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达真堪布:我们误解了临终往生
达真堪布:我们误解了临终往生积资净障——积累善根、净除业障,这是临终往生的因,是到西方极乐世界至关重要的因素。 大家要积资净障,其实这就是在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佛学问答类编时间:2025-07-17
-
一定要看破红尘之后才能学佛吗
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红尘」二字并不是佛学的名词,实出于中国文学的辞汇。它的意思是形容飞扬的尘埃,或是繁华的生活景象。西汉班固的〈西度赋〉,有「阗城溢郭,旁
佛具法器时间:2025-07-12
-
衍慈法师:不要误解了“随缘”的意思
随缘两个字,是很多人的口头禅。尤其是遇到困难,无法做好某件事情,不想管或管不了之时,脱口而出说:随缘吧!其实,随缘并不容易做到,要有真智慧的人,才能办得到。所谓
汉传人物时间:2025-07-02
-
第八讲 看破红尘应见性
修忍四方便了知异生与佛子,嗔恚过失忍功德,永断不忍常修习,圣者所赞诸安忍。嗔心有使色不美、引种种非善、智慧被夺、速堕恶趣四种过失。反之,忍辱则招致种种功德:能感妙色
汉传人物时间:2025-05-05
-
明海法师:关于五戒,我们现在的人会有什么误解_详解佛教五戒
什么是五戒?五戒的内容,简单地讲,第一条不杀生,佛教的戒律非常严谨,就像行为科学,它可以分析,今天没有时间展开讲。比如不杀生,它会在行为环节上,做一种细的解剖,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13
-
净慧法师:命运并非不可改变,关键是用对方法
我们天天在此禅修、静坐,目的就是为了要改变自己。修行能够改变命运,努力能够创造辉煌。世出世间,有为无为,全在于自己的精进努力,没有自然的释迦,也没有天生的弥勒。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5
-
佛法那么好,误解的人却那么多!
现在在中国谈起佛教,常常会受到别样的眼光。反应常常会是那是迷信、太消极,太保守。把佛教作为智慧之学,最起码作为哲学思想来看的,真是少得可怜。智慧的佛教,教人获得
文化漫谈时间:2024-09-19
-
对“持戒”心生畏惧?你大概误解了戒律的精神
■修行绕不开的基础在佛教的诸多行持当中,戒律是每个佛弟子都必须经历,但同时也让不了解的人心生畏惧的法门。虽然“持戒”是六度当中的第二度,但却不断有居士询问,是否
佛答时间:2024-08-18
-
静波法师:真正的发财秘诀并非求观音菩萨而是靠这四个字
静波法师:真正的发财秘诀并非求观音菩萨而是靠这四个字德国哲学家康德说:“我是孤独的,我是自由的,我是我自己的君王。”出家人是不容易的,这种孤独往往成就我们。太热
禅理故事时间:2024-08-05
-
算命里的八字配对是什么意思 很多人都误解了它的意思
很多人都听说过八字,一般在网上的算命网站也有八字配对的测试,那你知道八字配对,它有什么意义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吧!很多人认为两个人的相遇是靠缘分的,而相处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02
-
向炫富者说“不,其实你并非真富有!”
而今炫富已是一个常态,什么都可在网上炫。而各网络媒体的小编们也热衷于跪舔这些炫富,如数家珍地评论每件物品的价值,仿佛拥有了这些“梦寐以求”的奢侈品就是拥有了成功
学佛受用时间:2024-04-09
-
命运虽坎坷,幸福也并非那么难
从小,我就是一个体弱纤纤、面黄肌瘦、手无缚鸡之力、柔弱、温顺、惹人怜的乖乖女。长大了,别人都喊我“林黛玉”,在家里,上有兄下有妹,父母宠独子惯幼女,夹在中间的我
学佛受用时间:2024-03-31
-
时间:1970-01-01
-
放生:切莫误解了佛教放生的本意
「放生」典出于大乘佛经,盛行 于中国内地,西藏亦然,也流传于日本和邻近的韩国与越南等地。放生的活动是基于众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以及轮回生死的因果观念。所谓「吃它半斤
放生起源时间:2024-03-06
-
人与人之间的误解是如何产生的?
某选秀节目中,一位女士在作画,她对着一个年长的评委一通乱画,台下的评委们看得不以为然并且都失去了耐心,于是集体灭灯。这位女士忍着委屈继续画,最后将图画倒转,撒上
学佛受用时间:2024-02-11
-
阿松活佛:很多人认为大圆满很容易修成……并非这样
《密集金刚》上师即佛亦即法,如是上师即僧众,一切能作乃上师,师为具德金刚持。壹|修行要具备痛苦在修行中,心里要有痛苦,没有痛苦就不会生起信心,没有痛苦就不会生起
文殊花开时间:2023-12-30
-
《学佛群疑》02一定要看破红尘之后才能学佛吗?
一定要看破红尘之后才能学佛吗?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红尘」二字并不是佛学的名词,实出于中国文学的辞汇。它的意思是形容飞扬的尘埃,或是繁华的生活景象。西汉班固
《学佛群疑》圣严法师时间:2023-08-10
-
飞翔:劝人戒色被误解如何应对?(附戒色案例答疑)
飞翔:劝人戒色被误解如何应对?(附戒色案例答疑)最近又有戒友反映,在度人的过程中被人误解,搞得自己很烦恼。其实劝人戒色被误解是常有的事情,过去不少戒友都碰到过。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4
-
什么才是真正的“恒顺众生”,应如何恒顺众生!勿再误解恒顺随顺
很多同修可能误解了恒顺或随顺的意思,《普贤行愿品》云“于失道者,示其正路”,说的一针见血!《菩萨璎珞经》云“恒顺正见无所毁犯”!佛经又云“能以正说饶益众生。咸令
答疑解惑时间:2023-07-19
-
佛与人生:红尘的真面目是什么?如何看破红尘?
家道中落、工作受挫、情场失意,生活总是起起伏伏,小说如此编,电视如此演,而自己的生活竟也这般纯属巧合!想到这里,小明捂着饱经沧桑的心来到法师跟前:大师!我已看破
佛与人生时间:2023-06-20
-
不学佛的人对佛法存在怎样的误解呢?
不学佛的人对佛法存在怎样的误解呢?有一次,一位不信佛的游客问一位师父:“你们寺院里搞的是什么玩意儿?”因为他没有信仰,所以把佛教的对象叫做 “玩意儿”。这位师父
入门须知时间:2023-06-18
-
福报并非他人给,全凭自己种福田
常听有人感慨:看他命多好,含着金钥匙出生,要钱有钱,要势有势,一辈子顺顺利利,儿孙满堂,孝顺无比,人生怎么就这么美满呢?我也辛苦拼博,奋斗了一辈子,为什么就过得
明信因果时间:2022-08-25
-
佛法并非教你逃避现实
佛法就是帮助你对付心中的烦恼经常听到有人说:“佛法就是逃避现实。”还有人说:“学佛法,就是什么也不能要,不能吃肉,不能结婚,不能当官,不能发财,去过清心寡欲的
南普陀寺时间:2021-11-26
-
心念虽难控制,但并非不能控制
寺庙里常有专门组织的茶汤会,用来招待施主和香客,这种活动被称为普茶,就是让大家都来喝茶的意思。当然了,大家专程来寺庙里饮茶,不是因为寺庙的茶特别好喝,而是为了借
其他文章时间:2021-10-06
-
关于回向,学佛人普遍存在一个误解
有关回向的比喻,是一个人舍不得将食物独自享用,而将它与众人分享。那么,在回向之后,自己的善业是否也随之而减少了呢?就如某人以十元钱来用于十人共分,此人只能得一元
慈城罗珠堪布时间:2021-09-25
-
今生贫穷并非由于不公,而是前世业力现前
自为严重饥渴逼,是欺盗夺行吝啬,恶业利刃轮自己,今自取受诸饥渴。自己生活极其贫困,受到了非常严重的饥饿、干渴的逼迫,此时要想:这是前世欺骗、偷盗、抢夺他人财产,
索达吉堪布时间:2021-09-09
-
七不出八不归,你误解了多少年
年关已过,启程出门工作的人多了起来,与此同时,有一种说法也多起来了。有人认为,老话说:七不出,八不归。因此,初七不能出门,初八不能回家,更有人连十七、十八、二十
其他文章时间:2021-07-26
-
化缘并非募捐那么简单
化缘一词,本极庄严,比如释迦世尊,是为一大事因缘而出现于世,此一因缘,即为化缘,即为化度众生的因缘;教化众生,度过生死大海,便是化缘。如来入灭之时,还说应可度者
圣严法师时间:2021-07-14
-
命运并非不可改变,关键是用对方法
我们天天在此禅修、静坐,目的就是为了要改变自己。修行能够改变命运,努力能够创造辉煌。世出世间,有为无为,全在于自己的精进努力,没有自然的释迦,也没有天生的弥勒。
净慧法师时间:2021-06-19
-
创业遭遇误解应如何调整心态
问:创业遭遇误解和不支持应如何调整心态?济群法师答:我们做任何事情别人可能都会有不同的看法,有一些看法其实它跟你没有直接的关系,没有直接关系的看法听听就是了,没
济群法师时间:2021-04-17
-
必须看破红尘才能学佛吗
必须看破红尘才能学佛吗?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红尘二字并不是佛学的名词,实出于中国文学的辞汇。它的意思是形容飞扬的尘埃,或是繁华的生活景象。西汉班固的《西都赋
圣严法师时间:2021-03-24
-
印光大师:净土法要—对放生的误解
印光法师开示:放生一事,原为感发同人戒杀护生之心,实行自己恻隐不忍之念而已。世人多矣,心行各异,纵不能全皆感动,即感动一人,彼一人一生,即少杀若干生命,况不止一
佛学入门时间:2013-08-18
-
世人对佛教的误解
世间人对佛教的误解[慧律法师]□神佛不分中华文化兼容并蓄,对于劝善的宗教皆能广为接纳。流傅至今,凡持香礼拜者,皆误以为佛教,实则,诸多民间信仰之神只,如:城隍爷、
佛学入门时间:2013-12-16
-
菩提心并非单纯的慈悲
现在很多人误解了“菩提心”的定义。人们大多认为菩提心就是较高层次的慈爱、悲悯,希望他人快乐就是菩提心的重要特征,这其实是错误的。慈爱、悲心,本身虽为菩提心的重要
佛学入门时间:2014-01-12
-
慧律法师答:学佛并非都要出家?
问:学佛并非都要出家?慧律法师答:谈到出世,连带就会说到出家。好多人都误以为信仰佛教后一定得出家,因而裹足不前。出家是源自印度佛教的制度,我国社会因深受儒家思想
汉传法师时间:2014-01-31
-
圣严法师:忍辱并非忍气吞声
忍辱是六度中的第三度,度是度过烦恼苦海之意,而忍辱度的确也有忍气吞声的意思。比如《遗教经》说: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16
-
被人误解时微微一笑
被人误解时微微一笑,是一种素养;受委屈时坦然一笑,是一种大度;吃亏时开心一笑,是一种豁达;处窘境时自嘲一笑,是一种智慧;无奈时达观一笑,是一种境界;危难时泰然一笑,
藏传法师时间:2014-06-13
-
人间佛教并非新创
人间佛教并非新创,而是释迦牟尼佛一脉相承的教法,乃从净化心灵根本之道做起,但并不因此而偏废物质方面的建设,而是教人以智慧运用财富,以出世的精神来作入世的事业,从
汉传法师时间:2014-07-12
-
做慈善并非是佛教的正务
当代有一种观点,认为佛教要主张做慈善,还说做慈善事业是佛教的正务。这种似是而非的观点很容易引起社会人士的共鸣,混淆了佛教的本来面目。佛教最注重的是了生死、出三界
汉传法师时间:2014-09-19
-
恶习并非天生就有
日本江户时代有一位盘珪永琢禅师。他一生接引学人,要求应具有佛心和高贵的道德。他说法事理圆融,深入浅出,不仅易懂,还常在结束之前,让信徒发问,当场解说,因此不远千
佛教故事时间:2014-10-25
-
大宝法王:佛法并非只为人类,而是要利益一切众生
佛法并非只是为了人类,而是要利益普天下的一切众生。平常我们总在讲人权,总讲着人类的权益,其实,我觉得这只是吃饱了撑着,非常丢脸的话。如果我们看看动物,动物它们连
藏传法师时间:2014-11-24
-
济群法师:金钱并非万恶之源 求财和学佛不矛盾
问:我发现,企业行为和佛法有很多矛盾。经商要有两个重要素质,一是形势导向,不断确定目标;二是以各种手段达到目标,那难免会伤害他人、巧取豪夺等。如何用佛法指导我们
汉传法师时间:2014-12-10
-
济群法师:金钱并非万恶之源求财和学佛不矛盾
编者按:金钱是庸俗的代名词吗?“金钱是万恶之源”吗?很多人为了谋取财富而不择手段,又不懂得如何正确使用财富;有人拥有大量钱财,却没有健全的心智,也没有处之泰然的
汉传法师时间:2014-12-13
-
切莫误解佛教
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所以佛教与中国的关系非常密切。中国的文化、习俗,影响佛教,佛教也影响了中国文化习俗,佛教已成为我们自己的佛教。但佛教是来于
佛学入门时间:2014-12-23
-
济群法师:欲望并非都是坏事不必视为洪水猛兽
佛教认为欲望有三性之分,也就是说,欲望包括了善、恶、无记三种。我们发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种利己利人的欲望是善法欲。虽然发愿是理性的,由意志构成,但也需要欲望
汉传法师时间:2015-01-01
-
“自我”是一种误解,它只是一个幻相!
根据佛陀的教法,一件事物可以从两种观点来分析:“它的显现”以及“它的本性”。每件事物都包含这两面,连你正在看的这本书也不例外。因为你所受到的影响,所以“它”显现
藏传法师时间:2015-01-31
-
明贤法师解读荷兰肉身像,金刚不坏并非木乃伊(多图)
近日,《荷兰时报》的一则新闻得到国内各大新闻平台的高频转载。新闻的主题是:荷兰发现一尊千年汉僧“装金肉身像”,佛像内端坐打坐僧人。但是《荷兰时报》的报道原文反复
汉传法师时间:2015-03-04
-
“爱”是一个非常容易被误解的字眼
真正能够控制自己的心,接受无常,明白世界的幻化,进而不被妄念所左右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只有真正的智者,才能善待自己,善待别人。“善待自己,善待别人”跟“学会爱
其他文章时间:2015-03-04
-
慧律法师:学佛并非都要出家 在家也能了脱生死
编者按:世人对佛教有诸多误解,提起学佛就与出家画上等号。有一些人提出:“如果人人学佛出家修行,人类世界会否灭绝?”明贤法师曾说:“如果人人出家修行,我们的世界必
汉传法师时间:2015-03-30
-
圣严法师:人身难得并非负担 生命本身就是尊严
生与死是一个广泛而深入的题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想法及立场。我从佛法的观点与对佛法的认识,将我对生死的体验及观察来加以说明。一、由生命的无奈、无所依赖及无所
汉传法师时间:2015-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