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灯授记,顿悟成佛在《金刚经》中,释迦牟尼坦言,说他自己当时在燃灯古佛处修行,实际上并无一法所得,所以燃灯佛才为他授记,认为他将来修行一定会大成。我佛释迦牟尼还
更多文章时间:2020-08-19
降伏烦恼,金刚能断常人在生活中经常会觉得很烦,经常会有很多烦恼,以至于偶尔去想:人如果没有烦恼,那该多好啊!但是,由于习以为常,人们都很少对烦恼本身进行思考和总
更多文章时间:2020-08-19
无心无住,圆融无碍什么是“无住”?《金刚经》有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
更多文章时间:2020-08-19
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目录自序一、佛教的进取思想1、为什么进取时光易逝,来日无多死生一线,无常紧随人身难得,佛法难遇人间佛教,利乐有情2、怎样进取八万法门,安心
更多文章时间:2020-08-18
死生一线,无常紧随对于人生而言,时间不仅是越来越少,而且更可怕的是,随着时间流逝,人的精力也就越来越少,渐渐的做什么事情总是觉得精神不足。三十岁不如二十岁,四十
更多文章时间:2020-08-18
人身难得,佛法难遇三界无边,六道轮回。在这六道轮回里面,人身很难得到,人身最适于修行。佛祖曾经反复开示人身之难得。比如有一次,佛祖从地上抓起一把土,问身边侍立的
更多文章时间:2020-08-18
一、佛教的进取思想佛教具有丰富的进取思想,在理论上其进取思想就直接体现在经论中对“慎勿放逸”或“勤修精进”的系统表述中。很明显,“放逸”和“精进”是一对含义相反
更多文章时间:2020-08-18
随缘自在第三章 禅诗意境《山中岁月》鸡啼日未出,山色雾朦胧,一杯清香茶,至心供佛前;扫尘除心垢,拂镜见本性,自性何曾染,无妨随缘修;经行入林中,不觉路已穷,回首
慈法法师时间:2020-07-01
理解需实践 “南无”始相应 就像这次我在德国汉堡,中国文化沙龙请我做演讲,欧洲新报总编和欧洲新报的社长,他们先做开场白,其中这个社长,他讲的很精彩。第二天那个社长
慧律法师时间:2020-05-13
大安法师微开示:专思寂想
佛学视频时间:2020-05-10
皈依佛、法、僧的弟子,是为了求解脱,求解脱是为了自在。不是说皈依三宝,入了佛门,还在争闲气,还在争人我、争是非,这里不可以,那里不可以;要合掌时,挑剔这么合不对
大安法师时间:2020-02-22
痛苦分为两种:一种是无始轮回中造恶业而受苦报;一种是往昔的善业感召,让你感受到痛苦,以此而逼迫你进入解脱道。如果没有感受到这两种痛苦,像天人一样恒时感受安逸,我
藏传法师时间:2017-06-28
没有以正知正念摄持自心,处于放逸、散乱之中,无法守护戒律,成为堕罪之因。因此要以正知正念来守护戒律。
藏传法师时间:2017-05-07
遇到任何状况都要告诉自己,一定要努力保持这份精进的心有一年,舍卫城里举办一場广受欢迎的庆典。庆典期间,许多年轻人用灰土加牛粪涂抹在身体上,然后在城里到处闲荡、喧
藏传法师时间:2017-04-18
对于佛菩萨和上师教授的一切法门,能够珍惜,精进依教奉行,就叫作不放逸。我们现在学修的大圆满前行,是佛法理论和实修的极精华浓缩,是莲花生大师、龙钦巴大师等历代成就
藏传法师时间:2017-03-07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但念无常,慎勿放逸!有一年,舍卫城里举办一场广受欢迎的庆典。庆典期间,许多年轻人用灰土加牛粪涂抹在身体上,然后在城里到处
其他文章时间:2016-12-21
不放逸之力点击听音频往昔,佛陀於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向比丘們開示:妻子易依恃五種力量,輕慢自己的丈夫,是哪五種呢?第一美色之力,第二親友家族之力,第三田
佛教故事时间:2016-11-27
如果有一个人身上有个很大的脓包,一碰就会破了,他肯定会很小心地保护,不要被碰到。这种小心谨慎的心态用在修行上,就是不放逸。如果能这样谨慎,就不会轻易犯戒、造业。
藏传法师时间:2016-07-07
奋勉不放逸,克己自调御,智者自作洲,不为洪水没。暗钝愚痴人,耽溺于放逸,智者不放逸,如富人护宝。(法句经)佛在《法句经》里这样教导我们:一个有智慧的人,能每天念
汉传法师时间:2015-11-24
现在我们关键是要认识五根放逸的过患,一定要在这上面反复衡量。以前的人讲几句就很明白,就会按这样去做。但是今天人的思想太复杂,受到的反面熏染太多,邪知邪见很深。如
藏传法师时间:2015-05-30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