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事,是每个人心甘情愿的呢?孩童时代想尽情地玩,有时受大人的制约。如果不制约就会出危险。如玩水是小孩的天性,因无人管而出了人命。叫小孩不玩,小孩心不甘情不愿。
长大了找对象往往一时冲动,大人也会查问。结婚了,家庭的负担,出于压力去工作去打拼,多少有点不心甘情愿。
学佛了,深奥的妙理令人向往,解脱的自在、无烦恼的快乐多好啊!但是行持的付出,修行的恒时坚持,多少有点不心甘情愿。
如果所有的事都能心甘情愿地去做,就不会抱怨,就不会不痛快,不乐意。但人们很多时候都在敷衍,不敷衍就是心甘情愿。
有多少事,是每个人心甘情愿的呢?孩童时代想尽情地玩,有时受大人的制约。如果不制约就会出危险。如玩水是小孩的天性,因无人管而出了人命。叫小孩不玩,小孩心不甘情不愿。
长大了找对象往往一时冲动,大人也会查问。结婚了,家庭的负担,出于压力去工作去打拼,多少有点不心甘情愿。
学佛了,深奥的妙理令人向往,解脱的自在、无烦恼的快乐多好啊!但是行持的付出,修行的恒时坚持,多少有点不心甘情愿。
如果所有的事都能心甘情愿地去做,就不会抱怨,就不会不痛快,不乐意。但人们很多时候都在敷衍,不敷衍就是心甘情愿。
念佛珠,念佛咒计数,变装饰;佛像是恭敬供养,却变艺术品;寺院是修行办道处所,变成旅游观光;佛经变成学术,本是闻思的无上法宝;禅定是修成佛道之法门,变成减压健身;
汉传人物时间:2025-06-20
念佛法门是非常的殊胜,因为我们这些众生对参禅、学密、学教都不能行持,都不能去做,释迦牟尼佛在两千多年前就告诉我们这么一个殊胜的法门,阿弥陀佛在十劫以前已经成就,在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6-20
修行,不是说修一下子马上就能够成就,我念佛念了好久了,诵经诵了好久,就能解决;我们无始以来的烦恼、习气、业障太多太多,需要我们有一定的智慧、耐力去跟它对抗,慢慢
汉传人物时间:2025-06-19
【界诠法师】简介界诠法师,俗姓李,福建省福鼎店下人,1959年11月19日出生。自幼善根深厚,聪慧过人,常随其母亲近三宝,每每于寒暑假期皆到寺中帮忙师父劳动耕作,一有闲
汉传人物时间:2025-06-19
年轻时要看远,就是有远大的目标和梦想。中年时要看透,就是对事物要客观了解,从事实出发。老年时要看淡,一切事情或经历或没经历,都要看淡、冷静。成功分事业、功名、利
汉传人物时间:2025-06-19
佛陀为何要出现人世,为何要说法如此之多!因为众生烦恼太多了,造业不息,轮回不止。众生的执着太深了。众生的情感欲望无有穷尽,即使已经知道执着的过患,但依然无法释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6-19
四十岁叫做什么?叫做无惑,他有一定的经历,一定的过程了。小孩子,童年他充满了美好,书里面都讲,坏的东西都要得到报应呐,好的东西都会得到好的回报,种种理想。到了成
汉传人物时间:2025-06-19
依佛法看,怎么样才快乐?少欲才能够满足,随缘才能自在,最重要的得人身,闻佛法,解脱才能够快乐!如果不解脱,这个世间永远没有快乐,所以知足才是快乐,智慧是人生真正
汉传人物时间:2025-06-19
如果一个修道人,只满足自己的欲望,不能使别人快乐,自己也就未必快乐。不让别人幸福,自他都不会幸福。修道不要用交换的方法去修行,佛法不是贸易。修道要识因果,明了缘起法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5-06-19
第一章 佛法僧三宝第一节 何谓佛所谓佛者,梵语佛陀之简称。(梵语,指印度之语言)译言觉者,或智者。即真正圆满觉悟宇宙人生之真相,亦即了悟诸法之事理的一切智人。因众生由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6-18
学佛,首先要有智慧来看待人生,对待人生,我们不要去勉强,去模仿别人,也不要把自己的行为强加给别人。现在的社会教育子女,通常就是剥夺子女的自由权、选择权。父母已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6-18
第四节 有情的延续有情是蕴、处、界和合的生命流,非一期死了为结束,在因缘合会时,他将无限止的延续下去。能无限延续、须因缘的资粮。如灯有不断加油,才能永放光明。约~期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28
想要有所成就,先要“心甘情愿”地奉献自己!人生在世,若能时时以“心甘情愿”的态度来实现理想,必能有苦时不觉苦,有难时不觉难,一切困境自可迎刃而解,而无事不办,无
星云法师时间:2023-09-02
界诠法师:通俗说下佛教说的贪嗔痴到底是啥问:通俗说下佛教说的贪嗔痴到底是啥? 界诠法师答:贪,贪什么东西呢? 贪世间的种种种种都叫做贪,你贪好吃的,享受种种,那就属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04
生死甚难厌,佛法复难欣。这两句话对我们现在人来说,尤其是明显。生死甚难厌,那修行以及要求往生的人,首先你要厌患生死,觉得生死是很痛苦的,人活着是很痛苦,你才会去
净律社时间:2022-10-09
净律社时间:2022-09-29
净律社时间:2022-09-26
净律社时间:2022-09-26
净律社时间:2022-09-21
上午有位师父极度悲伤,痛苦流涕地找我,他说心里非常难受无法言表,有种生不如死的感觉。家中老母无人照顾,自己修行不得要领,信心不能坚固,往生无望的痛恼。深感自己罪
净律社时间:2022-09-19
净律社时间:2022-09-16
净律社时间:2022-09-01
既出家,不管你在哪里常住,请记住以下黄金定律!值得思考的问题:第一则:常住不养闲人,僧团不养懒人。即出家,要学会适应环境,不是让环境适应你,学会随众,老老实实
净律社时间:2022-07-09
蕅益大师说:“白衣说法。此诚无过。亦非佛法衰兆。” 不是说衰的兆相。“倘称白衣为师。”假如把白衣称“师” 了,“则大成非法。真衰相矣。”听懂这句话吗?白衣说佛法
净律社时间:2022-07-07
要不断的学习,把时间用在有用、有意义上面去,把心安住在佛法上。把心安住在佛法上,我们才会活得充实,活得快乐。如果说心都住在手机上,怎么样?时间过得特别快,那你
净律社时间:2022-07-05
净律社时间:2022-07-02
净律社时间:2022-06-28
净律社时间:2022-06-23
净律社时间:2022-06-21
净律社时间:2022-06-20
净律社时间:2022-06-19
净律社时间:2022-06-19
净律社时间:2022-06-16
净律社时间:2022-06-14
净律社时间:2022-06-13
净律社时间:2022-06-11
净律社时间:2022-06-10
净律社时间:2022-06-06
净律社时间:2022-06-05
净律社时间:2022-06-04
净律社时间:2022-06-02
净律社时间:2022-05-27
净律社时间:2022-05-23
净律社时间:2022-05-18
净律社时间:2022-05-15
“第三觉知: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惟慧是业。”这讲心无知足,第二觉知是多欲为苦。我们昨天讲了多欲,欲望是无有止尽,多了还
净律社时间:2022-05-10
生病能治治嘛“小病从治,大病从死。”原先我们医疗室有个师父他负责,有个师父发高烧了,测一下四十一度,然后他说:“师父你就别治了,你赶紧念佛往生吧!”他在那拚命
净律社时间:2022-05-10
我是五九年出生的,六零年闹饥荒,六零、六一、六二连续三年都闹饥荒,以后也都吃不饱,有得吃但是吃不饱。一直到八五年我去北京读书的时候还是吃不饱。为什么吃不饱呢?粮
其他文章时间:2021-08-24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