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断贪欲,就是战胜一切苦。——《佛陀语录》一个后生从家到一个禅院去,在路上看到一个趣事他想以此去考考禅院的老禅者。来到禅院,他与老禅者一边品茶,一边闲扯,冷不防
佛教故事时间:2015-12-17
佛法中有五个关于烦恼的名词:贪、瞋、痴、慢、疑,也就是贪欲、瞋恨、愚痴、骄傲及怀疑。如果能少一分贪欲,就能多一分慈悲心;少一分瞋恨,就能多一分宽谅心;少一分愚痴
其他文章时间:2015-11-27
人除了物质生活以外,还要重视心灵的净化与提升。假使只知道纸醉金迷、花天酒地,无论拥有多少财富,心灵始终是贫穷的,将来还会堕落。如果起了贪心,就属于饿鬼道;起了慈
汉传法师时间:2015-09-12
若谓喜彼肉,欲观并摸触,则汝何不欲,无心尸肉躯?有些人认为:“我不喜欢木棉枕,因为它不是女人的身体,我对女人的细皮嫩肉才有兴趣,不喜欢拥抱那些无情物。”这种说法
藏传法师时间:2015-09-06
「《会疏》曰:欲是诸苦之因,施(度)戒(度)能离之」。今天的社会,太多的人把欲认为是诸乐之因,他不知道是苦,他认为是享受。佛家讲五大类的欲望,财、色、名、食、睡
汉传法师时间:2014-10-28
佛教认为,一个人之所以会遇到各种烦恼和痛苦,是因为人都有贪、嗔、痴三毒之心。在三者之中,贪心居于首位。一个人的贪欲之心是没有止境的,人的贪欲就像一口永远也填不满
汉传法师时间:2014-07-10
如果给那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一些“甜头”,他们很容易就会开心的笑;向那些孤苦无助的人伸出援助的手,他们立马就能感到温暖。可我们很多人已经越来越不容易满足了,老是处于
藏传法师时间:2014-06-01
在物质文明的典范——现代化大都市中,环境污染严重,空气中弥漫着汽车排放的尾气和工业废气,人感到胸闷压抑,耳朵听的是嘈杂噪音,眼睛见的是五光十色斑驳的色彩,在这样
藏传法师时间:2014-05-29
贪欲生忧,贪欲生畏;无所贪欲,何忧何畏?《法句经》一、贪欲的起因贪是众生的通病,在欲界称为欲贪,其性不善,在色界、无色界称为有贪,其性有覆无记,能障圣道,二者共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24
佛法里讲的善恶的标准,最低的是小乘。若是为了世间,所做的一切都是恶;若是为了解脱,所做的一切都是善。对世间没有任何贪恋,日日夜夜求解脱,这就是出离心。上三道的众
藏传法师时间:2014-02-16
诸苦所因,贪欲为本;若灭贪欲,无所依止。-- 《法华经卷二.譬喻品》此偈是说,各种痛苦烦恼的根源是贪欲,如果把贪欲的问题解决,就等于拔除了苦果根源。可见「贪」是众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16
姑苏南濠街,有一人常作阴隶,每数日,辄往值班。邻有一人语曰:能带我至阴间游戏乎?隶曰:可。汝但静卧室中,敕家人勿开户,我当带汝去,仍送汝回。邻人如命卧室中,隶即
佛教故事时间:2014-02-14
问:请问如何对治自己对于情执的贪欲?答:情欲是缘起法:有其产生之因,即过去的习气;有其产生之缘,即当下环境的刺激和内心的起心动念。所以,对待情欲,也需要从因和缘
其他文章时间:2021-01-25
世间狂逸之甚,莫过于贪欲,因此应当勤断贪欲烦恼。《大庄严论经》中马鸣菩萨提到,过去我曾经听闻,世尊行菩萨道时,有一世在无佛时代,既无贤人,也没有任何圣人出世。当
其他文章时间:2021-05-13
第一种就是学习不净观。内心记得十种不净,也就是有识不净相一种,然后无识不净相九种,也就是墓园九观,就可以灭除贪欲。第二种就是修习不净观。有识不净观是观身体的三十
大愿法师时间:2021-06-13
在劫初时期,世界将要形成之时,福报将尽的光音天天人,化生为人来到这个世界,以欢喜为食,全身光明,以神足通自由自在地飞行来去,彼此没有男女性别、尊卑上下之分,大众
其他文章时间:2021-06-30
藏地有这样的说法,人有财发疯,畜有草发疯,这句话非常有道理,许多人在没吃没穿的时候,好像也没有特别大的贪欲,一旦有了钱后,贪欲反而被激发出来,会疯狂地追逐财富;
索达吉堪布时间:2021-07-02
问:对于贪欲心很重的人而言,这个世界处处充满了可贪的对境,如此一来,如何才能息灭贪心等烦恼?索达吉堪布答:贪爱等烦恼虽然从表面观察,是以其所依境而生起,但是所依
索达吉堪布时间:2021-07-31
问:接触一些异性时,内心往往不由自主地生起贪欲。如何能制止?索达吉堪布答:凡夫因无明痴暗覆心,往往对同性质的东西会串习起喜恶偏执。例如组成女人身体的成分,都是不
索达吉堪布时间:2021-10-18
佛陀游化到舍卫国,居住在胜林给孤独园。有一天,佛陀问比丘们:有一个贪欲心很重的穷人,他心中贪恋着物质,是不是会生起很大的苦恼? 比丘们异口同声地答道:是的!佛陀
其他文章时间:2022-03-16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