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味伤人无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师。——明·廉启敬《修龄要旨》我曾经治疗过一个男孩。12岁之前被父母带到美国去,他的饮食结构就向美国学习,每天早上从冰箱里拿出凉的牛奶
大德居士时间:2016-06-25
在《佛说八大人觉经》中,佛陀教导我们,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 生灭变异,虚伪无主。」阐明了学佛的觉悟,先要觉知无常的道理,世间上不论物理、生理,乃至
汉传法师时间:2015-12-22
人无所舍,必无所成。心无所依,必无所获。自己的路只有自己去走,自己的心还须自己去度。能抓住希望的只有自己,能放弃自己的也只有自己。能怨恨嫉妒的是自己,能智慧温暖
其他文章时间:2015-11-04
相由心生(过去…现在)…承受果报(应无所住);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槃证得。--(《成唯识论》)这种承受果报、造作业力的道理,我们分成二段来说明
汉传法师时间:2015-10-11
没输过的人,常常会输得一塌糊涂;没摔过跤的人,跌倒了往往爬不起来;没体会过饥寒的人,贫困注定会成为你的归宿;没历经拼搏的人,属于你的多数不会长久。什么被你轻视了
其他文章时间:2015-02-07
菩萨以悲悯心帮助众生,但这种悲悯是建立在无所得的智慧之上。无所得不是说没有结果,而是结果再好也不执著。你的心不粘到结果上,不粘到你所做的事情上,因为一切法的当下
汉传法师时间:2014-06-13
问:《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但师父们经常说要安住其心,又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我想知道,无所住而生其心和制心一处是否矛盾?到底应该住还是不住?济群法师答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25
你想要成佛,先要断无明。这无明也就是生出见、思的烦恼。想要断这个见、思的烦恼,先要断无明。无明就是事情发生,你不懂,你不明白,这叫无明。好像人的生死,就是由情爱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17
(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就是「不在乎」,不在乎自我的利害得失;「生其心」,就是以无私无我的智慧,处理一切事物。(二)「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16
问: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中的住作何理解?是否可以理解为无所不住?生其心是生妄心,还是生真心、佛心?请开示。大安法师答:这句话是《金刚经》的一句非常重要的经文了,也许
大安法师时间:2021-01-09
大家知道,我们讲《金刚经》,《金刚经》教我们做什么?教我们不要执着。但是我们的心,非要执着不可,特别怪。例如,有几个问题,大家请我解释。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叫你不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1-03-26
从前释迦佛在世时,有个女子坐在释迦佛边上入定了。文殊菩萨走来一看,这个女子怎么这样不懂规矩,在释迦佛身边入定?应该远远退到佛后面去才是。故在女子面前弹指,唤这个
元音老人时间:2021-08-16
我们再往下看什么是生灭的相状,什么是不生灭的本体。我们把它念一遍。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殊不能知生灭去来
净界法师时间:2021-08-24
索达吉堪布:一个人达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犯戒还会有因果报应吗 问:一个人达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犯戒还会有因果报应吗?索达吉堪布答:这句话出自《金刚经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15
据说六祖慧能大师在五祖弘忍处,听诵《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句,豁然开悟。应无所住或无所住心四字,的确为般若法门的精髓、纲要。《金刚经》中类似这样的法语还很多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8
妄心生,贪念起;总想拥有得越多越好。今日为所得而患得患失,明日为所无而摩拳擦掌,殊不知,这是有执。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住心,则我心自然、自在、自得。
汉传人物时间:2025-08-26
心经 第二章 诸法皆空 不住相故 无所得故佛在五时说法中,无不是根据众生的根性和机缘应病与药的,所以应缘说法,而无定法。为了使众生不误解佛法,不执着在经文的字句名相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07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