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贤劫经卷第五(二)
十种力品第十五佛告喜王菩萨。何谓有处无处深浅远近度无极有六事。从其处所逮得审谛了其本末。是曰布施。所可识知解三界空等无有异。是曰持戒。诸所晓了悉以分别。而得普入
《贤劫经》原文时间:2025-07-08
-
宣化上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十五)法宝髻长者 寄第五无痴乱行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唐于阗国沙门实叉难陀译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十五)法宝髻长者寄第五无痴乱行尔时善财童子。于明智居士所。闻此解脱已。游彼福德海。治彼福德田。仰
宣化上人时间:2025-07-06
-
大寂尼师:初入佛门该从六道轮回的意义认识佛教所说因果报应的道理
初入佛门该从六道轮回的意义认识佛教所说因果报应的道理一、我们活生生的生存在六道轮回中在大正藏第十七册的六道轮回经、正法念处经和诸法集要经以及第一册佛说业报差别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5-02
-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卷第五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卷第五)海仁老法师主讲受业弟子释文珠笔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五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虽说第二义门。今观世间解结之人,若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五)-海仁老法师(9)
见觉指眼识,舍利弗,虽然生生世世心见清净,于世出世间,种种变化一见即通,获无障碍,但未得圆明。今再见佛闻法,顿断思惑,识精得以圆明,不但成阿罗汉,且具足总持,知根,决疑,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五)-海仁老法师(13)
佛问圆通以下,是结答。我以观察风力无依,是了妄,悟菩提心,入三摩地,是证真。菩萨由定慧力,妄尽真现,从此得入三摩地。契合十方诸佛,所传妙觉明心。如前文佛告文殊:十方如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
佛教典籍简介: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维摩诘所说经》,又称《维摩诘经》、《维摩经》、《不可思议解脱经》。三卷,十四品。姚秦鸠摩罗什(344-413,一说350-409)译。师东晋龟兹国(新疆疏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05
-
慧律法师:猫咬死老鼠与人打死老鼠有何不同
有一位信徒这么问我:“猫咬死老鼠,是不是在造业?还有是人打死老鼠罪业重?还是猫咬死老鼠罪业重?”这个问题该如何解释?猫咬死老鼠造业了吗?如果我们了解‘唯识学\’,就比较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8
-
慧律法师:修心为上
学佛要发三种心:第一要有长远心—以前,师父在念逢甲大学的时候,有一位刚进入普觉佛学社的学长,大一刚进来,就发心说要出家,大二交到女朋友,后来就结婚了!现在,住在美国。这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7
-
慧律法师:《金刚经》讲解 无为福胜分第十一
【无为福胜分第十一】经文:【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7
-
慧律法师:《金刚经》讲解 无得无说分第七
【无得无说分第七】经文:【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7
-
慧律法师:如何获得真快乐?
人,为什么会痛苦?为什么会烦恼?我们认为金钱可以代表地位,但金钱带给我们的烦恼也很多。我们认为赌博可以带来快乐,但为了赌博自杀或家庭破碎的事,却时有所闻。谈恋爱卿卿我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7
-
慧律法师:《金刚经》讲解 依法出生分第八
【依法出生分第八】经文:【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7
-
慧律法师:《金刚经》讲解 知见不生分第三十一
【知见不生分第三十一】经文:【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6
-
慧律法师大悲咒感应
大悲咒是非常值得我们念诵修行的,而且现在很多的高僧大德都推荐我们念诵修行大悲咒。可能有的人在修行的时候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其实我们是可以看一看各位法师讲解的大悲咒
大悲咒感应事迹时间:2024-10-07
-
佛使比库:佛使比丘答:佛教所说的‘业’是怎么回事?
佛教所说的业是怎么回事?佛使比丘答:许多西方人写了很多谈论佛教的书,他们对讨论业与再生的篇章似乎很引以为傲,但他们在每本书里对这方面的解释都十分错误。那些西方人公开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16
-
佛教所说的“因果”论有哪些;特点?
佛法所说的因果法则,是遍通一切的,就是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大至整个世界,小至一粒微尘,无不笼罩在因果的关系网中,没有因果关系的,可说一法也没有。不但佛法是这样讲,
因果报应时间:2024-07-26
-
慈法法师:《大方等大集贤护经》讲记 大方等大集贤护分受持品第五
大方等大集贤护分受持品第五对于任何一个教法,若不依经典来修持,来实践,来观察,我们就无所依从,尤其是世尊灭后,经典是我们所依的唯一法宝来源,虽有其他善知识设教,亦不离经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02
-
谛闲法师:谛闲大师遗集 第五编 八识规矩颂讲义
八识规矩颂讲义四明观宗讲寺谛闲述留云佛学研究社。开办初见。原欲先讲大乘起信论。为初机得以根本入门之学。业已登诸报端。乃因民报社讲员李君正刚。演讲一过。闻者咸谓领
汉传人物时间:2024-05-14
-
谛闲法师:谛闲大师遗集 第五编 妙法莲华经五重玄义辑略
妙法莲华经五重玄义辑略四明观宗讲寺谛闲辑以此五重,解释经题,题下经旨,罄无不尽。言五重者。谓名、体、宗、力用、教相也。玄、幽微难见也。义、深有所以也。此我圣祖深得
汉传人物时间:2024-05-14
-
法藏大师:梵网经菩萨戒本疏第五
梵网经菩萨戒本疏第五不敬请法戒第六初制意者。诸佛所师谓是法。菩萨理应敬人重法灭身求请。而反露踞傲轻慢人法。失道之甚故须制也二次第者。前则于失者不教诲。今则于得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4-05-04
-
慧律法师:临终备览-第一章 关于死亡
第一章 关于死亡人生自古谁无死众所皆知,人间有八苦,谓: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暨五阴(指色、受、想、行、识,为类聚一切有为法之五种类别。)炽盛。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20
-
慧律法师:临终备览-第八章 设置灵堂
第八章 设置灵堂设灵灵堂布置宜庄严肃穆,简单隆重。供奉西方三圣,前面悬挂亡者相片,陈设香炉、水果、鲜花等。亡者灵前以莲花灯,代替民间之金童玉女。祭品宜素戒荤。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20
-
电影《一出好戏》起底人性,佛陀所说“凡情 20 法”贯穿全片
这天,我带着女儿一起观看了黄渤第一次执导并主演的喜剧电影《一出好戏》,虽然是喜剧题材,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了,反倒有些沉甸甸的感觉,甚至为影片中深刻的人性揭露而汗
学佛受用时间:2024-04-19
-
初级佛学教本:第十三课、维摩诘居士
第十三课 维摩诘居士佛住世时,毗耶离城 (1) 中,有长者名维摩诘 (2),辩才无碍,游戏神通 (3),虽为白衣 (4),而奉持沙门清净律行,虽有妻子,而常修梵行。因方便度人故,
初级佛学教本时间:2024-03-27
-
放生仪轨:佛家所说“放生”的本意是什么?
佛家所说放生的本意是什么?放生典出于大乘佛经,盛行于中国内地,西藏亦然,也流传于日本和邻近的韩国与越南等地。放生的活动是基于众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以及轮回生死的因果
放生仪轨时间:2024-03-12
-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五】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五】大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无垢性品第四尔时智光及诸长者既出家已。齐整法服五轮着地。礼如来足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等从佛闻所未闻。在家
佛教知识时间:2024-02-08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五)-海仁老法师(11)
目连尊者,为盂兰盆之发起人,梵语盂兰盆,译义倒悬。目连出家证阿罗汉果后,欲报父母劬劳之恩,遂以天眼,观父生善处,喜慰莫名。再观,知母堕饿鬼道中,悲伤不已。即以钵盛饭,飞往
楞严经感应时间:2023-10-14
-
《妙法莲华经》卷三药草喻品第五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后秦龟兹国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诏译妙法莲华经药草喻品第五尔时世尊告摩诃迦叶、及诸大弟子:‘善哉、善哉,迦叶善说如来真实功德。诚如所言,如来复有无量
佛经时间:2023-09-11
-
索达吉堪布:佛法所说的贪心,实际上就是一种进取心,为什么要断除呢?
索达吉堪布:佛法所说的贪心,实际上就是一种进取心,为什么要断除呢?问:佛法所说的贪心,实际上就是一种“进取心”,这种心态能给自己和社会带来进步,为什么要断除呢?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0
-
陈柏达: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系列:第五、六、七章改变命运的基础功夫;改造命运的方法;结论
陈柏达: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系列:第五、六、七章改变命运的基础功夫;改造命运的方法;结论第五章 改变命运的基础功夫 要改造命运就必须决心‘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8
-
你所说的话就是所修的路
弟子跟着师父进城化缘。 进城后车水马龙好不繁荣,弟子说:“师父,今天我们肯定能化到不少东西。”师父不语。弟子刚说完,有人狠狠地从店内扔出一个玻璃酒瓶,碎了一地。
因果报应时间:2023-08-11
-
佛教故事:人物故事:维摩诘居士的布施
维摩诘居士维摩诘居士生病那段时间,佛陀想派几位弟子去探病,但是,很多人都不敢去,因为维摩诘居士辩才无碍,许多小乘行者都不敢去探望他。那时,有位在家居士善慧,他很
佛教故事:人物故事时间:2023-08-01
-
为什么有的人得不到经中所说的殊胜功德?
转载为什么有的人得不到经中所说的殊胜功德?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中说佛告弥勒菩萨言。弥勒。于后末世五百岁中。少有菩萨。能生忧悔舍离烦恼。多有菩萨。其心刚强不相尊敬。
答疑解惑时间:2023-07-14
-
海涛法师:对法师或佛教所说的话、故事会相信,但是有时候又会怀疑,请问要怎么办?
海涛法师:对法师或佛教所说的话、故事会相信,但是有时候又会怀疑,请问要怎么办?问:对法师或佛教所说的话、故事会相信,但是有时候又会怀疑,自己觉得很不应该,但又不
佛学常识时间:2023-07-13
-
金刚经讲义 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
金刚经讲义 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金刚经讲义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 江味农居士著 (己)初,明无法可说。分二:(午)初,对机则说;次,本无可说。(午)初,又二:(未)初,示说法无念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12
-
佛教名词:【忍辱】-佛教所说的忍辱是什么
忍辱(佛教解释)修忍辱时不要著忍辱的法相,以为我是能忍,以及有我所忍受的程度,有能有所即离不开四相。闻赞则喜,闻谤则怒,心中即起波浪,离四相谈何容易!应先渐修,
佛教名词时间:2023-07-11
-
佛教名词:佛教名词之世间_佛教所说的世间是什么意思_世间的意思
世间是什么意思?(佛教解释)世间是指时间和空间。「世」说明过去、现在、未来等三世的时间,时间是从古到今往未来,是因果的循环,是因果的继续不断。「间」指出东、西、
佛教名词时间:2023-07-09
-
黄念祖:无量寿经释 第五讲
黄念祖:无量寿经释 第五讲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 四十二卷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净,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证觉。 我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09
-
佛教名词:佛教中所说的【信愿行】是什么意思
信愿行(佛教解释)净土宗祖师所总结的净土法门之宗要。藕益大师云:念佛法门别无奇特,只是深信、切愿、力行为要耳。彻悟禅师云: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佛教名词时间:2023-07-07
-
佛教名词:精舍_什么是佛教所说的精舍_什么叫精舍
什么叫精舍?精舍是什么意思?精舍,是梵语寺院的翻译,无论大小的佛寺都被称作精舍。中国佛教道场,以精舍为名,是从晋代开始。精舍的本义,以佛教的解释乃是精练勤修的行
佛教名词时间:2023-07-05
-
正信的佛教(慧律法师)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 三称 ) 首先感谢妙广老和尚,老法师很慈悲,在中华体育馆还帮我们做影响众。也很感谢我们的县长,我们县长还是东海大学的教授,不简单,今天在百忙之
认识佛教时间:2023-07-04
-
你嘴上所说的人生 就是你的人生
我经常对很多人说:你嘴上所说的人生,就是你的人生。好的、一定会有办法的、没问题,天天都能说出这种积极话语的人,他们的每一天都过得异常顺利,即使碰到了艰苦,他们也
佛教故事时间:2023-06-20
-
台湾省慧律法师:我们一定要爱党, 爱国、爱教、爱民!
“哲学家说:当你拥有的时候,千万不要盲目到不懂得珍惜,这句话对我们今天来讲,可是重要!当你拥有的时候,千万不要盲目到不懂得珍惜,在座诸位喔,我不属于政党,任何
净律社时间:2022-11-17
-
慧律法师顶礼绍云长老,现场图片曝光!
2018年5月12日~5月14日,慧律法师于香港九龙湾国际展贸中心开展了题为《正法眼藏(二)》的演讲,现场共有4000余人参加,场面殊胜庄严,震撼人心,在现场令人感动和印象深
和尚家风时间:2022-10-11
-
《心经》和《阿弥陀经》所说境界有什么差异?
刚才我举例了,《阿弥陀经》就讲的是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及其极乐世界的一切境界,那么《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它讲得是般若,即宇宙、人生、万物的真谛,说穿了,这才是真正的
佛陀住世时间:2022-07-01
-
慧律法师《修自宗,且莫毁谤他宗》
我修净土宗,专心念佛,一门深入,只有这个能了生死,其他是魔,其他经典不能看!不惜诽谤、攻击其他不同的宗派,这个跟迷惑的众生有什么两样?释迦牟尼佛有叫你攻击人吗?
慧律法师时间:2022-04-14
-
慧律法师《念佛人不要忽略般若智慧的重要》
有因缘碰到佛法的人,也想修行,但是,却认为自己很行,起大我慢,别人稍微看法跟他不一样的,就说别人是魔,好像不跟他修同样的法门,是一种罪过。有的人弘扬了某一个法门
慧律法师时间:2022-04-14
-
慧律法师《感受错误就会增添烦恼》
信徒问:师父!什么是开悟?开悟,就是找到真正的生命。透视人生悟得真理,而能不迷惑,这就是个开悟的人。开悟的人有什么好呢?一个开悟的人,任何事情他都放得下,再大的
慧律法师时间:2022-04-05
-
慧律法师《佛教的根本精神不是一句阿弥陀佛,一句观世音菩萨》
有一个信徒拜佛拜得非常烦恼,她念佛念观世音菩萨念了一年、两年。诵《无量寿经》诵了十年、二十年一直烦恼,她没有找到佛教的根本,她以为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可以解决,或者
慧律法师时间:2022-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