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兵:生与死 - 佛教轮回说-第五章 死亡、死后与出生
第五章死亡、死后与出生佛典中把众生一期的生命,分为生有、本有、中有、死有四大阶段,这里的有,为生存、存在形式之义。生有,指投胎受生的最初一刹那身心;本有,指从出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13
-
元音老人:还是劝大家,修净土为妙,不要好高骛远
按:历代祖师大德、乃至禅宗的大德如元音老人、南怀瑾老师,都大力推荐净土法门。我们不要轻视了这个貌似简单的法门。法门无有高下,都无比殊胜,但是众生的根性是不同的,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07
-
宣化上人:世界的灾劫
摘自《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宣化上人讲述我们这个世界虽然有成、住、坏、空,但是空也没有尽,坏也没有尽,都是一个轮流法,也就是生、住、异
宣化上人时间:2025-10-07
-
刘素云:这个世界什么能量最大?
有人问,说在这个世界什么能量最大?老法师说了,我不知道你们记没记住?就阿弥陀佛最大,在这个宇宙之中能量最大、能量最善的就这四个字,阿弥陀佛。你把其它的都排掉,就留这个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01
-
李炳南:各教对于人死后去路有何不同看法?
问:各教对于人死后去路有何不同看法?(黄圣吼)答:有谓人死为鬼者,有谓作善成神者,有谓作善生天者,有谓作善成仙者,且谓鬼神天仙等,皆永恒存在。有谓人死再为人,畜
居士人物时间:2025-09-28
-
佛陀的叹息!
有一个人一不小心掉入了火坑里!这个时候,他正好看见佛陀,从旁边走过,于是他大声的呼唤:喂!快来救救我啊!佛陀听到呼喊声,转过身来到了近前。你是在喊我吗?佛陀问道。是
因果报应时间:2025-09-27
-
人死后轮回为动物的若干实例
一、生物死后灵性不死(黄涵之居士)灵性是不会变,也不会灭,灵性在身体里,就像人住在房屋里,身体会死,灵性不会死。灵性离开了身体,就叫「人死了」,其实死的是身体,灵
因果轮回时间:2025-09-26
-
青岛这个景区很低调,拥有“世界第二大窟”,佛寺是古代建筑之最
青岛这个景区很低调,拥有“世界第二大窟”,佛寺是古代建筑之最青岛崂山景区是国家5A级景区,在全国都非常有名。但是崂山景区内有个游览区就非常低调,它不经拥有“世界第
佛学问答类编时间:2025-09-24
-
喜戒禅师:慈心无限--《慈经》的开示
慈心无限--《慈经》的开示喜戒禅师 著 释自咏 译培育正直、善顺、温和、生活简单、善护诸根等特质,同时祈愿所有的众生快乐安详,没有痛苦,如母护子,发展无限的慈心,将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19
-
达摩难陀长老:佛陀是不是神的化身
佛陀是不是神的化身佛陀从来未曾宣称过他是神的化身,或是神的使者。佛陀是一个普通人,他透过自己的觉悟而证得正自觉大智慧,没有人可以宣称他是佛陀的导师。经过他自己不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16
-
达摩难陀长老:佛陀的本怀
佛陀的本怀佛陀是世界之光。「应该了解的都已了解,应该做的都已完成,应该弃除的(烦恼)都已弃除,梵志啊!所以我被称为佛陀。」《经集》「兄弟们!如果这世界没有太阳和月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16
-
佛陀轻轻的笑,揭秘了这个重大秘密
有一天,佛陀带着弟子经过市集时,看见一位卖鱼的老人,一边斗量卖鱼,一边哀叹地说:“老天爷!到底我犯了什么错,你让我的儿子这么早死?如果他还活着,可以帮我卖鱼,我哪
因果报应时间:2025-09-10
-
阿姜查禅师:阿姜查的禅修世界 第一部分 戒 第七章 欲流
第七章 欲流欲流(kamogha)耽溺于色、声、香、味、触的感受里。因我们只看外在,未向内看,所以才会耽溺。人们不看自己,只看别人,他们能看其他任何人,却看不到自己。这并不困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07
-
阿姜查禅师:阿姜查的禅修世界 第一部分 戒 第六章 为何我们生于此?
第六章 为何我们生于此?这次雨安居我不太有力,身体欠安,所以来山上呼吸点新鲜空气。人们来拜防,我也无法如往常般接待他们,因声音沙哑,气息奄奄。大家现在还能看见这身体坐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07
-
帕奥禅师答:菩萨已经修行了多生多劫,而且观智比阿罗汉更强,因此应当是圣者,怎么可能还是凡夫呢?
问:菩萨已经修行了多生多劫,而且观智比阿罗汉更强,因此应当是圣者,怎麼可能还是凡夫呢?帕奥禅师答:菩萨的圣道智必须和一切知智同时生起。在证得一切知智之前,他的波罗蜜还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06
-
帕奥禅师答:佛陀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那么为什么佛陀不在一开始时就教导所有弟子发愿成佛,以便
问:佛陀说:「心、佛、眾生,三无差别。」那麼為什麼佛陀不在一开始时就教导所有弟子发愿成佛,以便人人平等,没有佛陀、辟支佛、阿罗汉等的差别?帕奥禅师答:根据南传三藏,有两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05
-
帕奥禅师答:如果在家人也能够证悟涅槃,为什么佛陀还要成立比丘及比丘尼僧团?
问:如果在家人也能够证悟涅槃,为什么佛陀还要成立比丘及比丘尼僧团?帕奥禅师帕奥禅师答:在家人的生活非常忙碌,有许多的责任。他必须工作及照顾妻子儿女等等。在这种情况之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04
-
帕奥禅师答:请帕奥禅师答依上座部佛教的佛陀观,佛陀是「万能,全能」的吗?或者他只是一位觉悟的人?
问:请问依上座部佛教的佛陀观,佛陀是「万能,全能」的吗?或者他只是一位觉悟的人?帕奥禅师帕奥禅师答:佛陀不是万能的,他只是一位觉悟的人。在《法句经 》第276偈中,佛陀开示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03
-
鸯掘摩罗:从杀人魔到佛陀弟子
鸯掘摩罗闭关洞在佛陀时代,印度境内的憍萨罗国,发生了一桩恐怖万状的事件,这一事件,震动了全国的人民,也几乎吓垮了英勇的波斯匿王,因在王都舍卫大城的城外,出现了一
放生知识时间:2025-09-03
-
两个世界的味道(上)
两个世界的味道(上)两个世界的味道李炳南老居士编述(甲)娑婆世界的味道(乙)极乐世界的味道(甲)娑婆世界的味道壹、引 子(苦辣酸)瓜青醋黑与椒红 等是钻眉味不同正怯辛酸难下
两个世界的味道时间:2025-08-31
-
走进世界文化遗产唐招提寺
走进世界文化遗产唐招提寺01:42原标题:走进世界文化遗产唐招提寺【简介】唐招提寺是日本著名的寺院,199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唐招提寺位于日本关西地区的奈良县,由
五福临门时间:2025-08-28
-
大安法师:居士或高僧有能力超度亡人到极乐世界吗?
问:凡念佛行人勤修净业三福,以至诚恳切心忆佛念佛,以期命终之时蒙佛接引,而得往生极乐世界。然常听人言说,某某人死后,经某居士或高僧超度,已经往生到极乐世界了,弟
大安法师时间:2025-08-26
-
大安法师:人死后所说的神识,是不是就是指阿赖耶识?
问:人死后所说的神识,是不是就是指阿赖耶识?答:人死之后,我们的神识就是指阿赖耶识,第八识,叫做心王。阿赖耶识又不能把它看成是一个具有客体性的东西,它是一个功能
大安法师时间:2025-08-24
-
本源法师:佛教为什么不让喝酒_佛陀为什么要制定酒戒
酒是粮食做的,为什么不能喝呢?有很多人觉得喝酒不是犯法,也不伤害别人,为什么佛陀要制定酒戒呢?酒戒属于遮戒,不属于性戒,但是人喝了酒以后,就容易控制不住自己,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8-16
-
智随法师:网络世界的利弊
网络固有其方便之处,但利弊并存,面对碎片化且呈指数增长的信息,犹如沙里淘金,所得甚少。长年下来,一算时间,大半在网上度过;反观收获,多为即时新闻、人事往来、重复
汉传人物时间:2025-08-13
-
宣化上人:做人的责任是要利益世界上所有人
今天大家有缘同聚一堂,共同讨论人生的需要是什么?我们人为什么来到这世界上?到这世界上是不是单为吃饭、穿衣、睡觉、享受而来的呢?这些问题如果不注意,看起来很简单,
宣化上人时间:2025-08-13
-
大安法师:消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从戒杀放生开始
放生是我们大乘佛法传达慈悲、平等精神一种很好的方式。尤其在中国大陆,长期以来都认为——以人为中心,对一般的动物没有平等的、保护的观念,所以滥杀、滥捕成了一个普遍
大安法师时间:2025-08-08
-
常福法师:七月半不是鬼节,而是佛陀的欢喜日,是我们忏悔的日子
阿弥陀佛,各位菩萨,吃饭的时候不要讲话,手不要放在桌子上面,要把碗端起来吃。不要低头吃饭,你看小猪小鸡就是低头吃饭的,也不要仰头吃,头仰着,把饭往里倒,那叫听天
汉传人物时间:2025-07-25
-
命终求生净土和死后求升天堂有什么不同
求生净土和求升天堂有没有差异?答案是肯定的。我的师公印海上人曾经说过,他的老师印顺导师对此有一个很好的总结。印老总结有三点:求生净土是上升而非堕落,是平等而非阶
佛像文化时间:2025-07-24
-
圣严法师:佛陀只用二十个字道破三世因果真谛
通常认为,若要了解三世因果,必须借宿命通知道过去,用天眼通知道未来,才能亲见三世因果。其实,这是似是而非的观念。所谓三世,是指时间上的过去、现在、未来,可长可短
因果报应时间:2025-07-13
-
达真堪布:心态不同,世界不同
达真堪布:心态不同,世界不同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跟所谓的亲人、敌人没有关系。如果你没有很认真地取舍善恶,造了恶业,将来自己要遭受痛苦的果报;如果你做了善
佛学问答类编时间:2025-07-11
-
宣化上人:活着上当?还是死了上当
活着上当?还是死了上当?我们又研究这个“肉”字:“肉字里边两个人,里边罩着外边人,众生还吃众生肉,仔细思量人吃人。”所以,能够茹素是最好。但吃斋时,不要再起什么斋
宣化上人时间:2025-07-10
-
保护动物的目的-出于道义还是利益?
保护动物的目的虽然动物保护的意识在国人中间还很落后,但是,我们也要乐观地看到,在普通公众、青年学生中保护动物的理念正在以很快的速度传播,反而是许多学者不够敏感,
放生起源时间:2025-07-02
-
明华居士:人死后,一切皆空,唯独因果不空
1 我们人死后,一切都带不走,老婆、小孩、家人、朋友、情人带不走,财物带不走,官位带不走,所有的名闻利养,转世即为空,但是我们平时所造的善业和恶业,无论我们去哪一
因果报应时间:2025-06-28
-
为何放生行善了生活还是不顺?
一年轻人到寺院,问禅师:我放生、印经和参加法会,为什么生活还是不顺呢?禅师从口袋拿出一百元递给年轻人,麻烦你用这一百元,帮我完成禅院的建设。年轻人惊讶的反问道:
放生问答时间:2025-06-24
-
佛陀妙计令美女不执身相
佛陀妙计令美女不执身相佛陀的姨母有一个女儿,叫嘉娜帕达卡娅妮公主,这位公主长得美丽非凡,举世无人可比,别人都称她美人儿,她与佛陀的堂弟难陀曾订有婚约。不过,难陀
佛教知识时间:2025-06-21
-
佛陀的四个法宝之二放生
佛陀的四个法宝之二放生大智度论云: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在所有的罪过里面,杀生的罪过最重,在所有的功德中,放生的功德第一!因为所有的众生最宝贵
放生仪轨时间:2025-06-20
-
被世界公认的十大健康水果
众所周知,吃水果对身体健康有利,但是,哪些水果对身体健康最有利,并能够达到治病的效果,却鲜为人知。最近,美国杂志给水果排出了名次,介绍了10种对健康最有利的水果。
素食健康时间:2025-06-19
-
宣化上人:莫轻小恶,以为无罪,死后有报,纤毫受之
【地藏菩萨告普贤菩萨言。仁者。此者皆是南阎浮提行恶众生。业感如是。业力甚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是故众生莫轻小恶。以为无罪。死后有报。纤毫受之。父子至
宣化上人时间:2025-06-16
-
世界最不可思议的九座寺庙
1、不丹虎穴寺它位于悬崖峭壁上,高出帕罗峡谷地面900米,极为壮观。这里藏有不丹国家的保护神,并有士兵把守。2、知恩院日本京都的一座神圣寺庙。知恩院内有日本最大的大
佛具法器时间:2025-06-14
-
明奘法师: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呢?
师父,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从佛学角度您如何阐述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很多学佛人。我的回复往往令人讶异而简单:从鸡的角度看:必是先有鸡;从蛋的角度看:必是先
汉传人物时间:2025-06-13
-
放生途中买的鱼死了,这是放生还是杀生?
居士问:想放生,买的鱼,可是在途中倒死了,这是放生还是杀生?妙祥法师:放生途中难免要有死的,但是我尽量把它做好。比如买鱼时要有点经验,塑料袋多供点氧气,水不要过多,够就行
放生问答时间:2025-06-13
-
人间天:许诺来世,还是不许诺来世?
近期很喜欢听一首歌叫做《凉凉》,是一个三世轮回故事的主题歌,故事我没看,歌曲不错,只是听歌来的。在轮回里,因为总期许下一个生死会有更好的结局,所以总会设想“如果
因果报应时间:2025-06-09
-
开愿法师:家里设佛堂在哪个方位合适?是坐北朝南,还是坐东朝西比较好?
同修:弟子刚搬家,想在家里设个佛堂,特请教师父,在哪个方位设佛堂比较合适,是坐北朝南,还是坐东朝西比较好?师:设在房间的上首,也叫主位,就是一进这间屋子第一眼看到的位置,
汉传人物时间:2025-06-08
-
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降生到这个世界?
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降生到这个世界?释迦牟尼佛降生在这个世界,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佛经里面说:只为了一件大事因缘。也就是要告诉众生、引导众生,让我们知道万法的表面是
为人处世时间:2025-06-05
-
沉香好还是檀香好
沉香好还是檀香好,沉香位列珍稀木材,自古以来就供不应求,近年来随着收藏与投资持续升温,现在市场上的优质沉香量少价高。极品沉香十分稀贵,自然非一般藏家和玩家所能轻
收藏知识时间:2025-06-04
-
重新细读佛陀所讲的八正道
重新细读佛陀所讲的八正道作为学佛人,大家可能对《吉祥经》都特别熟悉。平时我也经常拿出来读,今天我又读到了其中的一句:自制净生活,领悟八正道,实证涅槃法,是为最吉
金玉良言时间:2025-06-03
-
死后去向与临终处理有极大关系
信愿真切,一心念佛,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实例一:有一天,朋友打电话来要我去助念。我进门之后,没见有人在亡者身边帮忙,我说:你们这个念佛会是在做什么?人死了怎么没
佛具法器时间:2025-06-02
-
慧广法师:为何每天念经拜佛还是觉得烦恼?
居士问:师父,为什么每天念经拜佛自己还是觉得烦恼呢?慧广法师答:我们学了很多佛理,会念长长的经文,会持诵复杂的梵文咒语,会双盘打坐,长期素食等等,我们很辛苦地做
汉传人物时间:2025-06-01
-
帮弟子缝衣服,照顾生病的比丘,佛陀原来如此暖心
熟悉佛法的人都知道,佛法不提倡崇拜,也不认为依靠崇拜敬畏可以获得解脱。佛法与其说是一种宗教信仰,不如说是一种智慧的教育。而这样的教育,离不开导师的言传与身教。佛
佛教知识时间:2025-06-01