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逃脱高楼 飘然而去金山活佛的皈依弟子,有的是高官显贵,有的是坐卖行商,等而下之,贩夫走卒也有。话说安微芜湖,有一位巨商富豪,也是皈依金山活佛的,他舍不得他
金山活佛时间:2024-10-10
第二十课 临终关怀应有的认识 有生必定有死,新生的喜悦常常令人忘记死亡的哀恸,人间也不知这边生命的结束原来是那边新生的开始。在这一生一死之间,只知道自己的悲伤,而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10
你死亡的那一天,没有人能够护卫你,听瑞的人们啊,你要做好仰赖自己的准备。当你跨入死亡门槛的时候,围绕在你身旁的亲友几乎无法提供任何援助,也无法陪伴在你身旁。甚至
清净的本源时间:2024-10-10
卷第七十二: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三【白话】这时,善财童子进入甚深的菩萨自在妙音解脱法门,精进修行,继续前往参访开敷一切树华夜神。善财童子看见开敷一切树华夜神坐在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9
佛家逻辑通论郑伟宏 著第八章 共比量、自比量、他比量一、三种比量的建立1、玄奘师徒对三种比量理论的整理发展之功因明作为佛家认识论的逻辑,同时又作为各宗各派共同遵守的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9
同品、异品是因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准确地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廷,对于把握三支作法的逻辑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唐代疏家对同品、异品的解释有详尽的探讨,当时可谓注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9
卷第六十:《入法界品》导读《入法界品第三十九》是《华严经》最后一品,共有二十一卷,占全经四分之一强。就内容和量言,本品可作为《华严经》的代表。本品主要叙述善财童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9
《方便心论》提要《方便心论》 (梵Up?ya-Kau? al ya-hy daya astra,or Up?ya-hrdaya)是古因明著作。相传为大乘佛教中观派论师龙树所著,日本学者宇井博寿认为是龙树以前的小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9
戒行精严 感应灵异 (刘宋 慧木尼)南北朝刘宋时,比丘尼慧木,俗姓傅,十一岁出家,受持小戒,居梁郡,兴建戈村寺。开始诵读大品,每天念两卷。慧超师建立的经堂,她去礼拜时,常看见
释门法戒录时间:2024-10-09
佛教的十大真理何谓真理?在古希腊,「真理」是指公开展现在人的理智之前的东西,具有确实、符合事理原则的意思。在中国老子《道德经》中论及,「道」是自然与天命相合的精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9
称佛名号 白鹿引渡 (晋 令宗尼)晋朝比丘尼令宗,在冀州(今属河北省)逃出乱贼的厄难,晚上抵达孟津,无船渡河。便诚心念佛及观音菩萨名号,忽然一只白鹿走下河去,令宗跟随前进,
释门法戒录时间:2024-10-09
贪、嗔、痴贪、嗔、痴:又名三毒;指毒害出世善心的三种烦恼──贪、嗔、痴。又作三火、三垢、三缚。贪:是一种染著的心理。所谓染著,就是对自己喜爱的对象产生贪念。贪的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9
念佛精进 西方莲开 (刘宋 悟性尼)南北朝刘宋时,比丘尼悟性,住庐山,笃志念佛,求生西方。一天忽然听见空中有音乐声,对旁边的人说:"我已得中品往生了,并且亲见同志中念佛精进
释门法戒录时间:2024-10-09
经行的利益十诵律云:“经行有五利:一剿健(剿音巢轻捷也),二有力,三不病,四消食,五意坚固。”三千威仪经:“有五处可经行:一闲处,二户前,三讲堂前,四塔下,五阁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9
经忏未完 冥府查究 (利济寺僧)乌镇利济寺,有僧师徒两人,比较谨慎忠厚,来求做经忏的人更增多,因此便富裕起来了。但性悭吝,自己不享受,也不肯布施。后患病,族人接回治疗,不久
释门法戒录时间:2024-10-09
乐于睡眠的二十种过失《大宝积经》中,佛陀对弥勒佛说:应当观察喜欢睡觉的人的二十种过失:“弥勒,云何名为,乐于睡眠,二十种过:一者、懈怠懒惰。二者、身体沉重。三者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9
夫妻和睦有些夫妻几乎一辈子都在吵吵闹闹,这是前世的业力使然,是前世的邪淫果报现在成熟了。有些夫妻恩恩爱爱、情深意切,这也是前世不曾邪淫、勤行善法的果报。夫妻在一
文殊花开时间:2024-10-09
五蕴色受想并行识此五蕴本空寂蕴之一名含有积聚、和合二义。每一蕴皆由同类的许多法积聚而成,也就是许多同类法的归纳总合,故称为蕴;同时每一有情皆由五蕴法和合而有,故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8
转八识成四智末那识 为第七 阿赖耶 第八识眼等八识在前五蕴中都已谈过,今不重释。现就末那、赖耶二识的异名和作用,略作介绍。末那名意,意是思量义,思量阿赖耶识见分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8
净土宗此宗以专修往生西方阿弥陀佛净土法门得名,又因慧远大师曾在庐山建立莲社,提倡往生西方净土,所以该宗又名莲社宗。晋慧远 住匡庐 结莲社 德不孤慧远大师,东晋雁门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8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