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茶时,为何用手指敲三下桌子,有何含义?里面的门道还真不少
倒茶时,为何用手指敲三下桌子,有何含义?里面的门道还真不少
第二章 第一节自然智慧、本净、无分别智、无破无立、唯一(二)本净1. 大圆满法彻却本净思想是修行的基础,本净的意思是自然智中全无所得[46],如虚空原始清净,本性元成[47],无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28
补养的智慧:先清后补,为进补之道现在,很多人都认为水能排毒,主张多喝水,最好一天喝八杯。他们觉得,水能进入血管,像刷子似的冲刷血管壁上的瘀血。 其实,这完全是人
早吃素时间:2025-10-25
鬼谷子:真正有智慧的人都在这样做事,你学会了吗?值得一看鬼谷子:真正有智慧的人都在这样做事,你学会了吗?值得一看
五福临门时间:2025-10-18
人生的福寿因果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佛教有一首十来偈,最能说明其中的道理:端正者忍辱中来,贫穷者悭贪中来,高位者恭敬中来,下贱者骄慢中来,瘖哑者诽谤中来,盲聋者不
因果报应时间:2025-10-12
尊敬的诸位校长,大家好。我们这几天一直在谈,不能只看到结果,应该从原因下手。就像种了一棵果树,果子是酸的,我们找到原因,应该是在根上施肥,而不是把果子全打掉,它再怎么长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05
译者按:韦布尊者(Webu Sayadaw,U Kumara, 1896-1977)生于上缅甸,剃度出家后,心仪佛陀教法中的实践面,与缅甸佛教侧重论疏的传统,大相径庭。1927年,年仅三十一岁,便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19
(从心里跳脱不是逃避面对事情再举另外一个例子。假设有个比丘,下定决心不逃避事物,要勇敢面对它们。他照顾自己,并了解自己和他人,持续努力地解决各种问题。假设他是位住持,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07
逸尘居士:低调做人是一种智慧 山不解释自己的高度,并不影响它耸立云端;海不解释自己的深度,并不影响它容纳百川;地不解释自己的厚度,但没有谁能取代她作为万物的地位
佛学问答类编时间:2025-09-01
净土法门是超越智慧的一个法门。可以讲佛法是追求智慧的,而净土法门是超越智慧的,是不需要智慧的。它需要一种信仰,有智慧可以进来,没智慧也能进来,而要真正彻底地进来,是要
汉传人物时间:2025-08-14
宣化上人开示我想有人一定会有疑问,为什么没有贪嗔痴的人就是证果的人。现在我把贪嗔痴的重点,以最通俗而易明白的事相说给大家听。所谓贪心,就是欲念,淫欲之心。没有
宣化上人时间:2025-08-12
达真堪布:科学家离究竟的真理还有多远?科学是分别念,也是杂念。虽然科学发达了,但是人内心的分别念也增长了,人的身心越来越不健康了,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佛说要“
佛学问答类编时间:2025-08-03
问题:作为母亲,怎样用佛法的智慧来教育好孩子呢?宗性法师:这是不是问错人了?我既不能当母亲,也不能当父亲,只能当和尚呢!但是,和尚既是母亲也是父亲,为啥呀?因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8-02
《俱舍论》云:此中寿不定,末十初无量。谓南瞻部洲众生寿命无有准定,劫末人的寿命长不过十岁,而劫初时,人的寿命却无有限量。如《集法句经》云:上日见多人,下日有不见
汉传人物时间:2025-07-31
在《地藏经》第十二品《见闻利益品》,说读经的时候、没有记忆力,这个我们或多或少都有。像我们读过一遍经不能全背诵,甚至比这个更差,那该怎么办?在地藏菩萨像前供养一
佛像知识时间:2025-07-27
达真堪布:有禅定、有智慧的力量,持戒就会变成成就的助缘,变成方便如果懂得佛理,有智慧,受戒是不难的,是轻松、自在的。我们真正回到轨道上,那时是轻松、自在的!一点
佛学问答类编时间:2025-07-26
弟子:阿弥陀佛!顶礼师父!弟子初闻佛法,不知佛的境界与我们的境界究竟有何不同?请师父开示如何出离生死,如何成佛?释宽见:我们凡夫的境界就是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一切为了自己
汉传人物时间:2025-07-21
吃亏是福是郑板桥流传下来的一句至理名言,经过漫长时间的洗涤和锤炼,走到现在这个浮躁喧嚣、争端不断的时代,仍然为很多智者所推崇,成为他们的处事之道,不能不说,吃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7-17
一个人为什么要做公益慈善?为什么要有道德?为什么?社会舆论。舆论就觉得,啊,这个人是个善长仁翁。这个够吗?不够。慈善是本能,生命觉醒以后,做慈善,道德高尚这个是
汉传人物时间:2025-07-11
达真堪布:度化众生,智慧比神通重要现在很多人都想玩神通玩神变,说的还很好听:“有神通多好啊!更有能力帮助众生,利益众生。”如果你的内心里有智慧、有觉悟,那你活着
佛学问答类编时间:2025-07-10
修普贤行愿法门,发广大的菩提心,尽虚空、遍法界,尽未来际不间断地教化众生,这样地去行持,不说断自烦恼,而自烦恼自然就能够灭除尽无余。以甚深广大的菩提心,尽未来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7-09
道大师在《心要》中指出:释迦牟尼佛应化人间讲法四十九年,三藏十二部经典浩瀚广博,道理渊博深奥。这些经典把显教和密教的修行方法和理论,统括无遗。为与广大准提行者
佛像文化时间:2025-07-08
以「《金刚经》的智慧共建和谐社会」「以《金刚经》的智慧,共建和谐社会」。这一主题,以下分三个层面作一简单的探讨。一、「应无所住」这句话,是《金刚经》的重心,其中妙理
汉传人物时间:2025-07-03
智慧与福德福报今天上午我们已经把人身难得的道理讲了,佛法难闻还没有讲。说佛法难闻,但是我们在座的同修已经闻到佛法了,难在哪里呢?佛教的经典有三藏十二部,佛法难闻
汉传人物时间:2025-06-30
学佛的必要性:如何认知人生真相并获得究竟的快乐和目标——师父在2010年国庆禅修期间的开示阿弥陀佛,大家下午好!咱们下午抽一点时间,就有关学佛的必要性,做一个分析。这次
汉传人物时间:2025-06-21
法王晋美彭措金刚上师传讲堪布索达吉译导一时,佛在舍卫城。(译者:据说佛在此居住了二十五年,也有说是二十四年。佛当年所居的遗址尚在,在更顿秋培所著的《印度佛教史》与
佛教知识时间:2025-06-21
2008年,先是缅甸遭受台风袭击,造成人员伤亡,接着不出半月,中国四川遭受巨大地震,造成的巨大生命伤亡目前还在延续着。人们一边积极地抢救伤病,一边积极地恢复民生,尽力将自
汉传人物时间:2025-06-13
放生要运用智慧放生也必须运用一些智慧,只有悲心而没有智慧,是不能对众生带来大利益的。有些人竟把淡水鱼放在海中,或把海鱼放淡水河中,又或把外国鸟类放本地林中,这并
放生心得时间:2025-06-09
摘自《妙法莲华经》浅释宣化上人讲述羸瘦憔悴:羸在这儿是没有智慧,没有修出大智大慧;没有福报,就是瘦。这二乘人,他没有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所以就表示他的身体羸
因果报应时间:2025-06-08
退一步是生存和处世的智慧 五代后梁高僧契此,俗称布袋和尚,他曾经作过这样一首偈子:“手把青苗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初读这首禅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6-06
有些人觉得自己命运不好,没有钱,贫贱难熬,身体有病,婚姻不顺,儿女不孝,人生的各种痛苦都汇集到他那里去了,感到人生无望,很多人就去找算命先生看。问问他们自己什么
因果报应时间:2025-06-04
阿弥陀佛西方净土离我们究竟有多远?来看省庵大师的一首净土诗:都言净土唯心是,十万余程是外求。但执妄心居在内(若言十万亿佛国之西方是外求者,则认方寸妄心居内,便同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5-05-09
安居第十九日(二):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庄严量功德成就——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这两句偈子来提示阿弥陀佛国土的“量”,因为执著有为的有情,我们所有的作为与思维都是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4-08
星云大师曾经说过:我的外婆是一个吃素念佛的修行人,但是很不幸,讨了一个凶恶的媳妇。哎呀!真是一哭、二闹、三上吊都来了。后来这个媳妇却改过了,怎么改的呢?有一个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24
宇宙的精华是生命,生命的精华是人,人的精华是智慧,智慧的精华是佛!佛云:实智慧者,则是度老病死海之坚牢船也,亦是无明黑暗之大明灯也,一切病者之良药也,伐烦恼树之利斧也。
禅宗公案时间:2025-02-25
漆黑的夜晚,一个远行寻佛的苦行僧走到一个荒僻的村落中。漆黑的街道上,络绎的村民们在默默地你来我往。苦行僧转过一条巷道,他看见有一团晕黄的灯光正从巷道的深处静静地亮
禅宗公案时间:2025-02-24
八、人和畜究竟在什么界线上分别人和畜究竟在什么界线上分别呢?如果说人是有衣,有食,有住,有行,有工作,有生殖,有团结,有智巧;这样简单答覆的话,那么,畜生虽然没有衣,但是它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七、人类的道德究竟有没有标准人类的道德,究竟有没有标准?已成为现代一般人的疑问。例如以酒敬客,也算是宾主间道义上应有的事,算不得是一件违反道德的行为;但是,一遇到饮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佛说阿弥陀经》提到:“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佛。”这一位阿弥陀佛,是十方三世一切佛之中的最第一,所以才说:“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1
方便与究竟我们现在芸芸众生,整个其他的宗教都一样,他们在搞什麽,先建立一个神,然後建立一个天国,建立一个理想界,一天到晚想到那里去,为什麽我们会想到那里去?因为执着有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7
这样诵经,能开智慧!凡是佛教徒都知道诵经,大部分的佛教徒都会诵一些经典。 可是没有几个佛教徒懂诵经的窍诀,他们认为诵经就是照本宣科就可以了。 其实诵经并非如此简单
为人处世时间:2025-01-17
“六、解脱与究竟解脱二乘圣者及菩萨,从证悟而得的解脱,还有不圆满处。二乘圣者,虽断尽烦恼而证解脱,但因无始来的烦恼,多且重,深刻影响于身心,所以身心仍然不免遗留有过去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6
我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关于心地法门。一个老妪住在深山之中,每天念六字真言咒。将嗡、嘛、呢、叭、咪、吽念成了嗡、嘛、呢、叭、咪、牛。周围的山变得殊胜,有神气。一位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0
第二篇 十字街头好参禅 - 慈悲的智慧有许多人跟我谈到,他们旅行到贫穷国家时,经常看见满街的乞丐和游童,虽然心中悲悯,却又为了自己的爱莫能助而备感煎熬。总不能从此闭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9
这位知名度最高的阿弥陀佛,究竟有何来历?即使有人不知道释迦牟尼佛 但一定也听说过“阿弥陀佛” 因为这是出家人口中最常念的佛号 那么,这尊“阿弥陀佛”到底有何来历?
悟性时光时间:2024-12-16
比丘资格的取得《受戒缘集篇》解读第一章 具缘成受济群第五节 事成究竟第五,事成究竟。始从请师,终至白四,九法往来,片无乖各。界非别众,僧无不足,羯磨无非,受者心至,则成受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5
有一个县太爷,为了教化民心,计划重建县城当中两座比邻的寺庙。公示一经张贴,前来竞标的队伍十分踊跃。经过层层的筛选,最后由两组人马雀屛中选:一组为工匠,另外一组则为和尚
禅宗公案时间:2024-11-26
上师教言集:并非我有神通,不过我确实可以通过一个人说话做事等各方面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佛陀也曾说过,有烟之处必有火。想知道自己前世是什么,只要看看今生过得是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6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