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成佛资粮是什么?
元音老人答:成佛的资粮:
(一)打坐入定,除障开智慧;(二)广做善事,积累福德。因佛是二足尊,即。
问:成佛资粮是什么?
元音老人答:成佛的资粮:
(一)打坐入定,除障开智慧;(二)广做善事,积累福德。因佛是二足尊,即。
念佛往生的条件:一心不乱《佛学常见词汇》指心意专一而不散乱。念佛人念到没有了见思惑,叫做事一心不乱;若念到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时,叫做理一心不乱。编辑本段《佛光大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08
问:念起不随,是不是到了法身正位?元音老人答:念起不随是有点小成绩了,能受生自在了。但不演算法身正位,一定要断思惑,才能到法身正位。到了法身正位还要向上,要离开这个位子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08
问:我修法后觉得胸口会发闷,如何避免?元音老人答:要注意三点:1、手印举起靠近胸口,手臂不能靠胸口。2、要呃气让它呃,泄下气就让它泄,打哈欠就让它打,不能屏住,呼吸要自然。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08
佛说,以黄叶止小儿啼,是法无定法,应病与药,所以对症的药都是良药,各种法门都是一律平等,无有高下。末法时期,众生根基比较陋劣,业障深重。所以修法还是以净土最为恰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08
问: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怎么理解?元音老人答:世间法都是桑田沧海,瞬息万变,不常久。我们的身体也不常久。苏东波在《前赤壁赋》里有两句说得很清楚: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08
达真堪布:业障是成佛的台阶其实,业障是我们成佛的一个台阶、一种助缘,并不是不好的东西。你认识到了,业障本身就是智慧。轮回和涅槃也是一样,你认识了诸法的本性,这时
五福临门时间:2025-10-08
问:自从拜读了您老的文章后,我对佛所说的法,有了正确的认识,佛法不光靠理解,更要靠自己脚踏实地修行。元音老人答:很好,你有了正解,就应不懈地努力修行,以期亲证本来面目。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08
甲 明心见性之意义明心见性一词简约总括地解释起来,就是:从究明人们的“心”(本心)的形相与作用,而彻见、领悟、神会生命的根源——“性”(本性)之妙体与真理,以觉醒迷梦,而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07
第一:一切放下,死心塌地。恋著世间事物放不下,有什么用呢?这世界上的事事物物都是因缘合成,无有实体,犹如过眼云烟,虚而不实,求不得,拿不走。即连各位自己的身体也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07
答西安刘志强居士钟公恩师慈鉴:【元音上师批语:志强仁者:你的信由陈峰转来,你们能不畏艰苦,努力修法,实是不易。望好好用功,力求上进,圆证本来,完成修行的使命,亦幸甚矣。元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07
坐在这里,一切都放松。是吧。一切都放松了,休息。不是用力,哈哈哈。不用力气,是吧,它是休息。所以也不出声念,出声还用力。也不出声,它是金刚持。在心里念,嘴唇微动,而且动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07
按:历代祖师大德、乃至禅宗的大德如元音老人、南怀瑾老师,都大力推荐净土法门。我们不要轻视了这个貌似简单的法门。法门无有高下,都无比殊胜,但是众生的根性是不同的,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07
远离颠倒梦想。这里的远离不是距离之远,而是永远地离开、离弃之义。颠倒者,即相反、倒置,指真假不明、迷真认妄。以无常为常,以苦为乐,以无我为我,以不净为净。倒置事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07
心经 第二章 诸法皆空 不住相故 无所得故佛在五时说法中,无不是根据众生的根性和机缘应病与药的,所以应缘说法,而无定法。为了使众生不误解佛法,不执着在经文的字句名相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07
答鹤壁付运海居士…… 认识了鹤壁市同道齐志军,从而走上了正路。在他们的帮助下,我先后阅读了《金刚经》、《心经》、《圆觉经》、《楞严经》等几部经典佛经,终于找到了梦寐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06
答鹤壁智洪居士恭敬顶礼师尊:顶礼佛、顶礼法、顶礼僧。师尊,弟子于正月二十六日 到苇泉山静居寺心密道场打七,原计划三个七,但行前考虑不周,与庙会时间相冲突,不得已于二月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06
答石家庄张孝谦居士孝谦仁者慧席 :手教及尊作两幅,均拜收。才华横溢,不胜敬仰!知曾阅读拙作《般若花》,可谓文字因缘,至祈指正为盼!知正修“六字大明咒”,甚好!此法简单易修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06
答南通钱居士某某同学:10月3日来信收到。你是一个很有品德和智慧的人,所以对于一门学问的研究,很专心用功,非常难得。现将问题简复如下:1、在静坐中呼吸较粗,这是一定的过程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06
答连云港王凤城居士[据王居士抄录本整理,编者注]…… 突然一切消失,只剩了了灵知,此时即是定相初现,当知这个一切消失,妄想暂时脱落,但又灵知不昧,了了分明,正是仁者的本来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06
答牧牛老人(魏鸿勋老居士)鸿老大德长者法座:五月二十日手教拜悉。此次辱蒙枉顾寒舍畅叙所怀,深感您老人仁厚慈祥,虚怀若谷,令人有高山仰止之赞叹。所赐佳作《心经体会》[后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06
答讷河郭元禄居士元禄仁者慧鉴:寄来偈颂已阅,知仁者驾车奔走,十分辛劳,但能护持心地,念念在佛,念念在觉,妄想不生或少生,便可亲得受用。目前末法时期,在家虔修较为相宜。出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06
达真堪布:观察上师是否具足法相最重要的标准是什么? 站在大乘佛法的角度讲,主要看他有没有无伪的慈悲心和菩提心,有了这些就是具足法相的上师。《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也
五福临门时间:2025-10-06
有人问,说在这个世界什么能量最大?老法师说了,我不知道你们记没记住?就阿弥陀佛最大,在这个宇宙之中能量最大、能量最善的就这四个字,阿弥陀佛。你把其它的都排掉,就留这个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01
可能我的条件和你们比起来比较好,因为我有我的护法,给我创造这个宽松的环境。你说谁不是有一个家庭,我也有丈夫,也有儿女,也有亲朋好友,你说这些我统统放下,你们谁都
居士人物时间:2025-09-30
『但当归依瞻礼供养赞叹地藏菩萨形像,如是所愿所求,悉皆成就。』这段话实在就是《行愿品》里面「如教修行供养」,法供养里面第一句。你只要真正能做到如教修行供养,你所
因果报应时间:2025-09-30
道场是求道的地处,大家来道场,若不求道,只图热闹一场,这样什么好处也得不到。道是什么?道人人皆有,而人人皆不晓得,所以必须求道。现在有现在之道,将来有将来之道,
居士人物时间:2025-09-27
问:跨越时空的因果对现世有什么意义?如何起到断恶行善的警示?答: 严格说来,因果都是跨越时空的,因与果不可能出现在同一时空点上。时空的间隔有长短远近之分,而这长短
因果报应时间:2025-09-24
这个“禅”到底是个什么?——宣化上人讲述这个坐禅,你若喜好,那才可以坐禅;你若不喜好,就是坐禅也没有什么用。所以我们现在暑假班这一班人,可以说都是常好坐禅的人;
宣化上人时间:2025-09-21
问:什么叫觉知觉性?答:翻掌看看,知道吗?知道自己在翻手吗?清楚吗?这个就是觉知,跟得上吗?觉知得到吗?这就是觉知。以觉知来唤醒觉性,觉知得清清楚楚,完全没有烦恼,这就是觉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19
坦尼沙罗尊者答:怖畏有三种成分: 对危险的辨知,对面临该危险的虚弱感的辨知,以及逃脱的欲望。有些怖畏是明智的,比如当你意识到自己未脱老、病 、死,为将来不受苦迫的准备工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18
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达摩难陀长老 编著序当我在四十多年前抵达新马时,面对很多碰到问题的信徒。当时,很多佛教徒对正确的佛法和修行都缺乏理解和认识。他们提出了很多的问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16
第十章 佛教与修行信仰-信心与奉献有正知才能导向正信,唯有正信才能获得智慧。信仰应该是有神论的意识形态。但是,在佛教里却不存在「有神论」。有神论的信仰是导致心智闭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15
第八章 佛教的道德规范与修持佛教与道德佛教的道德规范,并非人类功利主义所缔造的道德规范。今天的世界一片混乱,传统的价值观被全面的推翻了,唯物主义无所不疑的精神,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15
你能求戒,得戒体,就能有相当的把握让你不去犯戒。如果你不去受这个戒,没有通过羯磨法得这个戒体,你本能烦恼的冲动,就容易犯那种错误。你受了戒,就有一种力量在阻断它
大安法师时间:2025-09-15
法增比丘答:佛教是根据释迦牟尼佛(Sakyamuni Buddha)的教育,作为一个人的信仰,以佛的教法和实践为核心,而成为古代印度的一个独立宗教,时至今日,全世界各地都有佛教在传播,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14
法增比丘答∶佛陀教导释子摩诃男(Mahānama)说在家众依正信、念戒、布施、闻法、修慧与舍的六根本修行。(1)正信主要是对佛陀的佛陀。佛陀佛陀是如来(Tathagata)、应供(Arah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13
法增比丘答∶在《杂阿含298经》中佛说:「谓缘无明行者。彼云何无明?若不知前际(过去),不知后际(未来),不知前后际。不知于内(内六处),不知于外(外六处),不知内外。不知业,不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13
一、等我有了钱再布施一个修行者人听了因果布施的道理,对禅师说:“等我有钱以后,一定广修供养,做一些济世救人的事业”。禅师:等你有钱以后再行布施,那你永远不会有钱
布施功德时间:2025-09-10
我们谈到人满足于涅槃,所谓满足是什么?佛使比丘答:佛教徒教导人不应该喜欢这个,讨厌那个;满意这个,不满意那个,但是所谓的满足于涅槃又是什么呢?于涅槃感到满足叫作法欲(Dha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09
黄念祖:修行什么都不怕,唯一怕的是中断大家都有很多事情,各个方面只要维持住、做得好,都是成续。只要相续,即是增长。你坚持地修下去,昨天修,今天还修,多一天你的功
佛学问答类编时间:2025-09-09
●讨论与分享有一次,我去拜访一位名为阿姜宛(Ajahn Wang)的禅师,他与一位比丘及两位沙弥住在山顶上。我没有遇见他,但是却感觉到,像这样生活的人,一定有其独到之处。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08
正确的修行有规律的修行如果那是好的别抓紧它如果那是坏的别黏着它好和坏都会咬住人因此别紧抓它们哇那婆提扬寺这里的确非常安宁,但,如果我们的心不平静,这也是没什么意义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08
问 :结生心一生起时就有了生命,那时的名色是什么情况?是否也有性根十法聚、身十法聚等色聚?帕奥禅师帕奥禅师答 :你想知道吗?如果想知道,请实际地修行体验。当你修行到缘起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06
问:佛陀说:「心、佛、眾生,三无差别。」那麼為什麼佛陀不在一开始时就教导所有弟子发愿成佛,以便人人平等,没有佛陀、辟支佛、阿罗汉等的差别?帕奥禅师答:根据南传三藏,有两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05
问:在很多佛陀的本生故事里,都有着人类可以跟动物互相沟通的情况,例如禅师所讲的商人与驴子的故事。是否以前的人都拥有可以跟动物谈话的能力?如果是的话,请问是用什么方法?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05
问:有位比丘在做过还俗的仪式之后,仍然冒充为比丘。请问禅师,在家居士供养已做过还俗仪式的比丘会有什么功德?如果这样的假冒比丘剃度别人出家,并授与别人比丘戒,将来他会遭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04
问:释迦牟尼佛曾为诸阿罗汉授记:经过几劫后,将在何地成佛。但是阿罗汉因烦恼已断,不再受后有,等这期寿命穷尽时,就进入般涅槃。是否会因佛陀的授记而下生人间等,因为他的心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04
无论是一切诸佛菩萨和法界一切众生,都具备法身、报身和化身。既然心佛众生三无差别,都同时具备法报化三身,为什么还有诸佛和众生差别呢?法身为根本,都是一样的,为什么
汉传人物时间:2025-09-02
生活是什么?生活是在心地里要下狠功夫,要对自己要严厉一些,要对自己要规范一些,要对自己的处世方式要调整一些,对待模式要更加客观一些。更自在的生活,在于自我情怀上
汉传人物时间:2025-09-02
问:士兵与敌人对阵,打死敌人应该要负什么样的因果?答:你打死这个敌人,如果这个敌人恨你,来生还要报复,你杀他,来生他要杀你;如果他没有瞋恚心,纵然遇到,也是有怨恨
因果报应时间:2025-09-02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