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坐时心里清清净净,不住有,不住无,不住非有,不住非无,照而常寂,寂而常照,惺惺寂寂,寂寂惺惺,是妙有真空,真空妙有,起念动念历历孤明,不被外缘所转,是佛性否?(南京法一和尚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5
南京王嘉宾问: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这句话是出于华严经,离世求佛法,恰似觅兔角,佛法即世间法,世间法即佛法;如我解释,我们这个地球通是世间,释迦佛在雪山修行,以及到处说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3
北京李广权问:古云:法离见闻觉知,若行见闻觉知求法,非求法也。照我解说,自性如如不动,是真知真觉,如古人云:是知而无知,不是无知而说知。见闻觉知求法,若将妄念断尽,是无始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3
上海王小徐问:弟子六根之中,似乎眼根偏利,例如见人间其姓名,但闻口说,往往转身便忘,而见其名剌则能牢记,又如英文能读能写,而英语说听均颇勉强,他事类此亦多,故于佛法亦当用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3
问:生净土法门如何?月溪禅师答:假如找们在这个世界没有工夫参禅,如在家人士农工商,事务很多,我们不求在这个世界见自性,生在极乐世界,再修见性的法门,如经中说:西方净土有听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3
南京圣清法师问:有一僧人说:出家人在古时根基利,在今时根基钝,古人修难修的法门,今人只宜修易修的法门,如我解释,此是自打退堂鼓的话;出家应修难修的法门,身既出家荷担如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2
问:坐中舌抵上颚,湛然不动,是佛性否?(南京法一和尚)月溪禅师答:不是,此清清净净的境界,乃无始无明,古人说:湛湛黑暗深坑,实可怖畏,此语为临济禅师所说,又古人云:修道之人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2
天津潘复问:有人说:发愿往生东方,见药师佛,闻法明心见性后,再回入娑婆世界,普渡众生,假如在东方明心见性,证常寂光净土,不受后有,那处还有轮回投胎之事,如释迦佛、阿难、马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2
九华山显一法师问:生在西方,还修不修?月溪禅师答:还要修,无量寿经说:有听讲经者,有参禅者。在西方听经参禅,由阿弥陀佛指导,亦如在此土修行,由释迦牟尼佛指导我们一样,如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2
问:见性是生前见,是死后见?汉明帝永平八年佛法过东土,到现今见佛性的人有多少?有没有历史可以考查?见性是否人人皆可作到?月溪禅师答:是生前见。从佛法入中华后见性人很多,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芜湖广通大师问:参禅与念佛的分别?月溪禅师答:华严经中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迷昧不能证得。故我佛如来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开示众生,悟入佛之知
汉传人物时间:2024-05-18
问:法师,如何是如来禅?如何是祖师禅? (南京魏家骅)月溪禅师答:如来禅是我们证道后,见着我们的佛性,是为如来禅;祖师禅是从世尊拈花,以至祖师喝棒责骂、扬眉瞬目、举首低头、
汉传人物时间:2024-05-18
怀旧经典!一首《青藏高原》李娜原唱,歌声悠扬嘹亮,至今无人能超越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23
《心经系列》成观法师(四)【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三世”,即过去世、现在世、和未来世。“阿耨多罗”,即无上之义。“三藐三菩提”,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23
佛法与宗教哲学科学之差别 佛法,是释迦文佛六通以后所说,真实不虚。分众生为六道,是就现实的而说,不是凭空虚造。拔苦予乐,冤亲平等,从闻思修入三摩地,由戒定慧灭贪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23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23
作者简介成观法师台北市人,民国三十六年(一九四七年)生/一九八八年七月于美国纽约庄严寺莅染。学历:国立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毕业/台大外文研究所肄业/美国德州克里斯汀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23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23
《心经系列》成观法师(一)《心经》系列自序鄙人今将历年来在美国各地所开示之《般若心经》之阐释文字,汇集成册,名之为《心经系列》,此亦为《佛海枢要》之第一集。本集中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23
《心经系列》成观法师(五)肆、《心经》与禅密修行一、《心经》与习禅这一节我们来讲《心经》与禅密之修行,探讨如何以《般若心经》来作为习禅与修密的修行法门。其实如法研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23
七.观心容易住境界前几天写了日记《观心用功难清明》,讲了我们的缘虑心一般比较粗,用观心这一方法来用功只能解决表面的问题,对于微细和我们偷心不死的问题,观心的用功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23
四.观心用功有比喻前几天写了日记《观察缘虑心粗细》,讲了我们的缘虑心是我们主要要修正的对象,讲了我们的缘虑心粗细的情况,讲了观心,看话头等等对缘虑心的作用。这样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23
荷泽大师证道歌君不见。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五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虚出没。证实相。无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23
月溪法师讲大乘绝对论[大乘绝对论][绝对语录]有人说:“以物质文明而言,东洋比西洋落后两百年;以精神文明而言,西洋比东洋落后两千年。”此语骤闻似嫌浅薄,细加玩味,则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23
《心经系列》成观法师(三)壹、心经显说——第四节【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一段是最有名,也是最难解释的,你我有缘,也算是你们有福气,都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23
经典佛歌《心经》,听完解开心结,忘却烦恼,积累福报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23
月溪法师高卧处碑文师讳心圆,号月溪,俗姓吴。其先浙江钱塘人,业滇遂家昆明,三传至师。父子庄公,母陆圣德,生子五人,师最幼。师弱而好书,圭璋秀发,习儒业于汪维寅。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23
月溪法师讲金刚经释要人生于世,莫不有死。因有生焉,故亦有死;孔子有云:“未知生,焉知死?”死后如何,更无人知。然而死之大事实值得吾人精心研究。中国研究死生问题者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23
荷泽显宗记溯源荷泽神会大师〈显宗记〉无念为宗,无作为本,真空为体,妙有为用。夫真如无念,非想念而能知;实相无生,岂色心而能见?无念念者,即念真如;无生生者,即生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23
净空法师:有一法消除世间的天灾人祸。灵,灵,灵。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23
五.观心用功难深入前几天写了日记《观心用功有比喻》,用洗衣服来比喻我们修行或者叫做功夫。这样我们就知道了粗重的问题如何解决,微细的问题如何解决。并且提出了佛教中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23
月溪法师讲佛教人生观 序众生虽万类不齐,而有同具之情焉,其情为何?曰:离苦得乐是也,佛之成佛,与菩萨之为菩萨,其出发点亦不外是情。此释迦世尊,既先以事行教化吾人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23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23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24
大悲咒水救了一只眼睛 海军工程署辛署长的太太倪涵瑛居士,信佛多年,对佛教事业一向都很热心,前年张清扬居士介绍来凤山皈依。 她的女婿余东郊居士,左眼红肿,大如芒果,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24
净空法师:在家、出家发了弘誓愿,最后没有成就的。原因在哪里?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24
如如不动“如如不动”一语乃写象真如佛性之形容词,意思是说真如佛性本来现成,无有增减,亦无动静,增减动静乃人之脑筋作用,与真如本体无干。现在有一般修行人终日枯坐,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24
五蕴皆空“五蕴皆空”一语,是说明心见性之后,五蕴皆变为佛性,遍满虚空,万象物质皆为佛性,所以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24
月溪法师警语人命无常,过于山水,今日虽存,明亦难保,念念不停,尤如奔马,马到崖前,收缰恐晚,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今生不将此生度,更向何生度此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24
六祖偈神秀偈研究 月溪法师讲胡品生录-----------------------佛经中无此说 各派祖师不一定皆明心见性 僧肇、道安、吉藏之错误 僧肇〈无名论〉之错误 各派说法应以大乘经典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24
月溪法师成道碑 临海屈映光撰 香港沙田万佛寺开山祖师第一代主持月溪法师成道碑生死事大,六道皆苦,欲了生死,须超轮回,数千年来,解释生死最透澈者,唯释迦如来一人而已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24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24
净空法师:同修切记!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24
真如不守本性一般人说:“真如本来不动,因不守本性,一念不觉遂起妄想,造业作福轮回生死;倘一念觉悟真心复得,恒守不变,不受轮回,名为成佛。”此乃外道见解也。真如本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24
大乘佛法简易解月溪法师目录集十三经提要佛性真如法身净智妙圆菩提自性佛身空如来藏见性成佛圆觉辨真妄(由其起妄?返妄归真?)婆伽婆见闻觉知(小乘断六根)妄念无明(中乘修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24
和尚与国家的关系 煮云法师各位同志!我来贵院与诸位讲佛法已有几个月了。从诸位日常中谈话知道诸位对佛教还没有认识清楚,甚至还有人对我们出家人抱着轻视心理,以为和尚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24
净空法师:哈尔滨极乐寺,修无法师预知时至,念佛成功往生。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24
禅学与形而上学之别 月溪一般人每每误解禅学即西洋哲学中之形而上学,其实不然,因为形而上学是解释万有本体的学问,而“禅法”则是证入万有本体的方法。形而上学虽然企图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24
太虚大师与普陀山 煮云法师佛教中有名的大德高僧,有很多是从名山中孕育出来的,近代就有好几位高僧是从普陀山出来的,如谛闲大师、印光大师等皆在普陀山闭关和阅藏多年。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24
净空法师 :脾气不好是修行念佛者的大忌晦。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24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