佛理,方知自己修了 20 年徒劳行
俗话说:“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确实如此。作为一个已有 20 多年学“净土法门”的“老居士”来说,我一直以为自己学了很多,懂的也很多。每次到师父庙里,在师父很忙时,
学佛受用时间:2024-02-22
-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三)~L 1175经(紧兽喻经):本经以紧兽为喻,告诫比丘不要为表象所惑,而要拥有正知正
1175经(紧兽喻经):本经以紧兽为喻,告诫比丘不要为表象所惑,而要拥有正知正见与正观,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如实观察,如此方得清净无染。佛教自传入中国,自南北朝、隋唐乃至
邪淫果报时间:2023-10-12
-
达真堪布:修禅定就能熄灭烦恼吗?
达真堪布:修禅定就能熄灭烦恼吗?只有寂止和胜观双运,才可以息灭一切烦恼。若只有寂止没有胜观不行,只有胜观没有寂止也不行。所以,既要有胜观,也要有寂止。先有寂止,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3-10-02
-
佛教圣众因缘集 十三、诬谤苦报 疮儿呻号
十三、诬谤苦报 疮儿呻号诗曰:疮孩呻号令人悲,苦楚连绵众见奇;往昔进谗诬陷善,精诚忏悔业难移。在印度舍卫城中,有一个大富长者,他娶了一位名门望族,温柔淑德的女子为妻。照
佛教故事:佛教圣众因缘集时间:2023-09-01
-
二十徒劳行--十四:若不慕觉道,修精进徒劳也
学佛修行的人,首先必须要明确自己修行的目的是什么,绝不能无的放矢,稀里糊涂地就跨入佛门皈依,盲目地跟从人家拜师学法。当然,这不是针对那些对佛法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偶
学佛常识时间:2023-09-01
-
二十徒劳行--十五:不除嫉妒及五毒,修般若徒劳也
般若之法为最高佛法之法义,也是诸有如来与众生之本来面目,宇宙真如。行人欲达生死解脱,必了般若!诸佛菩萨诠言般若法义,繁至六百卷般若经,简至文殊菩萨无言表法,皆示
学佛常识时间:2023-09-01
-
二十徒劳行--二十:看书闻法未懂义理、不能施行,为徒劳也
修行 勿修徒劳行现今多有行人,执以看书而满足,或以闻法为功,却不履行之,作为实际行持,因此往往令修行不能进步,滞停不前,此一行举,实在是徒劳行,成就勿得,将无功
学佛常识时间:2023-08-31
-
二十徒劳行--十六:若修大乘教法,无大悲心为徒劳也
佛门中,为上师者应因材施教,学法者当依法修学,此为治学之本。因此,大乘教法既非个个可传,亦非人人皆能得修,必视乎其因缘方予以定夺,绝不能教法泛滥遍施,此为法义之
学佛常识时间:2023-08-31
-
二十徒劳行之--十八:若不实行,受口诀为徒劳也
密宗佛法之法义诠释,诸行者修习,必通过传承之上师言传身教,并经过若干传法仪式修法授与诸众,如此,方可实行。不经上师而自行修法者,是无效之行持,没有受用的。但是,
学佛常识时间:2023-08-31
-
二十徒劳行--十九:若做利乐有情事,非由菩提心起为徒劳也
修行 人为利乐有情事,大凡是由两种心生起,一种是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一种是菩提心。 盖四无量心乃菩提心之基石,因此它们是一种先与后的承启关系,似乎没有绝对的界限,但
学佛常识时间:2023-08-31
-
二十徒劳行之--十七:若不知自性,修定徒劳也
自性为何?定复为何者?无论出家僧尼行者,或在家居士等,所修之法,盖为奉行佛意、依正法之义而行之了脱生死之法,别无他耳。此了生死之法修,依众生各自不同之缘起而作不
学佛常识时间:2023-08-31
-
二十徒劳行一至二十总汇
修行 勿修徒劳行一,若不摒弃伤害有情,发菩提心为徒劳行。二,不守三昧耶,受灌顶乃为徒劳也。三,若对已之心无裨益,博闻教法为徒劳也。四,行功德时,混杂以恶行为徒劳
学佛常识时间:2023-08-30
-
百喻经-说人 喜嗔喻(十三)
说人 喜嗔喻原文 过去有人,共多人众坐于屋中,叹一外人德好极好,唯有二过:一者喜嗔,二者作事仓卒。 尔时此人过在门外,闻人选是语,更生嗔恚,即入其屋,擒
佛教典故时间:2023-08-28
-
想使心安住在禅定状态,就念这个佛号!
“复次,舍利子,于此东方复有佛土,名自在力。彼土有佛,名善逝定迹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丈夫、调御士、天人师、佛薄伽梵,今现在彼,哀愍世
念佛功德时间:2023-08-22
-
太恐怖了!禅定中发明的投胎转世的惊天秘密!
东坡肉的真正由来!一天正午苏东坡有点发困,就在书房中想睡一会儿。睡着后,做起梦来。感到自己在马路上,前面见一辆马车飞跑过来,经由苏东坡身边的时刻,似乎一阵风把帘
佛教故事时间:2023-08-19
-
佛教故事:禅是一枝花:禅定就是定力
禅定就是定力禅宗和净土宗是佛教的两大支,两者的根本主张背道而驰。禅宗主张顿悟自力成佛,而净土宗则主张通过宗教仪式他力成佛。两宗一直没停止过相互的攻击。但在禅宗和
佛教故事:禅是一枝花时间:2023-08-18
-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讲记 十三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讲记 十三阿弥陀经讲记(十三)佛道无上誓愿成,这个就是我们的大志向,这才是大事,一大事因缘。我们当了出家人,成佛就是大事,因为我们中国汉传佛法都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5
-
六度,即六波罗蜜:布施 持戒 忍辱 精进 禅定般若
波罗蜜是梵语,意为到彼岸。1、施度----布施度悭贪:分财施、法施和无畏施三种。谓菩萨由修布施,能对治悭吝贪爱烦恼,与众生利乐。2、戒度----持戒度毁犯:包括出家、在家
学佛常识时间:2023-08-15
-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 十三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 十三佛道无上誓愿成,这个就是我们的大志向,这才是大事,一大事因缘。我们当了出家人,成佛就是大事,因为我们中国汉传佛法都是大乘,出家也是大乘,汉传比丘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4
-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十三 见阿閦佛品第十二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十三 见阿閦佛品第十二《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十三:见阿閦佛品第十二 见阿閦佛品第十二 阿閦是梵语,译为无动,此是从佛的法身而言,即诸佛法身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1
-
佛教故事:阿含经和生活禅修:十三、紧兽树
紧兽树林崇安教授一、前言由于根性的不同,佛陀对不同的弟子教导出不同的修行法门。但是修行的目的地都是相同的,例如,到台北101大楼参观的人,来的方式有不同:有的开车
佛教故事:阿含经和生活禅修时间:2023-08-07
-
《释迦牟尼佛广传》八 禅定品90 具蹼救弟--学佛网
释迦牟尼佛广传 八、禅定品 90.具蹼救弟释迦牟尼佛广传(下)全知麦彭仁波切著 索达吉堪布 译释迦牟尼佛广传 八、禅定品 90.具蹼救弟八、禅定品90.具蹼救弟久远之前,梵施国
佛教故事时间:2023-07-29
-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神异录:十三、活佛显示定力
十三、活佛显示定力活佛,他在民国十八年从上海到香港,要来缅甸那时候,曾经在香港一个富豪家里显示过一次「定」力,谈起这个故事,颇堪发噱!那时他落住在香港一个寺院中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神异录时间:2023-07-28
-
满一上师:如何对待禅定中出现的景象和神通?
满一上师:如何对待禅定中出现的景象和神通?问:满一上师:听说安住中还可以看到别的景象,可预见未来,是否这样?怎样做到的?怎样才能用神力帮助别人? 答:问这个问题的还
佛学常识时间:2023-07-25
-
佛教禅定与养生
佛教禅定或瑜伽是佛教最核心、最重要的修行方法。因为通过修习禅定,一是可以祛病强身、怡情养性、延年却老,防范和治疗人的许多“身病”:二是可以克服外界六尘(色、声、
素食慈悲时间:2023-07-21
-
佛教故事:百业经故事集:十三、吉祥跛子
十三、吉祥跛子骂僧后忏悔发愿,百世跛脚今罗汉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侯,有一施主与妻子过着美好的生活,后来生下一个身相庄严,但双脚却畸形的孩子。然而自从生下这孩子,施
佛教故事:百业经故事集时间:2023-07-17
-
金刚禅定的止观双运(寂雯)
金刚禅定的止观双运(寂雯 著)习修禅定,是佛法的一个特质,我们在六度法门中有一度叫禅定度散乱。禅定对我们习修者,可以带来的利益可以分成两个方面: 一方面,从入世间来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08
-
佛教名词:禅定_佛教禅定是什么意思_如何禅定
禅定(佛教解释)禅,为梵语dhya^na之音译;定,为梵语sama^dhi 之意译。禅与定皆为令心专注于某一对象,而达于不散乱之状态,或谓禅为dhya^na 之音译,定为其意译,梵汉并
佛教名词时间:2023-07-05
-
达真堪布:普贤行愿品讲记(十三)
达真堪布:普贤行愿品讲记(十三)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接着给大家讲《普贤行愿品》。继
入门知识时间:2023-06-18
-
如何在保持禅定的状态中从事世间活动?
问:如何在保持禅定的状态中从事世间活动,是否有实际的行持指引?当我进入禅修,似乎时间变慢,动作变慢,念头也变少。然而,现实生活中却需要迅速的行动和很多的思考。噶
清净的本源时间:2023-03-22
-
莲师云:“修法者,有二十一种徒劳!”
莲师云:“修法者,有二十一种徒劳!”磋嘉玛白言:“何谓也?”大师云:若不摒弃伤害有情,发菩提心为徒劳也。若不守三昧耶,受灌顶乃徒劳也。若对己之心无裨益,博闻教法
清净的本源时间:2022-11-30
-
二十徒劳行
凡修行者,皆希冀能圆满福德智慧资粮,证得无上成就,因此以多种不同之方式修行,然若行持稍有偏差或不得深入要领之修行,则易毁掉善根福田,破坏圆满菩提道。因此,当下将
文论选学时间:2022-09-13
-
阿姜查尊者:禅定的危险 !
“定”能给禅修者带来许多的害处或益处,你不能说它只会带来其中的一种。对于一位没有智慧的人,它是有害的,但是,对一位有智慧的人,它能带来真正的利益,它可以引导
和尚家风时间:2022-06-16
-
佛陀说法【世法哲言】之十三 凡事应三思再行之
凡事应三思之弗觉,体实而再行之,不可闻言而从,亦不可听之否虚,三思之下实施无道者,当进而穷根之研,欲觅高天彩虹而遇乌云之布,则疑于霞辉之弗成也,是为过失。古人有
佛陀住世时间:2022-05-28
-
妙境法师讲授《妙法莲华经》正文(十三)
1993年结夏妙境长老宣讲于正觉精舍第4讲 / 1993年6月9日〈叙品‧第一〉连载(三十)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逮得己利,尽诸有结,心得自在。我们中国佛教是大乘佛
当阳玉泉寺时间:2022-04-30
-
佛学常见辞汇(十三画)
【乱心】 散乱的心。【乱善】 乱心所做的善事。【传心】 见以心传心条。【传戒】 传授戒法。【传灯】 传法于他人,如灯灯相传,心心相印。【势速】 谓有为法刻刻生灭,其势
陈义孝居士时间:2022-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