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藏法师:当觉性来敲门
当觉性来敲门有时,在人来人往过后,于夜深人静之际,展转难眠的夜晚。总有种,空虚却上心头,又有种莫明的焦虑盘旋于心。那就是内心的觉性来敲门了!只是,一般人都未曾追问……
汉传人物时间:2025-05-16
-
惟传法师:四念处禅修开示 八、受念处的觉察与开发
八、受念处的觉察与开发当身念处方面你能够清楚地开发之后;再来,你就能够继续进一步清楚地觉察受念处。受念处就是各种的感受,在﹤修四念处﹥经文里面,以及在《杂阿含》
汉传人物时间:2025-04-04
-
静波法师:外在利益他人,内在心不执着就是福慧双修
佛法要我们修福修慧,如把财富拿来布施行善,就会成就成佛的福德资粮,就会功德无量。确实如此:我们要修福,修福要利益众生,不怕吃苦、吃亏,不怕受委屈;我们要修慧,修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22
-
寂静法师:我们该如何开发自己的灵性和悟性?
在你的生活中,或许见过这样的人:他们的长相不算好看,却会莫名给人带来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和他们相处会感到一股平静喜悦、简单纯粹的能量。同样,你的生活中或许也遇到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
圣严法师:第三篇 回归内在的声音 - 这愚蠢的我是真的吗?
第三篇 回归内在的声音 - 这愚蠢的我是真的吗?这愚蠢的我是真的吗?从佛法的观点来看,「我」是一连串业力、因果循环的现象呈现;自己所造的业,再由自己接受那个果报。造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1
-
圣严法师:第三篇 回归内在的声音 - 心与物的调和
第三篇 回归内在的声音 - 心与物的调和第三篇 回归内在的声音心与物的调和哲学上有所谓的「唯物论」和「唯心论」,但是心和物其实是分不开的。人的心,是属于精神层面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1
-
李利安:试析晋阳佛教文化的内涵、特色与开发利用
摘要:晋阳是一处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个性分明的佛教文化区域。本文对这一区域性佛教文化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色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晋阳佛教文化的亮点凝聚在:一个菩萨,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8
-
恰宓禅师:开发直觉智慧-第六讲 观心的重要性
在前两天我们讲解了将心从烦恼中解脱出来,讲解的主题是我们为什么要修行威巴萨那,即观禅。所谓的人或众生是由心和身,即名和色构成的。名色分成五蕴,佛陀教导了这五蕴。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6
-
恰宓禅师:开发直觉智慧-第十一讲 缘起(第一部分)
昨天我们简单讲了四圣谛,我解释了禅修者如何通过其亲身体验或直接体验法来认识第一圣谛,苦的止息。今天我们将继续这个主题。没有人喜欢苦,每个人都希望快乐和安详。苦有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6
-
恰宓禅师:开发直觉智慧-第三讲 四护卫禅以及指导温习
我希望你们能正确了解禅修方法,因此在禅修前,了解一些有关禅修准备事项很重要。巴利文经典中提到了这些准备事项,并给出了一些重要的观想方法。第一是礼敬佛、法、僧,并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5
-
心,就像无智的小孩,而觉性,就像一个充满智慧的老智者
如果能够分辨心及觉性,而认识到原初本性,究竟的见地会渐渐清楚。即使内在觉性现在还不清楚,只要不让心散乱于外,即可;因为觉性就在心的甚深处。一种说法是,就像是水和
清净的本源时间:2024-01-18
-
达真堪布:如果心空了,觉性会一直存在吗?
达真堪布:如果心空了,觉性会一直存在吗? 如果心空了,那我们的觉性会一直存在吗?答:诸法的本性空,但因果的作用是不空的,万法的作用也是不空的。所以说,“色即是空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6
-
佛教故事:拈花智慧:脑代表了外在,心灵代表了内在,外在是征服,内在是顺应
脑代表了外在,心灵代表了内在,外在是征服,内在是顺应拈花智慧:传递心灵的智慧释果宁脑代表了外在,心灵代表了内在,外在是征服,内在是顺应东方人重心灵,西方人重头脑
佛教故事:拈花智慧时间:2023-08-22
-
内在的光
德山禅师被在路上卖点心老太婆难倒了,内心着实不好受,饿着肚子上山直奔龙潭寺,暂时住下习禅。 一天深夜,德山随侍在崇信禅师的左右。 崇信对他说:“夜已深了,还不回去
因果报应时间:2023-08-15
-
佛教故事:觉性的故事:苏卡的故事
苏卡的故事佛陀时期,有一位名字叫做苏卡的七岁小沙弥。有一天,他随着舍利弗拖钵路上看到农夫正在引水灌溉,他问舍利弗:尊者!水可以被引导到任何地方吗?舍利弗说:只要
佛教故事:觉性的故事时间:2023-07-31
-
佛教故事:觉性的故事:大象的故事
大象的故事古时印度,有一只大象,年轻时非常强壮,打起仗来,神勇无比。但是岁月不饶人,年纪一大,却是开始衰弱不堪。一天它走到池塘边喝水时,不幸陷在泥中,脱困不得。
佛教故事:觉性的故事时间:2023-07-31
-
佛教故事:觉性的故事:朴娜的故事
朴娜的故事佛陀时期,有一位女仆名字叫做「朴娜」。有一天为主人桩米,晚上继续加班,看到比丘们很晚才休息,她心里想着:「我因为命苦,必须工作到这么晚。这些比丘们为什
佛教故事:觉性的故事时间:2023-07-31
-
佛教故事:觉性的故事:富楼那的故事
富楼那的故事佛陀时期,有一位大弟子叫做富楼那。有一天,他向佛陀报告,他要到印度西部输卢那去弘扬佛法,度化输卢那人。佛陀说:输卢那人性情凶暴,好勇斗狠,他们当面骂
佛教故事:觉性的故事时间:2023-07-31
-
佛教故事:觉性的故事:提沙的故事
提沙的故事一天,佛陀宣称四个月后,他就要入灭了。很多比丘尚未证得圣位的,感到很伤心,就整天紧紧追随在佛陀的身边。但是有一位名字叫做提沙的比丘却整天到静僻的地方禅
佛教故事:觉性的故事时间:2023-07-31
-
佛教故事:觉性的故事:梵吉沙的故事
梵吉沙的故事脱离三界的束缚,是禅修的最终目的,在于得到真正的自在,不被世间的各种现象所迷惑。佛陀时期,有一位名字叫做梵吉沙的婆罗门。他有一项特别的本领,只要将死
佛教故事:觉性的故事时间:2023-07-31
-
佛教故事:觉性的故事:波斯匿王的故事
波斯匿王的故事佛陀时期,印度憍萨罗国有个长得身体肥胖的国王,叫做波斯匿王。一天,波斯匿王吃完丰富的早餐后,坐车到祗树给孤独园聆听佛陀说法。他全身冒汗,气喘喘的来
佛教故事:觉性的故事时间:2023-07-31
-
佛教故事:觉性的故事:年青比丘的故事
年青比丘的故事佛陀时期,在舍卫城里有位年青的比丘去找他的舅舅一起生活,他的这位舅舅是个长老比丘。住了不久,年青的比丘便生起了还俗的念头。这一天,他正在服侍着长老
佛教故事:觉性的故事时间:2023-07-31
-
佛教故事:觉性的故事:珠宝商的故事
珠宝商的故事生活中突发的事件,我们只有将觉性提高后,才有能力以智慧与慈悲来面对。没有觉性,我们就会被贪、瞋的习性拉着跑,做出错误的行为。佛陀时期,舍卫城有一位珠
佛教故事:觉性的故事时间:2023-07-31
-
佛教故事:觉性的故事:车匿的故事
车匿的故事要在禅修的过程中,排除傲慢和瞋恚的心理。傲慢是一种看低别人的心理。瞋恚是一种生气的心理。当年印度的悉达多太子,小时候有一位玩伴,名字叫做车匿,或叫做阐
佛教故事:觉性的故事时间:2023-07-31
-
佛教故事:觉性的故事:伊估达那的故事
伊估达那的故事佛陀时期,在舍卫城郊区的一个果园里,住着一位名字叫做伊估达那的比丘。佛陀所教的偈颂他只能熟记一首,但是其中的道理他能够彻底体会。每次他读完这个偈颂
佛教故事:觉性的故事时间:2023-07-31
-
满深法师:人人心里都有个心地宝藏开发的唯一方法在这里
满深法师:人人心里都有个心地宝藏开发的唯一方法在这里曾有网友向师父请教:为什么只有地藏菩萨是“孝”的化身,难道其他菩萨都不孝顺吗? 满深法师说:从地藏菩萨的两个字
佛学常识时间:2023-07-28
-
达真堪布:觉性和觉知有什么区别?
达真堪布:觉性和觉知有什么区别?问:觉性和觉知有什么区别? 答:觉性是本具的,觉知是回归自心。自己明白这叫觉知,本来那个叫觉性。这样分开讲也可以,但实际就是一个。
佛学常识时间:2023-07-21
-
要练习我们内在不被念头捆住
还有一个是什么?还有一个就是要练习我们内在不被念头捆住。九法界众生以心体不能离念,你要想不起念头不可能的,你就是勉强压到你不起任何念头了,那个“犹是法尘分别影事
清净的本源时间:2023-07-17
-
素食确实可以改变人的气质,长养内在品质。
孔子说: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刨厨也:这种说法,正是人性中恻忍的表现;如果人能够不食肉,自然不致感染畜牲凶残之性,可以
素食心得时间:2023-06-17
-
慧律法师《往内在寻找自性》
开悟不是从外在找寻,而是不断观照内心才有可能获得的结果。一天,一位基督徒来见我,他因为看到释迦牟尼佛成道时所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于是质问我:「佛陀所说的话
慧律法师时间:2022-03-04
-
每个人内在都藏着一座宝藏,如何懂得挖掘它和使用它才是关键。
身体,不是我们自己的身体太阳是七色光组成的,万物都是七色光组成的,我们人类身上有光吗?有!我们人类也是七色光组成的。何为“光”?光者明也,我们的身体是远古的身
雲上傳音时间:2021-12-12
-
知足是内在的觉醒
常念知足。就是内在的觉醒,知道万法因缘生,不妄求,知道自性本自具足,自性能生万法,所以内心得到最深刻的满足。这是佛法所说的常念知足,不同于世间法说,描述一个人要
大愿法师时间:2021-10-26
-
人的潜能无限,但是需要开发
一个酒鬼,深更半夜回家途中不慎掉进一个深坑。这一跌,酒醒了一半,于是他努力往上爬,这时后面忽然传来一个声音:老兄,甭爬了,没有用的!酒鬼以为有鬼,于是一跃而上。
星大法师时间:2021-10-09
-
真正令我们受尽折磨的,是自己内在的魔王
在佛陀的教言里,经常会提到四魔中的天魔。通常,人们认为这是指魔王波旬,但实际上,真正的魔王,就是我们的无明迷乱。这个魔王每天躲在愚痴的阴暗角落里,为阻碍我们获得
晋美彭措时间:2021-08-26
-
内在的高尚,远远胜过外在的光鲜
别人有求于自己时,作为智者,首先会慎重思考,从不轻易承诺。一旦已经承诺了,则会一诺千金,至死也不改变。而愚者与之不同,做任何事之前不会观察,别人拜托什么马上答应
索达吉堪布时间:2021-08-07
-
开发内心快乐的源泉
人生所有的境遇,都可以是快乐的,也都可以是痛苦的。古时候,皇宫里面的生活很多人会向往,但是在皇宫里面侯门深似海,伴君如伴虎,如果没有什么智慧和能力,在那里也是很
达照法师时间:2021-05-31
-
这种大聪明与内在的性德不相干
大聪明的人在世间学识渊博,才思敏捷,发议论能够出口成章,写文章下笔千言,像这样的人在世间可以得到人们的尊敬和仰慕。这种大聪明,要说起来和内在本具的性德却是不相干
如瑞法师时间:2021-05-19
-
念佛也是开发智慧的胜妙方法
第二十九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若受读经法。讽诵持说。而不得辩才智慧者。不取正觉。《佛说无量寿经》阿弥陀佛悲心深切,他在因地为法藏菩萨时,考察他方世界,有些佛座
大安法师时间:2021-03-20
-
做到这二十五法,就能开发禅定和智慧
禅堂的居士身上穿的禅褂上都有止观两个字,在我们修行方面,止观很重要,念佛也好,参禅也好,打坐用功都离不开止观。止就是定,观就是慧,所以止观又称为定慧,同时,止观
了法法师时间:2021-02-05
-
八种开发智慧的方法
今晚我们讲如何开发自己本有的智慧,如何能够增长智慧,这些是非常重要的,有很多容易令我们生烦恼的事情。这样在这个不是很圆满的世界中间,而且这个世界上有好人也有坏人
佛学入门时间:2013-11-28
-
净空法师答:有些学者讲儒家是乐感文化,佛家是苦感文化,请问这之间内在的因缘?
问:有些学者讲儒家是乐感文化,佛家是苦感文化,请问这之间内在的因缘?净空法师答:没有因缘。说这种话的人,对儒家没搞清楚,对佛家也没搞清楚。佛教人离苦得乐,怎么会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03
-
开发我们的潜能
有一个嗜酒如命的酒鬼,一天喝得烂醉如泥,回家途中,经过一处公墓,掉进一个丧家雇人挖好,准备隔天下葬用的大坑。酒鬼使劲的爬,爬了半天还是白费力气。这时,忽然听到有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16
-
圣严法师《开发智慧的潜能》
曾经有心理学家和人类学家研究发现,人类的脑力其实只开发了不到百分之十,还有超过百分之九十都还没开发。这几年,坊间非常流行潜能开发的课程,也有藉着催眠术来开发潜能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16
-
燃起觉性之灯
众生不是烦恼就是痛苦,这是因为什么呢?不是因为没有钱,不是因为没有权力,而是因为没有智慧。没有智慧的话,有再大的权力,有再多的财富,也一样会烦恼,一样会痛苦。有
藏传法师时间:2014-02-16
-
达照法师:生命的内在景象
平常人讲:你这人要自觉一点、思想要有觉悟。这里所指的觉悟只是停留在世间法的层面上。而我们佛法所讲的觉悟人生,是分五乘正法来安立。首先你能够感觉到善恶落实在你的心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17
-
达照法师:明了我们的觉性
接下来给大家谈觉悟。觉悟是个大的题目。在生活中、工作中,别人说你的思想要觉悟一点、做事要自觉一点。这个觉是证悟的觉察,不是书本上从概念到概念的记忆、不是把这段话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17
-
求外在的佛还是内在的佛
问:我求观世音菩萨,求阿弥陀佛。请问师父是否真的有一个身外的佛可求?还是求自己心中的佛自性呢?传喜法师答:是求身外的佛还是求心内的佛?当你虔诚的求外面的佛的时候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17
-
传喜法师:开发自性破无明
很多人有疑惑:都去修行了社会怎么发展啊?请问:修行人会不会饿死啊?不会的。如果我们全社会大家都修行,社会会不会贫穷啊?不会啊。这个世界最大的生产力是什么?小平同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17
-
帮助自己接触内在早已拥有的善种
唱诵或聆听唱诵是特别有益的事,它可以使我们远离忧虑,专心于更有益的方向,而正念分明地唱诵或聆听唱诵,能帮助我们在心识中生起正向的心理活动。然而,一如“礼敬”的行
南传法师时间:2014-05-22
-
点亮内在的正念之灯
当我们点亮内在的正念之灯,让它发光,这时身边所有的人也都能获益:一个人生起正念,正念之光照耀到另一个人身上,两人的正念之光又照亮另一个人,如此持续不断,直到每个
南传法师时间:2014-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