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净因法师:病毒的形成原因_病毒的化解之道

汉传人物 2025-03-07

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把动物关进笼子,而今年春节,动物却「成功」地把十几亿人关进了「笼子」。危急时刻,钟南山院士再次发声:这次新冠肺炎发源地来自武汉的某海鲜市场。其后,中国国家疾控中心对外正式宣佈:此次病毒来源于野生动物。事实上,近年来大规模传染病的背后,都有著同样的四个字:「野生动物」。

为了一口「野味」,直接导致病从口入。一只小小的野生动物,引发了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封城,并迅速演变为一场全球的风暴和危机。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我们该如何面对疫情,消除心中的阴霾?本文试图从邪见、自大与无知等思维上的病毒中,寻找「新型冠状病毒」形成之因及化解之道。

邪见滥食野生动物成风之因

记得小时候,每逢考试,母亲便会给我炖两个鸡蛋补充营养,期盼考试时精力充沛,考出好成绩。从那时开始,我便形成一个概念:鸡蛋有营养。出家后,师父对我的要求很严格,鸡蛋被列在禁食的清单上。起初,我觉得是一大「损失」。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参观了现代化养鸡厂,亲眼看到饲养的鸡都被圈养在空间极小的笼子裡,平时根本没有活动的馀地,只有头可以活动,不时伸到笼子外吃食。长期生长在这种狭小、拥挤的小笼中,有的鸡双脚逐渐退化,有的站不稳,有的瘫痪了十分可怜。

我悄悄问一位工作人员,这儿的鸡受到如此的「虐待」,还生得出蛋来吗?答案让我震惊:这些鸡因为注射过一种特殊的药物,不但能生蛋,而且比自由放养的还要多。小的时候,我家的鸡是自由放养的,而且受到很好的照顾(否则便不产蛋),所产的蛋自然会有营养;而眼前的这些鸡仅仅是生蛋的工具,更须借助药物才能正常生蛋,吃这样的蛋能有营养吗?对健康能有益吗?!

我相信,有以上类似疑问的人不在少数,逐渐形成了一种先入为主的思维:野生的动物和深海的鱼,与在良好自然生态环境下生长的绿色食品一样,是健康食品,能给人们带来蓬勃的生命力。这种把「食野生动物」与「人类健康」混为一谈的邪见,形成不正确的思维模式和怪异的行为,造成捕杀滥食野生动物成风,进而导致走私倒卖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案件不断增加,使一些本来还没有达到濒危境地的野生动物也到了濒临灭绝的边缘。

早在四百年前,明代医学家李时珍(1518-1593)在《本草纲目》中明确警告世人,「食野生动物」不但对人类的健康无益,反而有害,容易染上疾病:

(1)鸟类:「诸鸟有毒」,「凡鸟自死目不闭,自死足不伸,白鸟玄首,玄鸟白首,三足、四距、六指、四翼,异形异色,皆不可食,食之杀人」;孔雀,「肉性味咸、凉,有小毒,人食其肉者,食后服药必无效」;啄木鸟,「因食百虫,肉有毒,不可食」。

(2)水禽类:鸿鹅,「肉性味咸,平,有小毒,食之腹胀腹泻」;凫(俗称野鸭),「性味甘、凉,身体虚弱者不宜食;虫类:蜗牛,「性味咸、寒,有小毒,肉不可食,食之捲缩抽筋」。

(3)兽类:豪猪(山猪),「肉性味甘,大寒,有毒不可食,否则伤头伤身」;助鼠(黄鼠狼),「肉性味甘、臭、温,有小毒,心、肝有臭味」;熊,「肉性味甘、平,虽无毒,但有痛疾者不可食」;水獭,「肉性味甘、寒,虽无毒,但食之引起血热,消男子阳气」。

(4)鳞虫类:鳞鲤(穿山甲),「性味咸、寒,有毒,其肉甘、涩,味酸,食后慢性腹泻,继而惊风狂热」;蛇肉味性甘、涩,有毒;蛇头毒人至死,不宜鲜品煮食,药用也要经过去毒」;能鳖(又名三足鳖),「肉性味大寒,有毒,食之杀」。

由此可见,去除邪知邪见,戒除心中一念之贪心、好奇心,禁食野生动物,可从源头上根除新冠肺炎产生之因。

自大滥杀野生动物之因

人本是动物大家庭的一员,正如《尚书泰誓上》云:「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也就是説,天地生成万物,所以天地是万物的父母;人主宰万物,所以人类是万物中的灵物。人之所以能成为万物之灵,除了智力高于其他动物之外,人尚可经过教育,增加知识,提高品格,发挥创造力,达到与超越万物的地步。

人类在茹毛饮血的年代,由于生产力低下,不得不食用野生动物以求生存。而今,不少人倚仗发达的高科技和先进的武器,以万物之灵自居,在动物面前保持著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为了满足一己私欲,一饱口福,或者为了暴利铤而走险,非法滥捕、滥杀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这不仅给野生动物带来灭顶之灾,也给人类自己的生存带来隐患。

研究结果表明,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瘟疫都与野生动物有关係。在古代,瘟疫大多由老鼠传播到人;到了近现代,病毒宿主变成人们食用的野生动物(如蝙蝠、果子狸等)。以2003年的sars为例,科学家最终在云南的蝙蝠身上发现了sars病毒,确定病毒宿主即是蝙蝠。

但sars却是在广东首先爆发,原因是蝙蝠将病毒传染给了果子狸,受感染的果子狸被贩卖到了广东。病毒继续在市场中的果子狸中传播、变异,最后产生了一个传播性极强的病毒,感染给了人类。2019年以来,除了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美国爆发40年来最致命流感,超10000人死亡,1900万人感染,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

野生动物与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瘟疫

此有故彼有

此生故彼生

此无故彼无

此灭故彼灭

《杂阿含》

这首偈颂阐明事物之间错综複杂的关係。表面看来相对立的事物,如有情与无情、动物和人类、健康与疾病、花开与花落等,实际上却是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离开了因缘果报,没有一种现象能够单独生起,也没有一种现象可以孤立存在。

人类也不例外,人只不过是自然界的一分子,人与自然彼此处于相互「约制」与「被约制」的关係中,相互依赖,互为条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明白了这道理,人类才会去除自大傲慢的思维病毒,人类在做任何事情之前,才会先考虑其后果,当意识到做某一件事后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便不会轻易去做。

无明病毒传播的内在原因

人们生活在一个複杂的环境中,除了肉眼可见到的各式物品及动、植物外,还有一群种类繁多,数量更是超乎想像的微生物与我们共享同一个空间。而这些看不见、闻不到也摸不著的微生物,却和人类的生活品质及身体健康有极大的关係。病毒和细菌,都是微生物中的一种。

美国科学家最近使2.5亿年前的细菌复活,据悉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微生物,其学名为「二迭纪杆状菌」。据推断,这些细菌已经在地下存活了2.5亿年,远比人类的起源要早。

美国耶鲁大学学者卡尔齐默(carlzimmer)在《病毒星球》(aplanetofviruses)一书中明确指出:我们的地球,就是一个「病毒星球」。生态学家peterdaszak表示,「在估测的共160万种野外未知病毒中,我们目前只知道约3000种,还不到0.1%。」

令人高兴的是,登革热、疟疾、天花等诸多人类古老的疾病,随著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已经完全可防可控。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如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2014年的脊髓灰质炎疫情、2014年的埃博拉疫情、2016年的寨卡疫情、2018年开始的刚果(金)埃博拉疫情,以及2019年新冠肺炎(2019-ncov)等被列为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的病毒,皆没有得到较好的控制。

人类若能放下骄傲自大,承认自己对病毒的无知与无明,谨慎地与大自然、动植物和谐相处,则是根治人类共同的敌人病毒的前提条件。

求生,是每个生命基因的原始欲望。我们应去除邪见,选择不再沉迷在「山珍海味」的炫耀性消费裡;我们应去除自大,选择更加敬畏大自然,爱护地球上的任何一种生物;我们应去除无明,转「迷」成「觉」,增加对病毒的了解,增强我们战胜病毒的能力。由此可见,邪见、自大、无明等人类思维上的病毒与「新型冠状病毒」一样,是人类共同的敌人,而去除人类思维上的病毒,是战胜「新型冠状病毒」最重要的保障。

原文标题:病毒人类共同的敌人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宝莲禅寺hk

更新于:1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