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师父慈悲!请问一下,我们在日常生活行住坐卧当中,譬如说开车、做饭这种时候,面对因缘的时候,我们是提起佛号比较好,还是观照比较好?净界法师答:你开车的时候观照
汉传法师时间:2016-11-15
最近学习上士道的修习“菩提心仪轨”了。按《道次第》的要求,此阶段的定课是导师引领“菩提心仪轨”7分钟版,加上“皈依共修仪轨”32分钟,一共需时39分钟。按照导师的开
菩提书院时间:2016-10-05
记住,从心下手,研究佛法,不能运用在心里面,就得不到佛法的真髓。十方三世佛讲了一切的法,就是讲空。空要从那里去悟呢?从心去悟。心悟到空,一切无常,当下就是常,就
汉传法师时间:2016-09-16
佛教有一个修行的法门,名为“观照”。凡今日社会人士,不管士农工商、政经名流,甚至演艺人员等,如果能够懂得“观照”,在生活中必有帮助。“观照”什么呢?第一、观照我
汉传法师时间:2016-04-12
法王如意宝圆寂前叮嘱弟子:永远不要打扰其他众生的心,佛菩萨的智慧和慈悲无法度量,在过程中,你也无法知道上师伸出的手要将你带到什么方向,所以只需时刻谨慎看到自己的
汉传法师时间:2016-02-22
正确听闻佛法的三要素:专心、信心、恭敬心龙树菩萨说,一个人成功跟失败,重点是机会来临的时候,你要把握,你要掌握最佳的时机。而听闻佛法,上课的时候是最佳的时机,你
汉传法师时间:2015-12-27
小乘、大乘、金刚乘,不同的“乘”视不同的三毒烦恼为主要障碍。小乘注重断除贪欲,对于小乘来说,解脱最大的障碍不是嗔恨,不是愚痴,而是贪欲。大乘佛教最大的障碍却是嗔
藏传法师时间:2015-07-21
再来,我们可能开始穿着衣服。当然,男女的穿衣方式不同,古人、现代人与不同的国家文化,都有不同的穿衣方式,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觉观。我们现在要清楚地觉知取出衣服,但
佛教故事时间:2015-01-30
人,往往只看到别人,看不到自己。由于自我的观照不够,因此产生烦恼。假如我们懂得观照自己,常常自我反省、自我健全,修持“五停心”,就能对治烦恼了。以下介绍五种对治
汉传法师时间:2015-01-20
人,往往只看到别人,看不到自己。由于自我的观照不够,因此产生烦恼。假如我们懂得观照自己,常常自我反省、自我健全,修持“五停心”,就能对治烦恼了。以下介绍五种对治
汉传法师时间:2015-01-07
正确听闻佛法的三要素:专心、信心、恭敬心。龙树菩萨说,一个人成功跟失败,重点是机会来临的时候,你要把握,你要掌握最佳的时机。而听闻佛法,上课的时候是最佳的时机,
汉传法师时间:2014-11-23
菩萨要善调自己的瞋心,因为瞋心的活动,对众生的伤害、对佛教的伤害都是相当的重大,所以菩萨应该要修「忍」辱波罗蜜。什么叫忍辱波罗蜜呢?「于诸境缘,内心不动」,保持
汉传法师时间:2014-08-23
针对业力的断恶修善,如果出现安乐的果报,我们应该少欲知足;这里的经文是讲痛苦的果报,如果有恶因缘的果报出现,佛陀告诉我们要安忍不动。佛言:「恶人闻善,故来扰乱者
汉传法师时间:2014-05-21
过去有一位年轻的修行者,在深山里的道场打坐用功。他的师父常常教诫弟子们说:「你们若想修行,首先要戒止五欲之心;如果能够降服五欲,心不被外境引诱,才可以真正达到修
佛教故事时间:2014-03-17
禅修不是为了追求什么事物,而是去发觉我们个性和行为的缺失。当我们内省观照时,希望找出问题所在。经过自我省察,看到了缺失和问题,就是修行的成果。上次禅期中一位女士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16
若已了知彼义无者,蛇觉虽灭,绳觉犹在。我们前面以无分别智,来破除心中对外境的联想,这个时候慢慢的了解到「彼义无者」,这个心外的义相是不可得的,所谓的好坏得失、长
净界法师时间:2020-12-10
我们在修首楞严王三昧的时候,就是我们讲的称性起修,全修在性,整个过程当中就是要回光返照。你不管是念佛、持咒、拜佛,都是假借外在的事相来观照我们这一念心。回光返照
净界法师时间:2020-12-13
你尝试地思维一下,早上醒来的那一刹那,当我们一念灵知灵觉,你能下意识地想想,我是谁?怎么会在这儿?我以谁的角色活着?然后你洗脸刷牙的时候,牙刷会挨着你的牙齿,你
宏海法师时间:2021-03-01
一般来说初学者要多修止,因为你观慧薄弱。一开始先念佛拜忏,事修多一点。等到你的心慢慢收住了,再慢慢观慧。一个人越到晚年,你的观照智慧就越重要了。诸位!不是仅仅考
净界法师时间:2021-04-13
五蕴:色、受、想、行、识。(一)色蕴:凡一切物质,都是色蕴所摄,一切物质不外乎坚、湿、暖、动四性而构成(是由地、水、火、风四大种所构成)。六根中眼、耳、鼻、舌、
隆莲法师时间:2021-04-28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